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喜悅,就是去擁抱生活:享受當下,與神連結,活出你與宇宙共同創造的新生命

喜悅,就是去擁抱生活:享受當下,與神連結,活出你與宇宙共同創造的新生命

The Secret of Joy is to Embrace Your Life

  • 定價:320
  • 優惠價:79252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來自巴觀最深刻而實際的教導 第3本
全然享受你做的每一件事,就是靈性生活的開始。
「生命不是一個要被解開的謎題,而是個要被經驗的奧祕!」

  巴觀在這本書中教導我們,靈性生活不是我們以為的「隱居遁世、不食人間煙火」。

  靈性生活,就是生活本身,同時包含精神和物質的生活,它應該是喜悅、豐盛、滿足我們內在渴望的生活。靈性生活,是全心全意去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充分享受它,無論是喝水、吃飯、走路、開車、工作、服務眾人,當我們覺知的活出每一個時刻,學習將生活的焦點從「對目標的追求」,轉為「更深刻的體驗每個當下」,就是過著靈性的生活。

  過著喜悅的生活,是每個人內在真心渴望的,但我們的頭腦總是喋喋不休,擔憂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懊悔過去曾經做過的事情,又經常受到負面情緒煩擾,使我們很難真正去經驗每個當下的體驗。因此,即使我們得到了自己所渴望的事物,卻仍然無法全然享受自己努力得來的一切。要免於頭腦的干擾,淨化負面情緒的影響,需要去覺知到頭腦不斷將我們帶離每個當下的習性,看見思緒的喋喋不休,以及經驗過往殘留的負面情緒。當我們這麼做時,頭腦就會逐漸變得安靜,我們的意識就會變得清晰,感官也會更加敏銳,使我們可以在每份經驗中感受到更多的喜悅,更深刻的經驗到生命所蘊含的奧祕。此外,當我們學會去與宇宙中的更高意識連結,就可以從祂那裡得到幫助。我們會在許多時刻,感覺到這個更高意識的存在,例如在大自然、教堂或寺廟中,或是當我們回顧自己的生命時,會發現有個更高的力量一直在引導著我們。我們經常請求祂的幫助,就能更輕易克服問題,創造更好的生活。當我們與更高意識的連結持續加深時,意識也會自然擴展,使我們可以經驗到更高的生命體驗。

名人推薦

  翁湘淳 棉花田生機園地創辦人
  楊克平 美國密西根大學哲學博士
  鍾明秋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董事

  喜悅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巴觀(Sri Bhagavan)


  當今全球心靈運動的重要推動者、印度合一大學創辦人。巴觀出生在印度南部,兩、三歲時就經驗到與萬物合一的深層感受。幼年時,父親曾問他:「你想要如何過你的人生?」他說:「我要轉化世界。」尚未成年的巴觀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是要幫助人覺醒,要喚醒人進入合一意識中,使人能夠全然、無條件的解脫自在。

  巴觀曾是一所中小學校校長,發展的是全人教育,學校珍視學童的生命多過於學業成績,專注於幫助學童發掘自身的熱情所在,重視的是內在的滿足和快樂先於物質上的成就和成功。學童在完全沒有恐懼和競爭的環境中成長學習,學業成績卻也成為該地方唯一沒有人在國家考試中落榜的學校。

  1994年巴觀把學校改制為心靈中心,致力於提供提升人們意識層次的課程。2002年國際性的靈性教育中心合一大學正式成立。

  巴觀的願景一直是推動人類的覺醒運動,這個運動目前已在全球各地加速蔓延綻放。

印度合一大學

  合一大學是南印度一所著名的心靈學校,由巴觀(Sri Bhagavan)在2002年創立。合一大學的宗旨是使人們覺醒與發現自己的神。巴觀認為人類所有的問題都起因於人類在較低的意識層次,當人類的意識層次提升時,所有的問題都會自然得到解決。

  合一大學的課程結合教導的教授與神聖能量合一祝福(Deeksha)的傳遞,幫助人們化解每個人內在的衝突,療癒傷痛,改善人際關係,改變造成問題的內在程式,創造成功的生涯,在生活中經驗到更多的喜悅與愛。

