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女性必備的婦癌防治常識書
作者/婦癌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葉聯舜
婦女抗癌致勝的第一步:一定要找對「婦癌專科醫師」!臺灣的婦癌防治與醫療,近幾年已有重大突破,原本是臺灣婦女生命第一大威脅的子宮頸癌,在醫界和政府數十年的大力推廣子宮頸抹片篩檢,以及治療技術不斷進步下,在最近公布的2016年國人癌症死亡率排行中,已經不在10大之列,防治可謂非常成功。
不過,隨著國人高齡化、女性晚婚或不婚趨勢,以及不生育或少生育現象的普及,隨之而來的,是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卵巢癌甚至已經列入國人癌症10大死因排名,在對抗婦癌的路上,又出現新的挑戰!
醫療科技更精進及早發現是存活關鍵
近年來,國際和臺灣的醫療技術大幅躍進,除了出現許多更先進的診斷工具,讓我們得以檢測是否感染高風險性的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或者DNA(基因)是否帶有易罹患癌症的基因等;還有更進步的超音波,可以檢測子宮內膜是否變厚,而彩色超音波則可檢測卵巢腫瘤是否有異常血流;以及更多、更精準的腫瘤指標等,這些進步的技術,對於及早診斷出女性的許多癌症有莫大的幫助。
除了診斷工具外,相關的手術醫療技術也大有進展,包括微創手術、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等的運用,讓開刀手術得以更精準、更精緻;除此之外,許多更好、更新的化學藥物亦陸續開發;而放射治療也有新的突破,例如質子或是中粒子治療儀,可以在放射治療時更精準殺死癌細胞,同時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再加上精準醫學,可以藉由各種個人化的檢測,依照個人的基因型態,癌症細胞基因表現,為患者找到更有效的標靶藥物;只要民眾能及早就醫,就可以早期診斷、得到有效治療,這些新的進步,在在大幅提高病患的治療率和存活率,讓癌症不再是過去認為的「絕症」。
不過,光有這些進步,若是民眾不主動進行檢測、及早發現癌症,都是枉然。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這第一本介紹臺灣婦癌的專書,讓婦女了解及早就醫的重要性。
50歲以上罹癌風險升高務必提高警覺
臺灣婦癌平均好發年齡約在50歲出頭;前3大婦癌中,卵巢癌是52歲、子宮內膜癌是55歲,子宮頸癌是56歲;而這個年齡層,剛好是女性邁入停經期的階段,所以經常會把不正常出血的癌症前兆,誤以為是亂經;甚至把停經後又出血,自以為是「回春」而輕忽,失去及早診斷及治療的機會。女性們到了50歲以後,一定要特別注意。
婦女生殖器官癌症和多數癌症一樣的是,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幸好子宮頸癌因為有有效的抹片篩檢,而且醫師肉眼就可以直接檢查到病灶,有利於早期診斷。但是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不同,它們在體內深處,至目前尚無公認有效的篩檢方法。除了一部分的子宮內膜癌,可能因為經血異常或停經後出血就醫,可以被檢出以外,卵巢癌或其他婦癌,都必須倚靠婦女本身提高警覺。一旦發現異狀,就應及早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而本書各章,針對威脅國內婦女的各種婦癌做了詳細的介紹,更提示了各種罹病徵兆,希望能提供婦女自我察覺、及早就診的參考。
以本書第1章子宮頸癌來說,它曾是國內婦女發生率高,且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但目前已經得到成功的防治,無論是發生率或致死率都明顯下降,這也是數十年來,各界大力推廣子宮頸抹片檢查,將篩檢率從10年前的不到1成、3成,慢慢普及到目前的5成以上。加上治療技術的進步,以及子宮頸癌疫苗的推廣等,才獲得今日這樣的好成績;然而,事實上我國的抹片檢查率還是遠低於歐美,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而卵巢癌(第2章)則沒有明顯的婦科症狀,反而是以腸胃現象為主要症狀,所以提醒更年期前後的婦女,如果有腸胃症狀卻查無腸胃疾病,一定要考慮到卵巢癌的可能。無論是子宮頸癌、卵巢癌或是子宮內膜癌,這3大婦女生殖癌,在症狀上都沒有共同的特性,但是內膜癌和卵巢癌常見和肥胖有關,所以也提醒女性朋友,要避免罹癌,就最好要維持良好的體態,控制好體重。
