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黑孩子

黑孩子

  • 定價:360
  • 優惠價:79284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島之角落,那些被社會落下的孩子們-揪心卻溫暖的寫實繪本

社會的角落有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在家庭結構不完整之下,被家庭、學校所忽略,遂自我放逐,這些很容易變成書裡的「黑孩子」。
黑孩子的出現,其實反映了臺灣社會家庭功能不彰、教育體制的問題。黑孩子們,心底也有真心的渴求與想要保護的人事物。一個真實且有希望的故事。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想用自己的方式,保護最重要的人。
  在這裡,我們的方式,
  很叛逆,
  很溫暖,
  很另類,
  但我們只是想保護最在意的人。
  
  台東,由於長期資源匱乏,青壯年必須離鄉赴西部都會工作。被壓成社會底層一顆顆小黑點的他們,在都會生下孩子,不得不送返老家隔代教養;許多台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在家庭結構不完整之下,被家庭、學校所忽略,遂自我放逐。1999年,重返台東故鄉的陳俊朗,開始陪伴起部分這樣的孩子,並逐漸聚集了信念相同的夥伴,在台東各個社區成立孩子的書屋,開始踏上陪伴之路……
  
  「黑孩子的出現,其實反映了臺灣家庭功能不彰、教育體制的問題。當一
  個人失落、沮喪、灰心的時候,環境和身邊的人無法善待他、拉他一把,
  反而落井下石、火上加油。當這些人被逼到角落,就可能發生社會事件。」
  
  「近年來,衝擊社會的事件不斷發生,試問悲劇上演後的未來呢?這些故事
  不只發生在臺東,在全臺各地都無所不在,卻也被視而不見。社會議題、
  學校體制、家庭教育,每個層出不窮的話題被提起,隨著時間,也被漸漸
  淡忘甚至麻痺。如果對身邊的人,我們可以開始有多一點關心、關注。」
  
  在台東「孩子的書屋」,有一群人不辭辛苦,為了救弱勢家庭的孩子一把,而發展出書屋陪伴計畫,本書描繪「黑孩子」面臨的家暴問題、在學校受到排擠,幸好在書屋同伴的幫助之下,找到歸屬感,並且改變命運的故事。
  
名人推薦
  
  于仙玲(臺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古碧玲(文字工作者)
  李崇建(「千樹成林」作文班創辦人)
  林立青(作家)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劉安婷(為臺灣而教基金會董事長)
  劉宜中〈臺灣逆轉聯盟協會理事長〉
  蘇文鈺〈中華民國Program The World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理事長,成功大學資訊系教授〉
  蘇蓓蓓(臺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以上按首字筆畫排列)
  
  「《黑孩子》是一本用圖畫給予人們希望的繪本,作者運用了現實中的故事,結合圖像,給予「黑孩子」祝福。」--作家|林立青
  
  「畫面優美,寓意幽遠,是讓孩子同理社會深沉面的絕佳故事。」--新聞工作者|黃哲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文字/潘晌仁


  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天龍國小孩,25歲那年重新開始在台東學習,生活和生存的差別。

  當社會為所有人都設立了評分標準,薪水、學歷、頭銜這些魅惑的字眼,很容易忘了身為一個人,真正的樣子。

  身為社會口中年輕的厭世代,的確胸無大志地愛上了徜徉在超越社會評分標準的自由裡。

  工作從社會企業轉換到非營利的基金會,也因此看見世界某些角落、台灣一隅和其相隔餘百里的城市間的資源差距,而資源差距導致了經濟、教育、思想等多層面的落差。

  而能開始運用每道堅定、衝出內心的能量,組織成足以撼動體系的聲量,試圖彌補落差,是一輩子的功課。

繪者簡介

陳怡揚


  從出生的竹東到台東,我看見的太多從沒想過的事情。

  縱使從前在學習的過程中多少也有接觸到所謂「黑孩子」類型的朋友,但那些經驗都沒有現在來得深刻。從空著的座位、老師責備的語氣之間,我們看到了更多層次的黑孩子,靦腆、但比我們都勇敢。如果人生是場旅行,這趟在知本的經歷肯定會是最深刻的一段。看到這裡的孩子,不僅僅是黑孩子; 總會想到家鄉久久沒有謀面的兒時玩伴,他們有的也離開家鄉,有的則留下生根,共同點在於,他們不會因為不在身邊而消失,就像離開學校的黑孩子,不會因為離開而消失。

