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翻譯偵探事務所:偽譯解密!台灣戒嚴時期翻譯怪象大公開

翻譯偵探事務所:偽譯解密!台灣戒嚴時期翻譯怪象大公開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 【宋瑛堂翻譯專欄】親愛的,我殺死了老中文──考考你這幾句有「翻譯腔」嗎?

    文/宋瑛堂2021年08月13日

    「你也有那則你埋藏在海馬迴裡多時,怎麼樣也不想忘記、不願忘記的愛戀回想嗎?」用語新穎的這句是翻譯嗎? 你說你不讀翻譯書,嫌翻譯腔太重,也能劍指譯文的毛病何在。好,你麥造,我考你。第一題: 你也有那則你埋藏在海馬迴裡多時,怎麼樣也不想忘記、不願忘記的愛戀回想嗎? 用語新穎的這句 more
  • 賴慈芸:經典為什麼要重譯?從「咆哮山莊」到「嘯風山莊」

    文/賴慈芸2017年07月04日

    Emily Brontë的小說Wuthering Heights 有多個中文譯本,以及改編電視、電影版本 文╱賴慈芸經典小說的翻譯書名向來很難撼動。波赫士說過,所謂經典,就是讀者在翻開書頁之前,已經知道這本書了,所以沒有人是第一次「讀」經典。也就是說,在讀者真正讀書中任何一個句子之前,已經知道書名、主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解讀荒謬時代,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線索

  戒嚴歷時38年,因為身陷「匪區」,
  許多譯者的名字被移花接木、張冠李戴……
  該是還他們正義的時候了。
  轉型正譯!現在開始!

  揭開台灣翻譯史上荒謬時代的面紗

  台灣受到二次大戰後政治因素與戒嚴時期的影響,「投匪」或「陷匪」的譯者之作不能在光天化日下出現,加上語言與文化政策造成的青黃不接,有能力從事中文翻譯的人才不多,出版社或基於文化使命、文學喜好,或在商言商、有利可圖,於是將舊譯易容改裝、借殼上市。此舉雖不免風險,但畢竟相對較小,並可省卻找人重譯成本高昂、曠日廢時且品質沒有把握的情況,以致仿冒者眾,流風所及,出版界習以為常,除了少數明眼人之外,絕大多數讀者都遭矇騙而不自知。

  這種翻譯界的怪現象固然為當時台灣的文化荒漠注入一些活水,後遺症則是使得台灣翻譯史成了一筆糊塗帳,埋名隱姓、化名出版、冒名頂替、「謀殺譯者」的情況比比皆是,時間一久就沉寃莫白了。本書追根究柢,針對一例例個案加以處理,根據一塊塊碎片逐漸拼湊出大時代下的台灣翻譯史拼圖。

  全書收錄翻譯事務所歷年來精彩案例,洋洋灑灑五十則,除紀錄了翻譯偵探破案的軌跡,也帶領我們見證那個譯者「被隱身」的時代,以及台灣的譯事與軼事。

  〈獨裁秘辛之卷〉呈現戒嚴時代翻譯與政治、權力、禁忌的關係:揭露反共年代短命的編譯機構「台灣省編譯館」;遭逢白色恐怖的春明書店與啟明書局;官方禁書政策下,民間出版社的作為/作「偽」;美新處為了保護「投匪」或「陷匪」譯者而成為偽造譯者的始作俑者;台灣如何為了反共而偽譯或炮製不同的譯本;如何透過翻譯來看統治者蔣介石或中國大陸;以及戒嚴時期的禁書於解嚴後出現了一書兩譯的中文譯本與台語譯本。

  〈偷天換日之卷〉從已發現的一千四百多種抄襲的譯本中,精選案例說明如何移花接木,張冠李戴:像是大名鼎鼎的林語堂、以翻譯俄國文學享有盛譽的耿濟之、譯作《茶花女》風行台灣的生物學家夏康農、譯作《魯濱遜飄流記》成為台灣主流譯本的吳鶴聲。以及同書異譯、一書多譯、抽樑換柱、魚目混珠的現象,如三本《紅與黑》、十本《茵夢湖》……。

  〈高手雲集之卷〉由個案凸顯大時代的滄桑與個別譯者的命運,讀來令人不勝噓唏:因國共對抗、兩岸分隔而不得相見的父子(英千里與英若誠)與怨偶(沈櫻與梁宗岱);以創辦《文學雜誌》、培養出白先勇等作家聞名的文學教育者與反共譯者夏濟安;自由主義先驅、夾譯夾論的殷海光;父未竟譯作由子續完的郁達夫與郁飛;多產譯者卻因血案入獄的馮作民;以及眾多白色恐怖下的受害譯者……。

