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忘茶味:北埔.東方美人.茶

忘茶味:北埔.東方美人.茶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北埔事茶人古武南老師最新作品
啜飲一口東方美人,喚起唇齒的記憶

  常常把製茶人之前賣給我們的好茶,
  經放一段時日後重新讓他們再嘗一遍,
  看他是否記得住當時的茶味,
  發現再厲害的製茶人,也有忘記自己茶味的時候,
  因為時間會改變茶,會改變人,也會改變人與茶的價值。

  茶是文化,是藝術,是味蕾的記憶;
  家是眷戀,是傳承,是畢生的記憶!

  你是否記得啜飲一口好茶時,那種唇齒留香的餘韻?
  你是否記得想起家鄉時,那種刻骨銘心的記憶?
  一口好茶,一刻記憶。一種生活,一種文化。
  用東方美人茶,憶起北埔的美,和難以忘懷的好味道!
  以及近鄉情怯的遊子心情。

  膨風茶,就是白毫烏龍茶,也就是習稱的東方美人茶。
  藉以通過一種茶、一本書,認識一個地方,理解一個行業,
  體會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

  本書以事茶人、文史工作者古武南為敘事者,以職人之眼,帶領讀者看見一個臺灣客家鄉鎮,看見一個傳統產業,看見一個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書中加入大量圖片,除北埔的茶園風光、製茶過程之外,更有多張烹茶、品茶、玩茶、賞茶、藏茶的照片,藉由文字與圖片的編織,營造生活禪的閱讀氛圍。

  本書可以作為供給都市讀者的生活提案。

  台灣烏龍名貫天下,在眾多烏龍茶中,以白毫烏龍最著名。

  早期台灣北埔盛產的白毫烏龍,行銷世界多國,1950年代後期台灣茶葉開始往內銷發展。1960年代後,茶商為了行銷,特別以美化商品的概念,將白毫烏龍又取了一個新名稱,叫作東方美人茶。

  著煙過的白毫烏龍茶,沖泡後散發出獨特的鮮花、熟果、高級氣蜜香,是北埔特產的白毫烏龍所獨有。日本古美術收藏家曾說:這是她這輩子感受過最完美的香味。

關鍵特色

  ★本書以事茶人、文史工作者古武南為敘事者,以職人之眼,帶領讀者看見一個臺灣客家鄉、一個傳統產業、一個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書中以大量圖片呈現,除北埔茶園風光、製茶過程外,更有多張烹茶、品茶、玩茶、賞茶、藏茶的照片,藉由文字與圖片的編織,營造生活禪的閱讀氛圍。

名人推薦

  李曙韻  北京茶家十職 人澹如菊創辦人
  小  蟲  華人音樂教父
  張安佐  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系所兼任副教授 前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彭溫雅  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
  廖榮鑫  漢翔航空公司董事長
  蔡榮光  新竹縣文化局局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古武南


  1965年生於新竹北埔,為當地知名文史工作者。
  1994 回家鄉北埔投入保護本土文化資產工作,成立北埔工作室。
  2005 茶道美學源習於台北「人澹如菊茶書院」李曙韻事茶師。
  2009 國立故宮博物院—茶室展演空間設計師兼茶藝示範講師。
  2010 國家音樂廳兩廳院《元宵新春》茶會事茶人。
  2011 國際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代表台北當代美術館事茶人。
  2012 臺灣商務印書館《茶21席》編者,該著作臺港澳兩岸三地最暢銷茶文化專書。

攝影  古皓承(古蜜)

  就讀國立關西高中園藝科,喜歡流行音樂與時尚街拍。
 
 

目錄

自序
 
Part1 茶是大自然的產物
1.出生:東方美人的身世
2.四季:美人之春夏秋冬
3.香氣:美人之天生氣質
4.地形:美人之居住地
5.收成:美人之採收
6.製作:美人之加乘
 
Part2 茶是家鄉的記憶
1.淵源:與傳統、與家人
2.茶攪子:好茶遇伯樂
3.相遇:與白毫美人之緣
4.智慧:北埔老茶與其他
5.傳承:老白毫烏龍
6.同好:茶與友情
 
Part3茶是藝術的表徵
1.茶博館:留住香氣
2.水井茶堂:圓個茶樓夢
3.茶工廠:生產希望
4.好茶具:好茶是主角
5.冰鎮美人:各種形式的美好
6.保存:好茶須體貼收藏
 
