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暖身場
如何閱讀一本書【臺灣商務70週年典藏紀念版】(三版)

如何閱讀一本書【臺灣商務70週年典藏紀念版】(三版)

HOW TO READ BOOK

  • 定價:480
  • 優惠價:79379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這本書在1940年出版,1972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
  不論什麼時候讀,都不能不嘆服作者對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
  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節省冤枉路。
  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與領悟。


  讀一本好書,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而一本最好的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當然,這樣的回饋分成兩種:第一,當你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後,你的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第二,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

  本書提到閱讀主要有四個階段:一是基礎閱讀,只要懂得看書、識字,就算是達到這層閱讀;二是檢視閱讀,此階段有時間限制,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抓住書籍想要表達的主題與部分內容,也可以稱作略讀;三是分析閱讀,是本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談如何做到最完整的閱讀,同時也是討論如何提升理解力與閱讀能力;四是主題閱讀,也是最高層次的閱讀,這是所有閱讀中最複雜也最系統化的閱讀。

  書中特別提出如何閱讀七種類型的書籍方法:1.實用型,2.想像文學,3.故事、戲劇與詩,4.歷史書,5.科學與數學,6.哲學書,7.社會科學;以供讀者參考。

本書特色

  ★一部有關閱讀,永不褪色的經典。
  ★將閱讀分成四個層次漸進式討論,讓讀者逐步學會閱讀的要領。
  ★開拓閱讀技巧,協助讀者提升自己的理解力,進而增加人生智慧的實用性書籍。
  ★不只教導初學者如何進行閱讀,更是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與態度。

名人推薦

  李家同教授

媒體推薦

  2006年 博客來年度百大 網獨戀舊100
  2005年 博客來年度百大 網獨戀舊100
  2005年 金石堂年度TOP 【科普.學習】
  2004年 金石堂年度TOP 【人文社會類】
  2003年 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書榜 【社會人文類】
  2003年 博客來年度百大 【知性人文類】暢銷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 1902-2001


  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譽。除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名著》,並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查理‧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 1926-

  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幫他把1940年第一版《如何閱讀一本書》內容大幅修編增寫,因此,1970年的新版就由兩人共同領銜。

譯者簡介

郝明義


  出版人。曾任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現任大塊文化董事長,以及「網路與書」發行人。著有《工作DNA》、《故事》、《那一百零八天》;譯有《2001:太空漫遊》。

朱衣

  著名都會女作家,擅長描繪都會生活的情愛男女,著有《前中年期浪漫族》、《不婚年代的戀愛哲學》、《不要約會只要喝咖啡》等十餘本小說。目前除小說創作外,並從事心靈成長的散文寫作及翻譯,著有《日日是好日》、《勇敢再出發》等書;譯作包括全球暢銷書《別為小事抓狂》系列、《美麗人生十大守則》系列、《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1》、《寬恕──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2》等十餘本。
 
 

目錄

導讀
譯序
自序

第一篇 閱讀的層次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第三章 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第四章 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第五章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第二篇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第六章 一本書的分類
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
第八章 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
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
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
第十一章 贊同或反對作者
第十二章 輔助閱讀

第三篇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第十四章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第十五章 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
第十六章 如何閱讀歷史書
第十七章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第十八章 如何閱讀哲學書
第十九章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第四篇 閱讀的最終目標
第二十章 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第二十一章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附錄一 建議閱讀書目
附錄二 四種層次閱讀的練習與測驗

 
 

編者的話

享受「為自己而讀」的盛宴


  閱讀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美好資產。

  閱讀能力始自文字。人發明了文字,取得了跨越時空保留經驗與感受的神奇突破。今日此地遭遇的事、觸發的情感、說出的話,用文字寫下來,就能去到彼處、去到未來,對不在場、不可能在場的人複製重現。

  不過,文字不是完美的記錄工具。得要先學會文字蘊含的意義、指涉的事物、組構的法則,才能將經驗與感受轉寫為文字。更重要的,從文字中接收跨越時空的經驗與感受時,不只要懂得文字,還要動用自己曾有過的經驗與感受,才能讓文字記錄變得鮮活有效。

  換句話說,閱讀的重點不在客觀的文字,而在讀者主動主觀解讀文字的過程。同樣的文字,不同的讀者會讀出不一樣的收穫。幾乎毫無例外,自身內在經驗與感受愈是豐沛,在閱讀上愈是有準備的讀者,就會在文字中得到愈多愈美的體會。