  〈追憶再啟之卷〉從個人經驗出發,記錄與形塑我們這一世代的翻譯記憶:從原本無語到中譯有話的美國漫畫《小亨利》;歷三十多年不衰的日本漫畫《千面女郎》;同一年出現七個中譯本的《天地一沙鷗》;美國名將麥克阿瑟的〈為子祈禱文〉;三毛譯自西班牙文的漫畫集《娃娃看天下》;甚至自德文翻譯的〈搖籃曲〉,自英文翻譯的驪歌,自英文、日文翻譯的流行歌曲……。

  最末〈娛韻繞樑之卷〉則是分享辦案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有趣現象,以博讀者一粲:如台日對照、做為學習台語之用、台灣最早的《伊索寓言》,台灣最早的莎士比亞故事〈丹麥太子〉,最早的安徒生童話中譯其實是台灣出版的〈某候好衣〉,把名盜亞森羅蘋的犯案現場移到高雄的《黃金假面》,《拾穗》出版的香艷大膽蕾絲邊譯作《女營韻事》,以及荷蘭漢學家高羅佩由譯者成為作者而撰寫的充滿東方(主義)遐思的神探狄仁傑……。

本書特色

  ★    同名部落格榮獲2016台灣部落格大賽「文化與藝術類」佳作

  ★    解嚴將近三十年,陷匪作家的書都已獲得平反;但陷匪譯者的書,仍待賴慈芸這樣有心且有能的學術偵探繼續追查。欣喜《翻譯偵探事務所》結集出書,身為曾是戒嚴時代的鄉民之一,我要給翻譯史上的鍵盤柯南按個讚。——作家、文史工作者管仁健

  ★    除了以幽默風趣的文字呈現嚴峻荒誕的史實之外,全書搭配了作者上下求索、千辛萬苦找到的許多珍貴圖片,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來佐證內容的真實無訛。書中出現的一些圖表,也是多方耙梳經年累月的資料而來,不宜等閒視之。——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單德興

名家推薦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單德興  ╳  作家、文史工作者 管仁健 聯手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賴慈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台大中文系學士,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碩士,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研究博士。

  任教師大翻譯所多年,任教科目包括翻譯理論、翻譯史研究與實務。曾任出版社編輯,有二十多年的翻譯經驗,譯作數十種。

  身為譯者與研究者,長期關心各種與翻譯相關的現象。近年研究重點在於戒嚴期間台灣譯本抄襲大陸譯本的情形。近五年來多次造訪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各大學及公共圖書館,追查抄襲譯本源頭,並陸續發表研究論文。目前已查出為抄襲本的譯本近1500種(1478種),源頭譯本超過600種,被冒名的譯者超過380人。

  翻譯偵探事務所 所址:
  部落格:tysharon.blogspot.tw/
  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FanYiZhenTanShiWuSuo  
 
 

目錄

導讀 柯南與克難:為台灣翻譯史探查真相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推薦序 給翻譯史上的鍵盤柯南按個讚   (管仁健/文史工作者、作家)

獨裁秘辛之卷
.短命的台灣省編譯館(一九四六—一九四七)
.沾血的譯本——春明書店與啟明書局
.官逼民作偽——查禁圖書目錄
.吳明實即無名氏——用假名的始作俑者是美新處
.超譯《伊索寓言》——連伊索都反共
.一桶蚵仔,兩種翻譯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透過翻譯看大陸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蔣總統秘錄》也是譯本
.老蔣棺材中的《荒漠甘泉》,跟市面上賣的不一樣
.一本真正的偽譯——《南海血書》

偷天換日之卷
.樹大招風——揭露幾本冒名林語堂的譯作
.小畢偷看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原來是朱光潛譯的?
.耿濟之在大陸失傳的《罪與罰》在台灣重現?——空歡喜一場
.一代不如一代?台灣的三種《紅與黑》
.十本《茵夢湖》,六本源頭
.也算是翻譯界的天方夜譚——一個曲折離奇的譯本流傳史
.梁實秋和朱生豪以外的莎劇譯者們
.生物學家譯的《茶花女》,風行台灣半世紀
.踏破鐵鞋無覓處——《魯賓遜漂流記》奇案
.功過難論的遠景世界文學全集