 

自序

  坊間論述有關膨風茶、東方美人茶或白毫烏龍茶的書籍很多,這裡就不再探討,本書大部分的內容都是跟製茶人習作茶、喝茶見習為主軸;換言之,也可以說這是一本在茶樹4下完成的心得報告。個人曾經撰述過三本有關茶事的書籍,第一本由新竹縣文化局出版《新竹縣文化文獻》第二十七期,這本書專門介紹新竹好茶;後來又編著另一本《茶二十一席》,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料想不到這本《茶二十一席》竟成為一本暢銷的茶文化叢書,後來出版社將《茶二十一席》授權出版簡體版,並在中國大陸發行,最近一次到北京,發現《茶二十一席》,已經發行到了精裝本的階段,索性買一本回家當紀念,感到很不可思議。 雖然我們一直深居在北埔的陋巷裡,每每遇見看過《茶二十一席》的讀者,無論從兩岸三地,特地跑到北埔水井茶堂登門指教討論,常常讓人感到激動也很感動。

  我在二○○八年曾經自己撰寫過一本書—《北埔民、居》,此書共八萬多字,從二○○三年寫到二○○八年才完成,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這本書讓我得到畢生最大的榮譽,第一屆國家出版品佳作獎。

  會想要選寫以北埔做主題的茶書,最主要的有二個原因:第一在人澹如菊茶書院習茶,從入學開始老師給我的茶作業就是,要我把家鄉的茶事弄清楚比較重要,這句話讓我整整投入了十年的功夫。其二身為北埔人文茶庄的一分子,自知消耗北埔太多有形無形的文化資源;人當要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生為茶家的後代,更應該將所學所知回饋於無怨無悔供給我們養分的茶山、茶樹、茶葉、和認真的製茶家。

  二○○五年有幸在好友輾轉介紹中,找到台北市永康街的「人澹如菊」茶書院,在因緣聚會中,讓我有機緣師事曙韻茶學老師,從此習茶之事,儼然成了每個禮拜來往台北跟北埔之間的一條新茶路。

  習茶期間,我從一個以賣茶圖利自己的小茶販子,一腳踏進茶書院,在茶書院體驗到了茶事,和事茶人的大千世界。尤其曙韻老師嚴謹深儀的教學內容,讓人身處在歷史建築中,不難感受到人澹如菊茶席獨有特殊的意境,寧靜中蘊涵著深厚茶道美學的力量,引人對茶事產生了無窮盡的奇想。索性將多年所學複製到北埔客家山城的老聚落,期許這樣的發想,能夠讓人文茶庄的茶道美學添加些許養分。

  帶著感恩、懷念、回憶的心情,開始撰寫習茶十年的心得,起筆當下茶事歷歷盡在眼前,赫然發覺能夠來台北茶書院上課,是件多麼幸福的事。當然幸福不只是生命中唯一最美好的成就,如果能夠在短暫的生命旅程中,時而擁抱到片刻的幸福感,何嘗不是件值得珍愛的事。

  我們常常說﹁福報,福報﹂,具體的說,福應該是我們得到的,報應該是報恩與回饋。最近發現對茶了解越深,越感覺到虧欠的事物越多,虧欠父母的栽培,虧欠老師的教導,虧欠習茶之道一路走來相隨相伴的茶旅同學,虧欠更多的應該是跟我買茶、提供給我生活資糧與精神支柱的顧客。雖然目前在下的智慧還無法像六祖惠能,

  已達菩提本無樹的境界,也只能仿效神秀,照顧自己的菩提心,利用寫作好書的想法,回報大地、茶山、茶友給予在下的恩澤。

  自從老師去了北京之後,以前在茶書院一同上課的學長學姊,大部分都和我一樣,回到自己的事業工作各奔前程,當然也有自立門戶、開班收徒走教學路線,推廣茶文化的。

  有人問老師說:中國、日本、韓國、台灣的茶,它們中間的差異性在哪裡?

