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購書節a
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讓你沮喪的不是人生,而是你的焦慮

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讓你沮喪的不是人生,而是你的焦慮

  • 定價:320
  • 優惠價:79252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20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用一段段親子間的交換日記,觸摸你心靈深處的焦慮核心:父母親。
  18歲以前,我們被焦慮的父母養大,或許幸福,或許創傷;
  18歲以後,我們試著整理這些幸與不幸,不再變成另一個焦慮的身影。
  成年孩子與老母親的交換日記,承載了多少過往回憶?
  揭秘原生家庭,解放心靈遺憾。
  本書領你回到原生家庭,探索焦慮源頭,自我修復創傷。
  沒有受過傷的人,不會真正強大。

  當你無法理解某些大人的行為時,只要把他們想像成小孩,很多事情你就懂了。
  內在小孩,指的就是我們心底最深層的那份焦慮。
  如果你曾停下來仔細檢視,就會發現這些焦慮其實通往生命最主要的核心—父母親。

  這些人事物及場景,你是否似曾相識?

  ◆執意把衣服折得一絲不苟的人,什麼原因讓他執著於整潔?
  ◆不敢上公共廁所的學生,真的只是害怕細菌嗎?
  ◆不斷開關電燈的年輕人,心裡真正想關掉的是什麼?
  ◆沒辦法平心靜氣和大主管說話,真的只是因為老闆太機車?
  ◆沒辦法拒絕強勢的女人,難道不是因為她身上有些似曾相識?
  ◆堅持不願吃路邊攤,或許和童年的窮酸感有關?

  留在過去的遺憾,會變成無法擺脫的宿命,
  唯有覺察和表達,不同的可能性才會開啟。

  成年人有哪些潛在焦慮?傾聽內在小孩的心裡話:

  ◆「我不知道怎麼說,也不想說」
  ──成年人親密關係的療癒力量,就在於「被懂得」,讓我溫柔地代替你說出心裡的焦慮和痛苦吧。
  ◆「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讓親愛的人知道:沒關係的,我就是愛那個有限的你,希望你也愛這個有限的我。
  ◆「事情會這樣,都是我害的」
  ──因為過度壓抑,所有的焦慮只得向內扛;但其實內心的那股憤怒是向外的,是對那個你寧願懲罰自己,也不願(不能)責備、惹他傷心難過的人。
  ◆「一不小心,我就會被別人取代」
  ──我們都曾幻想取代能力強的人,也害怕被能力強的人取代,又偏偏要幻想被能力強的人給取代。
  ◆「再這樣下去就完蛋了」
  ──母親的焦慮和所承受的壓力,影響她能付出多少母愛給孩子;所以悲觀性格也可能與母親個性相關,與母親周圍的環境相關。
  ◆「這世界上沒有人真的愛我」
  ──「愛到卡慘死」的當事人,雖然在被控制的痛苦中,卻深知自己愛著對方,因此努力覺察對方控制行為背後的邏輯。

本書特色

  ◆與原生家庭和解:搜尋象徵童年焦慮的人事物,串連自己與周遭人事物的關係。
  ◆與焦慮對話共存:透過現在和過去的似曾相識,引導我們表達留在過去的遺憾。
  ◆接受傷害的勇氣:人之所以覺得不幸福,是因為缺乏「面對現實世界」的勇氣。

摯情推薦

  知名作家/張曼娟‧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家 蘇絢慧‧中廣流行網主持人、資深媒體人/蘭萱‧暢銷作家/律師娘(林靜如)‧知名律師、作家/賴芳玉‧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謝文憲‧資深媒體人/楊月娥‧親職溝通作家/羅怡君‧人氣DJ/瑪麗‧暖心作家/艾莉

  來自藝文界的分享推薦&親子間的貼心話

  我是皓宜作品的長期讀者(也榮幸的被邀請推薦多本),但我要這麼說,這一本是皓宜的書中,最令我感動與讀到心坎裡的書,字字句句都是兩代之間的關係呈現,和傷痕化解。在真誠及令人會心一笑的敘說中,我們也能一起走過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及和好再相愛的歷程。──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家 蘇絢慧

  讓我們跟著皓宜,探訪自己的內在小孩,將是一趟美好的救贖之旅。──知名作家 張曼娟

  或許人生最大目的,不是成就什麼事、成全哪些人,而是好好地花一輩子時間,把自己剝開來看清楚。這是一本最誠摯的心靈邀請,帶著我們一起向內梳整探問、也勇敢伸手向外觸及默默影響我們至深的人;在作者溫柔的引導下,我們一步步面對自己的不安與焦慮,最終發現人必須為自己而活,卻因為別人而存在的意義。──親職溝通作家 羅怡君

  我的愛在心裡,沒說的跟您知道的一樣多。──律師娘(林靜如)

  母親早逝,告別式後,我整理她的遺物,發現一本她年輕時寫的日記,一本從我出生後一週就開始寫的日記。
  裡面記載了對我的期許、父母關係、婆媳關係、妯娌關係……等,我是在忽悲忽喜中看完這整本日記。
  其中一段,母親寫下對我的期望,讓我思考許久,潸然淚下,久久不能自已~
  給文憲:「我希望你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
  我想送給天上的母親:「今天的我,您看到了嗎?」──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謝文憲

