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購書節a
阿德勒教你面對人生困境:如何面對無法躲避的人生課題,減少多餘的痛苦,堅強活下去的心理學

阿德勒教你面對人生困境:如何面對無法躲避的人生課題,減少多餘的痛苦,堅強活下去的心理學

アドラー 人生を生き抜く心理学

  • 定價:300
  • 優惠價:7210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詮釋阿德勒最好的一本書。

  對於活得很痛苦的人來說,阿德勒的話語代表希望。
  因為阿德勒不要你追溯過去尋找原因,
  而是告訴你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引起廣泛共鳴的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精髓,
  透過岸見一郎清晰扎實的理論與實踐的調和,
  交織他自身的人生體驗與哲學,
  成為岸見一郎至今寫得最好的一本書。
 
  這本書告訴你:
  即使過去無法改變,「現在」以及「未來」也可以改變。
  掙脫心理創傷,帶著強烈的意志、勇氣與希望,
  堅強努力,好好過完自己的人生吧。
 
  也許你因為挫折與不被愛,
  將自己的人生停滯在看不到希望與幸福的牢籠裡。
  你沮喪、夜不成眠,甚至必須求助藥物或醫師的協助。
  你渴望抓住一根浮木,帶給你勇氣,
  去面對人生中各種困難的課題。
 
  岸見一郎說:
  人生很苦,特別是對那些很認真活著的人來說更是苦。
  但人生對每個人一視同仁,不會僅僅只有苦。
 
  阿德勒說:
  其實我們是在這個地球上放鬆休息。
  活著很辛苦沒錯,但我們其實可以不用過得那麼嚴肅,
  並感受活著的喜悅。
 
  敢與人生的課題一決勝負的人,內心反而不會感到焦躁。
  而不管現實狀況如何,只要面向未來,同時活在此時此刻,
  就越來越沒有必要擔心未來的事。
 
  樹木不會移動,若隔壁的大樹擋到它,
  它便難以獲得足夠的日照,無法長得高大。
  但人可以移動,只要我們願意,
  我們可以離開陰影,移動到有日照的場所。

名人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吳淑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副教授)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張立人(醫師作家)
  游乾桂(臨床心理師/作家)
  曾端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退休教授)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精神科醫師)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來自各界專家的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人生的發球權,就在你的手上,自由意志將決定拋出的方向。
 
  張立人(醫師作家)
  我喜愛阿德勒的思考風格,解析精神官能症如此精準、又能如此平易近人。他開處方給現代「繭居族」:脫離控制與依賴,開始和人合作。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透過此書,可以將人生的一切,找出合乎目的的解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


  1965年出生於京都。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專攻西洋古代哲學史)。現為京都聖凱薩琳高中看護專攻科(心理學)、明治東洋醫學院專門學校(教育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兼任講師。除了哲學專攻,同時研究阿德勒心理學,持續大量的寫作與演講。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可的心理諮商師、顧問。

  著作有《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煩惱時的阿德勒》、《不幸的心理:幸福的哲學》等書,譯著有阿德勒《阿德勒心理學講義》、《人生意義的心理學》、《心智的心理學》、《性格的心理學》等多數。
 
譯者簡介

鄭舜瓏


  輔仁大學日文系,台灣大學日文研究所畢,主修日本近現代文學。
  日本福岡大學交換學生一年。曾任碧湖劇場日文導覽人員、版權代理公司日文版權業務。
  平時喜歡耽溺於故事、文字和音樂之中。
  譯有《跑步教我的王者風範》、《不生氣的心》、《成為有趣人的55條說話公式》等書(以上皆為遠流出版)。
 
 

目錄

序章 何謂阿德勒心理學──常識的反命題
懷疑常識/並非所有的人都一樣/原因論的問題/一切取決於自己
 
第一章 與佛洛伊德的相遇與訣別──探索慾望的根源
超越自卑感/與佛洛伊德的相遇/器官缺陷/攻擊衝動/情感欲望/與佛洛伊德分道揚鑣/個體心理學的誕生
 
第二章 從「從哪裡來」變成「往何處去」──原因論與目的論
不是每個人都活在同一個世界/拯救自由意志/善的選擇/內心沒有掙扎/作為真正原因的目的/因果關係的假象/找出合乎目的的解釋/善的層次/改變現在的狀態/連過去也跟著改變/從器官缺陷到自卑感
 
第三章 生活型態──對自己與世界所賦予的意義
何謂生活型態/對自己與世界所賦予的意義/預測未來/生活型態就是一種認知偏見/自己選擇的生活型態/影響生活型態決定的因子/遺傳的影響/環境的影響/手足順位/吸引父母關注/親子關係/阿德勒的幼年時期/阿德勒的親子關係/文化的影響/改變生活型態/即使如此,生活型態還是可以改變/超越相對主義/提示一個選擇的方向/面對人生的課題
 