  我記得老師曾經跟我們分享說,日本人重視的是茶道;韓國人比較強調他們的茶禮,就是喝茶的禮節;中國當然自許保存幾千年留傳下來的茶技和茶藝;台灣擁有的則是最精采的茶文化。

  文化這名字聽來很抽象,其實我們可以把文化更具體化一點。對我個人而言,文化就是生活過程中留下的美好印記。茶在北埔和我的生活畫上等號,茶文化也只不過是生活上的一部分。

  受習茶文化薰陶後,往往讓自己從傲慢自大,開始慢慢走向謙卑。

  「我不許將自己升級到茶人的境界,我知道自己還未修行到擁有道貌岸然的清高風古;心中還隱藏著很多臥虎藏龍,隨時會出現在表面看來平靜的生活裡。」

  我很慶幸在習茶過程中能夠檢視自己原來的身分,在還沒有接觸茶界之前,曾經是一個在北埔默默記錄文化的工作人,在友人鼓勵下,我從文化界跨越到茶界,兜了一圈好不容易才清醒地又回來北埔,發現自己從事的文化工作,只不過多了一個茶字。

  在北埔平靜平淡的環境裡,跟自己想要履行的一字學生活,慢慢地好像有了點頭緒。住在一個地方,做一件事,理解一種茶,寫一本書,開一間店,愛一個人,組織一個家,過一輩子。後來發現欲想執行這種人生的大志向、一字學生活,在北埔好像是一種常態,人人都是這樣過生活。

  想想一座茶山,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出多少好茶,又能賣多少好茶。

  有很多人形容在下,是一個孤僻的茶攪子,不是一個標準的茶人,不管別人如何看待我,而我始終秉持著對茶的愛戀,事茶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好茶不容易收藏,好茶失去了,想要再擁有是不可能的,能夠快樂地過一天,喝一杯好茶,就是賺到一天。這也是我學茶後,願意選擇做一個簡單記錄茶的生活工作者,最主要的原故了。

  我很羨慕老師在京都高台寺講的自我簡介:我來自台灣是一個「為茶文化工作的工作者」。雖然我目前還做不到,但我已經把這句話,當作往後生活理念和實踐的目標。

  老師去北京初期,要我走出北埔、走出自我;老師今天在「茶家十職」當下邀請我們全家,到北京或未來到蘇州去發展事業,我默默不語地看著老師,後來回答:「老師,我離開北埔,誰來關懷古蹟,誰來打掃北埔老聚落,同學來北埔誰來接待。」

  老師:「說的好。」

  老師去北京前告訴我,古先生你可以穿回你原來的衣服,那才是能夠代表真正的自己,為了茶,為了生活,為了自己我開始往原來的方向出發。

  第一次參加北京茶家十職茶會,我沒有穿茶服,我穿黑色襯衫和黑色的休閒褲,在這場茶會裡,我回到十年前,重新拾回睽別已久的麥克風,當來賓發表感言。茶席開始前老師引薦我們,認識偏遠地區學校的校長,校長是一位密宗的仁波切,為了答謝我們,提供珍貴的老白毫烏龍義賣,所得款項全額捐出,茶會前特別送給我珍貴的西藏唐卡,我們全家人與師父合照時,內心頗有佛光普照法喜充滿之感。

  這場髦牛奶酪遇上白毫烏龍的慈善茶會,延續了老師在香格里拉世紀茶會中提到的,茶會不分宗教,甚至一場完美的茶會,應該要有超越宗教的理念,即然茶會不分宗教,行善更不應該分兩岸。這是我們頭一次參加慈善茶會,因緣殊勝,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機會,參加如同今天這場別具意義的茶會。

  當氂牛奶酪碰上白毫烏龍茶會圓滿後,我問古蜜:這趟北京茶家十職之行,有沒有特別的感受,古蜜回答我:對於老師我除了敬佩之外還是敬佩。我再問古蜜為什麼只有敬佩,他回答我,做一件事做到讓人感受到無可言喻,是所有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它就會讓人感到敬佩。顯然古蜜長大了。

  這次我們全家一同來北京,最主要除了旅遊之外,讓小孩有機會體驗,認識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來看老師。自從古蜜上了國中之後,我們就很少全家一起跟老師見面。每次造訪北京,我們都住在華人音樂教父小蟲老師家。古蜜出生那年我們跟小蟲老師結識,古二這個小名也是小蟲老師幫他取的;小蟲老師我們稱他為董事長,董事長與老師都是我們全家人的恩人和貴人。住在董事長家的十天裡,其中八天都受到北京同學熱情的招待與款待,心中的溫暖和感動,除非是置身其中,不然是很難體會與想像的。我們一大早就被同學接走,回到董事長家通常已經深夜,收到的禮物更不用說,多到有些只能留在北京,沒有辦法帶回北埔。