高手雲集之卷
.也是人間悲劇?——尋找「鍾憲民」
.兩岸分飛的譯壇怨偶——沉櫻與梁宗岱
.兩個逃避婚姻的天主教譯者——蘇雪林和張秀亞
.文學推手的反共年代——夏濟安
.譯者比作者還重要——殷海光的《到奴役之路》
.亂世父子——英千里與英若誠
.父債子難還——郁達夫和郁飛的《瞬息京華》
.惺惺相惜的隔海知音——柴可夫斯基書簡集
.譯者與白色恐怖
.譯者血案——馮作民的故事

追憶再啟之卷
.從人生的開始——《搖籃曲》
.本來無話,何勞翻譯?——《小亨利》
.三十幾年還沒落幕的大戲——《千面女郎》
.隱形的日譯者——黃得時的《小公子》和《小公主》
.飛吧!海鷗岳納珊!
.麥帥的兒子怎麼了?——〈麥帥為子祈禱文〉
.少見的西班牙語漫畫——《娃娃看天下》
.冷戰時期的政論長青樹——包可華專欄
.西洋羅曼史的興衰——《米蘭夫人》與《彭莊新娘》
.流行歌曲——《愛你在心口難開》

娛韻繞樑之卷
.用《伊索寓言》學台語
.台灣最早的莎士比亞故事——〈丹麥太子〉
.安徒生的第一個中文譯本不在中國,而在日治台灣——〈某侯好衣〉
.亞森.羅蘋在高雄犯案!—《黃金假面》
.《拾穗》最香豔的一本蕾絲邊譯作——《女營韻事》
.好大的面子!皇帝來寫序——《紫禁城的黃昏》
.七種譯本全成禁書——《畢業生》
.愛是不作害羞的事?——〈愛的真諦〉與《聖經》翻譯
.假作真時真亦假——華生的遺作《最後的難題》?
.中皮洋骨的「神探狄仁傑」


 
 

導讀

柯南與克難:為台灣翻譯史探查真相


  賴慈芸教授《翻譯偵探事務所》問世,對台灣翻譯史與翻譯研究史具有特殊的意義。全書以深入淺出、風趣幽默的筆法,娓娓道出台灣翻譯史上許多軼聞與逸事,化枯燥無味的史實為平易近人的故事,讓人在輕鬆閱讀間吸取有關台灣翻譯史的知識,可謂另類的科普或「譯普」,先前多篇文章在部落格刊登時廣受歡迎與肯定,榮獲二○一六年台灣部落格大賽「文化與藝術類」佳作。

  在台灣翻譯學界,像賴教授這樣學經歷完整的學者屈指可數。她自幼喜愛閱讀,因為喜好中國文學而罕見地由台灣大學外文系轉到中文系,但依然以外文系為輔系,因此奠定了良好的中、英文基礎,培養了對中、英兩種語境與文化脈絡的知識(晚近為了研究需要,又修習日文)。就讀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時,在文學與翻譯高手康士林(Nicholas Koss)教授指導下,與同學分頭撰寫不同文類的美國文學在台灣的翻譯,她的碩士論文〈飄洋過海的繆思──美國詩作在台灣的翻譯史:一九四五至一九九二〉(1995),連同其他同學的碩士論文,經常為台灣翻譯史的研究者所查詢、徵引。之後她前往身為華人世界翻譯研究的領頭羊的香港取經,以研究金庸武俠小說英譯(Translating Chinese Martial Arts Fic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Novels of Jin Yong, 1998),取得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研究系博士學位,指導教授就是以與霍克思(David Hawkes)共同英譯《紅樓夢》聞名的閔福德(John Minford)教授。返台後,多年任教於台灣的翻譯研究重鎮──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由助理教授、副教授而教授,並曾擔任所長,造就不少筆譯與口譯的新秀與學者。由此可見她不僅是翻譯研究科班出身,而且多年來研究與教學合一,作育眾多英才。

  賴教授在翻譯(與)研究方面的表現多元而豐富。一直站在翻譯實踐最前線的她多年譯作不輟,去年剛出版了《愛麗絲鏡中奇遇》(Lewis Carroll,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台北:國語日報,2015〕)以慶祝《愛麗絲漫遊奇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出版一百五十週年(先前曾協助修訂趙元任翻譯的《愛麗絲漫遊奇境》〔台北:經典傳訊,2000〕,以期兼顧趙氏名譯與現代讀者的語言習慣),譯作《遜咖日記》(Jeff Kinney, Diary of a Wimpy Kid)自2008年起至今已出版十集,是台灣書市少見的現象。先前的譯作《未來城》(James Trefil, A Scientist in the City〔台北:時報文化,1997〕)、《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Lauren Child, I Will Not Ever Never  Eat a Tomato〔台北:經典傳訊,2002〕)與《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Nathaniel Lachenmeyer, The Outsider〔台北:大塊文化,2003〕)分別獲得香港電台十本年度好書(1999)、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繪本類獎(2002)與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翻譯類獎(2003)等港、台具有代表性的獎項。

