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茶與茶人:22則茶的故事,揭開茶的前世今生

茶與茶人:22則茶的故事,揭開茶的前世今生

茶的故事The Story of Tea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茶,是世間萬物的復活之草!
  
  一生只寫茶的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
  以22則豐富生動的茶文化史
  揭開茶的前世今生與茶人軼事

  關於王旭烽:
  ★「茶界泰斗」莊晚芳衣缽弟子,1990年開始在中國茶葉博物館從事茶文化研究
  ★2000年以「茶人三部曲」小說榮獲茅盾文學獎
  ★2006年任職於「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學院」(該校是首座以茶文化為專業科目的大學)
  ★2008年獲海峽兩岸茶文化陸羽獎「最佳茶文化作家」
  ★2009年獲新中國傑出茶人稱號
  ★2013年擔任央視大型茶文化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總撰稿人
  ★茶文化學術論著《大象無形──論中國茶藝形式》獲得國際茶文化學術論文二等獎。
  ★作品《飲茶說茶》被韓國作為茶文化的大學教材。
  
  有茶,有人,就有故事。

  距今七八千萬年前誕生的茶,五千年前與人類遭遇,從此相伴相生,直到今天。究竟什麼時候人類開始真正喝茶?飲用方式又是如何從煮、點、演變成沖泡?從古至今,又有哪些人的生命歷程和茶密不可分?

  本書作者王旭烽為著名茶文化學者,她數十年來沉浸茶世界、癡迷茶事、致力於茶文化的探尋、研究與傳承,以其豐富學識旁徵博引,娓娓道來茶的前世與今生。從古老茶樹誕生之始、茶與人的初遇開始,到各種中外文獻的茶事記載、飲茶習俗的流傳、飲用方式的轉變,不只記述了古今茶人生平、文人與茶的軼事、影響品茶風氣的帝王皇后,更兼談與茶相關的水與茶具、茶馬古道的歷史,進而細數六大茶類,茶聯、茶諺、茶壺銘文題識等茶文學……

  在22篇文章中,茶器、茶道、茶藝,在她的筆下得以細細鋪陳;茶葉、茶人、茶事,在她的講述下得以生動展現。讀者可跟着她追溯茶葉歷經萌芽、綻放、枯萎、重生的漫長生命旅程,傾聽茶與人相遇的故事,品飲飄散在字裡行間的芬芳茶香……
  
  ※時代茶人
  ◆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人類與茶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以茶對人類的拯救和維護人類生存繁衍的方式開始的。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是世上第一部茶學專著,他如何從一個長於寺院的棄嬰、到戲班伶人,最後成為一代茶學大師?
  ◆清代書畫篆刻名家陳曼生酷愛紫砂壺,他首創將詩、書、畫、印同時集中在精心創製的壺身,把功能與審美完美結合於紫砂壺這會唱歌的泥土上。
  
  ※茶事文化
  ◆儒生飲茶而精行儉德,文士品茶清談玄學,道人視茶為仙露,僧侶吃茶以靜心修行。而茶的特質,就在於它的「素」精神。
  ◆南宋時官府差役兵丁會拎著茶水跑到市鋪中,強要人喝茶以乞覓錢物,謂之「齪茶」。和尚道士也會挨家挨戶地點茶分茶,以其為進身之階。
  ◆到了唐代,飲茶用器才逐漸從酒器和食器中分離了出來,茶托子也開始流行。宋代流行的鬥茶要求茶色白,黑瓷茶盞成為茶具大宗。元代青花瓷異峰突起。明代則是紫砂茶具的時代。清代茶具與唐之華貴、宋之純淨迥然不同,傾向於富麗濃豔、纖細繁縟。
  ◆《紅樓夢》中,鳳姐曾對林妹妹說: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麼不給我家做媳婦呢?茶是如何成為婚俗禮儀的一部分?
  