第四章 共同體感覺──超越對自己的執著
人無法獨自活下去/共同體感覺/戰爭精神官能症/對他人的關心/對自己的執著/超越現實的理想主義/鄰人之愛與共同體感覺/關於價值/柏拉圖的目的論/共同體感覺的驗證
 
第五章 優越性的追求──「善」的實現
優越情結與自卑情結/天才的事蹟/為了改變世界/「善」的終極目標/正確的優越性追求以及錯誤的優越性追求/優越性追求與共同體感覺
 
第六章 脫離精神官能症性質的生活型態──活在簡單的世界中
改善生活型態的必要/被溺愛的小孩/對自立的抗拒/即使長大之後/精神官能症的邏輯/關於震驚/比精神官能症的痛苦還痛苦的事/光有良善的意圖還不夠/世界觀與自我中心性/面向未來的原因論/作為再教育的心理諮商/擺脫精神官能症
 
第七章 阿德勒的教育論──人生的課題以及賦予勇氣
維也納的教育改革/前進美國/阿德勒所受的教育/是誰的課題/不處理課題的決心/幫助小孩找到自己的價值/關於責罵/稱讚的問題/賦予勇氣與自己的價值/不受他人的評價左右/把短處看成長處/自己的價值可以透過貢獻感獲得/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遇到對峙的狀況,仍把對方當同伴/貢獻感的重要性/不害怕失敗/對等這件事/賦予勇氣的問題
 
第八章 與他人的關係──個體的獨自性與他人的共生
透過他人,活出自己/給予和接受/賦予屬性以及從中獲得解脫/不需要他人的認同/擺脫競爭/從以力服人到對話
 
第九章 怎麼好好地過完這一生──看清現實與理想
人生並不是什麼事情都有意義/超越現實/合乎現實地活下去/樂觀主義、樂天主義、悲觀主義/運動與活動/關於死亡/克服死亡的恐懼/好好地活著/活著的喜悅/隨時做好準備/雙重性/改善這個世界/跨越的勇氣/遊戲人生/阿德勒的遺產
 

後記

  有一句希臘諺語說:「一隻燕子造不了春天。」某天,父母下定決心,試著對小孩說「謝謝」,結果沒想到真的換來小孩面露笑容的回應。父母才在心裡想,什麼嘛,原來那麼簡單。但下一刻,小孩又開始惹父母生氣。剛才的幸福感頓時煙消雲散,父母開始反省自己,怎麼一不小心又變得跟以前一樣了、原來阿德勒說的話這麼難做到。這些日常的人際關係雖然不是人生中的大事件,但確實是人生的試煉。

  阿德勒也說:

  「心理學並非一朝一夕學得會的科學,除了學習還必須實踐。」(《孩子的教育》)

  的確,阿德勒說的話很簡單,而且不難理解。無論古今,很多人都喜歡說一些沒有內容、徒有美麗辭藻裝飾的話,或者刻意把話說得深奧艱澀,難以理解。我沒看過一個像阿德勒這樣,用這麼簡單的語句說話的人。即使如此,如同本書介紹的,許多人抗拒接受阿德勒說的話。那些抗拒阿德勒的人,與其說他們對阿德勒的思想一知半解,不如說他們還滿了解阿德勒的。因為,阿德勒的思想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

  拒絕接受阿德勒的話,不僅僅是因為它很難實踐。和我過去專攻古代希臘哲學也有關,每次讀阿德勒的著作時,我總是會把他與柏拉圖對話錄中的蘇格拉底的形象重疊。

  有人是這麼形容蘇格拉底的:

  「一開始明明是講別的事情,但被蘇格拉底的話引導後,最後話題一定會落在那個人身上,像是現在用什麼方式過生活,過去用什麼方式過生活。除非蘇格拉底對那個人說的話全都追問清楚了,否則絕不會放他走。」(柏拉圖《拉凱斯篇》)

  蘇格拉底和阿德勒一樣,都會詢問我們的生活方式,並嚴格地追問清楚。他們絕對不會說,「你只要保持現在這樣就好了」這種好聽的話。所以才會令人想摀住耳朵,逃離現場。

  阿德勒在追問人過去的生活方式時,絕不手軟。但是如同本書闡明的,阿德勒強調,我們過去的人生對於我們未來打算如何生活絲毫沒有任何影響。只要能這麼想,我們就能鼓起勇氣活下去。

  希望本書可以成為一個契機,讓看過的人不把現在生活困難的責任歸咎於過去經驗或他人,而是鼓起勇氣好好過完自己的一生。雖然裡面夾雜了許多不容易理解的議論,但還是希望大家能鍥而不捨地把它弄懂。