  我家餐桌上有一本「愛的交代」聯絡簿,原本用來叮囑吃早餐和提醒行程等瑣事,後來變成另類的交流平台,家人們彼此關心鼓勵,更有批評和道歉。皓宜的書提醒我再看一遍這本一家四人的共同著作,承認情緒需要很大的勇氣,寫下來原來比說更美麗。──資深媒體人 楊月娥

  我的母親在勸我一定要生孩子的時候,對我說了一段話:「就算不結婚也沒關係,但一定要有孩子,不然妳無聊的時候要找誰麻煩?」
  這是我聽過對親子關係最一針見血的解釋了,原來,所謂的親子關係就是不斷找彼此麻煩的、一輩子無法切斷的深刻繫絆。──暖心作家 艾莉

  母親與小孩,永遠在說兩種不同的語言!感謝宇宙,讓我找到翻譯字典了(先遞給母親)。──人氣DJ 瑪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許皓宜


  最擅長「用關係說故事」的諮商心理師

  曾在大專教學多年,也曾走入醫院和社區,聆聽發生在不同場域的故事。受過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的專業訓練,是國內長期耕耘於婚姻與家庭治療訓練的師資之一。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商業周刊「心理學會客室」、《皇冠雜誌》《親子天下》專欄作家,也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隨年歲往上攀爬,她越體會:人們在關係與自我的探尋中,內心所盼所求,不過「真誠」二字而已。所以她離開諮商專業系所的教學,真誠地回到自己初衷所愛的書寫——以一種面對人心的深刻與同理。她的口吻直接而犀利,筆調溫暖而幽默,從自己、父母到周圍的人,以及許許多多的關係中,寫出了發生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故事,也記錄了我們記憶中不同典範的關係。

  只願,我們能從各種曾經無法理解的人我關係中,發現那裡頭原來具有認識自我的深刻意義。然後同意,原來我們生而都自有一種獨特的價值與魅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出版著作有《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人生不能沒有伴》《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以上為如何出版)《為何上班這麼累?其實是你心累》《如果,愛能不寂寞》《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在愛情的四季裡,妳依然可以做自己》,以及有聲書籍《聽孩子說,我們忘了的事》等書。

  FB粉絲團: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www.facebook.com/Dr.Hsu1231
 
 

目錄

〈作者序〉「表達」是解開一切痛苦的根源
〈楔子〉召喚內在小孩
大孩子和老母親的交換日記
天才心理學家,卻當不了好媽媽

第一話 原生家庭:一門學習「認了」的功課
幸福家庭就要「一團和氣」?
為何對家庭感到「失望」?
誰才是維持家庭關係的「好人」?
「認命」就會過得不好嗎?

第二話 人之初,焦慮就成形了
能力有限的焦慮—據說在父母使壞前,創傷就存在了
幻想世界的焦慮—面對充滿焦慮的世界,人學會了「幻想」
攻擊所愛的焦慮—如果幻想成真了怎麼辦?
否認現實的焦慮—拒絕承認失去,也無法真的擁有
A等同B的焦慮—陷入宿命,是為了跳脫宿命?

第三話 內在小孩的心裡話:成年人有哪些潛在焦慮?
「我不知道怎麼說,也不想說」
—有些人,是用「行動」在說話
「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太能幹的人和太無能的人,可能有相仿的心情
「事情會這樣,都是我害的」
—壓抑也是一種自我懲罰
「一不小心,我就會被別人取代」
—「想像會輸」又「輸不起」的挫折感
「再這樣下去就完蛋了」
—焦慮只是一種「無法理解」的心情
「這世界上沒有人真的愛我」
—幻想未能和現實做檢核,就形成心魔
「不想讓別人看見我真實的樣子」
—活在別人的問題中,就不用去面對自己

第四話 哀悼失去,自我價值感才能逐漸穩定
請承認自己的疲憊吧
拿掉罪惡感後,「失去」就只是感到可惜而已
通往心靈穩定的「哀悼」之路,需要預備三種勇氣
接受傷害的勇氣
看見別人好處的勇氣
重建心靈世界中夠好的自己

尾聲 心理學家給小孩和內在小孩的話
 
 

作者序

「表達」是解開一切痛苦的根源


  嘗試用不同的文體寫作,是為了有更大空間,揮別對號入座的包袱,能夠把每個人心裡不敢說出口的那一面,盡可能地表達出來。

  學心理諮商這麼多年,我深刻明白「表達」是解開一切痛苦的根源,這指的不是非得把某些秘密告訴別人,而是起碼願意面對自己其實還未忘記。

  「表達」是為了讓心靈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從前,我是一個只會抱怨的女兒,不可諱言地,有時也抱怨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抱怨那些討厭的人。然而,只是抱怨某些事情的結果,會讓我們接觸不了自己的心,看不見那些深刻的情感,學不了好好憐惜,和為自己哭泣。

