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耕雨讀 以書為秧
桃園龍潭 洪毓穗 曾建富
文 林保寶 照片提供 晴耕雨讀小書院
龍潭、平鎮交接處,冬日晴陽第二期的水稻剛收割,從福龍路轉入小巷弄,一座木造的平房,坐落在稻田旁的樹木間,屋前一片草地,還有幾間小木屋。三年前分別在台中與新竹工作的洪毓穗與曾建富辭掉工作,返鄉開了一間書店,取名「晴耕雨讀小書院」。
「我們喜歡一本書配一杯茶,安安靜靜地看一本書。」曾建富說。開書店的構想在心中醞釀了五年,他們在女兒出生一年後,開始認真思考生活與工作的另一種可能。從大學離開龍潭故鄉讀書,在外工作,曾建富想回到家鄉,「看 看還有什麼可能」,在沒有什麼工作機會的家鄉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機會。
辭掉工作返鄉,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家人的反對。原本曾建富要在老家開書店,但家人認為「辭掉穩定工作,回偏僻鄉間開間不知怎麼養活自己的書店」,於是他們在附近找到原本是卡拉OK的屋子,開起書店。「一開始最大的困難是進不到書。」原本單純以為書店就是進書、賣書,實際籌備時才發現向出版社訂書得透過經銷商,但地處偏僻的小書店,沒經銷商想自找麻煩。「我們希望不用配書的方式,而是選擇性的進書,」曾建富希望選擇合適書店的書,減少退書率,讓書能在書店停留久一點,也能賣得出去。
一開始有些客人,為支持「晴耕雨讀小書院」,一定要書店幫他訂書,進不到書的主人,只好上網買書給客人。為解決這一困境,曾建富心想「何不自己來做小經銷商」,開業第一年底,他到清華大學拜訪水木書店老闆,「既然是問題要來解決」,於是他們結合四十幾間獨立書店,成立「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期望提供每家獨立書店最多選擇與種類的圖書。
一開始「晴耕雨讀小書院」以二手書為主,只有一成新書,現在新書約四成。「當新書賣越少,出版社、經銷商與作者,便陷入惡性的循環。我們希望賣新書實際支持更多好書能持續出版,作者願意寫書。」曾建富說。親友擔心他們開不賺錢的書店,但曾建富心想「喜歡書的人不做,誰來做?」雖然開店至今收入比起上班工作少一半以上,但開書店的生活對他們是很大的滿足。「只要這間店能維持,自己的生活能自給自足,就足夠。」在書店裡曾建富平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