  珍梅偷偷地把今年最好的金尖白毫紅茶保留最後一泡,拿來北京送給老師。老師照舊用最好的器物,用好茶招待我們,今天請出的茶器,是三聯生活周刊封面的茶壺和茶盅。老師為了我們口中歌頌的紅茶,居然請出自己最愛的收藏品,現場執壺跟同學們共享,這就是十年來跟老師習茶,隨時都享受得到的大器與無私。這把名家壺的水容量很大,我們帶來的茶葉很少,老師只取出一半茶葉,用高溫注水的方式沖茶,也許有了名家茶器的加持,出湯後的茶感,驚動了在場每位同學,快要一年沒有喝到老師親自執壺的好茶,當下的茶湯讓我學到喝茶,第三愛茶,第二惜茶,第一茶的心情水知道,茶和水與壺的心情,也只有老師才能理解。

  離開北京前我問老師對茶文化瘋狂流行後,未來茶的趨勢會出現怎樣的局面和態勢,老師回答:「每件事物發生到最極致的狀態、它將會回歸到原點,也就是最初衷的地方,茶亦然如此,大家最後都會回到自己的小團體,回到家庭的氛圍,也就是說回到自己的來時路。」

  啊!我以為已經回到家了,原來還是往前走。

  在北埔的生活我一向都很自我放任,沒有規律與固定的工作。留在北京的最後一天,龍龍、姊姊、姊夫、還有小杜,他們是董事長在北京的家人,他們待我們全家如己,今天特別招待我們去承德。從承德回北京的路上,我偷偷聽到古二跟媽媽報告:「我以為爸爸只會在北埔寫書、解說、賣茶與吃喝玩樂,沒想到他在北京也很有辦法,其實他也有偉大的地方。」古二還小看不出來,其實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拜董事長與老師所賜。

  住在北埔小山城,生活很規律六點一刻與孩子一同起床,有時開車、有時騎車、有時是用目送孩子上學,然後做一個半鐘頭暖身瑜珈,漫步秀巒山一小時,再轉到水堂開門發想,經過慈天宮禮佛三拜,提醒自己盡量莫忘初衷,走過姜阿新老宅第,來到水井巷,清晨的涼風徐徐吹來,心中的感覺是如此的舒適和清淨,水井、天井、小花樹、無人的空間,在這個時候常常跟自己相遇,享受著生命最完美的時光。

  有人說寫作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我認為寫作不只是一種修行,它應該是一種探索自我靈魂的享受,人投生到這個世界,應該常常跟自己相遇,唯有在自我探索中,我們才能夠理解自己到底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所以常把寫作,當作是在記錄生活的創作,創作讓我知道自己對茶了解了多少,對茶誤解了多少。

  如果覺得這本書不錯,是因為結合了眾多的善因緣,跟茶與老師有最大的關聯,如果讀了這本書,覺得不夠精彩,這是我自己對茶文化的見地不足,代表的是個人的茶後感不佳。

  今天是教師節,除了帶領全家祝福老師教師節愉快之外,順便要跟老師報告:我發現有同學拷貝在下的專有茶偈,身為人澹茶人「一日茶書院,時時茶書院」。這句話是我最先說的,但是歡迎所有「三北」茶人(北京、北埔、台北)的同學共同擁有。夜深人靜之時,感恩的心悠然而生,為表達老師這十年來對北埔茶事的關照和學生的抬愛,願將追隨老師習茶這十年來的心得,寫成這本筆記簿,祝全天下所有教師佳節愉快。

  疼惜

  客家人在生活裡很落實疼惜的概念,也許跟我們生活的環境有關,我們始終客居他鄉而以為家,必須在有限的物質生活條件下,將資源發揮到極致是一種美德,故養成了惜人、惜情、惜物、惜茶的美德。

  感謝大家再度支持,最要感激曙韻老師以及台北人澹如菊茶書院同學,以及茶界曾經與我相遇的諸多茶伴侶、茶客人,還有每個夜晚發微信的北京晚香同學,臺灣臉書好友,讓我在寫作的時候,能夠一邊打字一邊欣賞,大家留在電話裡的文章和圖像,在孤單的夜裡,從來不會感覺到寂寞。常常想到《我的家庭真可愛》這首歌裡面的歌詞: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姊妹兄弟很和氣,父母親都慈祥,雖然沒有後花園,春蘭秋桂常飄香,雖然沒有大廳堂,冬天溫暖夏天涼,可愛的家庭喲,我不能離開你,你的恩惠比天長。﹂平實的幸福最難得、最真實、最可貴,就如同與古氏寶記製茶所的家人,還有母親喝茶一樣快樂。