  此外,賴教授也主持國立編譯館的研究計畫「建立國家中英文翻譯人才能力檢定考試『一般文件筆譯』命題及評分機制研究」(2007-2010),實際參與國家翻譯政策的擬定與執行。她所負責的國科會/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十九世紀英美小說翻譯品質研究:附評註書目」(2010-2012)與「戒嚴時期的歐美小說翻譯品質研究:附評註書目」(2012-2016),旨在兼顧台灣翻譯的歷史與品質研究。她的學術論文刊登於《編譯論叢》、《翻譯學研究期刊》、《英美文學評論》等代表性期刊,並獲邀為《中華民國發展史:文學與藝術》撰寫〈翻譯文學史〉,綜觀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來的翻譯文學史。〈還我名字!──尋找譯者的真名〉一文更榮獲香港中文大學宋淇翻譯研究論文紀念獎「評判提名獎」(2014)。她的專書《譯者的養成:翻譯教學、評量與批評》(台北:國立編譯館,2009)頗受學界重視,如其中一篇〈評韓南新譯「明朝愛情故事」〉(Patrick Hanan, Falling in Love: Stories from Ming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6〕,原刊於《漢學研究》25卷1期〔2007年6月〕),2007年夏季我在哈佛大學與被評論的國際著名漢學家面談時,他對書評中的論點表示贊同,並要我轉致謝意。由此可見,她不僅翻譯實務經驗豐富,也參與政府的翻譯政策,既能深入研究個案,也具有翻譯史的廣闊視野,既能見樹,也能見林,既在象牙塔中登高望遠,也不時於十字街頭與網路行走,實為在翻譯實踐、研究、政策與教學多方位都有突出表現的學者。

  凡是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樂於與人分享,否則就不會從事這種吃力不討好、報酬偏低、地位不高的苦差事。因此,賴教授除了從事嚴肅的翻譯研究之外,也積極利用網路平台分享她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奇聞軼事。有鑒於二次大戰後台灣翻譯界的許多奇冤怪案,她成立了部落格「翻譯偵探事務所」(http://tysharon.blogspot.tw/),旨在「致力於挖掘台灣各種翻譯作品的來龍去脈。一方面釐清戒嚴時期,大量使用大陸譯本,又『依法』更改姓名的事實,還譯者公道;另一方面,也回顧過去數十年來影響我們的各種翻譯作品。」以偵探自居的她,「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傅斯年名言),進行了許多超級任務,並把辦案的經過與結果,藉由靈活生動的文筆公諸於世,在知識的生產與傳播上,將嚴肅的學術成果普及於廣大的庶民社會,與她的研究計畫相輔相成,交互為用,這種研究過程與呈現方式在當今台灣尤其重要。先前筆者便在她的部落格閱讀過多篇,深知這一篇篇平易近人、不時透露出幽默風趣的文章,其實來自非常踏實綿密的偵察與推理功夫,每次相遇都戲稱她為「柯南」,並希望能早日結集出書,將研究成果分享廣大讀者,因此對於此書出版特別感到高興。

  既然以名偵探「柯南」來形容她,當然就涉及辦案。以當時的大環境而言,台灣受到二次大戰後政治因素與戒嚴時期的影響,「投匪」或「陷匪」的譯者之作不能在光天化日下出現,加上語言與文化政策造成的青黃不接,有能力從事中文翻譯的人才不多,出版社或基於文化使命、文學喜好,或在商言商、有利可圖,於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將舊譯易容改裝、借殼上市,雖然不免風險,但畢竟相對較小,並可省卻找人重譯成本高昂、曠日廢時且品質沒有把握的情況,以致仿冒者眾,流風所及,出版界習以為常,除了少數明眼人之外,絕大多數讀者都遭矇騙而不自知。這種翻譯界的怪現象固然為當時台灣的文化荒漠注入一些活水,後遺症則是使得台灣翻譯史成了一筆糊塗帳,埋名隱姓、化名出版、冒名頂替、「謀殺譯者」的情況比比皆是,時間一久就沉寃莫白了。