  因而,從一個方向看,有閱讀習慣、有閱讀能力的人,很容易將由文字中得來的閱讀能力,運用在生活的其他面向上。可以用閱讀一本書的態度閱讀一幅畫、一首音樂作品、一張照片、一個建築空間、甚至一個人。閱讀意味著我們不是被動地接收訊息與刺激而已,我們積極地動用自身的經驗、感受,與被閱讀的事物對照、互證,專注好奇地叩問被閱讀事物內在或外延的意義。

  閱讀一個人,我們就不只是看看他長什麼樣子,查查他的頭銜,我們將眼前所看到的人視為一組符碼,讓我們能夠循線追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因素使得他形成這樣一個人,社會的、心理的、偶然的、宿命的種種因素?這樣的人和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異同,透過探索他、了解他,我會因而對自己增加了怎樣的認識?

  換另一個方向看,會閱讀或不會閱讀,是不是願意經常動用閱讀的態度來對待周遭的世界,決定性地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閱讀、啟動閱讀模式過日子時,主動、積極、張開記憶與感官敏銳度的方式,人就會活得格外豐富濃稠,living intensively。

  為什麼我們願意讓自己渾渾噩噩單薄平板地過,而不豐富濃稠地過呢?為什麼不閱讀,為什麼不精進自己的閱讀能力呢?

  正因為閱讀不是與生俱來的,閱讀可以靠著練習來精進。精進閱讀時,首要的關鍵是開發思考、感覺與想像,堅持要將書或其他閱讀對象「讀進去」,意思是觸動自己、改變自己。

  在我們的社會上,很多人不喜歡閱讀,更多人不會閱讀。最大的問題在我們常常被教導「為別人而讀」,為父母讀、為老師讀、為分數讀、為畢業證書讀、為求職或升遷讀……卻鮮少「為自己而讀」。「為自己而讀」,是將閱讀當作目的,而不是工具、手段;「為自己而讀」,讀了之後得到的效果,不是去換來任何身外的東西,而是使得閱讀前和閱讀後的自己,變得不一樣。

  所以,精進閱讀的第一步,其實是認清楚閱讀有多重要,閱讀能對一個人發揮的作用有多大。接下來,則是找到一些可以克服閱讀障礙的方法,深化閱讀和生活和體驗之間的關係。然後,還可以進而從不同的傑出閱讀者身上,看到種種閱讀的可能性,引發讓我們心嚮往之的追求動機。

  《自己的國文課─略讀與精讀的祕訣》以大家熟悉的國文內容為領域,開展閱讀導覽。明確地將「略讀」與「精讀」區分出來,又敏感於文言與白話的不同閱讀挑戰,這樣一本書對於培養、掌握中文基礎解讀、體會能力,有著特殊的作用。當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依靠中文來閱讀時,很明顯地,對中文愈嫻熟,閱讀中能得到的收穫,必定隨之而愈多愈厚。

  《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則呈現了「一代奇讀者」的大師閱讀精華。波赫士不只讀得多又讀得精,還總能在許多大家都讀過的書中讀出不可思議的華麗奇幻感想。進而他將他的書,他對於書的體會,書中所展現的人間視野,綜合交織成一座知識迷宮,在那裡面,你一方面被波赫士的奇想折服,另一方面又驚異於支撐他奇想的龐大人類思考,以至於自願流連於迷宮中,享受地做一個永遠的讀者,再也不想出來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具體、分層地提出了閱讀方法的建議,循序漸進,引導我們進入閱讀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讀者和作者一樣重要,以什麼態度讀一本書決定了能從書中得到什麼。作者們對於閱讀經驗的同理認知,既深且近,而且充滿了說服的熱忱,雄辯滔滔地羅列了人與書的不同關係法則。

  《閱讀地圖─人類為書痴狂的歷史》以生動的方式訴說了幾千年的人類閱讀經歷,鑑古知今,讓我們領略了閱讀並非理所當然,走到能充分掌握閱讀能力、以閱讀容易且方便地豐富自己,還有一段漫長曲折的路途。路上有很多挫折、障礙,很多不意的轉彎,當然也有各種或精巧或壯麗的奇景,以及眾多或睿智或瘋狂或愚迷的人。

  我們以籌備一場盛宴的心情聚集了這四本書,邀請所有願意給閱讀一個機會,讓閱讀提升豐富生活質地的朋友們一起來享受!

