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愛智營舉辦至今已歷經十一屆,我在求學時非常榮幸能夠參與團隊,數一數也擔任了六次「咖啡屋店長」,從中學習到非常多寶貴經驗,也很開心能為社會盡點貢獻。
愛智營的特色是以哲學思辨與討論的方式學習品德,透過每一堂名為「咖啡屋」實則「討論課」的課程,帶領各地高中生一同對話、思考,對於授課者與學員都是成長的養分。回首過去的點點滴滴,不論是團隊合作或與學員的互動,都在理性與感性的交織下搭建起一座通往幸福的橋樑。途中的旅人或許有著堅定信仰,或許仍迷惘著人生,但在這趟旅程中,皆深刻地體會到旅途本身的意義,懂得以更謙卑且勇敢的心態去認識自己、理解世界。
這本書因著愛智營而出生,主題為「公德」,內容包括公共道德規範與公民德行。過去曾帶領此主題的夥伴有板橋高中周黎麗老師、高雄高商楊若梅老師,以及一同就讀台大哲研所碩士班的安育瑭。奠基於黎麗老師與育瑭的成果,我與若梅老師合作此主題時再添加了新的想法,最後便成就了本書的內容,在此一併致上深深的謝意。然若本書有不足之處,實則屬筆者之責。
選擇公德作為本書主題,主因在於深感公德是當代自由民主社會所需要的重要品德,因此希望透過本書的闡述讓更多人一同思考其重要性,以期最終能實踐於生活,共造彼此尊重的美好社會。本書嘗試帶領大家思考幾個重要問題,包括:公共道德是什麼?公共道德對社會有何重要性?為什麼我們應該培養公德心?或許本書所提供的回答未臻完善,但若能產生拋磚引玉效果,引發大家持續思考的興趣,也算是達成本書目的之一。
事實上,道德問題之所以屬於哲學的一部分,乃因其中充滿豐富的邏輯與價值思辨,因此學習道德、培養品德並非僅是一種規訓,還需要深刻的懷疑、批判、理解與省思,方能真正接受其中的道理,使自己達致道德內化,成為真誠向善且明智的人。也就是說,實踐德行需要知識與思辨能力方能正確「擇善」,並在意志與習慣上願意恆常依照善的要求而行動,進而達到「固執」。因此,本書的目標不僅在提供公德的知識內涵,也在邀請讀者一同參與思辨,透過持續的理解、對話與省思,才能在生活中有所實踐。
本書的誕生來自於愛智營,愛智營的成立又源於新生代基金會的成員,在此同樣致上深深的謝意。其中,特別感謝火旺老師、賢華姐與秀恒姐對於營隊的支持與付出,並給予我們機會一同學習、為社會盡點心力。期盼我們的小小努力能為社會種下良善與智慧的種子。
2017年3月21日 黃豊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