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唐詩選箋:初唐-盛唐

唐詩選箋:初唐-盛唐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依照時代劃分成兩冊《唐詩選箋:初唐-盛唐》、《唐詩選箋:中唐-晚唐》,所選唐詩,詩人共一百九十三位,詩歌約八百首。除以早期文本與考釋成果為底本,並儘可能吸收新進學術研究成果,嘗試提供一部適合當代的唐詩經典選本。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原文:以中華書局一九九九年《全唐詩》為底本精選編輯而成,並按照五言、七言、近體、古體的順序編排,便於讀者閱讀。
  二、詩人小傳:兼顧生平、文學和評價,參照國內外資料,相互參證,裁量而定。
  三、注釋:針對關鍵、疑難之字詞、人名、地名、典故、本事等予以精注。語言簡潔,箋注精當。
  
本書特色    
  
  ▍收錄初唐到盛唐,七十二位詩人,三百七十首詩!
  ▍以中華書局一九九九年《全唐詩》為底本精選編輯而成,並按照五言、七言、近體、古體的順序編排,便於讀者閱讀。
  ▍詩人小傳兼顧生平、文學和評價,參照新進資料,相互參證,裁量而定。
  ▍針對關鍵、疑難之字詞、人名、地名、典故、本事等予以精注。語言簡潔,箋注精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由


  籍貫江蘇新沂。1983年起先後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經濟學、管理學類研究,1984年起發表論文、文章,出版專著8部,學術成果獲第七、八、十一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二等獎和中國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成果二等獎。專業工作之餘,涉獵政治學、法學、歷史、文學等領域,發表相關文章數十篇。
 
 

目錄



【初唐】
虞世南
李百藥
王珪
魏徵
王績
李世民
上官儀
王梵志
武則天
盧照鄰
駱賓王
韋承慶
李嶠
杜審言
李乂
蘇味道
王勃
楊炯
姚崇
劉希夷
崔融
王無競
郭震
沈佺期
宋之問
王適
賀知章
張若虛
陳子昂
上官婉兒
張說
蘇頲
張敬忠
李邕
崔液

【盛唐】
張旭
張九齡
李隆基
張萬頃
王翰
王之渙
暢諸
孟浩然
張子容
王灣
李頎
王昌齡
綦毋潛
孫逖
金昌緒
崔顥
王維
祖詠
寒山
高適
李白
崔國輔
丘為
張潮
劉昚虛
無名氏
崔曙
儲光羲
常建
張巡
王諲
劉方平
杜甫
張謂
趙微明
李華
岑參

附錄 唐代帝王建元表

 
 


  
  一
  
  詩是什麼?詩人是什麼?人是什麼?
  
  詩者,志之所之也。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孔子說:情欲信,詞欲巧。孔子又說:不學詩,無以言;不知禮,無以立;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興、觀、群、怨,北宋張載訓為興己之善,觀人之志,群而思無邪,怨而止禮義;南宋朱熹解釋為感發意志,考見得失,和而不流,怨刺上政。
  
  人不是野獸,不是機器,不是神靈,人是具有情感、理性、夢想的生命個體和社會主體,個人應當是其價值進而也是人類價值的直接的、基本的判斷者和追求者。正如戰國《郭店楚簡》云:天生百物,人為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於情,情生於性。《孟子‧盡心下》亦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然而,人類在經歷了諸如奧斯維辛集中營、古拉格勞改營、南京大屠殺等一次次滅絕人性的暴行,中國在經歷了白色恐怖、文革暴政、折回市場經濟之後,人類如何認識和實現自己?詩歌還要不要在,要不要寫,要不要讀?
  