譯序

  我是在一九九九年春節期間,第一次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離這本書的初版(一九四○年),有六十年了。

  會知道這本書,極為偶然。

  前一年,也就是一九九八年年底,我和一位譯者討論稿件之後,聊天聊到一部叫作《益智遊戲》(Quiz Show)的電影。電影是真實故事,主角是一九五○年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英姿煥發的年輕教授,查理‧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查理‧范多倫書香門第,父親馬克‧范多倫(Mark Van Doren)不但是名教授,在美國文學史上也有其地位(《如何閱讀一本書》裡就提到他的一些著作)。查理‧范多倫由於博覽群書,才氣過人,就參加當年風行美國的電視益智節目,結果連續拿下十四週冠軍(今天網路上還可以找到當年的題目,難度非同小可)。查理‧范多倫固然因而成了英雄,但是他終究不敵良知的煎熬,最後坦承主辦單位提供了他一些問題的答案。電影在查理‧范多倫得知他被學校解聘的黯然中結束。

  那天我在聊天中得知他後來如何又蒙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收留,以及他們兩人後來的故事。

  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性的人物。早年因為想當記者,所以輟學去報社打工,後來為了改善寫作,去上大學的夜間部課程。這時他讀到了一本書,改變了他的一生。這本書就是十九世紀英國重要的思想家彌爾(John Stuart Mill)的自傳。(有關彌爾的一些生平介紹,請參閱本書第三百七十頁。)艾德勒讀到彌爾竟然是在五歲就讀了柏拉圖的書之後,不但從此為哲學所著迷,也開始了他在大學的正式求學。(不過因為他拒絕上體育課,所以沒能拿到學士文憑。但是他留校任教,最後拿到了博士學位。)

  艾德勒除了任教,寫過第一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外,還以主編過《西方世界的經典名著》(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以及擔任一九七四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查理‧范多倫和艾德勒一起工作後,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把《如何閱讀一本書》原來內容大幅修編增寫,因此,今天我們讀到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是由艾德勒和查理‧范多倫共同領銜的。(其間一些補充說明,請參考本書作者序。)

  我因為對范多倫故事的好奇,而去買了《如何閱讀一本書》。而最後滿足的不只是我的好奇心,還有對閱讀及出版的重新認識。

  一氣讀完後,有兩種強烈的感覺。

  先是羞恥。我是個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與書為伍,結果到那個春節前的兩個月才知道這本書,到自己四十四歲這一年才讀這本書,幾乎可說無地自容。之外,也不免深感懊惱: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時期,就能讀到這本有關如何讀書的書,那我會節省多少閱讀的冤枉路?

  但,另一個感觸則是:何其有幸。在出版業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後才讀到這一本書,與其說是不幸,不如說是有幸。這麼多年來,我在閱讀的路上,思索固然很多,困惑也多,想清楚的有一些,想得模糊的更多。就如同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所言,這本書幫我就讀書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做了許多印證和總結。如果沒有經歷這麼多年的尋覓與顛簸,發現與失落,我讀這本書的感受不會這麼深刻,收穫也不會這麼豐富。因此不論就讀者還是出版者的身分,我相信這本書都深遠影響我的未來。

  因此,我必須謝謝介紹這本書給我的汪怡先生。謝謝他那天下午在來來飯店的指點。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臺灣商務印書館工作,所以一方面決定出版這本書,一方面也決定自己動手翻譯。

  但是一旦開始翻譯之後,就知道實際的時間多麼不夠。尤其後來我的工作異動,有些新的計畫要出發,再加上當時還在同時進行另一本《二○○一:太空漫遊》的翻譯,所以,另找一位譯者,也就是朱衣來一起合作,成了不得不的選擇。

  事實上,這本書幾乎全部都是朱衣翻譯的。我的工作,則是把她的全部譯稿再仔細校閱一遍。這樣我們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琢磨,才完成了全部工作。如果讀者發現翻譯上的疏失(一定不免),責任由我們共同承擔。
  
  我進出版業的第一份文稿,就是朱衣幫我做的校閱。多年後能有機會和她一起合作這本書,覺得非常榮幸。而由於我們翻譯的遲延,導致許多讀者一再查詢出書時間之不便,也在此一併致歉。