  ※茶林軼史
  ◆晉人王濛特別喜歡茶,不僅自己一日數飲,更喜與客同飲。當時士大夫中大多還不習慣於飲茶,因此,去王濛家時大家總戲稱「今日有水厄」。
  ◆日本僧人永忠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年,正逢唐代文人剛開始那手捧茶經、坐以論道的茶的黃金時代。他回國之後,在寺院接待了天皇嵯峨,奉上一碗煎茶。自此,平安朝的茶煙,便開始彌漫起高玄神祕的唐文化神韻。
  ◆「唐煮宋點明沖泡」指的是喝茶方式的演變,今天普遍沖泡茶的喝法,原來和朱元璋「罷進團茶,改進散茶」的政策有關?
  ◆17世紀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布拉甘扎帶著美洲的食糖、亞洲的香料、中國的茶及瓷器,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就此掀起了英國王室貴族飲中國茶的風潮。

名人推薦

  林谷芳/臺北書苑山長、周渝/紫藤廬創辦人、范增平/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名譽理事、湯智君/國立聯合學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蘇美文/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聯合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旭烽


  江蘇徐州人,1955年生於浙江平湖,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今併入浙江大學),曾在中國茶葉博物館從事茶文化研究;現為浙江農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暨人文.茶文化學院院長、教授、學科帶頭人,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

  1990年開始在中國茶葉博物館工作,在那裡認識了「茶界泰斗」莊晚芳(1908~1996)先生,成為其學生與忘年之交,受他影響投身茶文化研究。2006年她進入當時首創以茶文化為專業科目的「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學院」任職,2008年獲海峽兩岸茶文化陸羽獎「最佳茶文化作家」,2009年獲新中國傑出茶人稱號,可說是個畢生奉獻給茶的著名茶文化學者。

  她於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共寫了一千多萬字,代表作為耗費10年寫就、近130萬字的「茶人三部曲」系列長篇小說。其中第一部《南方有嘉木》獲1995年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八五計劃優秀長篇小說獎,浙江省第二屆魯迅文藝獎。2000年,《南方有嘉木》和第二部《不夜之侯》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第三部《築草為城》則獲浙江省優秀文學獎。

  除小說之外,她還有論文、散文、隨筆、影視劇本等作品,曾擔任《茶緣》等專題片的策劃與撰稿,及電視連續劇《南方有嘉木》的編劇,也是2013年央視大型茶文化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的總撰稿人。其茶文化學術論著《大象無形──論中國茶藝形式》獲得國際茶文化學術論文二等獎,《飲茶說茶》被韓國作為茶文化的大學教材。另有《茶語者》、《瑞草之國:中華茶文化隨筆》、《品飲中國:茶文化通論》、《愛茶者說》等茶文化專著。
 
 

目錄

自序——關於茶的開場白
一    遠古祖先派來的使者
二    茶與人類的首次相遇
三    風流文人的茶文獻
四    茶事的世說新語
五    關於茶的「素」精神
六    陸羽是怎樣找到顧渚的
七    〈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八    漉水囊的來歷
九    從宋徽宗的《大觀茶論》說起
十    從蘇東坡的詩詞讀茶
十一    陸游與分茶
十二    茶具的世態
十三    雅安開始的茶馬古道
十四    另一個皇帝的茶功勛
十五    扶桑之國的茶湯
十六    婚嫁中的茶俗
十七    曼生壺如是說
十八    生活中的茶文學
十九    百年影像讀劉茶
二十    英倫島上的國飲
二十一    當代茶聖吳覺農
二十二    琳琅滿目的茶譜彩虹
後記

 
 

自序

關於茶的開場白 王旭烽

  
  大千世界,萬般飲料,沒有哪一種,比茶與人類更為親和了。
  
  那麼簡樸的一片葉子,距今七八千萬年前誕生,五千年前與人類遭遇,從此相伴相生,直到今天。
  
  人們總說茶是平凡的,普通的,不起眼的——雖然它實際是神奇的,絕妙的,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幾乎是萬能的。
  