  26歲的我,現居台東,繪有作品「眼戲」、「黑孩子」以及粉絲專頁「B/S 故事集」,並于日常持續觀察社會、創作。
 

導讀
  
守候他們,等待陽光 
文字工作者◎古碧玲      
  

  每個社會都有陽光照不到的角落,因為黑暗,人們關注不到。
  
  這樣闇黑的角落裡,靠勞力維生的大人,勉力工作求生,卻隨時可能墜落失業或長期低收入的深淵。付出大量勞力的副作用,是或顯或隱的工殤,於是他們靠酒精來麻痺身體上的痛苦與難堪的生活。
  
  自顧不暇的大人,任由家裡的孩子自生自滅,有一餐沒一餐。其中有些孩子在學校成為異類,他們身上映照出社會的破窗理論──沒人管、沒人理,因而在體制內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孩子們為了找尋出路,稍一不慎,便踏上命運的歧途。
  
  「黑孩子」,是臺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給這些孩子的稱號。
  
  陳俊朗於二OOO年自臺北返回臺東後,發現被認為臺灣最後一塊淨土的臺東,仍有陽光照不到的角落;好山好水的故鄉,居然有幾年沒吃過晚餐的孩子,四處遊晃。這些孩子都在學齡階段,上學或中輟。家庭中,生理或心理缺席的大人,無暇或無心管孩子。學校裡的大人則眼不見為淨,這些孩子不來上課,反而省心省事。孩子們渴求關懷卻不可得,漸漸自我放逐,離開學校,與同病相憐的同儕成群結黨、相互壯膽,假裝自己是狠角色,也愈來愈背向陽光。
  
  沒有誰生來就想成為「黑孩子」。大人改變不了環境而放棄自己,孩子改變不了身邊的大人,只能在黑暗中彼此取暖。
  
  「孩子的書屋」陪伴這些黑孩子長達十七年,透過課後輔導、才藝養成,以及專業技能培養,使他們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扭轉命運頹勢的機會。
  
  由年輕視覺工作者陳怡揚繪圖的《黑孩子》,是臺灣少見的取材自社會問題和現象的繪本。它不像多數繪本的快樂甜美、可愛溫馨;大面積的深色調,迫使閱讀者直視幽暗角落的孩子。有點Q版的人物,置入寫實背景中;或是鐵皮屋頂傾杞小屋,或是屋瓦補丁的土角厝,或是紅標米酒瓶橫陳的室內,販售檳榔的殘敗店頭……。
  
  白天的黑孩子,在學校裡是被扣水桶、遭同學恥笑圍攻的對象。黑孩子哥哥以拳頭保護自己與弟妹,日復一日將自己武裝起來。晚上的光景,則是穿過米酒瓶的透視,看到蜷縮在床上的黑孩子;而父親像一團狂怒烈火,席捲稚弱的孩子;哥哥總是擋在弟弟面前,去承受那酒醉大人的拳來腳去。繪者的寫實手法,震撼人心。
  
  閱讀《黑孩子》繪本之前,很難想像秀麗純樸的臺東,有一個個過著如此晦暗生活的孩子。閱讀如此不同的繪本,並非旁觀他人的痛苦。把閱讀《黑孩子》的感受與詮釋交給孩子,讓孩子從理解他人的苦難脈絡開始,體會生命的複雜與難以度測,或許,微光就能夠照進闇黑角落。
 
導讀
 
輕輕問一聲:孩子,你還好嗎? 
臺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蘇蓓蓓
  

  攤開封面與封底,如黑夜般的臭臉與陽光般的笑臉同時映入眼裡,我的心有著不捨與好奇。黑孩子帶著怒氣的表情,眼神卻有著哀傷與迷惘。要怎麼做,黑孩子才能漾出耀眼金黃的笑容與心境呢?「孩子,你好嗎?」這樣的問候看似普通,卻是我想要給出的陪伴。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這首歌唱起來容易,但有多少孩子無法身處在這樣的家庭,但這不是他們能選擇的。繪本中有一幕,同學抱著被分解的熊玩偶大哭,黑孩子被老師斥責,而黑孩子心裡想的是:「我只是想跟他一起玩,為什麼要罵我?」
  