  這些不幸的譯者因為當時台灣當局的文化政策,以致譯作遭到禁止,「毀屍滅跡」,不見天日,雖然在出版社的變通下得以偷天換日,「借屍還魂」,卻是匿名、甚至為他人所冒名,其中固然有少數出版社是出於善意(如美國新聞處為了保護身陷中國大陸的譯者,避免他們受「美帝」牽連而遭遇不測),卻不脫「二度謀殺」之嫌(相對於禁書之首度謀殺)。因此,賴「柯南」的使命便是追根究柢,讓這些譯作得以認祖歸宗,譯者得以洗雪冤情,「還我真名」。因此這本深入淺出的書固然可以讓深者見其深,見識到作者在翻譯史料上所下的驚人工夫,以及其中或隱或顯的路數,而一般讀者也可由各篇文章了解當時的情境。換言之,作者藉由史料的考掘與鋪陳,試圖讓改名換姓、銷聲匿跡的譯者重見天日、重新發聲。就翻譯研究而言,這本書充分反映了皮姆在《翻譯史的方法》(Anthony Pym, 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8〕)中所強調的四個原則:翻譯史「應該解釋譯作在特定社會時空出現的原因」;其「中心對象應為譯者」;必須聚焦於譯者置身的「社會脈絡」;從事翻譯史研究是「為了表達、面對並嘗試解決影響我們當前處境的問題」(ix-xi)。而這正是晚近翻譯研究的典範轉移:由以作者與原作為導向,轉為以譯者與譯作為導向。就《翻譯偵探事務所》而言,便是藉由有心人追根究柢,針對一例例個案加以處理,根據一塊塊碎片逐漸拼湊出大時代下的台灣翻譯史拼圖。

  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偵探,至少必須具備底下幾個條件:(一)敏銳力:在不疑處起疑,在習以為常處覺察出異常;(二)觀察力:明察秋毫,「譯者」藏在細節裡;(三)活動力:腳到手到,四處蒐證;(四)想像力:竭盡所能納入各種可能性;(五)推理力:根據線索抽絲剝繭,順藤摸瓜;(六)意志力:鍥而不捨,使命必達;(七)敘事力:真相大白後,排比線索,說明始末。要兼具這些條件頗為困難,而賴教授也是在多年的翻譯理論、實務與教學中,逐漸強化這些能力,面對真偽雜陳、混沌不清的台灣翻譯史,根據縱橫糾葛、千絲萬縷的線索,逐一核實確認,多年努力終至有成,並不吝與讀者分享。所以本文標題〈柯南與克難〉可分為兩半三解:前半是佩服賴教授發揮名偵探柯南般的精神、技巧與績效;後半「克難」可有兩解,一是在研究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四處奔走,努力偵察,另一則是克服種種困難,衝破重重迷障,揭開台灣翻譯史上荒謬時代的面紗。

  除了以幽默風趣的文字呈現嚴峻荒誕的史實之外,全書搭配了作者上下求索、千辛萬苦找到的許多珍貴圖片,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來佐證內容的真實無訛。書中出現的一些圖表,也是多方耙梳經年累月的資料而來,不宜等閒視之。

  台灣戒嚴時期的翻譯現象實在光怪陸離,五花八門,所以全書內容豐富多元,分為五篇,每篇十文,總共五十文。「獨裁秘辛之卷」呈現的是戒嚴時代翻譯與政治、權力、禁忌的關係,基本上依時間順序排列,揭露反共年代短命的編譯機構(台灣省編譯館),遭逢白色恐怖的春明書店與啟明書局,官方禁書政策下(如警總頒佈《查禁圖書目錄》)民間出版社的作為/作「偽」,美新處為了保護「投匪」或「陷匪」譯者而成為偽造譯者的始作俑者,台灣如何為了反共而偽譯(《南海血書》)或炮製不同的譯本(蔣介石閱讀的《荒漠甘泉》與國防部出版的《伊索寓言新解》),如何透過翻譯來看統治者蔣介石(從日文中譯的《蔣總統秘錄》)或中國大陸(從英文中譯的《天讎:一個中國青年的自述》〔今年易名為《從前從前有個紅衛兵》重新出版〕),以及戒嚴時期的禁書於解嚴後出現了一書兩譯的中文譯本與台語譯本(《一桶蚵仔》)。

