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尊重他人,肯定自己
尊重他人,肯定自己
人生是夢的延長 夢裡依稀 依稀有淚光
何去何從 覓我心中方向
風幽幽在夢中輕嘆 路和人茫茫……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段歌詞,正處於青澀少年時期的朋友們,你是否深有同感呢?當你埋首書堆,迷失在各種入學方案的歧路中,連下一步近在咫尺的升學階梯都茫然不見時,我相信,你必定能體會「路和人都茫茫」的無奈和慌張。
當這樣的無奈慌張,發生在最基本的性別角色認同上,你會不會覺得很不可思議?身為男生和女生,不是天生註定的嗎?世界上會有「顛倒」的人嗎?答案是有的。我在國小任教,常常發現小男生和小女生明顯在行為思想上,擁有異性特質的情形,他們往往受到同學的嘲弄,甚或暴力威脅,生活得很不快樂。
很多年以前,屏東縣某國中三年級男生葉同學,上課期間獨自上廁所,隨後卻被發現倒臥血泊中,送醫不治。葉同學是同學口中的「娘娘腔」,不論動作、言語和舉止都具有女性的特質,他和女同學很要好,跟女老師也很親近,可是常常受到其他男生的歧視與欺負。在校三年,他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因為會有男生脫他褲子,推他屁股,甚至威脅毆打他。為了保護自己,他有時在快上課時跑去上女廁,或是快下課時跑去上男廁。那天,他被人發現倒在學校的廁所裡,滿地是血。家屬懷疑有人行凶,但因現場已遭破壞,察無實證。不管真相如何,葉同學在上課時,廁所無人的情況下上廁所,暴露在不安全與未受保護的環境中,使得案情無法釐清,究其根源,無非是性別歧視所造成的。這件事引發社會關注「因性別特質受歧視,所衍生的校園暴力問題。」教育部更因此大力推行「友善校園」活動,希望類似的不幸不再發生。
以前我們說男女要平等,後來倒過來說女男平等,最後為了公平起見,改稱為「兩性平等」,現在又擴大範圍,融入各種不同性別傾向,稱為「性別平等」。可是校園中這些被人譏笑為「娘娘腔」和「男人婆」的同學,卻仍然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平等的對待,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反省的問題,也是實行性別平等教育的一大死角。
這是一篇陰錯陽差的成長故事,也是一篇奇幻卻溫馨的鬼故事,就請你深深吸一口氣,緩緩翻開它,進入我為你準備的「人鬼世界」吧!
鄭宗弦
推薦序
別誤會,這可是本提倡性別平等的好書啊!
光看書名,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一本鬼故事,或是一篇描述臺灣民間習俗的故事;但閱讀之後,你將會發現作者在有趣的靈異題材中,處處探討性別平等的議題。
中國自古以來便認為:人死為鬼,但自家的鬼稱為祖先,祖先受到子孫祭拜,就會保佑他們。如果人死之後無人祭拜,便會成為孤魂野鬼,到處漂流。沒長大就夭折的男孩子沒有子孫祭拜,通常家人會將那個男生的同姓兄弟之子,過繼給他來祭拜他;如果是女生夭折,就不能進入祠堂,必須嫁出去,「依附」夫家祠堂。
不只如此,在傳統婚俗中,也有許多活動是壓制或歧視女性的:新娘上禮車之後,要丟下象徵「脾氣」的扇子,意味著「不可以把在娘家的大小姐脾氣帶到夫家」;媽媽在禮車開動之後,則會對著車尾潑一盆水,含意是「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一去不回,從此切斷與原生家庭的關係。還有,鬼媒婆捧著米斗進夫家之後,過了象徵「興旺」的火爐之後,要踩破一片瓦片,象徵新娘是處女之身。這些看似期望或宣示的儀式,其實背後代表著許許多多對女性的要求與壓制。
這篇小說中對種種既存的現象並沒有加以批判,因為阿彬也好,維維也好,都和許多人一樣,對這些現象早就習以為常。然而,藉由「娘娘腔」遭受歧視為引火點,我們回頭檢視這些民俗現象,循著情節引線的牽引,這些問題便成了一個個未爆彈。
此外,與「冥婚」一樣屬於超現實部分的「牽亡」,也是臺灣民俗中常見的活動。我們如果去研究這些習俗的成因,就會了解,他們的目的只是在慰藉生者對於亡故親人的心疼不捨、彌補歉疚或思念之苦,具有心理學上所謂安慰、鎮定與解憂的作用。讀者可以在其中體會那種心情,因而珍惜親人相處的時光,珍視生命的可貴。
用通俗的故事包裝嚴肅的性別與生命教育主題,是很高難度的挑戰。作者鄭宗弦是少年小說老將,他讓這個故事「俗」得很深刻,小說的結構和情節安排也頗具巧思與趣味,是一本非常值得細細品讀的好書。
對好奇的孩子來說,他們讀的是一本懸疑刺激的「冥婚」故事,絕對有吸引力;對家長和老師來說,本書的內容深入探討性別平等的素材。在討論過後,孩子必會有所省思,因而肯定自己,也學會尊重別人。
小兵出版社總編輯 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