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因為我曾經想死。」
夜,還在往夢鄉的方向走,我卻被勾魂使者勾了魂,在地獄與人間踟躕。此時,我必要找到元兇,以解我輾轉的困惑。於是,撥了一通電話詢問,沒想到,這是李文義給的答案。
我認識的李文義,是個只有小學學歷,卻敢站在千萬人前自負地說「我最行!」的「浪漫男孩」。他的確很行,為了補學歷之不足,利用書本雜誌及各類媒體大量吸取新知,藏在他腦袋中的學識,絕對不會比你我的還少;說他是「浪漫男孩」也實不為過,因為在他生命裡,除了「愛」,還是「愛」。「愛」是他最擅長的小說主題,也是他坎坷生命裡不厭其煩追追索索的元神。君不見,連書名驚悚的《勾魂使者日記》,也要談一場跨越四百年鬼的愛戀。
父親經商失敗,使他走上失學的路;母親的堅苦忍讓,逐步構築出他性情中的甘願與知命。由鋼構包商直至今日全職作家,一路走來,人生的大起大落,使他清楚認識「現實」,認識「無常」,更認識「人情冷暖」。而這些正是他藉以化育作品的養分,也是他的作品中,最常充斥的氛圍。整本書中,讀者讀到的絕對是不幸福不美滿,以及無邊無涯的苦痛。即使悶死老妻再尋短的恩愛夫妻,李文義也要咬著牙,殘忍地勾去魂魄。
曾經沉淪過,當走不出生活瓶頸,深陷入一個個迷亂的夜,他也曾試圖摧毀自己,當奮力爬出一次次的窘境,他對生命因此有了更多的疼愛與珍惜。為了生活,他曾經漏夜趕稿,只為了能以一本本夢幻小說,賺取養家活口的機會;現實中的不美滿,使他企圖讓自己成為呼風喚雨,挪動乾坤的能者,可以盡享想像之能事。於是,他化為「勾魂使者」,自由來去陰陽兩界。然而,看似為所欲為,卻依然有律令必須遵行。他必須冷血對待所有生離死別,即使親眼目睹不公不義。而這何嘗不是他在現實人生中的無奈與覺悟?
創作是苦惱的,尤其當融入了小說中角色的生命裡,一顰一笑,竟在他身上一一折射反照。於是他邊寫邊哭,邊哭邊寫,為角色拭去生命的塵埃,卻老是忘了自塵埃中抽身而退。本書中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有社會新聞轉化,有自我想像馳騁,更多的卻是屬於自己的悲慘人生。李文義藉著書寫,一次次還原,一次次回顧,也一次次療養。
書中的愛情,無論是厭煩過多關愛而急欲掙脫的情人,協同外遇男人殺死丈夫的妻子,在在透露了李文義在現實生活中愛情與婚姻的弱勢,這正是他浪漫的個性使然,是他的悲哀,卻也是令讀者不勝噓唏之處。
為了書寫,李文義做足了功課,將佛道兩家的生死觀化為內力,在書中一一實踐。這樣的小說,你很容易在波折起伏的故事中找到感動與反省。刻意不立目錄,就是讓讀者自由選擇想像的空間,一篇篇體會,一篇篇反芻,一次次與自己的生命對照,俯仰之間,相信你會找到與他相同的共鳴頻率,也必然能愛上這個看似無情卻多情的「勾魂使者」。
詩人 喜菡詩人 喜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