  「偷天換日之卷」是作者從已發現的一千四百多種抄襲的譯本中,選擇精采案例來說明張冠李戴、冒名頂替(受害者包括大名鼎鼎的林語堂、以翻譯俄國文學享有盛譽的耿濟之、譯作《茶花女》風行台灣的生物學家夏康農、譯作《魯濱遜飄流記》成為台灣主流譯本的吳鶴聲),同書異譯、一書多譯、抽樑換柱、魚目混珠的現象(三本《紅與黑》、十本《茵夢湖》),罕為人知的多位莎劇譯者(除了著名的梁實秋與朱生豪之外,還有曹禺、曹未風、方平、方重、章益、楊周翰等人), 追根溯源(直接譯自阿拉伯文的《新譯一千○一夜》),在台灣翻譯史上「功過難論」的遠景出版社,甚至舉證推測朱光潛翻譯過勞倫斯的名作《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高手雲集之卷」從個案中凸顯大時代的滄桑與個別譯者的命運,讀來往往令人不勝噓唏:如尋譯者(鍾憲民)不遇,因國共對抗、兩岸分隔而不得相見的父子(英千里與英若誠)與怨偶(沈櫻與梁宗岱),「逃避婚姻的天主教」女譯者張秀亞與蘇雪林,以創辦《文學雜誌》、培養出白先勇等作家聞名的文學教育者與反共譯者夏濟安,自由主義先驅、夾譯夾論的殷海光,父未竟譯作由子續完的郁達夫與郁飛,多產譯者卻因血案入獄的馮作民,白色恐怖下的受害譯者許昭榮、姚一葦、張時、糜文開、柏陽、朱傳譽、紀裕常、盧兆麟、方振淵、胡子丹、詹天增等人,以及雖分隔兩岸未能謀面、卻因《柴可夫斯基書簡集》結緣且惺惺相惜的愛樂者吳心柳(張繼高)與陳原。

  「追憶再啟之卷」從作者本人的經驗出發,記錄與形塑我們這一世代的翻譯記憶,頗能引起讀者共鳴。討論的對象包括從原本無語到中譯有話的美國漫畫《小亨利》,歷三十多年不衰的日本漫畫《千面女郎》,台大中文系教授黃得時自日譯本轉譯的美國作品《小公子》與《小公主》(因刻意隱瞞以致日譯者隱形),同一年出現七個中譯本的《天地一沙鷗》,美國名將麥克阿瑟的〈為子祈禱文〉(《天》與〈為〉後來都編入部頒教科書),三毛譯自西班牙文的漫畫集《娃娃看天下》,始譯自林語堂、以何凡最持久、繼之以茅及詮、終於黃驤的美國時事諷刺翻譯《包可華專欄》,崔文瑜與張時翻譯的西洋羅曼史《米蘭夫人》與《彭莊新娘》,甚至自德文翻譯的〈搖籃曲〉,自英文翻譯的驪歌,自英文、日文翻譯的流行歌曲。

  最末的「娛韻繞樑之卷」分享作者在辦案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有趣現象,以博讀者一粲,如台日對照、做為學習台語之用、台灣最早的《伊索寓言》(1901),台灣最早的莎士比亞故事〈丹麥太子〉(即〈哈姆雷特〉,1906),最早的安徒生童話中譯其實是台灣出版的〈某候好衣〉(即〈國王的新衣〉,1906),把名盜亞森羅蘋的犯案現場移到高雄的《黃金假面》(1960),《拾穗》出版的香艷大膽蕾絲邊譯作《女營韻事》(1963),譯者邊譯邊貶作者的《紫金城的黃昏》(1965),《畢業生》的七本中譯因「違反善良風俗」而遭禁(1971),使徒保羅由希臘文、經英文轉譯為中文聖經和合本、再譜為曲的〈愛的真諦〉(1973),把作者誤認為柯南道爾或其好友華生的《最後的難題》(1975),以及荷蘭漢學家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由譯者成為作者而撰寫的充滿東方(主義)遐思的神探狄仁傑(1982)。

  以上簡述全書大要,便足以一窺辦案者觸角之敏銳與範圍之寬廣,欲知詳情必須閱讀內文。總之,在有關台灣翻譯史的著作中,範圍如此廣闊、功夫如此扎實、內容如此深入、文筆如此風趣的作品可謂絕無僅有。讀者閱讀時可根據個人的興趣與經驗自行感受。至於癡長賴教授十幾歲的我,在閱讀中也能感受到彼此經驗的異同,如國語書店「世界名作全集」裡的《黑奴魂》、《孤星淚》、《斬龍遇仙》、《神箭手威廉泰爾》等可能都是我們共同讀過的版本。我大學時曾目睹台北公館書攤上海鷗滿天飛(《天地一沙鷗》)的盛況,也在政大的大一英文讀本讀過麥克阿瑟的〈為子祈禱文〉,然而這兩個充滿勵志或父愛的文本成為部頒教科書的教材,則余生也早,無緣體驗。至於宗教歌曲〈愛的真諦〉是在基督徒的團聚或婚禮中聽到,雖對「〔愛是〕不作害羞的事」有些起疑,但就當成全篇道德勸誡的一部分,未如作者般尋根探源,比對晚近的中文譯本,找到更貼切原文的字眼。類似的例子眾多,相信讀者在閱讀時當會找到與自己相應的經驗。