  法國波德萊爾指出:詩的目的是美;詩要表現純粹的願望、動人的憂鬱和高貴的絕望。
  
  青年何其芳說:詩是為了抒寫自己,抒寫自己的幻想、感覺和情感,自己關於美、思索、為了愛的犧牲。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是人類觀照世界、增華自我的一種方式。真正的詩歌,應當以個人為主體和目的,獨立人格,自由思想,溫柔敦厚,沉著痛快,直面人生的歡樂和苦難、想往和無奈,構造一個堅守著個體的剛健和理性,又充盈著人性的激情和溫厚的多彩世界,以抵禦人性的猙獰和荒謬。這樣,或許可以再談詩歌、生活或者理想。
  
  在生命面前,理論是灰色的;在自由之上,生命是精彩的;在詩歌之外,文學是粗糲的。美是自由的象徵,詩是生命的華彩。神祇可死,詩人不死;人類只要存在,生命只要運動,生活若要豐盈,社會若要光明,詩就應當活著!
  
  二
  
  詩簡單而豐富,純淨而深遠,是人類的生命意識的自然流露,語言對生活的具象表達,心靈對世界的個體反映。而基於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等漢字特徵和思維方式的漢語詩歌,更是中國文學的文學,世界詩苑的奇葩。
  
  不學詩,無以言;不知禮,無以立。閒時讀詩,秦漢古奧,齊梁浮豔,兩宋雖開闢新境,不免寒儉機趣。南宋以後,風骨摧折,元氣澆漓,而域外詩歌終有語言和文化的隔閡,最愛的還是風神俊朗、情韻綿邈、流派紛呈、各體皆工的唐詩。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自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漢唐是大一統中國的青春時段,既發揚踔厲,開疆拓土,又八方交通,萬國衣冠,自信,剛健,開放,包容。唐詩也是中國獨立、成熟的詩歌文字,是人格健全、精神自由、情感充沛與形式嚴整、體裁多元、手法競爭的藝術統一。
  
  魯迅《致楊霽雲》: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聞一多宣稱: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說「詩唐」—懂得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
  
  李夢陽等明代前後七子更極端地宣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那麼,如何選擇、欣賞唐詩就是今人要做的事情了。
  
  三
  
  唐代(618~907)崛起於民族、文化大衝撞、大融合的南北朝、隋代之後,七世紀時疆域橫跨歐亞,享國近三百年。但強大百年的帝國自安史之亂後開始分崩離析,玄宗、代宗、德宗、僖宗、昭宗竟然都曾被趕出長安。依其制度演進和社會特徵,唐代一般分為初、盛、中、晚四期。
  
  北宋宋祁首倡唐代文章之三變,南宋嚴羽首分唐詩為初唐、盛唐、大曆、元和、晚唐五體,明代高棅將元和納入晚唐而分為初、盛、中、晚四期,現代吳經熊則分唐詩為春、夏、秋、冬四季。或按胡適《白話文學史》,唐詩亦有兒童、少年、成人、晚年四期:兒童天真綺麗,少年激烈浪漫;成人氣平神豐,通脫冷峻;晚年則余霞滿天,桑榆衰颯。
  
  唐詩眾星璀璨,群卉芬芳。雖經千年風雨,散佚嚴重,但僅清代康熙御定《全唐詩》九百卷即收有作者兩千八百餘人,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刪除重出、誤收,實收約四萬五千首。經聞一多、陳寅恪、岑仲勉、傅璇琮、郁賢皓、陶敏、譚優學、陳尚君等人考辨,毛河世寧、孫望、王重民、童養年、佟培基、陳尚君、徐俊等人輯補,僅1992年《全唐詩補編》即增補唐詩六千三百二十七首,加上近年敦煌文獻、出土文物、域外漢籍、佛道二藏、傳世善本等所見佚詩,今存唐詩約五萬三千首。
  
