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壽山石全書(修訂版)

壽山石全書(修訂版)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1120
  • 優惠價:9100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95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原著《壽山石誌》於八十年代首次出版,旋即引發熱潮;作者以此為基礎,增訂大量內容及加插圖片,編寫了這本更深入、更全面的壽山石專書,網羅全面,涉古通今,涵蓋了壽山石的專門知識,學術性與實用性兼備,是一部具藝術收藏價值的學術性工具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方宗珪


  字方石,號阿季、見山樓主。生於福建福州,畢業於福州工藝美術專科學校,師從陳子奮、龔綸和潘主蘭等。擅書畫,精雕藝,致力壽山石理論研究五十多年,出版專著十幾部,發表論文數十篇。方宗珪學識淵博,成就卓越,提出「壽山石文化」新概念,為弘揚壽山石文化作出重大貢獻。2012年「方宗珪先生學術成果研討會」在閩舉行,方宗珪被授予「福建工藝美術傑出人物」稱號,尊為壽山石文化泰斗。
 

目錄

韓天衡序
蕭滋序

第一章  壽山石礦及開採史略
一、壽山紀勝
二、礦藏分佈
三、礦石的生成
四、壽山石開採史略

第二章  壽山石品種分類
一、田坑石類
二、水坑石類
三、山坑石類
附:寺坪石、煅紅與煨烏
附:壽山石品種分類細目表

第三章  壽山石的鑒藏與保養
一、田黃石的鑒別
二、水坑與山坑凍石的異同
三、壽山石與各地印石
四、壽山石的收藏與保養

第四章  壽山石雕歷史沿革
一、南朝石豬:印證壽山石雕史源
二、兩宋時期:造就壽山石雕勃興
三、元明兩代:壽山石章的興起
四、清代:宮廷藝術與民間工藝交相輝映
五、民國時期:石雕行業由盛轉衰
六、1949年以來:壽山石文化發展概況

第五章  壽山石雕刻工藝
一、「相石」設計
二、雕刻技法
三、磨光上蠟
四、仿古處理

第六章  壽山石印章鈕飾藝術
一、璽印源流
二、印章鈕飾

第七章  壽山石雕刻藝人
一、歷代匠師簡介
二、工藝大師名錄
附:獲授各種榮譽稱號的壽山石雕刻家

第八章  壽山石譜錄文獻評介
一、高兆《觀石錄》
附:《觀石錄》全文
二、毛奇齡《後觀石錄》
附:《後觀石錄》全文
三、龔綸《壽山石譜》
四、張宗果《壽山石考》
五、陳子奮《壽山印石小志》
六、潘鼎《壽山石刻史話》

附錄
附錄一 壽山石詩文選編
附錄二 索引
附錄三 主要參考書目
初版後記
修訂版後記
 

韓天衡序

  對於壽山石,我是十二分有感情的,甚至頗具讚佩敬仰之心。壽山石,是我們印人治印須臾不可短缺的基本材料。黃綠赤白,晶瑩剔透,七彩流光,勝玉邁珉。興起時,一石在握,信刀馳騁,點劃轉換,嘀嘀嘎嘎,如樂章輕奏,似胸潮流動,起伏跌宕,心與手合一,刀與石共融,感情由此而生,久而久之,則情愈篤,愛愈深矣。

  壽山石,石有靈性,魅力無窮。難怪清初的高固齋、毛大可等名士都樂於大花其筆墨,憑着文字的表述,文采的描繪,專注深情地對它歌詠起來;難怪韓約素這類弱女子,也具備了整飭石材的好手段,使周亮工都產生出「石經其手,綴瑩如玉」的讚歎;難怪潘子和、楊玉璇、周尚均諸家,要在小小的石塊上,殫思竭慮,傾注才思,大做起雕飾鈕製的學問來;也難怪謝肇淛、陳越山之輩,由開挖壽山佳石到延介推廣,組合和擴充了代不乏人的染有石癖、願做石奴的隊伍;更難怪在明季面對金玉印材的難以鐫刻,青田、壽山石剛被作為印材引進到篆刻領域裏來的當口,篆刻家們就一見情深,感喟良多,諸如沈野宣稱:「石則用力少而易就,則印已成而興無窮。」吳名世宣稱:「質澤理疏,純以書法行乎其間,不受飾,不礙力,令人忘刀而見筆者,石之從志也,所以可貴也。」以石治印,行刀如筆,烈士寶劍,英雄良駒,這班篆刻家們的欣喜得意之狀,不是生活在這個轉折當口的印人所能深刻感受到的。