  您用您一生的時光,也未必能夠講完茶的故事,更不用說聽完茶的故事了。因為茶有無數的版本,茶與世界萬物,發生著萬千的關係。每一種結合,都由無數的故事組成。
  
  然而,茶與萬物間最精彩的關係,依然發生在茶與人類之間。因此,關於茶的故事,往往是與茶人結合在一起的。
  
  每一個茶的時代,都會誕生不同的茶人。比如上古時代會出現神農,傳說中他一天盡嘗七十二種野草,中毒後幸有茶得以化解;中國唐代出現了「茶聖」陸羽,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十七世紀出現了英倫飲茶皇后凱瑟琳,開始了這個不產茶國家的大規模品飲歷史;現代中國出現了吳覺農,在他引領下,華茶開始了現代化的征程。古往今來,多少茶人茶事,如片片茶葉,浸潤出一盞永恆的芳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講茶的故事,自然也從中國開始;茶是物質與精神的結合,講茶的故事,自然要從承載精神的載體開始;古老的大茶樹是茶起源的追溯原點,而茶的終點卻遙遙未有終期。
  
  這些點到為止的故事,原本只是一扇扇窗子,透過它,我們看到了彌谷披岡的茶園,陽崖陰林的茶山,我們看到連接天空大地的綠色世界。
  
  我們還看到了那些由茶精神凝聚而成的神清氣爽的茶人,他們走到哪裡便把乾坤清氣帶到哪裡,世界因為有了他們而呈現出特有的真善美。
  
  好吧,現在,且瀹一盞茶,就讓我們開始我們的茶故事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324397
  • 叢書系列:藝術探偵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6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肆    茶事的世說新語
 
以蔥薑雜煮的茶粥
 
兩漢末年的茶,猶如一葉輕舟,從中國長江中游起航,飛快地向下游駛去,浩瀚的大海,很快就要出現在眼前。從三國到南北朝終,這一歷史單元成為中華民族再次大融合的時期,茶也便水漲船高,借此機遇從巴蜀地區進發長江中下游流域,終於在中國東南方占據新的制高點,逐漸與上游的巴蜀呈抗衡之勢。
 
飲茶習俗在南方的時尚化傳播,也流傳到了北朝高門豪族,又由士大夫階層攜引,於廟堂之間登堂入室,從精神層面上與人心相濡以沫,開始全面向中國人的精神領域滲透。中國茶文化開始從儒、釋、道的精神土壤裡破土而出,呈現出了三位一體的茶文化初相。
 
茶的食用與飲用在這個時代同時並行,而食用多以羹飲的方式。三國時有個名叫張揖的人著有《廣雅》,說:「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薑、橘子芼之。」我們把這種喝法叫做芼茶。實際上這就是茶粥,源於荊、巴之間,製作方法是將茶末置於容器中,以熱湯澆覆,再用蔥薑雜和為芼羹。
 
說到羹飲,還有一則故事可以佐證。西晉的時候,有個名叫傅咸的政府官員說:「聞南市有蜀嫗作茶粥賣,為廉事打破其器具。後又賣餅於市,而禁茶粥以蜀姥,何哉!」翻譯成白話文:「我聽說南市有個四川老婦作茶粥出賣,被廉事打破了她的器具,後來她又在集市上賣茶餅,為什麼要為難四川老婦,禁止她賣茶粥呢!」我們從中可知,茶粥這種食品在當時還是頗受人們歡迎的,否則何以成為商品進入市場呢?
 
提神、消食、不發的「三德」之飲

 
這是一個精神激烈動蕩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思想勇猛精進的時代,人們以各種不同的途徑狂熱地追求生命的真諦。飲茶習俗滲入了更豐富的精神內涵。
 
說到宗教與茶的關係,佛教與茶,是反覆要被人們提起的。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茶很快就與佛教結下了不解的緣分。佛教的重要活動是僧人坐禪修行,需要有既符合佛教規戒又能消除坐禪帶來的疲勞和補充營養的飲品。而茶能清心、陶情、去雜、生精,具有「三德」:一是坐禪時通夜不眠;二是飽腹時能幫助消化,清神氣;三是「不發」,即能抑制性欲。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茶禪一味」的佛教文化事象,茶從此成為兼具精神飲品的複合型飲料。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