  我相信這絕對是黑孩子的真心話,只不過他不知道什麼才是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因為黑孩子沒有被好好對待過,所以也就不懂得怎樣才是適切的人際互動方式。如果大人只看到孩子的表面行為,往往無法接受而斥責,並給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籤。但,黑孩子真是壞孩子嗎?如果有人願意越過行為的表象看見他的困境,能否在判決前,先問一句:「發生什麼事了?你還好嗎?」讓孩子感受到關心,或許他也能鼓起勇氣說說自己的想法,而讓雙方有機會澄清,建立更好的互動。
  
  假使黑孩子周遭的大人,願意試著理解、看見黑孩子行為背後的善意,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轉變為「這有可能是最後一次了」,更積極的協助黑孩子改變人際互動模式,那麼,被看見、接納的黑孩子,或許會知道,保護家人的方式,不是只有拳頭這個選項。
  
  只要有人願意付出關愛,就會在黑孩子的心靈種下一顆愛的種子。
  
  對於生活在陰暗角落裡的黑孩子,這本繪本,讓他們明白自己一點也不孤單,這社會上還是有人看到他們的內在與困境,願意提供他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對於家庭功能完整的小讀者,黑孩子的困境有別於他們的生活經驗,可以啟發他們同理弱勢,試著去思考某些狀況與情境,會不會有其他自己尚未看見或對方表達不出的可能?
  
  對於成人讀者,藉由這本繪本,知道有間書屋是孩子的避風港,是孩子的第二個家,陪伴被放棄的孩子,找回自己、找回自信,重回學習軌道。也更清楚日後若是看到被貼標籤的孩子、被放棄的孩子,該如何對待?就從輕輕問一聲:「孩子,你還好嗎?」開始吧。
  
推薦序
  
該如何承接黑孩子的生命故事?
為台灣而教協會理事長◎劉安婷

  
  幾年前,一位花蓮的老師跟我分享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從小跟父親同住,父親收入不穩、酒後更會對女兒上下其手。等女孩上了國中後,父親開始誘騙她賣身,賺錢給自己花。不論老師怎麼努力,也無法完全阻止其他學生甚至是其他老師對她難聽的嘲弄。有一天,老師接到警局的通知,得知女孩懷孕了,已在外流浪好幾天,警局通知父親去接,父親卻又趁大家不注意開溜了。老師衝到警局,竟在警局外的便利商店旁,看見這個父親蹲在門口,又買了一瓶酒在喝。老師氣到渾身發抖,恨不得把這禽獸不如的父親痛毆一頓。
  
  「後來呢?」我緊張的問。
  
  老師平靜的回答:「我用好大的力氣,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蹲下來問:『爸爸,女兒這個樣子,你是不是也很難過?』」
  
  老師說,那位父親痛苦的看了他一眼,然後抱頭痛哭。他說,他從來沒看過一個成年男子哭得這麼痛徹心扉,彷彿瞬間縮小成那個曾經也被錯待的孩子。
  
  寫這篇推薦文的前一天,陳爸才剛在TFT(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一年一度的新進教師始業式上,分享黑孩子的故事。在別人眼中,他們曾經是小偷、流氓、施暴者、強姦犯、殺人犯,「我最大的『孩子』七十八歲,從前性侵他的孫女。」陳爸問在場的人:「面對這樣的『孩子』,你們會怎麼辦?該怎麼帶領他們?」在場的人一片靜默。陳爸接著說:「教育者的心,其實就是『為父(母)的心』。再怎麼罪大惡極,只有父母的心能包容、能饒恕、能盼望他會更好。」
  
  我在臺下聽著,雖然已經認識陳爸這麼多年,仍然驚嘆,是如何的生命厚度,能去看懂、去承接這些不簡單的生命故事。黑孩子的故事,不需要被美化、不需要被同情,而需要不斷的被理解,才有可能匯聚成面向陽光的力量。而這本深刻、精緻的繪本,相信也可以幫助許多人,認識這群溫柔的黑孩子與他們不凡的故事。
  
推薦序

看見勞動帶來的價值與改變
作家◎林立青

  
  《黑孩子》這個繪本其實故事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孩子找到自信的故事,但簡單的故事才是真正能影響人心的真實事件。
  