  這本書的序言,是艾德勒在一九七二年,《如何閱讀一本書》新版出版時所寫。三十一年後再讀,仍然不能不嘆服兩位作者對教育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的排行榜上,《如何閱讀一本書》排名第五百六十九名,歷久彌新,由此可見。

  現在,就請好好享受這頓知識的盛宴。
 
郝明義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0629
  • 叢書系列:alinea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6 x 23 x 2.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這是一本為閱讀的人,或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而寫的書。尤其是想要閱讀書的人。說得更具體一點,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
 
這裡所謂「閱讀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習慣於從書寫文字中汲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了解的人,就和過去歷史上每一個深有教養、智慧的人別無二致。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即使在收音機、電視沒有出現以前,許多資訊與知識也是從口傳或觀察而得。但是對智能很高又充滿好奇心的人來說,這樣是不夠的。他們知道他們還得閱讀,而他們也真的身體力行。
 
現代的人有一種感覺,讀書這件事好像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必要了。收音機,特別是電視,取代了以往由書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就像照片取代了圖畫或藝術設計的部分功能一樣。我們不得不承認,電視有部分的功能確實很驚人,譬如對新聞事件的影像處理,就有極大的影響力。收音機最大的特點在當我們手邊正在做某件事(譬如開車)的時候,仍然能提供我們資訊,為我們節省不少的時間。但在這中間還是有一個嚴肅的議題:到底這些新時代的傳播媒體是否真能增進我們對自己世界的了解?
 
或許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種範圍內,知識(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先決條件。這些都是好事。但是,「知識」是否那麼必然是「理解」的先決條件,可能和一般人的以為有相當差距。我們為了「理解」(understand)一件事,並不需要「知道」(know)和這件事相關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換句話說,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氾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
 
會發生這個現象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所提到的這些媒體,經過太精心的設計,使得思想形同沒有需要了(雖然只是表相如此)。如何將知識份子的態度與觀點包裝起來,是當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躍的事業之一。電視觀眾、收音機聽眾、雜誌讀者所面對的是一種複雜的組成—從獨創的華麗辭藻到經 審慎挑選的資料與統計—目的都在讓人不需要面對困難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緒。但是這些精美包裝的資訊效率實在太高了,讓觀眾、聽眾或讀者根本用不著自己做結論。

會員評鑑

4.5
22人評分
|
2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4/11/02
閱讀為何重要?如何提升閱讀效率?

簡介———

本書從探討閱讀的意義、書籍類型和閱讀方法,繼而提出閱讀的四個層次及針對不同書籍類型的閱讀建議。

心得———

從童年起,我們多為應付考試而閱讀,常被迫讀不感興趣的內容。這種經驗加上考試壓力,往往導致成年後對閱讀產生抗拒。

即使嘗試重拾閱讀習慣,仍可能感到些許壓力。然而,若我們能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包括理解閱讀的目的、學會選書和閱讀技巧籍,是否能讓閱讀變得更加輕鬆愉快,甚至成為生活中的樂趣?

本書認為閱讀不僅具有娛樂效果,更能透過與作者對話,加深對世界和自我的理解,促進心智成長。作者認為,心智如同肌肉,需要持續運用以避免退化。例如,媒體常以包裝好的觀點直接灌輸給觀眾,使人們「不需要」再進行思考。

本書重點討論閱讀四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四個層次如同建築,可以根據閱讀目的和書藉價值決定閱讀的深度。

作者認為主動閱讀的效果更佳,並說明內在和外在閱讀的技巧和必要性,如運用導讀和摘要等。在選書時,書中建議以快速略讀確認書藉是否值得花時間。此外,書中還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如傳記、自傳、社會科學和哲學著作,提供了具體的閱讀方法。

最引人深思的觀點是,作者認為「閱讀一本書是一種對話」。在評論書籍時,讀者應先充分理解作者的觀點和論述,然後才能以理性和建設性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種方式適用在閱讀或是日常生活:先理解,後回應,達成有意義的交流。這正正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努力的方向。