編譯者簡介

傅國倫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畢業。多次前往印度合一大學參與課程,經歷了深刻的成長和轉化。目前致力於合一教導的推廣,結合心理學的嚴謹訓練與靈性成長的經驗,幫助人們在生活中經驗到更多的喜悅與豐盛。編譯作品包括《愛,從接納自己開始》、《啟動你內在的成功密碼》、《覺醒時刻》、《運用2012年的能量,創造你夢想中的生活》等合一系列書籍,並製作《開啟合一之門》有聲書。

  部落格:生活在合一Living in Oneness
  blog.yam.com/onenesslive
  Facebook:www.facebook.com/oneness.live
 
 

目錄

推薦序一  覺醒是永無止境的旅程  翁湘淳
推薦序二  修行就是生活  楊克平
編譯者序  喜悅與滿足來自於全然的經驗生活

第一部  靈性成長,使你經驗到無限的喜悅
第一章  全然體驗生活每一刻的奧祕
如何經驗生活?
如何終結生活中的問題?
有時,我對滿足自己的渴望有罪惡感,怎麼辦?
什麼使人有靈性?
如何創造豐盛的生活?
靈性成長對於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如何獲得喜悅?
如何對於生涯更加專注?
情緒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如何在靈性生活與世俗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可以放棄世俗渴望,只追求覺醒嗎?
如何發現自己生命的道路?

第二章  當你覺知時,內在的問題就化解了
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如何化解情緒的痛苦?
如何保持正面的能量?
如何改善關係的問題?
如何化解負面的情緒和思想?
如何消除嫉妒?
如何清除影響生活的內在驅力?
覺知的關鍵是什麼?
如何培養覺知?
如何提高專注力?
如何平息頭腦的喋喋不休?
該做什麼來處理內在的問題?

第三章  接納自己真實的樣子,衝突就消失了
我經常覺得自己很糟糕,很難愛自己,怎麼辦?
為什麼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陰暗面?
如何面對自己虛假的一面?
如何培養愛與慈悲?
如何改變自己內在的醜陋特質?
我們需要說出自己內在真實的感覺嗎?
看見自己的內在,對生活有什麼幫助?

第四章  頭腦阻礙我們經驗和享受生活
頭腦如何干預我們對生活的體驗?
頭腦如何操控著我們?
如何轉化我們的頭腦?
生命的根本問題有解答嗎?
如何消除頭腦中的衝突?
如何淨化頭腦的負面特質?
如何使頭腦保持安靜?
覺醒之後,頭腦對我們還有影響嗎?
我們需要完全拋棄頭腦嗎?

第五章  覺醒是從清醒的夢中醒來
覺醒的人如何經驗生活?
覺醒之後還有負面情緒嗎?
覺醒的人有負面思想嗎?
覺醒的人如何回應生活中的情況?
意識的層次和覺醒的層次,有什麼不同?
覺醒如何帶來地球上的天堂?

第六章  自我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自我是如何形成的?
對於在世界上生存,自我有其必要性嗎?
為什麼自我渴望擁有權力和名譽?
為什麼必須從自我解脫?
如果自我不存在,那是誰在思考?
如果自我是幻象,為什麼有不同的個性?
如何化解內在潛伏的恐懼?
如何化解「存在性痛苦」?
當自我消失了,是什麼在觀照著一切?

第七章  逐步進入更深的覺醒層次
如何在靈性上迅速的成長?
什麼要素有助於覺醒?
覺醒的最短途徑是什麼?
對於覺醒,你最重要的訊息是什麼?
如何從頭腦解脫?
如何得到純粹的愛和喜悅?
覺醒有哪些階段?
有哪些不同類型的覺醒經驗?
不同覺醒層次的人的體驗,有什麼不同?
如何從覺醒進入轉化?
心的覺醒是什麼?
如何穩定覺醒的狀態?
大腦與意識層次有何關聯性?
還有什麼方法,有助於提升意識層次?
有最終的覺醒嗎?