  如前所述,我們不僅對印石有感情,甚至有敬仰感德之情,其緣於石材在印壇的引進,誕生了中國篆刻史上的石章時代,從而結束了延續二千餘年以金玉為主要印材的銅印時代;結束了文人士大夫因「金玉難就」而被拒絕、排斥於印壇之外的時代;結束了魏晉以降印章藝術滑坡乃至於墜入深淵底谷的時代。由此可見,印起八代之衰而形成明清篆刻藝術的勃興,壽山石之類的印材是功勞顯赫,不可不記的。然而,這往往是許多戀石終生的石癡們所不知不曉的大事件。

  在石質印材的探索、開發天地裏,壽山石是最幸運的。它最早被世人認識和走紅,最早地登上文人士大夫乃至於帝王的大雅之堂,甚至於佔據了這群人士的大雅之心。這除了壽山石的天生麗質,又是跟幾百年來學者研究和揭示的廣度、深度分不開的。以論著考,高兆著有《觀石錄》,毛奇齡著有《後觀石錄》。此外專著尚有龔綸的《壽山石譜》、張宗果的《壽山石考》、陳子奮的《壽山印石小志》等。

  綜觀這些著作,高之典、毛之雅、龔之質、張之瞻、陳之專,所有關於壽山石的研討闡發文字,都是不可多得的史料。然而,歷史長河的延伸,科學的昌明深化,必將使先前的成果和定論,流露出不可避免的單薄、瑣碎和偏差。即以照相術沒有發明,印刷術的未趨精良這一點而言,就使這以前的作者對壽山石色澤、質地、風采的地道描寫刻畫,往往使讀者陷入盲目摸象的玄惘境地,產生出「按圖」不足「索驥」,也不足以自信、自慰的迷糊心態。

  方兄宗珪研究壽山石近三十春秋,嘗先後拜讀其所著《福建壽山石》、《壽山石誌》兩書,今復郵示《壽山石全書》新著稿本,瀏覽全書,在匯總前人對於壽山石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益見宏恢有當。是書涉古通今,索幽探微,堪稱為博;面面俱到,洋洋灑灑,堪稱為大;考訂結實,力正偽誤,堪稱為精;又若,以現代地質學研究成果,論證壽山石中水坑、田坑等通靈優質品種為「地開石」,而糾正了統屬於「葉蠟石」的舊說,堪稱為深。因之,以博、大、精、深四字評定方君的這部新著,應當是貼切的。

  要言之,《壽山石全書》是一部以現代科學伴以現代意識總結壽山石的巨篇宏著。是一本很有價值、值得一讀的好書,相信它一定能像富有魅力的壽山石一樣會贏得讀者的青睞。

1988年7月23日 夜深時於上海

蕭滋序

  方宗珪著《壽山石全書》今日以全新面貌展現於新老讀者面前。方宗珪先生和三聯書店都要我寫序言,不由得使我回憶起三十餘年前的往事……

  那時內地文化大革命剛剛宣告結束,在「文革」期間被認為是「四舊」的事物又開始復活了。1982年11月19日至12月5日,福州市雕刻總廠在中環威靈頓街28號商務印書館郵票藝術中心三樓與該館合辦了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型壽山石展覽盛會。主辦方委派年僅四十歲的青年學者方宗珪來港主持展覽事宜,期間,他帶來他的壽山石最新專著,剛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壽山石學術專著《壽山石誌》三百冊,在展場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方宗珪的兩場學術講座也座無虛席。總之,這次壽山石展不但香港藝術界為之轟動,而且迅速傳播至澳門、台灣、星馬、日本等鄰近地區,從此,壽山石聲名遠播世界各地。方宗珪的大名隨着壽山石而遠播世界各地,有報導並以「壽山石的名片——方宗珪」為標題的。「方宗珪」的名字幾乎已經可以與「壽山石」劃等號了!