個人覺得這本書不算容易閱讀,因為四個閱讀層次彼此相關,所以在章節之間經常看到相互交織的內容。但在閱讀結束後整理內容,會變得更加清晰。

儘管這本書最初出版於1940年,並在1972年進行了修訂,其內容仍然具有實用價值。作者強調,每個人適合不同的閱讀方式,書中的方法僅供參考建議。

這本書推薦給希望增進閱讀技巧的讀者。對於愛書人而言,書中有許多句子值得劃下來收藏。

實用收獲———

閱讀是為了滿足某個目的,把整本書看完並非重要的事。

閱讀小說是滿足人們潛意識或意識的需要,能接觸平時未曾接觸的自我。

喜歡的句子———

如果任何有關真實的作品不再是關心的焦點時,那麼將會有更少的人願意寫作、出版、閱讀這樣的書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
作者:莫提默‧艾德勒, 查理‧范多倫
譯者:郝明義, 朱衣
類型:人文社科
出版:#臺灣商務
喜愛程度:4/5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09/01
|
電子書
閱讀是一生的事,基於好奇翻開這本指導如何閱讀的書。
從基礎閱讀的看過,到檢視閱讀的讀過,進而利用分析閱讀與作者做一次次的心靈溝通,乃至主題閱讀融會貫通、心領神會。
這不只是閱讀書,也是認識世間萬物的必經歷程,學會讀一本書同時也學會讀懂人事物,這真是一本可以讓人好好思考調整讀書技巧與面對事物的好讀物。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24/08/03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本書出版於1940年,在當時,電視跟收音機爭相搶佔大家的注意力,越來越少人閱讀了。作者是學者教授,曾編輯大英百科全書,博覽群書,對閱讀各類書籍都很有自己的見解,為宣揚閱讀的重要性,將自己心得寫成本書。本書介紹四種閱讀方法:基礎、檢視、分析、主題的閱讀法。尤其詳細介紹分析閱讀,並且介紹面對各類書籍應該怎麼讀。
適合給以下的人
學生和學習者:提高學業成績和知識掌握。
專業人士和知識工作者:應對變化,提高訊息處理能力。
愛好讀書的人:深入理解書籍,使閱讀更充實。
Image
Image
🔵如何略讀
❶ 先看重點
① 目錄、大小標
假設作者將自己的觀念轉成文字可能有一百萬字,那這一百萬字的組織架構、母子關係、遞進順序是什麼呢?你是不是要看目錄或大小標題才能知道?所以可以先看這些,再試著預測內容。
② 書封、前言、後序
出版社也想要書賣得好,所以會在書封上拋出本書令人感到最有興趣的部分,讓你想買回家一探究竟。前言就像是作者的寫作動機,動機很重要,就像你現在生活得好好的,也不會沒事研究漢朝的貨幣發行制度,因為就沒那個動機。但如果是研究貨幣學的學生可能就不會這樣了,差別在於有沒有動機。而後序通常包含了作者對這本書的結論以及展望,有結論就先看。
❷ 不求甚解
先快速翻完整本書,看看裡面的大小標題,圖片、表格、另外注意看看有沒有在章節後面提供重點筆記,最好重複多讀3-10次。
我就被搞過很多次,一頁一頁讀,然後卡一個地方卡很久,好不容易搞明白,看下一個章節馬上補充說明跟更清晰的講解。真棒。
❸ 總結摘要
要檢查自己略讀有沒有讀進去就是去檢查能不能回答以下問題:
這本書在說什麼?作者的論點、論據、邏輯正確嗎?完全正確還是部分正確?有沒有沒提到的點?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可以學到什麼?

🔵如何精讀
❶ 釐清脈絡
建立於略讀的基礎上,目前已經可以講出這本書的摘要與結論,接者在這部分,我們要來檢視的是內文推理過程。你可以抓關鍵字,再看邏輯有沒有各種偏誤:滑坡、以偏概全等等、充分不必要等等。
❷ 畫心智圖
通過尋找關鍵字跟多個關鍵字彼此的關聯,可以總結成心智圖的形式。(此為我自己補充)

