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戲中奠定知識學習的基礎──漢聲愛的小小百科
「漢聲愛的小小百科第一輯」是漢聲特別針對三到六歲孩子製作的幼兒啟蒙讀物。漢聲承續《中國童話》、《漢聲小百科》的製作經驗,耗費多年籌畫,向各界專家請益,動員近百名文字、美術編輯,以更成熟而淺出的手法,編輯製作出這套「漢聲愛的小小百科」,把「文化」和「知識」傳達給三至六歲的孩子。「漢聲愛的小小百科」不只是現代兒童教育理論的具體呈現,同時也結合了中國古來「童蒙教育」的精華。孩子天性愛遊戲,遊戲可說是最佳的幼教方式。漢聲特別設計出「小小百科」這個角色,讓他和他那幾個具有超能力的動物朋友們:烏龜、黃鶯、蝸牛、猴子,透過良好設計的「說、唱、猜、做、玩」等遊戲,誘發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由身邊事物逐步擴充,進而認識整個世界,奠立了科學認知的基礎。同時,不同類別的童玩和遊戲,也使孩子身心均衡發展,在「生理、情緒、語言、認知、社會」幼教領域都能穩定成長,遊戲的「五外」和幼教的「五內」互為表裡、互相配合,使幼兒的學習成長更趨完整。
「漢聲愛的小小百科」全套12冊,每冊一個主題:「我」、「看」、「聽」、「吃」、「聞」、「摸」、「想」、「家」、「家人」、「我家的」、「來我家」、「我有」,其主題範圍不脫孩子自身及家庭。因為家庭是孩子養成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場所。內容呈現方面,漢聲將「漢聲愛的小小百科」設計成一套「親子兩代書」。學齡前的孩子,識字不多,所以整套書以精美的圖畫做主導,供孩子欣賞、任想像力翱翔。
至於文字部份,大抵是要父母講說給孩子聽、教孩子如何玩、或供父母做幼教參考而撰寫的,所以「漢聲愛的小小百科」可視為一套學前幼兒常備書。家長可依孩子的年齡及能力,活用其內容,成為「幼教專家」。
愛的小小百科文字特色
學齡前的孩子,識字不多,「愛的小小百科」以精美的圖畫做主導,供孩子欣賞、任想像力翱翔。至於全書的文字部份,大抵是要父母講說給孩子聽、教孩子如何玩、或供父母做幼教參考而撰寫的,主要有三個層次:
一、標題下「給媽媽的話」--這段文字純然是供父母事先閱讀的,由此瞭解該篇的教育用意、形式來源或文化背景等問題。父母讀過了,才能幫孩子進入狀況。
二、有注音符號的說話文和主文--這類文字內容淺白有趣,最適合父母念給孩子聽。孩子反覆聽過,也就能依圖講述,「看圖說話」是鍛鍊幼兒語言能力的最佳方式。
三、有娃娃頭符號標明的文字和無注音符號的說明文--這類文字包括知識解說、情景描述、遊戲規則或玩具製作法的說明等,父母親可視幼兒年齡及心智發育程度酌量說明,幫助孩子進入「說、唱、猜、做、玩」的遊戲狀態。
愛的小小百科美術特色
手工藝本是民間自由生發的技藝,其活潑和多采多姿處,足可稱之為「民族藝術的起跑點」。在幼兒學習階段中,手工藝式的美術圖像,應能帶給孩子更多「動手、動腦」的啟發性教育。因此,將民族藝術和幼兒「人生的起跑點」併合,便成了我們製作「愛的小小百科」圖像表現的目標了。在此前題下,漢聲美術部成了形形色色手工藝匯集的大工廠,數十名來自各美術院校的美術工作者,有的搓泥、和土,做各種浮雕、圓雕或燒製陶瓷畫。有的巧手拈線,做彩繡或嵌布的花樣。有的模仿皮影戲做剪紙,或撕紙做黏貼畫,或為不同情節的故事做精細紙雕。有的玩草葉、或匠心獨運的利用家庭廢物做玩具……此外,無論各形式的彩畫、漫畫,都充分籠罩在手工藝的趣味之中。我們相信:為「愛的小小百科」日夜趕做各種手工藝風格的插圖,辛苦將不會白費,孩子必能從這些插圖中體會到手藝的魅力,從而發展自己一雙小手、十指具備的各種能力。此外,更要提醒一句:「愛的小小百科」是一本「活」的書,書中多處留有孩子及家長自己動手的空間,或剪、或貼、或畫,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切莫過分擔心書本的耗損而不敢動手喔!
愛的小小百科I得獎記錄
1987年 永豐餘「知新藝術生活廣場」開幕,獲兒童票選「最愛的書」第三名。
1988年 獲台視空中圖書館特別推薦優良兒童圖書。
1989年 獲民生報「書香為禮,家家喜」特別推薦。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與市立圖書館合辦「兒童讀物巡迴展」,獲兒童票選最受歡迎書籍第二名。第1、2、6、9、10、11冊,獲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評定為第十五批青少年優良讀物。 1990年 第3、5、8冊,獲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評定為第十六批青少年優良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