  在臺灣,最需要幫助的人,其實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求助;平日或是社會的壓抑反而使他們更加痛苦,使得這些「黑孩子」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我們都知道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但是不知道如何幫助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提供機會,更重要的是不知道如何接觸。
  
  孩子的書屋推出這部繪本,在我看來是極好的行動,故事直接單純,更讓我欣喜的是,這裡的理念也將勞動的價值提升,這本書裡,孩子最後選擇的是一起投入勞動,藉由增加自己的技能和努力,改變生活並且保護自己所愛。
  
  孩子的書屋在臺東的努力有目共睹,早已經是臺灣偏鄉社區服務的傳奇,現在用這樣的繪本故事給予我們更多人看見和同理,這本書可以和孩子一同閱讀,一起看見勞動所能帶來的改變和價值。
  
  我推薦所有關心勞動,期望孩子能夠努力學習技能與專業的人,都可以看見這本書。
  
  最後,祝福這個名字,期待大家用更多不同的角度,看見「黑孩子」!
  
推薦序
  
幫助孩子同理弱勢的好繪本
臺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于仙玲
  

  《黑孩子》這本繪本真實反映出臺灣社會結構和體制教育問題。隨著社會貧富差距漸增,這樣的孩子,無論在偏鄉或都市,都是處處可見的。我帶孩子讀這本繪本時,孩子對書中生氣酗酒的爸爸形象,特別有反應,不時會自己翻到那頁看很久。我猜,在她的小腦袋瓜裡,好奇怎麼世界上會有這麼不同的爸爸?這正是我覺得這本繪本值得共讀的地方。
  
  這個社會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人,而孩子不可能一輩子不接觸這樣真實的世界。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以更開放的心,去包容、觀察、接受和同理這些孩子。我也希望有更多老師能閱讀這本繪本,甚至帶著學生一起閱讀。我想,要能學會「同理」,應該要先能試著了解,因為「了解」,才能儘量「不批判、評價」,而繪本便是提供了解的一種方法。
  
推薦序

黑孩子的理想國度
中華民國Program The World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理事長,成功大學資訊系教授◎蘇文鈺

  
  黝黑的陳爸在講台上講他十多年多來在偏鄉的努力:從客廳容納得下的幾個孩子教起,到今日幾百個偏鄉孩子在「孩子的書屋」裡念書,成長,玩耍。
  
  我心想,怎麼有人傻到傾家蕩產,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在做這些事?
  
  二O一五年那次,我的演講題目是「找尋一生的志業」,但聽陳爸講完,卻有點慚愧。
  
  從那天起,我告訴自己要更努力。
  
  兩年後,Program The World終於把程式設計課程帶進「孩子的書屋」。
  
  多年來,陳爸教孩子們讀書,投入社區營造,降低偏鄉毒品危害。如今,為了讓偏鄉的孩子有一條回家的路,又開始了一連串的「黑孩子」計畫,從「黑孩子咖啡」到《黑孩子》繪本。
  
  不論是不是在書屋裡長成的孩子,只要願意回來參與翻轉家鄉的計劃,這裏有清香空氣,潺潺溪水與豐厚情意。我相信,再過個十年,黑孩子們一定會在這裡建立一個理想國度。  

後記

被逼出來的流氓
本書作者:潘晌仁


  「我們做繪本,是希望黑孩子的概念讓更多人知道、更多人理解,社會上有這麼一群孩子。」和陳爸聊到《黑孩子》繪本,他深切的說著,語氣裡是憂慮、是擔心。

  十七年前,陳爸在臺東創立「孩子的書屋」,因為這裡的黑孩子,他接觸了太多。

  「黑孩子」指的是活在體制外的孩子,有時他們甚至被體制逼到角落。被升學機制除名、被學校老師貼標籤、不被家庭疼惜的情形屢見不鮮。

  陳爸在臺北闖盪幾年回到故鄉,逐漸發現身邊有好多黑孩子;十七年後,陳爸所帶起的孩子逐漸獨立、各奔東西,部分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然而,現今「好山好水」的臺東,黑孩子持續存在。