  所以我特別喜歡閱讀客體關係理論、和精神分析師梅蘭妮.克萊茵的文章。我從精神分析對人性黑暗面的探討中,獲得許多好好活著的勇氣,並深知心理學概念裡頭,總藏著人性深處的珍貴資產,值得我們花費一生去體會。

  在這次的寫作中,我虛擬了一個原本極愛抱怨的女兒(嗯,或許她也非常貼近我本身的性格),以及一位原本十分傳統的媽媽,從影響心理學領域深遠的女性精神分析師梅蘭妮・克萊茵的家庭故事開始,展開一場脣槍舌戰的書信往來,同時也走向一條看透焦慮、面對遺憾的心靈旅程。此外,我以近來時常發生的社會事件入題,期待和大家一同思考某些行為背後的不同可能性。

  坦白說,寫完這本書後,回頭再看看自己的父母,我開始覺得他們真是挺可愛的。不管你的父母是否仍然陪在你身邊,我也想邀請你,一起重新建構他們在我們心目中的記憶。

  在這本書中,我唯一無法杜撰的是——這種人與自我、人與關係上的頓悟與轉變,永遠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就如同我從克萊茵身上學到的:人生是一條恆長的、面對失落與現實的歷程,沒有理解那些或多或少的傷痛,人心無法真的變得強大。

許皓宜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64872
  • 叢書系列:HAPPY FAMILY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5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能力有限的焦慮
—據說在父母使壞前,創傷就存在了
 
親愛的媽媽:
 
我常常在想,人出生以後如何感知這個世界?
 
有人說,新生兒之所以大哭,是因為知道自己要來世間還債;科學發現則不然:初啼是由於新生兒離開母體後,吸進了第一口空氣,緊接著的呼吸動作迫使空氣排出肺部,氣體通過聲帶發出的震動聲響,便形成初生時聽來強而有力的哭聲。
 
隨著肺呼吸完成,新生兒的血液循環開始運作,體內的臟器紛紛各司其職,原本仰賴臍帶與母體的連結宣告終止。一個新生命獨立了。
 
離開悠遊自得的水中世界,突然接觸到既明亮又冰冷、喧鬧又疏離的嶄新環境,更多刺激撫上口、鼻,竄入甫動工的胸腔、肺臟,促使聲帶發出更強烈的呱呱哭喊,引來周圍的大人照顧自己。新生命的獨立是如此微妙:有形的臍帶只是化成無形的羈絆,剪不斷。
 
小晴兒剛出生沒多久,護士將饑餓啼哭的她送來我身邊,解開產後汁液頻頻匯聚的乳房,來停止饞饞小嘴的渴望與不安。
 
嬰兒的口和母親的乳房—不該是天經地義的結合,是世上最初最美的接觸才對?
 
然而當她小嘴來到我胸前,這美好的片刻才不過數秒,她就吐出原本含住的柔軟,用力啼哭。
 
「哎呀,吸不到奶。加油啊小東西。」護士在旁為小晴兒和我打氣。
 
含,吐,哭。
 
咬,吐,吼。
 
她尋找乳房的力道和氣息逐漸加重,哭泣聲也從小溪流轉成急湍瀑布。
 
然後我們都累了。乳房的脹痛更劇,乳汁卻一丁點也不見排出。小東西的饑餓更深,珍貴初乳卻連一滴都吝於給予。
 
「算了,太難了。」我被小晴兒哭得心急,喚家人幫忙拿來事先準備好的電動吸乳器,咬著牙用熱燙的毛巾舒緩漲如巨石的乳房,在馬達的強力擠壓下,鵝黃色的乳汁終於通過管道進入透明的奶瓶。
 
為數不多的液體,放在手上還有方離開母體的溫度。
 
小嬰兒如獲至寶,嘴邊肉前後蠕動,短暫解去剛才的渴。但初乳稀有豈能滿足嬰兒的胃口?哭泣取代「不夠不夠」的抗議聲再次響起,也重新帶起為母如我心裡的無盡挫折。
 
隔壁產房的那位媽媽顯然比我爭氣。
 
哭哭停停的嬰兒啼聲後,一陣歡呼從隔壁房裡響起。

會員評鑑

3.5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2.0
|
2018/02/08

看了他的書只會衍生出更多疑問,
展開
user-img
Lv.3
4.0
|
2017/11/13

不錯的書,但有些文章沒寫清楚,文章因為是母女往返書信導致流暢度,打折扣。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9/11

作者利用母女書信往返格式
將心理學和寓言故事安排在信件內
讓讀者很簡單的以閱讀信件的方式
慢慢理解自己在社會上遇到的種種難題
原來都源自於家庭的親子關係
只要找到問題的核心
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或放下人生的煩惱
展開
user-img
Lv.1
3.0
|
2017/06/18

內文旁有畫線與點點,本意應該是劃重點,但過多的符號干擾了閱讀的流暢性,有點可惜。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加碼
  • 小天下本本折
  • 日月滿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