  數量繁多,優劣紛呈,除非專門的研究人員,或者偏愛一家,欣賞唐詩就往往通過選本完成了。
  
  唐代詩歌的編輯自唐初即已開始,如崔融《珠英學士集》、孫翌(季良)《正聲集》,佚名《麗則集》、《搜玉集》,現在可知的唐人選唐詩即有一百多種,唐至清代的唐詩選本逾六百種。唐代崔融《珠英學士集》、殷璠《河嶽英靈集》、芮挺章《國秀集》、元結《篋中集》、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令狐楚《御覽詩》、《三舍人集》、姚合《極玄集》、《竇氏連珠集》、韋莊《又玄集》、韋縠《才調集》、趙崇祚《花間集》等十多種選本,以及敦煌石室寫本等留存至今。
  
  四
  
  作詩不易,選詩亦難。唐代之後,北宋李昉等《文苑英華》、王安石《唐百家詩選》、郭茂倩《樂府詩集》,南宋洪邁《萬首唐人絕句》,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籤》、清初季振宜《全唐詩》等搜集、編選唐人詩歌貢獻尤大。
  
  如果編一本唐詩百首,難度似乎不大,因為比較容易從眾口流傳的優美唐詩中選出。
  
  不過,百首詩歌,浮光掠影,掛一漏萬,顯然不能表現唐代詩人和詩歌的多重風貌。而且,編者不管目光如豆或者如炬,讀者一定趣味不一,眾口難調,這就註定了編選唐詩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即如唐詩,選本繁雜,孫琴安《唐詩選本提要》即列示了清末以前的約六百種選本。近現代亦有俞陛雲《詩境淺說》、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聞一多《唐詩大系》、馬茂元《唐詩選》、施蟄存《唐詩百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唐詩選》、蕭滌非等《唐詩鑒賞辭典》、冉雲飛《像唐詩一樣生活》、王兆鵬《唐詩排行榜》等眾多選本,而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的《唐詩三百首》居然至今暢行坊間。
  
  比較而言,多種流行的選本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未能全面、及時吸收唐詩研究的成果,立意、造論各該一端的缺點,重新編選唐詩也還是值得一試的冒險。
  
  五
  
  詩歌如何選擇、箋釋,藝術標準是什麼,面對哪部分讀者?一個難以兼美的難題。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文學之別於其他,在於以真情、實事為基礎,以具象、抒情為特徵。詩歌之別於散文、小說、戲劇,在於發諸情性,賦而比興,諧於律呂,超乎世塵,以源於自然、社會而高於自然、社會之真、之善為旨歸,以字詞精當、聲調諧和、境象獨特、意蘊深長之美而取勝。
  
  唐代殷璠《河嶽英靈集》論曰:璠之所集,頗異諸家:既聞新聲,複曉古體,文質半取,風騷兩挾,言氣骨則建安為傳,論宮商則太康不逮。稍後日本遍照金剛《文鏡祕府論》卷四亦云:凡作詩之體,意是格,聲是律,意高則格高,聲辨則律清,格律全,然後始有調。
  
  明初高啟《獨庵集序》云:詩之要,有曰格、意、趣。格以辨其體,意以達其情,趣以臻其妙也。體不辨則入於邪陋,而師古之義乖;情不達則墮於浮虛,而感人之實淺;妙不臻則流於近凡,而超俗之風微。
  
  清代同治二年曾國藩致沅弟(曾國荃)書主張:以詩言之,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恬淡沖融之趣。詩文應得陰陽之美,具氣勢、識度、情韻、趣味之象。
  
  現代馬一浮《知性書院講錄‧論語大義》稱:詩以感為體。令人感發興起,必假言說……「須是如迷忽覺,如夢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蘇,方是興也」。
  
  朱光潛《詩的隱與顯》指出,詩的要素有三種:就骨子裏說,詩要表現一種情趣;就表面說,詩有意象,有聲音。詩以情趣為主,應新穎情趣見於諧和聲音,寓於具體意象。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序:文學之欣賞,所取資於文學作品者不外為內容與形式兩方面。……情必持之以理,理必融之以情,……約之以感情、想像、理性、形式四者。
  