第二部 與神連結,擴展了我們的生命
第八章  神以各種形式在生活顯化
與神連結,對我們有什麼利益?
發現神,是一種信仰嗎?
有唯一的真神嗎?
神有哪些形式?
神如何以不同的形象顯化?
神存在於哪裡?
神對待我們的方式,取決於什麼?
內在神是如何運作的?
各物種的神,如何幫助該物種?

第九章  向神祈禱實現我們的願望
祈禱是什麼?
神會實現什麼樣的願望?
如何祈禱最有效果?
哪些因素會影響祈禱的實現?
為什麼當我們無助時,神才能幫助我們?
表達感恩,如何有助於我們得到更多的恩典?
為什麼改善關係有助於實現願望?
如何請求神使我們覺醒?
我們可以不請求神,僅靠自己的努力嗎?

第十章  經常與神對話,連結就會加深
如何與神建立連結?
如何與神進行對話?
如何加深與神的關係?
什麼因素會阻礙我們與神的連結?
為什麼我有時與神很有連結,有時又喪失連結?
無論我多努力都無法與神連結,該怎麼辦?

第十一章  與神合一,帶給你極致的喜悅
如何聆聽神的指引?
神在人類生命中的意義是什麼?
覺醒和了悟神性,有什麼關聯?
與神合一是什麼?
與神合一會帶給我們什麼?
與神合一有助於我們經驗到愛嗎?
如何與神合而為一?
當我們持續與神融合時,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在與神合一的道路上前進時,會有什麼變化?

第十二章  合一祝福的轉化性力量
合一祝福如何幫助我們與神連結和覺醒?
合一祝福可以使我們放鬆與平靜嗎?
合一祝福可以改善身體健康嗎?
合一祝福如何化解生活中的問題?
合一祝福如何有助於我們取得成功?
對接受合一祝福的人,要有什麼樣的觀點?
如何給予效果良好的合一祝福?
可以給予身心障礙兒童合一祝福嗎?
當某地區發生災害時,如何以合一祝福幫助?
合一祝福如何有助於實踐教導?
如何確定給予合一祝福時,它有在運作?
為什麼有的人接受合一祝福之後,仍然感到痛苦?
什麼修練可以增強合一祝福的威力?
給予合一祝福,會使我吸收到別人的負能量嗎?

第三部  生命輪迴:靈魂的演化旅程
第十三章  生命是學習的旅程
人為什麼誕生?
生命協議是如何制訂的?
人類的生命有什麼目的?
如何完成此生的學習,進入更高的次元?

第十四章  死亡是解脫的經驗
人死後會發生什麼?
為什麼人害怕死亡?
從輪迴解脫與覺醒有何不同?
為什麼有的靈魂會卡在較低次元?
祖先與我們有什麼關聯?
如何幫助祖先獲得解脫?

附錄一  《解脫經》釋意:從生活的各層面解脫
附錄二   做一本祈禱的筆記簿,療癒阻礙祈禱實現的問題
 
 

推薦序一

覺醒是永無止境的旅程


  過去十一年在印度合一大學,我獲得許多的祝福與禮物,看過數不清的奇蹟故事,聽過道不盡的恩典。對我而言,「覺醒」是永無止境的旅程,每個人都有這趟旅程的車票,端看是否願意上車欣賞沿途的風景。

  生命中的所有路徑都是體驗。透過經驗,我們的生命才有力量;有了力量,我們才能面對;面對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的渺小,這時才會看見原來這一切都是宇宙存在的恩典。我因為合一實現生命也品嚐到喜悅,希望國倫編譯的這本書能夠造福更多讀者。讓我們一起迎接充滿愛的黃金紀元,敬生命!