  大家讀完這本書後,再抬頭看看周遭的世界,是不是變得有那麼一點點不同了呢?期盼大家都有這種感覺。

  本書能夠順利完成,承蒙各方的協助。特別要感謝野田俊作老師長年教導的恩惠。

  有時候我會想起老師說的話:「希望你們有辦法成為井戶端會議的哲學家。」(譯註:井戶端會議是指,江戶時期圍在共同井旁洗衣服的婦女七嘴八舌的閒聊。)聽到老師說這句話以後,我就下定決心成為這樣的哲學家,什麼樣的哲學家呢,借用阿德勒的兒子、也是精神科醫師的柯特.阿德勒在評論他父親時說的話,「與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只追求觀念的菁英完全相反」的哲學家。

  我也要感謝教導我希臘哲學的恩師藤澤令夫老師。年輕時,若沒有聽老師的演講,絕對不會有本書的誕生。只是,再也沒有機會請老師讀這本書了,讓人徒留無限的遺憾。

  擔任這本書編輯的木嵜正弘先生,從草稿階段就仔仔細細地,不放過任何細節地閱讀我的原稿,給了我許多有益的建言。回想起祇園祭時,我們才在京都聊他所說的「讓人茅塞頓開的新鮮思想」也就是阿德勒心理學聊到欲罷不能,這情景宛如昨日才發生一般。因為有木嵜先生的熱忱以及努力,我才能寫出這本至今我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本書。
 
──二○一○年三月 岸見一郎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79419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二章  從「從哪裡來」變成「往何處去」──原因論與目的論
 
✽不是每個人都活在同一個世界 
 
人並非活在同一個世界,而是活在自己詮釋的世界裡。阿德勒為了說明這件事,舉了幼年時期的狀況為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事人面對同樣的幼年時期可能會做出不同的解釋。即使幼年曾遭遇不幸的經驗,他還是可以做出完全相反的詮釋。
 
比如說,某個人認為自己已經完全脫離不幸的經驗,而且以後可以迴避同樣的狀況。此時,這人心裡可能會這麼想:『為了避免同樣的不幸狀況再度發生,我要努力讓我的小孩在更好的環境中成長。』
 
但是遭遇同樣經驗的另一個人可能想法又會不同:『人生真不公平。為什麼別人都可以過得那麼順利?既然這個世界是這樣對待我,那我為什麼要對別人更好。』因此才有不少做父母的人對小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我小時候也曾這麼辛苦過,我都撐過來了,你們也應該要這樣。』
 
第三個人可能會這麼想:『我小時候有這麼多不幸的遭遇,不管我做什麼都應該被原諒。』
 
無論是哪一種,我們可以從他們採取的行動中,看出他們對他們的人生賦予什麼樣的意義。只要不改變詮釋的內容,人就不可能改變行動。」(《自卑與超越》)
 
如何解釋自己的幼年時期?用阿德勒的話來說就是如何「賦予意義」,方法有很多種。不只是過去,就連當下置身的狀況也是一樣。在上述的引用文後面,阿德勒接著說:
 
「個體心理學就是從這方面下手,掙脫了決定論的束縛。任何經驗本身都不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不應該放任自己因為經驗的衝擊──也就是所謂的心理創傷──而受折磨,而應該要從經驗中找出合乎目的的解釋。我們不應該被自己的經驗決定,而是應該要透過賦予經驗意義來決定自己。因此,當我們想把特定經驗作為對未來人生的基礎時,很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意義並不是由狀況決定。我們應該透過賦予狀況意義來決定自己。」
 
請注意,阿德勒在這裡使用了「決定論」這個名詞。我們會把「某個原因必然歸結於某件事情這樣的想法」稱作原因論。因此,它也是一種決定論。但是,人即使經歷相同的經驗,也不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因為即使經驗相同,每個人對於經驗都賦予不同的意義。無論是過去的經驗或當下面臨的狀況,每個人賦予狀況意義的方式都不一樣。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5.0
|
2024/02/02
|
電子書
阿德勒的心理學很有意思,從作者的認知來理解阿德勒的學說更為精彩。
命中注定在阿德勒的理念中並不存在,人人都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非常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強烈推薦!
展開
user-img
3.5
|
2022/07/07
劇透警告

阿德勒以經典的個人課題分離思想,再本書同樣提供了發人省思的思考角度,重點放在無論自己如何透過外在幫助更正確的了解自己的狀態,重點還是要如何自己負起責任面對和走出傷痛。最後再次提醒你需要肯定自己,無論努力結果如何,你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是種貢獻,不論成果,要時刻提醒自己享受過程與活著的喜悅。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加碼
  • 小天下本本折
  • 日月滿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