🔵如何研讀
❶ 問題導向
前面提到的閱讀是以本為單位,但在這邊完全不關心書有沒有唸完,就是抓去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或問題就好。也就是以問題為導向,跟我要解決的問題有關我就看,不然就不看。
❷ 統一用語
假設你挑了十本書,想要看他們是如何分析一個主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統一大家的語言,或者用自己的語言重述一次,不然會看得很亂。就像飲料店,這家的大杯跟那家的中杯可能容量完全相同,彼此交流時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❸ 修正問題
在略讀過那些書之後,你會發現當初自己想要問的問題可能不精準,那就把它做修正。
例如:我想知道蘇聯垮台是不是因為經濟爆炸,在廣泛閱讀後,發現它是有很多個原因互相交互作用影響到的,你也許可以修正為:從總體經濟分析蘇聯垮台的原因
❹ 互相攻訐
看書看多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一本書說聽音樂能幫助學習,另一本書說聽音樂會干擾學習。那你要怎麼辦?聽哪個?
這邊可以使用兩個方法:檢視證據、實測比較
① 檢視證據
他們分別是在怎樣的環境、條件、做了什麼事,得到這樣的結論的?彼此討論的是同一件事情嗎?他們是否有互相批評?
按照上述例子:你可以去研究聽音樂是聽什麼的?純音樂、古典樂、流行音樂?邊讀邊聽還是讀書前聽?
② 實測比較
就做做看實驗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自己親身實測,看對自己有沒有效。畢竟讀書就是要對自己有幫助的嘛。但如果你是想知道這個理論到底是不是正確,也許可以參考一下雙盲測試,應該會更貼近事實的真相,因為有些實驗就算當年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不代表現在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

🟡個人想法
首先,這本書觀念歷久彌新、用語古老,想學習閱讀方法的人可以挑選更好啃的工具書做選擇。同時書也有提到一些閱讀小技巧,像是指讀法:可以拿手指指著讀,會讓你比較專心,也可以避免你默念,並且閱讀速度可以用手指做控制,我看過進階做法是指讀配上節拍器,透過節拍器控制閱讀速讀,然後節拍越條越快。
其次,讀書有的時候要有淘金的心態,即使這本書大部分的內容都對你沒用,但只要有一個地方淘到金了,挖到寶了,那就值得了。
最後,我認為略讀跟精讀都是一般閱讀會廣泛運用到的技巧,而研讀是做專題報導或是深入研究一個主題時才會用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相關工作的人比較會用到,大家可以挑適合的方法去閱讀,我自己是略讀一堆書,精讀一本書,研讀幾本書。

🔴總結
這本書依序介紹三種特別的閱讀技巧:略讀、精讀、研讀。略讀是指先看重點的方式,並且不求甚解,快速翻過去就好,短時間多翻幾次,最後能夠總結出這本書的摘要,像是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有什麼結論?精讀是指能夠在略讀的基礎上釐清脈絡,找到論述裡面的關鍵字,並且能找出不同關鍵字彼此的關聯性。研讀是指在看書之前,你就已經有一個問題了,然後你帶著這個問題,一次看很多本書,但是只看你需要的部分,你可以讓不同書之間互為補充,或是看他們彼此攻防,然後最後寫下你的結論。
略讀:目錄大小標、書封加前後,快翻三次,找動機結論
精讀:心智圖,多層、關鍵字、間隔回想
研讀:只看相關,無關不看、補充、攻防

🌐延伸閱讀
雪球閱讀法
極簡閱讀
讀書不靠意志力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3/06
2017年曾經短暫進入出版業,因而重啟了我的閱讀習慣。自己本身也算是看得很快的人,當時的自己一直以「閱讀量」作為學習指標,殊不知,這樣的閱讀方式,最終讓自己成為了資訊的容器,而在思考與理解上,卻沒有進步。

直到我開始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簡直當頭棒喝。我才知道閱讀應該要因應目的來決定自己的閱讀方式,而不是「很快讀完、精準抓重點而已」。首先,一本書到底需不需要被讀完,根本不是重點,如果你只是想尋求某個資訊迅速回答你問題,你只要找到解答就好。而,精準抓重點,雖然能讓你省時省力,快速找到答案,到這個階段的閱讀,也都僅停留在「尋找資訊而已」,雖然很有效率的找到,但其實對你的「理解能力」一點幫助都沒有。

過去的自己一直覺得,我似乎「懂」得比別人多(現在想想真的是非常自大),但其實,我只是「知曉的資訊」比別人多而已,充其量,我就只是看書很快,能讓我快速得到很多樣的資訊,在某些場合下,雖然好像能聊、能講的東西很多,但那終究不是經過我「深刻消化」而來。

光是讓我認知這一點,便以無價,更不用說,作者在書中提及的種種閱讀方法,能幫助你達到各種閱讀的目標。另外,若你常常買到不合你意的書、或是覺得看書沒效率的問題,作者介紹了基礎與檢視閱讀的方法,若你已經是閱讀熟手,想要讀得更深入、為了理解而讀,作者同樣大方分享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的技巧,這本書真的是榮登我閱讀前10名,非常推薦給想要讀得更好、學習的更深、強化自己的理解思考力的人來讀!