翁湘淳/棉花田生機園地創辦人

推薦序二

修行就是生活


  是的!靈性就是擁抱生活!大家說的「靈性」,指的就是「覺性」,是所有生命原本具足的「覺知覺性」。而生活,就是修行。修正我們的心念與行為,好使自己帶著「覺」過生活,過著悲心、智慧的生活,方能真正的享受生活,活出生命!正如書中巴觀所言:「你不應該將世俗與靈性分離。實際上,分離是不存在的,世俗和靈性是一體且相同的。」

  修行就是生活;而生活,理所當然的應該須臾不離修行。對我來說,卻不是如此!回顧一生,生活了數十年,卻不知修行為何物?從自以為的修行起,也未曾清楚過生命,更遑論方向在哪了!可笑的是,連一直追求的,所謂的覺醒、開悟究竟為何物?未真正瞭解,更未曾體驗過。所有的「知道」,只不過是人云亦云,自我意識與潛意識的互為滿足罷了!見到光、感覺殊勝、意識層次提升了……全是自我意識表層的作用。生命之源在哪?從未觸及,也從未體驗過。生命的究竟為何?真的我在哪?生命從何而來?似乎人人都有一套說詞,卻也一知半解。除了少數覺者,無人驗證、覺證過。

  我經過這人云亦云式的修行法,一晃就近乎二十年。生活依然,習性照舊,偏見非但未矯正,還多了一層華麗的包裝,深化了自我感覺良好,使自己更不覺,迷失在塵世中!細觀之,世人不多也如此?

  有心閱讀這本書的人,想必都是修行者,或是想要修行的人吧!也或許生命中遭遇了難題,舉凡健康、財務、事業、關係等生活各個面向中,出現了障礙或想要突破的狀況吧?這些情境,你我皆可能遭遇,心境也可能類似,但做出的反應,可就不盡相同了。因為我們都有自由選擇動什麼念、採取什麼行動的權利。這,就是自我意識的功能了!所以,一切生命都是公平的——公平選擇生命方向的自由。

  是故,生命的大方向必須清楚、必須正確:「無差別卻也無盡量」乃是所有生命的本性、自性。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人、事、物皆是「果」,必須樂於接受一切,只求利他朝智慧,以便重新種下新的善「因」。這也就是巴觀所說的,全然經驗它、消化它,方能轉業成識、轉識成智。

  萬般唯心所造,唯識所現。所以,修行在於修心。巴觀告訴我們,對於內心的問題,我們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去覺知與接納自己內在真實的狀態。將所有的念頭、情緒、思緒等,都當成是情境;抱持「不阻擋、不抓取,保持覺知的,有意識的觀照自己的思、言與行為」。也就是練習客觀、空觀的定性;觀察頭腦不斷給人事物貼標籤的過程。則頭腦,即自我意識將與覺知覺性合一。生命中少了抗拒,能量得以保存,痛苦也就得以轉化了!

  萬生有幸,我今能聽聞正法,有了正知正見的導引,終於明白生命的方向,也終於清楚生命的究竟之道!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偏見、我執我慢,以及僵化的慣性與執著性;主動積極的體會生活,從人的德行出發,印證眾神佛的智慧。因為「德」是智慧的基礎,所有成神成佛的聖者,皆是德性具足的。

  用「心」將本書的精神落實在生活中,而非將之加入頭腦中,累積成另一新知。這也是編著者,國倫用心良苦的意圖。願眾生都能真正的擁抱生活!以此與大家共勉。
 
楊克平/美國密西根大學哲學博士

編譯者序

喜悅與滿足來自於全然的經驗生活


  無論我們是什麼身分、在怎樣的環境中、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份深深的渴望:希望經驗到更多的喜悅,獲得更多的滿足。我們經常認為當自己得到了某件事物、賺到更多的金錢、擁有美好的伴侶、得到更高的地位時,我們就會更快樂、更滿足、更享受生命。然而,即使在辛勤努力之後,我們得到了自己所渴望的事物,某種不滿足感卻仍舊在內心徘徊不去,我們依然感到空虛,總感覺生命少了些什麼,因為我們並沒有好好享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的內在時常處於煩擾的狀態,頭腦又不斷將我們帶離當下,讓我們無法享受當下的經驗。當我們吃著美食時,卻無法細細品嚐它的美味;當我們與親愛的人相處時,卻無法全然經驗愛的流動;當我們在大自然中時,卻無法盡情欣賞美景。當我們達到期待已久的目標時,下一個目標又馬上抓住我們的注意力。

  什麼阻礙了我們去經驗和享受生活?

