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沙漠中種下玫瑰
愛是全世界最重要、最能改變生命的力量。波斯特和奈馬克在本書傳達了真愛的科學與精神。我和波斯特住在同一個城市,因此有許多時間相處。他為這裡的學術界和社區帶來一個特別的召喚,讓科學與靈性結合。本書將告訴我們如何擁有力量、勇敢、懂得原諒,同時忠於人道精神,並從一般人習以為常的行為中超越出來。
我很清楚為愛而奮鬥的影響力有多大。在我大學時,有個十四歲男孩提爾(Emmett Till)因為向白人女性搭訕而在密西西比州遭受私刑致死,還有帕克斯(Rosa Parks)拒絕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公車上讓座給白人。最重要的是,我也是在這個時期,受到金恩博士的精神感召,追隨他的理念,在亞特蘭大市領導群眾進行非暴力的靜坐抗議。
這麼多年前,我就學到這個世界需要愛的傳播者與和平的使者。羅伯‧甘迺迪在競選總統時引用英國詩人但尼生的詩句說得好:「來吧,我的朋友,尋求更新的世界,永不嫌晚。」
所有偉人都知道愛的真理:愛永遠不會太遲,而且是通往新世界的道路。對聖雄甘地而言,愛是不合作主義(真理的力量),他因此能不靠槍彈,掙脫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枷鎖。對耶穌與祂的門徒,愛是救贖。對在猶太人大屠殺中倖存的法蘭科(Victor Frankl),愛是讓生命的每一個面向都擁有意義的唯一真實。
《新約聖經‧以賽亞書》第三十五章第一節,有一段很美的訊息:「沙漠也必快樂;又像玫瑰開花。」在我擔任牧師期間,無論是經歷到至高的喜悅,甚至是遭受最深的痛苦、折磨和哀傷時,這個想法都引導著我。短短幾個字就道盡我介紹這本書時想說的一切,那就是沙漠與玫瑰。
我們在人生裡體會到許多猶如身陷沙漠的經驗。但是,如果我們做個朝聖者而非遊客,最終一定會穿越沙漠,走過荒野。
確實,人生中遍布著沙漠。有時是人際關係的沙漠。經過許多年才建立起來的關係,卻在某些時刻變成一片乾涸、枯槁、了無生趣的沙漠。有些時候,我們穿的衣服、開的車子、住的房子,都是高品質的產品,但這一切背後,卻是灼人的高溫、燃燒的沙漠,讓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完全失去意義。
有時我們也會遇到經濟的沙漠。因經濟衰退和失業而形成的沙漠,光在美國,就可能有數百萬人茫然無助地受困其中。
有時候,疾病也會是一片沙漠。記得多年前,當我在俄亥俄州擔任牧師時,去醫院探望教友是我的職責之一。我走進麥克納爾(Leola McNair)的病房時,她熱情洋溢地迎接我說:「入院時,我心裡已經準備好有一腿必須截肢。但是住院以後,我發現兩條腿都得截肢。」
我呆住了,心想:我要怎麼回答?在學校受的訓練,這時候完全派不上用場。當我努力想說出一些有意義的話時,她看著我,真誠地說:「我躺在床上一直想著,等我出院回家後,我可以用雙手做哪些美好的事。」
請注意,她不是說「如果我出院回家」,而是「等我出院回家」。她又接著說:「我從小就會縫紉、編織、烹飪,還有很多很棒的事。我一直想著可以做哪些了不起的事。」她暫停了一下說:「我想幫你烤個蛋糕。」
在這樣充滿挑戰、甚至令人難以招架的時刻,她不但找到智慧與生命意義,甚至發揮了幽默感。在疾病的沙漠裡,她種下一株玫瑰。我永遠不會忘記她,還有那一刻她帶給我的美好。即將失去雙腿並沒有改變她的人生觀,或摧毀她的意志。如果說疾病帶來任何影響,那就是讓她從內在找到更偉大、深刻的意志,見證了更真實的勇氣與愛。
出院回家後,她靠著社會救濟金獨自生活,但她真的照自己所宣告般,做出許多神奇的事。在她身上,我們看到愛的力量。沒有人會為麥克納爾感到遺憾,因為她是這麼忙碌,忙著帶給他人幫助和希望。
世上到處都有像麥克納爾這樣的人。或許你就是其中之一。每個禮拜天,我望著成群的面孔,其中有些人經歷了三次心血管繞道手術,或親友早逝,也有人日復一日為生活而掙扎,但他們都能以嶄新的聲音唱出「哈利路亞」。他們見證了愛可以為生命帶來什麼力量。愛會說明我們是誰,並給予我們新的勇氣。
所以,當你看這本書的時候,請想著沙漠與玫瑰。當你陷入沙漠,請種下一株玫瑰。種下一株又一株象徵和平及和諧的玫瑰,象徵信念、希望與愛的玫瑰。如此,沙漠中將處處綻放燦爛的花朵。我希望,這本書能改變你的一生。
默思牧師(Otis Moss, 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