  為何「文革」當年,福州市竟會出現方宗珪那樣的壽山石專家呢?他於1961年十九歲畢業於福州工藝美術學校,就分配在同屬福州市工藝美術局管轄的福州石雕廠,一直擔任技術員的工作,「文革」期間他目睹紅衛兵破壞石雕文物的暴行,他就暗地裏樹立起甘當逍遙派、埋頭研究壽山石的決心。在「文革」期間,他利用一切機會收集和整理了數十萬字的文字資料和無數圖片資料,又無數次到壽山各個礦石洞穴實地考察,並爭取福建省地質研究所等機構協助化驗各種礦石;後來就在這個基礎上編寫成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後我國第一部有關壽山石的學術專著——《壽山石誌》,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於1982年10月出版。

  隨着「壽山石熱」的不斷升温,坊間一度出現大量的有關壽山石的出版物。鑒於《壽山石誌》是一本學術性的著作,當年我曾邀請方宗珪先生為一般壽山石收藏家和經營者編寫一些不同層次的讀物,這是1989年開始我以八龍書屋名義先後出版的四種著作的來由。這四種著作的書名是:1.《壽山石全書》(1989);2.《方宗珪論壽山石》(1991);3.《方宗珪壽山石問答》(1992);4.《壽山石史料評註》(1993)。

  其中,《壽山石全書》曾再版多次,是壽山石圖書中的𣈱銷品種,是任何從事壽山石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可惜我當年從事出版帶有玩票性質,未及十年就宣告結束,以至像這樣的長銷書也不能繼續出版下去,真是愧對作者,至今仍深感歉仄!差幸,像《壽山石全書》這樣的任何從事壽山石研究、收藏、鑒賞和營銷等工作必備的參考書是不愁市場的,何況又是方宗珪先生的權威著作,現在由曾經出版明式和清式家具、紫砂壺、鼻煙壺等等文物鑒藏圖冊之三聯書店出版修訂新版,定當引起港澳台灣以及海外各地鑒藏家的關注,長銷且暢銷。

  是為序!

2015秋於香港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0435454
  • 規格:精裝 / 344頁 / 17 x 23 x 4.8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修訂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四、壽山石開採史略
 
壽山石應用於雕刻工藝品,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年以前的南朝。但是,迄今我們所能掌握到的資料,尚無法證明壽山石礦在那個時代已行開採。因為現有發掘的南朝壽山石雕實物僅有為數不多的「石豬」,大不過二三厘米,均屬壽山「老嶺」石質。從地質勘察得知:「老嶺」礦床分佈面積較廣,且有多處出露地表。所以這幾件隨葬品也有可能是利用剝離礦床的零星石塊,加工雕琢而成。所以,壽山石在南北朝時是否已經鑿洞開礦,尚有待於更多的資料來證實。
 
涉及壽山石開採的文獻資料,迄今可查者,最早見於南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梁克家編纂的《三山誌》和祝穆《方輿勝覽》均記載:壽山石出懷安縣稷下里。南宋著名理學家黃榦,有題為《壽山》七絕一首,詩中「石為文多招斧鑿」,指的便是當時開採壽山石的情景。再參證近代從宋墓中大量出土的壽山石俑,都足以證明壽山石礦在宋朝已經大規模地開發。
 
分析宋墓出土壽山石俑的石質,絕大部分為老嶺石、猴柴磹石二種,石材頗巨,有些石俑高達三四十厘米。可以佐證《三山誌》中「(壽山石)大者可一二尺」的記載。
 
此外,宋俑中「高山」石質的雕刻品,也有少量發現,但都是小擺件,質地較粗,屬「高山硋」、「高山糟」之類。
 
梁克家《三山誌》還有這樣一段記載:相距十數里的五花石坑,產有「紅者、紺者、紫者、髹者,惟艾綠者難得。」可惜此類石種沒有實物流傳後代,無法進一步考證礦洞變遷狀況。後人往往以雜色的「獅頭石」等稱為「花坑石」,又將「月尾綠石」中色近艾草者命名「艾綠石」。
 
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宋高宗曾下詔令福州知府張致遠收買壽山白石,供宮廷御製禮器。「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引發了壽山石開採的熱潮。
 
按清高兆《觀石錄》記載:「宋時故有坑,官取造器,居民苦之,輦致巨石塞其坑。」毛奇齡《後觀石錄》也說:「宋時故有坑,以採取病民,縣官輦巨石塞之。」其他諸如乾隆《福州府誌》、鄭傑《閩中錄》以及陳克恕《篆刻鍼度》等書誌中,也都有類似記述。可知宋時壽山石礦的開採事業,是由官府所控制管理,礦山規模相當龐大。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36個關鍵思維,做長期主義者《最美好的投資(電子書)》孫太從底層翻轉人生,勾勒幸福藍圖的祕訣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