  「黑孩子的出現,其實反映了臺灣家庭功能不彰、教育體制的問題。當一個人失落、沮喪、灰心的時候,環境和身邊的人無法善待他、拉他一把,反而落井下石、火上加油。當這些人被逼到角落,就可能發生社會事件。」

  近年來,衝擊社會的事件不斷發生,試問悲劇上演後的未來呢?這些故事不只發生在臺東,在全臺各地都無所不在,卻也被視而不見。社會議題、學校體制、家庭教育,每個層出不窮的話題被提起,隨著時間,也被漸漸淡忘甚至麻痺。如果對身邊的人,我們可以開始有多一點關心、關注。

  如果對不符合「常規」的作為,我們可以開始有多一點包容、理解。或許,所有的孩子、大人都可以被接納,可以有機會改變。我們希望社會悲劇莫再重演,因為每次在悲劇發生之後才有的社會覺醒,代價太大。

後記

隱身在圖裡的訊息
本書作者:潘晌仁


  「為了呈現繪本裡黑孩子不同的情緒,我用了不同的顏色。」繪本創作者怡揚解釋著。

  「黑孩子平時是黑色的;當出現比較暴力的紅色,代表著發洩憤怒、傷害人的心情,這紅色和喝酒後的爸爸一樣;而當他想保護身邊的人時,則會出現金黃色。」

  保護,是怡揚提出的主概念。概念的發想從父母的觀點開始。黑孩子的生命累積了憤怒,而最容易激怒他的,是侵犯到他的家人;天下的父母,在這個時刻與黑孩子是相似的,會因為想保護孩子、在乎的人而奮不顧身。「想保護身邊重要的人」的相同心情,因此產生。

  除了黑孩子,怡揚也在其他孩子身上動了手腳。「對黑孩子來說,其他孩子是不同的群體。他們與黑孩子的共鳴很少,」怡揚指著這些孩子的眼睛。仔細一看,黑孩子的眼神發亮,比起其他孩子,黑孩子更有生命力。「除了表達不被接納、區分他們是不同群體之外,我更想說的是,黑孩子的生命活得更扎實、更有血有淚。」

  這次透過繪本,怡揚接觸到以往從未接觸過的黑孩子。要從自身的家庭經驗,盡力想像並嘗試同理黑孩子家庭失衡、受欺凌、受家暴的心情,著實不易。

  黑孩子繪本帶給怡揚的,除了繪畫能力的強化之外,是面對經歷生命淬鍊的黑孩子時,看見那樣堅強恆毅的性格,打從心底的敬佩!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86132
  • 叢書系列:Thinking
  • 規格:平裝 / 64頁 / 21 x 29.7 x 0.3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3歲~12歲
 

內容連載

黑孩子遠離成群嬉鬧的孩子,一個人走著。
每次回家,他都走得好慢,好慢。

今天弟弟提早到家了。
他們有一搭沒一搭聊今天發生的事。
「吃了嗎?」
「還沒,家裡好像已經沒有吃的了。」
只剩散落的酒瓶和垃圾。看著雜亂的櫃子和身旁的弟弟,
他想著辦法,卻無計可施。

睡意襲來,黑孩子逐漸入睡,試著忽略飢餓感。
夜深,家門開了,濃厚的酒氣與憤怒竄入。
爸爸回來了。

一看見這副模樣的爸爸,黑孩子第一件事就是把身體擋在弟弟前面。
面對直飛而來的酒瓶,他不能閃;
面對爸爸一拳一拳揮來的憤怒,他不能躲;
面對擲來的碗盤、摔得粉碎的陶瓷和玻璃,他還是不能移動一步。
因為他知道:「我得保護弟弟。」

從那次以後,黑孩子知道拳頭可以保護他的家人。
從那次以後,他不再怕別人的指指點點。
那些批評不能再傷害他的家,
只有他,能夠保護他的家。
漸漸的,他習慣了用拳頭過日子。

黑孩子喜歡夜晚。
夜裡總是安靜的,沒有咒罵聲,讓他也沉靜了。
黑孩子也害怕夜晚。
睡在空酒瓶堆裡,讓他想起那滿身酒味、
不知何時會冒出來的爸爸。

黑孩子在征戰中,開始有自己的秘密基地,
他常在那裡度過一整夜。
這一天,陽光照進來,
黑孩子正打算離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叮咚叮咚~~你的夢幻禮物來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