推薦序
我們必須傾聽顧客的聲音,才能知道顧客需要什麼,然後生產顧客所喜愛的產品,進而為企業獲取利潤。
之前,我曾經為《我懂了!六標準差》一書撰寫推薦序,現在,我又再度受到出版社的邀請,為《我懂了!六標準差設計》撰寫推薦序。我想讀者最為關心的是,「六標準差」與「六標準差設計」到底有何不同?
六標準差是著重於改善既有的設計,是從品質管制階段或生產階段著手,徹底消滅錯誤的發生;而六標準差設計則是著重於創新的設計,是從產品的發韌及流程設計開始,從源頭就免於錯誤的發生,做出符合甚至超越顧客需要的產品。
事實上,直到今日還有許多人對於品質有錯誤的觀念,有些人認為品質是生產人員的責任,也有人認為品質是品管人員的責任,否則企業設立品管部門有何意義?事實上,品質是設計出來的,是從一開始有產品設計的念頭就已經存在,就如本書上所提到,產品的設計攸關產品七○%的成本,而八○%的品質問題,則是無意間被設計到產品裏去的,所以品質是從產品發韌設計開始,並有全員的投入與重視才能達成。
我們必須從產品發韌開始,就以六標準差的高標準,做出「顧客喜歡」的產品為目的,讓顧客有驚艷的感覺,燃起愛不釋手的衝動,並願意掏腰包採取購買行動,當然前提是,我們設計出來的絕對是最好的產品,品質保證當然也是無庸置疑的。所以實行六標準差設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替顧客創造價值,也讓企業獲取利潤。
所以企業在一開始設計產品時,就必須把品質跟設計合而為一。例如,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先生,早期到歐美拜訪顧客時,他可以僅用短短幾分鐘時間,在關掉電燈的會議室中,摸黑將所設計的筆記型電腦進行拆解再組裝,讓顧客感到非常驚訝,也因此深受顧客的肯定,並接獲許多訂單。
又例如說,許多產品將「防錯」、「防呆」設計到產品裏,讓產品在製造的過程中,不會因為人為的疏忽,或設計上的不良,導致產品出現瑕疵;另外,顧客在使用上也不會因為操作錯誤導致產品故障,而顧客根本不用花腦筋,自然就能知道如何使用這些產品,而且產品的壽命不僅長,故障率也幾近於零。
本書作者延續了《我懂了!六標準差》的風格,以輕鬆、詼諧的筆法,讓讀者可以輕鬆地認識六標準差設計,同樣的我僅用了九十分鐘就將本書閱讀完畢,我認為本書不僅是主管人員應該閱讀,其他非管理人員或專業人員也都應該閱讀。所以我樂意推薦本書給所有重視品質的讀者,也期望閱讀過本書的讀者,都能因為認識六標準差設計,讓產品從設計開始,就奠定了完美。
石滋宜博士
(本文作者為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前言
二○○一年夏天,我以米特喬作為《我懂了!六標準差》(The Power of Six Sigma)一書的主角。一開始,我們就看到多年來對公司忠心耿耿的米特喬慘遭資遣,拿著紙箱在辦公室收拾個人物品。但是和老友侯賴瑞午餐時的一席談話,卻令他重現生機。不過一直到最後,我都沒說喬會不會找到另外一份工作。
該書出版後,全世界各地讀者來信和電子郵件如雪片般飛來,從阿根廷、澳洲、印度、義大利、英國到美國都有。大家都想知道「後來喬怎麼樣了?」這讓我了解到:不論種族、宗教,也不管是同事、還是客戶,其實人們還是彼此關心的。
雖然《我懂了!六標準差》和《六標準差設計》(Design For Six Sigma)兩本書講的都是商業策略,可是說穿了,都不脫基本人性:人們會彼此關懷,必須攜手共進。這些都得仰賴流程能力(process power)和人員能力(people power)的結合,缺一不可。在這本書中,米特喬捲土重來,這回他可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他成了關懷、了解客戶,不斷追求創新的專業人士。
各位手上這本書,是我為顧客而寫的。是的,是為了顧客——也就是大家的財神爺。我倒不指望你們的顧客來讀這本書,不過我希望它能對各位有所啟發,從而滿足顧客的期望。了解顧客真正心聲的重要性是貫穿全書的重點。我們大多都知道顧客的心聲,但卻不會將其反映在產品和服務上,為顧客創造驚喜的體驗。其實你愈關心人(特別是顧客),所贏得的收穫就會愈多。
不管公司要推動什麼大案子,都必須和各階層人員有效溝通才可能成功。如果公司不詳加溝通六標準差、或六標準差設計(Design For Six Sigma; DFSS)的理念,那麼絕對不會有成效。當世界各地的企業都積極和員工溝通這一套管理哲學時,《我懂了!六標準差》的使命就算是圓滿達成了。
許多企業在六標準差的施行上都非常成功;不過要是碰到瓶頸,我發現他們的問題往往出在公司執行長或執行領導的迷思上。他們以為六標準差只是適用於技術人員——這是個嚴重的誤解。另外,大多數的人都以為得先實行六標準差,然後才採行六標準差設計——這也是個迷思。本書將會一一排除這些誤解,讓各位了解其實企業可以同時部署這些流程。
本書談的是如何邁向完美境界,並強調顧客心聲、穩健最適化(Robust Optimization)流程的重要性——這兩種方法論雖然重要,但能正確施行的公司卻是少之又少。就算所謂的專家、顧問,也未能正確傳授這些方法。所以我希望本書能清楚傳達這套理念,讓讀者可以輕易遵循。負責推動這套管理哲學的中階經理人、受惠的顧客、和對六標準差設計的好處渾然不覺、只知花大錢請顧問的執行長,都能從本書獲得豐富的收穫。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本書能幫助「我們這些人」——一般員工、工程師、行政人員、和其他非管理階層的人(免得他們老擔心下個計畫會不會讓自己丟了飯碗),並透過這個過程,協助他們的公司達成六標準差設計的目標。
我希望這本書延續《我懂了!六標準差》的風格,以輕鬆、詼諧的方式簡化這個複雜的主題——讓大家都可以輕鬆地了解六標準差設計。如果全球各地企業因此開始懂得防患未然、和深入了解顧客,那我覺得本書的使命就算是圓滿完成了。
舒伯.喬賀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