  此外,書中提到的一些現象,在歷史對照下足令我們反思。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藉由一些實例印證翻譯絕非無關緊要,其與時代、政治的關係密切而複雜,值得深入探討,並至盼因翻譯賈禍、因意識形態扭曲譯本、因政治因素使譯者銷聲匿跡等等「害羞的事」不復出現。又如,以往不重視智慧財產權,以致盜譯橫行,一有名作問世,市面上往往出現不同譯本,然而經由譯評和市場機制,會出現本書所說的「良譯驅逐劣譯」的情形。如今在智慧財產權保障下,只要一家出版社取得版權,其他家不得翻譯,這固然是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與保護,然而翻譯若所託非人,而出版社事前未能把關,事後不願負責,對如今偶爾一見的譯評又毫不在意,笑罵由人,使得劣譯成了唯一合法的版本橫行於世,任何人奈何不得,不僅對作者是莫大的傷害,也損及讀者的權益,並破壞出版社與譯者的聲譽,形成「四輸」的局面,能不慎乎?

  儘管賴教授主持的翻譯偵探事務所已偵破不少困難的案子,然而台灣翻譯史上的謎團不勝枚舉,許多真相仍舊未能大白,許多譯者依然沉冤待雪,相信這本書只是辦案成果的初集,這位大有來頭的偵探將再接再厲,就像她的譯作《遜咖日記》般一集集出版,繼續為隱身不見的譯者伸張正義,使他們得以重見天日,讓台灣翻譯史真相大白,海清河晏。

  現在就讓我們搭上時光機,在賴神探的引領下,重返犯罪現場,仔細採證,抽絲剝繭,讓多樁陳年舊案水落石出,為台灣翻譯史上蒙冤的譯者探尋真相與公義。

  謹祝翻譯偵探事務所業務蒸蒸日上,賴「柯南」屢建奇功。
 
單德興 /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2016年9月3日  台北南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205061
  • 叢書系列:文化觀察
  • 規格:平裝 / 384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超譯《伊索寓言》——連伊索都反共

每個人小時候應該都讀過《伊索寓言》,隨便都可以舉出幾個故事,像是〈龜兔賽跑〉、〈放羊的孩子〉(又名〈狼來了〉)、〈披著羊皮的狼〉、〈狐狸與葡萄〉(又名〈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等等。現在市面上的《伊索寓言》通常都附有精美的插圖,文字不多,是給幼兒看的。不過,要是有幸讀到一九五六年國防部出版的「《伊索寓言》新解」,那還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這個版本的《伊索寓言》一共收錄七十篇寓言故事並逐篇附上「新解」。封面和一般版本差別不大,盡是老鼠、烏龜、羊、鳥、蛇等動物,符合動物寓言的內容。但內文卻完全不是給小孩看的:每一篇寓言故事都有一篇比故事還要長好幾倍的「新解」,輔以插圖,說明共匪有多麼萬惡。由於編譯者羅天俊的其他作品都和中共有關,所以他可能是國防部的人員。作者在「小引」中先說明伊索是希臘人,出生於紀元前五百多年,「當時那些享有優越權的人,鞭撻著千百萬奴隸,如同奴役牛馬一樣,是毫無自由平等的可言。……時代的悲劇,不幸又重見於二十世紀的今日,俄帝共匪正上演著比專制魔王還要兇暴的慘劇,他們凶狠殘暴的獸性,比伊索當年所寫的,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惜伊索不復存在,要是他還在的話,很可能將他這寓言內的大多數故事,改為描述俄帝共匪的罪行了。」

像是第一篇〈狼和小羊〉,內容是說狼遇到小羊,編了許多理由要吃羊,都被小羊駁倒,但最後狼還是把羊吃了。「新解」就說:「共產匪徒,正如一群兇暴的豺狼,他們對付自己夥伴和人民,也和豺狼對小羊一樣,是以『莫須有』的罪名作藉口,遂行其殺人暴行的。……因此,向匪投靠,正如小羊遇到狼一樣,最後沒有不被吃掉了。」中間還用史達林找藉口殺掉托洛斯基的事件當作例證,好像讀者都對這些人很熟一樣。

會員評鑑

4.5
4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0
|
2024/09/20
你知道在台灣的翻譯史上,曾出現隱瞞真實身份、化名出版甚至是冒用他人身份出版的狀況嗎?