  就像只有平靜的水面可以清晰映照出一切,唯有當我們的內在處於平靜和清澈的狀態中,才可以敏銳和深刻的經驗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去感受每個流過我們感官的體驗。然而,某些因素阻礙了我們去深刻經驗每一個當下:

  1. 負面情緒的籠罩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在某些時刻感到受傷,覺得害怕、憤怒、嫉妒和悲傷。我們往往並不清楚如何有效的化解這些負面情緒,我們通常也不適合隨心所欲的表達這些情緒,於是我們就會壓抑情緒,這導致負面情緒持續的累積,這些情緒使我們喪失了對於生活的敏感度和自發性。

  2. 頭腦的喋喋不休
  我們的頭腦經常處於喋喋不休的狀態,不斷衡量和評論我們所經驗到的每件事情,這阻礙了我們全然去體驗生活,去經驗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頭腦又經常懊悔著過去所做的事情,擔憂著未來的情況,而使我們錯過了當下的經驗。

  3. 心變得封閉
  感覺,是心的屬性。只有心,可以去感受、去體驗。但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受到社會、學校和長輩的制約,我們開始只聆聽頭腦的聲音,而忽略心的感受,於是心逐漸變得封閉。當我們的心封閉時,就無法敏銳的感受生活。

  4. 逃避生活中的挑戰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的困難和挑戰,當我們沒有面對這些挑戰,而逃避問題時,我們就會關閉自己對於有問題的部分的感受,讓自己不去感覺問題的存在,這使我們在某些方面變得麻木。當我們關閉感覺時,雖然不舒服的感受可能會減少,但也因此不再能感覺到喜悅。

  5. 對感官的體驗缺乏覺知
  我們經常無意識的做著各種的事情、機械性的過生活,而沒有好好的感受我們所經驗到的一切。當我們對於自己所看見的、所聽見的、所品嚐到的、所聞到的、所碰觸到的,都有更多的覺知時,每一份感官的體驗都會變得更加深刻和生動。

  透過覺知,淨化自己內在的狀態

  要全然經驗生活的每一個當下,我們需要使自己保持在一個敏感、敞開和覺知的狀態中,因此我們必須去淨化自己的內在。通常我們都會想要以改變外在世界中的事物的方式,直接改變自己內在的負面情緒和思想。然而,當我們與自己的思緒和情緒抗爭時,往往只會產生更多的衝突。我們越努力讓頭腦安靜下來,頭腦只會越煩擾,讓我們更不平靜。因此,巴觀告訴我們,對於內在世界的問題,我們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去覺知與接納自己內在真實的狀態。

  就像是將冰加熱,冰就會融化為水;將水加熱,水就會蒸發為水蒸氣。當我們將「覺知」的能量專注於自己的內在狀態時,內在的狀態就會產生轉化。看見自己內在各種負面情緒和感受;看見頭腦的不平靜,許多的思緒喋喋不休;看見自己的心是乾枯、沒有綻放的。覺知是一股能量,當我們覺知到自己內在真實的狀態時,我們就是將能量聚集在內在,這股能量就會使我們的內在產生轉化。當我們覺知到和經驗著負面的情緒和思想時,情緒就會隨著經驗逐漸的化解、頭腦就會安靜下來、心也會逐漸的綻放,我們就會變得更敏感,更能深刻的感受生活。

  更用心去經驗生活,自然會有更高的成就

  當我們將焦點放在追逐各種的目標時,就無法好好的品嚐每一個當下,錯過了每一個當下的美好。當我們學習將焦點從「對目標的追求」,轉為「更深刻的體驗每個當下」,而不只是將當下的活動作為達成目標的手段時,我們就會更投入的去經驗每個當下、更認真的做我們在做的事情,這自然會使我們有更好的表現、創造出更高的成就。

  無論是快樂或痛苦的情況,當我們全然經驗時,都會帶給我們一份喜悅。當我們全然感受每份經驗時,每一份感官的經驗都會使我們喜悅。所有的情緒都是能量,當我們經驗了悲傷的情緒,悲傷就會轉化為喜悅。當我們的生活充滿喜悅時,我們對於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會更有活力、有更好的效率與創造力。與人們的連結也會更加親密,而有更好的互動與合作。

