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你的人生由你書寫,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這是扎西拉姆.多多的文字,因為她的善解,我感覺到心頭一陣暖意。我常常在自己成長的同時,也試著助人,偶爾獨行、偶爾相伴。自我探索,被我當成是這輩子的功課,或許,我也可以邀請讀者們參與,我們各自認識自己,又彼此分享?
那麼,我們藉著處於孤獨,手寫我心,就是一種方便、隱私的方式。我們常常可以透過書寫,寫出我們沒有覺察的、被忽略已久的自己,然後重新拼湊起對我們自己的認識。也漸漸意會到,我們最早是從哪裡出發,然後經歷了什麼事,所以把自己的人生,寫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寂寞的人常會感嘆,沒有人了解自己。不過,如果連我們自己對自己都沒下功夫好好認識,沒有一股活潑潑的好奇去探索模擬,那我們憑什麼要別人對我們感興趣?
「如果可以接受自己也不那麼完美,就不用忙著去粉飾了;如果可以承認自己並不那麼偉大,就不用急著去證明;如果可以去放棄自己的種種成見,就不用吵著去反駁了;如果可以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就不用哭著去申訴了;如果可以慢半拍,靜半刻,低半頭,就可以一直微笑了。」
扎西拉姆.多多提醒我們,可以先從接受自我開始,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那就有機會可以從容面對他人的誤解,乃至拈花微笑。然而,要能接受與承認自己的脆弱,我們需要進入一個只有自我的時空,專心致志地,透過自問自答,藉著沉澱讓自己越來越清晰。
旁觀者清,陷入則容易迷失。將自己的樣子,藉著文字一筆一筆地刻劃,我們得以跳脫某些執著,看著躍然於紙上的自己,進行深度的交流。把活在他人口中的自己,暫時拉回到自己心裡,只靠自己好好地活。
我們常在群體中,被眾人影響著,有著群體的思維。只有透過獨處,我們能產生自己獨特的想法,源自我們每個人獨特的處境。如果我們的想法磨得清晰光亮,我們就不至於在進入群體之後,那麼輕易地被淹沒了自我。
把我們自己整理好,於是,我們能在關係中得到勇氣。
「如果有人因為你的一個片面,就認定了你的全部,你不必竭力向他證明你自己—輕易就把你認定的人,其實對你的其他面向根本就不好奇。」
他人輕易地就把我們認定了,通常是帶著負面的標籤,讓我們非常在意。我們在意對方的言語,對方可能根本對我們沒有同等的在意,甚至漠視我們的情緒,那我們又何必狼狽地想辯解、證明。這是扎西拉姆.多多的文字,給我們的啟發。
自我感模糊,是一些心理困擾的因與果。別說無法產生自信了,不認識自己,通常也很難認識別人,所以常會做出一些讓自己後悔的決定,猶豫畏縮,因此而被吸引過來的人,很可能想藉機佔點便宜,剝削利用一番。
此外,如果連我們都看不清自己,那他人的偏頗定義,就容易讓我們自我懷疑。我們能不能善待自己的身心與情緒,溫柔照撫內在曾經受過傷的小孩,尋找在友情與愛情中曾經出現過的自我切面,這每一分努力,讓我們越發累積成一種篤定。
憑藉著這些深耕內省的篤定,我們能心口合一地溝通,從多元面向來看待我們遭遇的困境,能以更柔軟的思維,去理解他人與寬解自己的心,緩步走向跟他人、跟自己的和解。然後,除了沉溺在人性的幽暗裡,我們不忘把眼光望向我們彼此的努力,感恩所有並誠心祝福。
我把我跟許多朋友曾有過的對話,換個方式,盡可能用問答來串成一套完整的邏輯,期待讀者藉此獲得頓悟,跟自己產生連結。《療癒誌》這本書的內容,我先用電腦大致打了一遍,再大部分重新親手寫了一遍,還盡可能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畫了不少小學生程度的插畫,再轉由編輯請插畫家參考創作。然後邊寫邊向我的內心反覆叩問,所以交稿期限拖了又拖,可以說《療癒誌》是至今讓我最費力的一本書。當然,自我的心智鍛鍊,也讓我收穫豐碩。
我多麼希望,不是只有年輕人才會認為自己有必要學習如何待人待己,而是每個人都可以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年紀大的人一樣也有不少潛力,尤其正是人生經驗豐富的時候,需要將片段與零散的記憶,妥善地歸納整理。老樹也能開花結果,有時候結出來的果實還特別甘甜,那是因為樹木不會認為自己年紀老大,就可以停止成長。
期待從我對您提問的型式出發,讓每個答案成了起點,再各自變成一條往內心深處走去的道路,然後開拓您所認知的世界。透過書寫,又像是日記,我們不斷翻新我們對自己的定義,療癒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經歷的苦痛與傷心。
洪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