簡介———

台灣在戒嚴時期期間,政治因素導致被視為「投匪」或「陷匪」的譯者作品無法直接在台灣出版。再者,當時精能從事中文翻譯的譯者稀缺。因此催生了一系列翻譯上的奇特現象。

本書收錄了作者在「翻譯偵探事務所」部落格的五十個案例,讓大家了解當時翻譯產業的生態。

心得———

之前到訪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從《查禁圖書目錄》得知當時有嚴格的審查制度,但直到看這本書之後,才了解到當時台灣的譯者圈生態,以及出版社如何在避免觸法的情況下出版書藉。

▎翻譯與政治是密不可分

回顧當時的翻譯奇象會覺得有趣,但在當時的人心惶惶的時空背景下,這些所謂「翻譯怪象」,是出版社和譯者透過自我審查來自保的手段。例如:出社版共用假名署名;同一本書出現十幾個不同作者名稱的版本,以及書藉的作者另有他人。

作者在書中所說,翻譯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在自己看來,政治幾乎與所有事情都密不可分。以閱讀為例,我們購買書藉是為了吸收資訊,這些資訊會默默地影響我們的世界觀和行為。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可能成為某些人期望的模樣。為了避免回到像戒嚴時期般自由受限的環境,我們是否能找出可以努力的方向呢?

▎作者與譯者同等重要

養成閱讀習慣後,深刻體會到譯者與作者同等重要。優秀的譯者能準確傳達原文的意涵,並以流暢目標語言重新呈現作品。遇到出色的譯者,彷彿被帶入天堂,反之….. 嗯。因此,每當遇到優秀的譯作,除了感謝作者以外,也會感恩這部作品有幸落入優秀的譯者之手。

▎總結

整體來說,這本書讀起來是輕鬆有趣的,推薦給想要了解台灣翻譯史的讀者。

雖然書藉收錄的大部分案例都是自己沒有看過的作品,但當看到知道的作品,例如機器貓小叮噹、千面女郎、亞森羅蘋或《最後的難題》就蠻有感的。

另外,作者經營的部落格「翻譯偵探事務所」至今仍在更新,有興趣可以到部落格上看看。

喜歡的句子———

翻譯涉及兩種以上的語言,而語言從不平等,會有權利的問題(誰決定翻譯什麼或不能翻譯什麼、怎麼翻譯、翻譯給誰看),因此翻譯跟政治是密不可分的

《#翻譯偵探事務所:偽譯解密!台灣戒嚴時期翻譯怪象大公開》|#邀讀
作者:賴慈芸
類型:人文社科
出版:蔚藍文化
展開
user-img
Lv.4
4.5
|
2022/11/27

看過這本書後,才意識到台灣的書籍翻譯和出版,是多麼地受到政治操控。自己從年輕時期珍藏的、今日世界出版的美國文學作品,竟是冷戰時期美國為洗腦華文讀者而出版的,而自己也成了不知不覺中被洗腦的腦殘文青。
另外,國民黨逃到台灣後,所有大陸譯者不論因為親共或來不及逃出鐵幕,一概列為出版黑戶,儘管他們的作品是純文學。自己求學時期學校的指定課外讀物《蔣總統秘錄》,還必須寫心得報告,竟然是國民黨提供資料,讓日本媒體寫成日文書,然後再回譯成中文!
而由於台灣在1992年之前,不受國際版權協定的規範,所以台灣書市簡直是亂市。不但譯者可以自由選書翻譯,出版社也可以無成本印書上市,印個二十幾版也不用付原作者一毛錢。
不過,最恐怖的還是當時的白色恐怖,除了大家孰悉的二二八以及受害台籍菁英人士之外,譯者不論台、陸,入獄甚至遭處死的也不少。
作家柏楊沒什麼譯作,卻因為翻譯了大力水手漫畫,被叛「侮辱元首」關了九年,新生報兒童副刊主編也是外省籍,也是因為「侮辱元首」被抓,甚至被槍斃!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17/02/13

那個求知若渴的年代,只要有書可讀,哪會去管出自誰的手。
就算是不記名的「無名氏」譯者,只要故事精采可期,也沒人計較譯文的正確與否。
沒想到,這背後原來有如此荒謬的政策導致。
對比現在,講究著作權和譯文信達雅的時代,閱讀的熱中度卻不如過去。不勝唏噓。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