  透過神的幫助,克服生活中的挑戰

  在生命中,總是有各種的問題接踵而來,這些問題使我們更加成長和茁壯。然而,有時我們會發現問題超出了自己所能克服的。這時,我們就會期盼能有一個更高意識和力量在困難的時刻向我們伸出援手,給予我們幫助。我們也許可以在廟宇、教堂或大自然中,感覺到這個更高意識的存在。或是在回顧自己的生命時,發現某些奇妙巧合的發生,將我們的生命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我們依稀可以感覺到有個更高的意識一直在引導著我們的生命。這個更高的意識可以以任何我們希望祂呈現的形式向我們顯化,回應我們。我們可以與祂連結,向祂祈禱,請求祂幫助我們克服困難、實現我們的願望、使我們的心綻放,或是使我們覺醒。

  經驗生命的無限奧祕

  當我們的覺知持續成長、心得到綻放時,我們就會與宇宙萬物有更深的連結。當這份連結逐漸加深時,我們與神的關係也會越來越融合;這讓我們的意識持續的擴展,使我們能更敏感的去經驗生命。

  巴觀說:「生命不是個要被解開的謎題,而是個要被經驗的奧祕。」當我們全然的經驗生活中的一切,每件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例如走路、飲食、聊天、開車、工作、嬉戲,或是和朋友、家人相處,當我們帶著更高的覺知和敏感度去經驗生活時,每件事情都可以帶給我們許多的喜悅,我們就會經驗到萬事萬物中所蘊含的無限奧祕和神聖性。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355407
  • 叢書系列:Spiritual Life
  • 規格:平裝 / 260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全然體驗生活每一刻的奧祕

一個全然經驗生命的人,就是一個真正靈性的人。靈性,不是另一種存在形式;靈性,其實就是生活本身。許多人覺得必須在靈性與物質之間有所選擇,他們認為如果追求物質,就不是靈性;如果追求靈性,就不能擁有物質。但這並不是靈性!。

當你很享受你的工作時,就是一種靈性的行為。當你駕駛汽車時,很享受這個經驗,這就是神聖的行為。當你幫助別人、服務別人,這就是靈性。當你與家人連結,經驗別人,這就是靈性。當你專注於思考如何將事業帶到新的層次,這就是靈性。全然的做任何你所做的事情,充分的享受它,這就是靈性。當你在每一刻都活出生命時,很自然就可以感覺到你與每個人、每件事物的連結。當你是靈性的,你對生命會有更大的熱情,做任何事情都會有更高的效率。

當你覺醒時,你就會成為靈性的;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對你來說,都會覺得享受。當你喝一杯水、走路或說話時,或是為你的企業工作時,這一切都能給予你能量,你也將開始慶祝生命。

今日,人們努力瞭解每個片刻,試著在每一份經驗中找到意義。但人們不瞭解的是:「經驗」即是神聖的,「生活」即是神聖的,「覺知」即是神聖的。瞭解這點的人,就是真正靈性的人。靈性的人,就是快樂的人。他有助於創造快樂的關係、快樂的家庭、快樂的社區、快樂的國家,以及快樂的世界。

如何經驗生活?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快樂。不要想著你沒有的東西,想想你擁有的事物。有的人,生活在地獄裡,甚至連一天份的食物都沒有。當印度清奈發生水災時,窮人不肯離開他們的小屋,因為他們害怕失去自己的房子,或是害怕回來的時候,別人已經占據了他們的家。有些人的生活是很悲慘的。感恩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重要的是,全然的體驗生活。人總是活在過去或未來之中,無法全然的經驗當下。當你在喝咖啡時,聞聞咖啡的香氣,感覺咖啡的熱度,然後再品嚐,全然投入所有的感官是很重要的。人們在喝咖啡時,老是想著工作;而在工作時,卻想著家裡。因此,全然的投入感官是很重要的。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柿子文化電子書年末暢銷展:電子書單書85折、雙書82折,有聲書、影音課程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