非常可惜的是,臺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很多免費的癌症篩檢項目,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乳癌檢查等,但是民眾仍普遍有「我不會那麼倒楣」的僥倖心態,不是不參與篩檢,就是忽略許多癌症的徵兆,無視於身體發出的警告,以致往往到了不得不就醫之時,才發現已是癌症晚期。
在此,我們建議民眾,一定要善用各種免費篩檢,以及提高自我警覺。再怎麼忙,都務必撥空進行檢查,及早發現,便會有更好的結果。
找婦癌專科醫師確保正確診治
此外,不幸罹患婦癌的朋友們也要注意:治療婦癌要達到最好成效,一定要找有證照的婦癌專科醫師。在我著手寫本文的這天,適逢一位病患去世,該患者為子宮肌瘤經血過多導致貧血,困擾多年,因聽說停經後,症狀便會自然解除,一直不想開刀,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亂經,也終於在48歲時被診斷停經了。未料1年後又出血,反覆出血2、3個月,造成嚴重貧血,經藥物治療無效,醫師認為應該是子宮肌瘤所引起,因此直接安排腹腔鏡手術切除子宮。但是手術後,病理檢查報告發現是子宮內膜癌,而且有癌症殘留,於是轉到本院就醫。再次開刀時,發現癌症已擴散到腹腔、骨盆腔和淋巴結。雖然把腫瘤盡量切除乾淨,並追加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但努力抗癌2年後,仍不幸去世。
以這個病例來說,一開始停經後出血,若有嚴謹的檢查,手術前就可知有癌症的病變,就可避免不適當的手術。由婦癌專科醫師診治,依循婦癌治療常規,提供詳細的檢查和最好的治療計畫,診治結果,預後更佳。在臺灣,婦產專科醫師須經過婦癌醫學會認可2年的專科訓練,後續還要再繼續研究,才能參加婦癌專科醫師考試,取得婦癌專科醫師的證照。因此,在面臨各種可疑症狀時,婦癌專科醫師更有相關經驗,會考慮到各種疑似的癌症,在治療上才能有更完善的準備和預測預後狀況,讓患者從診斷到治療,都能得到更完善的照顧。
臺灣癌症治療之所以有長足的進步,在制度面上的努力,也是原因之一。全國各醫院都必須參與由衛生福利部推動的醫院評鑑,以不斷提升各醫院的治療品質指標水平。在有關癌症治療方面,亦須符合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制定的規範,包括院方要有癌症診斷品質提升方案;對各種癌症的治療,要有全盤計畫;診斷的方法,要有標準作業流程;臨床治療必須依照醫界達成共識的治療指引;此外,還要有跨團隊的治療及預防追蹤等癌症品質指標計畫。
但是在婦癌的治療方面,卻尚未要求應由婦癌專科醫師負責診治,則是一項缺憾。因此,提醒婦女要提高警覺,懷疑有婦癌可能時,一定要向有婦癌專科醫師的醫療團隊或醫療院所尋求治療。
讓本書成為女性朋友的防癌指南
根據國內的公共衛生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婦女罹患生殖癌中,每10萬人只有42.87人,看起來似乎進步很多,但這是已經把子宮頸原位癌剔除的資料,如果包含子宮頸原位癌人數,每10萬人中罹患婦女生殖癌的比率,就增加到69.4人,而且實際上,這個發生率是在持續增加的。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提供婦女作為殷鑑,若能繼續提高子宮頸抹片檢查率、子宮頸癌疫苗接種率,便有助於降低子宮頸癌或是外陰癌的發生率。而婦女在閱讀過本書,了解各種婦癌的徵兆後,應更懂得提高警覺,及早預防和就醫診治,希望本書在婦癌的防治上,可以成為女性朋友們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