唯一要注意的是,這本書雖然內容價值很高,但作者的敘述方式有點難嗑XD,可能不太適合剛開始閱讀的新手。在某種程度上,也呼應了作者態度——你想要增強理解,就讀讀看我這本書吧!你想要快速得到資訊,去查懶人包吧!(誤)

個人激推。

-

歡迎各方愛書人一起聊書:IG @000readsss
展開
user-img
Lv.4
4.0
|
2023/07/15
劇透警告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預設讀者是為「增進理解能力」,而不是為獲取資訊跟娛樂而讀書的人。該書將閱讀劃分為四種層次,由低到高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如金字塔般,高層次的閱讀技巧必須以較低層次的技巧為基礎。

全書四篇:第一篇「閱讀的層次」共五章,包括閱讀的活力與藝術、閱讀的層次、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以及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第二篇「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有七章,包括一本書的分類、透視一本書、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意、判斷作者的主旨、公正地評斷一本書、贊成或反對作者,以及輔助閱讀;第三篇「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計七章,談如何閱讀實用型、想像文學(包括故事、戲劇與詩)、歷史、科學與數學、哲學,以及社會科學等書籍;第四篇「閱讀的最終目標」僅二章,分別是閱讀的第四階段:主題閱讀,和閱讀與心智的成長。附錄一為建議閱讀書目,附錄二為四種層次閱讀的練習與測驗。

以篇幅而言,第二篇和第三篇各為125頁和108頁,第一篇和第四篇各為51頁和34頁,份量的差異顯示本書的重心在介紹「分析閱讀」的技巧與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作者對「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的著墨不多,因為前者是小學畢業、至多到國中畢業階段就應掌握的技巧,也就是基本的讀寫能力;而後者就是所謂的「略讀」,即在短時間內掌握一本書的架構跟重點的技巧。「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其實就是大學做報告、研究所寫論文用的閱讀技巧,根據同一主題,將不同書刊文獻和主題相關的部分,抽離出來對話討論,而不是把所有資料從頭看到尾。「分析閱讀」則是所謂的「精讀」,主要是用在傳達知識的論說性作品,其技巧包含架構、詮釋和評論等三階段十五條規則,作者不厭其煩的說明,但也承認沒有多少人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閱讀一本書。

作者強調,這是一本實用的書,而非理論的書,跟理財投資、時間管理、寫作方法一樣,實際的問題只能採取實際的行動解決,光說不練是不行的。因此,具體功效不在於有多少人信誓旦旦的見證,而在讀者實際按表操課後的心得印證。

作者表示,這套方法並不適用所有的書,因為有些書根本不需要這樣閱讀。換個角度,這本書係從西方人的閱讀觀點切入,其方法亦無法適用於閱讀中國的傳統經典著作,作者在建議閱讀書目部分,也自承對西方傳統以外的文化並不十分在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本書於1940年出版,在1972年增訂改版,那是收音機、電視取代書本部分功能的年代,作者認為,隨新傳播媒體而來的資訊氾濫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而今網路時代,資訊量倍增於電視時代,透過閱讀提升理解力仍有其必要,我想,這是這本書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我在2020年2月14日購買此書,翻沒幾頁擱下,直到三天前才從書架上拿出來,花三天讀完,間隔三年五個月,果真讀書是一種「心境」,有些書,時機未到是讀不下去的。其實我對閱讀的這四種層次並不陌生,早在二十多年前,大學的某社團活動,郭永先同學帶領的讀書會就分享過,講義我還留著,當時無法虛心學習,自以為是的與她詰辯,如今了然於胸,卻也再無機會與她切磋了!

最後,以一本435頁的厚書來說,誤植比例算少的:第43頁第六行「出版者」的介紹,按文義應該是「書籍」;第92頁倒數第三行如此這「段」,應為「般」;第99頁第七行製造「古」架應為「骨」;第165頁第七行「例」舉應為「列」;第277頁第三行門外漢前應加個「對」會更通順;第412頁第三行的答案選項標錯,全部都是(a),應為(a)、(b)、(c);第427頁第九行之答案(b)應為(c)。僅供參考。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投資理財書展
  • 年末電影展
  • 皇冠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