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從小就喜歡說故事。
唸小學時,每每吵著跟母親去看歌仔戲。回家後,就當起大導演,引領同年齡的姪兒、姪女們,在家裡的塌塌米通鋪上,演起剛看過的歌仔戲來。而我這個大導演,還自導自演,每每反串戲裡的旦角。記憶最深的是,反串《陳三五娘》裡的五娘。
唸初中(今國中)時,父母親都住在臺北,我獨自一人寄住在家鄉的大姊家。大姊家開紡織廠,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要做。我常幫她整理棉紗,因為工作相當無聊,大姊總是要我講故事給她聽。於是,我就天南地北瞎掰起來,把聽到的、看來的故事,加上自己的想像力,加油添醋說了起來。大姊每每聽得睡著了;我看她睡著,就停止說故事。但是,等我停止說故事,她就醒過來,要我繼續說。
唸大學時,英文課本裡,有一篇叫作 “Rip van Winkle”(李伯大夢)的短篇小說。小說裡描寫一個被惡妻大吼大叫的樵夫,名叫Rip van Winkle (李伯),有一天,他來到森林深處,碰到一個人。這個人帶他到一個廣場,廣場上,有一群人正在玩著一種叫作「九柱戲」 的遊戲。Rip van Winkle於是跟這群人一起玩了起來。玩完了,還喝了很多酒。Rip van Winkle終於大醉,睡著了。酒醒後,Rip van Winkle回到現實世界的家裡,發現已經過了二十年,一直虐待他的妻子,早就過世了。有一天,Rip van Winkle想念起森林廣場所發生的事情,想要回到森林裡,去找二十年前他去過的那個廣場,卻怎麼也都找不到。
這篇有點像陶淵明名作〈桃花源記〉的小說,促使我寫了生平第一篇小說〈乞丐之死〉,那應該是大學二、三年級的事了。還記得小說的名字叫作〈乞丐之死〉,刊在當時臺灣大學的學生刊物《大學新聞.副刊》。事隔多年,有個朋友要我把那篇小說找出來,我說:算了吧,那一定是一篇不成熟的作品。
第一本比較像樣的小說,應該是出版於1981年的《佛學的革命──六祖壇經》。這本由臺北時報出版公司出版的小說,讀者反應很好,除了在臺灣出版之外,中國大陸早就有盜版。一直到2007年,才由北京東方出版社正式簽約出版。小說的內容,寫的是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禪師的生平。但其實是惠能所說《六祖壇經》的改寫,不是真正自創故事的小說。
喜菡文學網曾經訪問我,還錄製了一部微電影,放在YouTube上,供人觀賞。(見:《喜菡文學網文學人物誌──真知灼見的楊風》:www.youtube.com/watch?v=exrnF8dcK6U)微電影裡訪問我的文學生涯。影片當中我曾說:我的一生最想做的,不是當個佛教學者,也不是當個詩人,而是想當個小說家。雖然已經出版過三本同志小說(外加一本六祖惠能傳),但是,相對於那些大小說家來說,想要實現當小說家的這個願望,起步似乎晚了點。因為一直到六十三歲退休後的這幾年,我才開始寫小說。
一本小說的完成,總是受到許多人的幫助。在這裡,特別要感謝昨夜微霜,為這本小說中的〈普庵齋〉,寫了一首美詞〈唐多令.重陽別〉,這首美詞,讓〈普庵齋〉這篇小說增色不少;她還為這本小說集寫了一篇美序,在此一併致上十二萬分的感謝。其次,當我在寫〈用愛頌美主〉時,也請教過張懋禛牧師,有關《聖經》裡的一些問題。因此要對他致上十二萬分的感激。另外還要感謝南管專家吳欣霏小姐,提供南管音樂的詞譜。我之所以能夠完成〈普庵齋〉這篇描寫南管音樂的小說,完全靠她的幫忙。當我完成〈普庵齋〉的初稿時,請她過目,她還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並指出小說中的若干錯誤。在此要向她致上十二萬分的謝忱!
最後,還要感謝唐山出版社董事長陳隆昊先生,我大部分的詩集和同志小說,都是在他出錢、出力的幫忙下,才得以出版。
楊風 2016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