  最要承蒙感謝的是我自己的家人,妻子珍梅,大兒子古蜜,小兒子古二,如果沒有他們的容忍,鼓勵,加持,本書是無法完成的。

  答謝

  我自己不是茶商,不是茶農,也不是製茶家,更談不上是一個標準的茶人,撰寫本書純粹是為了想把生活在北埔的美好茶事,拿來跟大家一同分享。加上自己不是科班從事茶業的專家,書中難免會諸多錯誤與遺漏不足的地方,期盼看過本書的先進和後輩,未來能夠將書中的缺失加以修飾及補足。

  感謝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厭其煩在山上指導我完成本書的多位恩人與製茶家們,把製茶的妙法無私地給予我教導,基於尊重及保護,在這裡除了自己家人之外,就不做個人影像的登錄解讀和介紹、同時也不做特定茶山茶園的標記,不周圓之處,恭請十方讀者見諒海涵。

  特別感謝「北埔洋樓姜阿新家族」、姜蒂玉幫本書潤稿校對。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0575
  • 叢書系列:生活誌 事茶人集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2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Part1 茶是大自然的產物
 
見過諸佛菩薩的人都說,菩薩眉間常放白豪光,心想喝多了白毫烏龍,自己的眉宇間,是不是也會出現一道白色的豪光。
 
出生:東方美人的身世
 
白毫烏龍茶,又稱福爾摩沙烏龍茶、台灣高級烏龍茶、膨風茶,以及東方美人茶;也有人稱它為香檳烏龍茶、五色茶,北埔人統稱它為夏茶。
 
膨風茶又名東方美人茶
 
早期台灣北埔盛產的白毫烏龍,曾經被稱為台灣高級烏龍茶、福爾摩沙烏茶、番庄烏龍,行銷世界多國。白毫烏龍茶在產地我們習慣稱它為膨風茶,「膨風」一詞是台灣的俚語,有吹牛與誇張之意,據說一九三○年代中期,北埔有一茶農將自家製成的茶葉,拿去參加台北舉辦的茶業博覽會評比,結果成績斐然,在眾人不看好的情況下首創佳績,茶農立刻以高價售出該茶,茶農回鄉後將賽茶的佳績四處炫耀散播,聽過消息的鄉親均以半信半疑的態度,調侃茶農並將高價賣出的茶取名膨風茶,自此白毫烏龍又多一個北埔膨風茶的名號延傳至今。有人問東方美人茶跟福壽茶,是不是同一支茶?我在北埔聽過很多關於東方美人茶的名稱別號等等,就是沒有人稱北埔白毫烏龍叫福壽茶。
 
一九五○年代後期台灣茶葉開始滯銷,各大產茶區開始往內銷發展。原名的白毫烏龍茶一九六○後,茶商為了行銷當時的膨風茶,特別以美化商品的概念,將白毫烏龍又取了一個新的名稱,叫作東方美人茶、香檳烏龍茶,以及五色茶開始供給內需的市場,台灣茶也從量產的產業,逐步走向生活與文化的面向。  
 
北埔是白毫烏龍的原產地
 
台灣北埔客家庄,是生長特級白毫烏龍茶的原產地。這裡的茶園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種植,百分之九十都是以青心大冇茶樹為主,目前還保留少部分,擁有百年歷史的茶園與茶樹,我們在田野調查中發覺,北埔好茶園的土質,混雜著比例很高的黃沙岩石,經訪談後得知,老一代的製茶人稱砂岩山為「石仔園山」。茶要種得好,茶園的地質跟排水很重要,承襲祖先的智慧種好茶不只是要選擇「石仔園山」,還要要求二石一土的土壤,也就是說好茶園的地質必須具備,三分之二的岩石剩下來的三分之一才是泥土。這麼說來北埔茶園的地質結構,與大陸福建武夷山的岩茶,在定義上是有幾分相同之處的。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飲食】楓樹林【為人生加油!】電子書展,11/12-12/08單書88折、三書7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