  近現代詩論則揭櫫:人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和目的,是自覺、自為的社會主體,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人類理性雖然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但理性是並且應當是個人激情的奴隸,詩是並且應當是激情的結晶和自由的象徵。
  
  唐詩表現的個人情感、社會生活和外在世界,前人已多有論述。唐詩的藝術特徵,可以從命意、章法、格律、風調等方面認識和評判。
  
  唐詩的編選準則,類如孔子選詩,殷璠《河嶽英靈集》,清代王士禛《唐賢三味集》、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曾國藩《十八家詩鈔》,近現代陳衍《宋詩精華錄》、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大致可借而用之。
  
  六
  
  唐詩的演進、詩人的風格和詩歌的藝術,特別是唐詩的分期,中唐詩歌的志趣、體裁、題材、風格等方面的重大變化以及與宋詩的關係等問題,相關研究已汗牛充棟,毋庸贅述。
  
  唐詩演進雖承前啟後,錯綜復雜,亦可大致分為初、盛、中、晚四期:初唐襲六朝餘韻,開承平詩風,富豔精緻,諸體初備;盛唐剛健熱烈,發揚踔厲,氣象闊大,諸音瀏亮;中唐創新詩法,開拓詩境,百花齊放,流派紛呈;晚唐感而悱惻,哀而沉郁,詞密句麗,思遠韻永。
  
  以詩歌範式論,清初吳喬《圍爐詩話》云:唐人能自闢宇宙、開宗立派者,唯李、杜、昌黎、義山。現代領袖風騷、眾所稱許的,則是李、杜、白三大家,或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五大家。
  
  以分期歷史論,初唐王績、杜審言、王勃、沈佺期、宋之問、陳子昂、張說,盛唐張九齡、孟浩然、李頎、王昌齡、王維、高適、李白、杜甫、岑參,中唐錢起、劉長卿、韋應物、李益、張籍、王建、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賈島、李賀,晚唐許渾、杜枚、溫庭筠、李商隱、韋莊、韓偓等人,可為各期詩人的代表。
  
  個人偏愛的詩人,首推李白、杜甫,各選約百首;次屬王維、李商隱,各選約六十首。四人之詩,最好還是讀其全集。至於其他詩人膾炙人口的佳作,亦披沙揀金,兼容並蓄。
  
  本書正選唐代詩人一百八十九位,詩歌約八百餘首。所選唐詩,可以誦讀幾年以至一生了。
  
  七
  
  這本唐詩選箋,閱讀人群主要是受過基礎教育的漢語讀者。
  
  入選詩人,按照其生年的順序排列;生年不詳者,參照其登第、仕宦、交遊等情況而定。然詩人生卒與唐詩分期並非完全符合,大致而言,自虞世南至張諤為初唐,自張旭至劉灣為盛唐,自錢起至李賀為中唐,自許渾至譚用之為晚唐。
  
  詩人小傳,兼顧其里貫、生平、文學和評價,因人而異,各有側重。其資料來源,參照往古與晚近、紙上與地下、國內與國外等多重資料,相互參證,裁量而定。如王無競、上官婉兒、李隆基、王之渙、高適、暢諸、張萬頃、戴叔倫、韋應物、盧綸、姚合等人生平,即根據新出碑銘而重新修訂。
  
  每位詩人作品,大致按照五言、七言、近體、古體的順序編排。作品文本,主要依據清代彭定求等編、中華書局1999年出版《全唐詩》,陳尚君輯校、中華書局1992年出版《全唐詩補編》,兼顧早期文本與考釋成果,從先、從優而酌定。
  
  詩之箋注,雖不可少,但應簡潔。詩無達詁,言人人殊;興發於此,義歸於彼。關鍵、疑難之字詞、人名、地名、典故、本事等,以及重要異文,人多不知者,精注;人多知之者,少注或不注。部分正選作品,為揭示其創作上的前緣後影,適當附錄古今其他詩人作品,以助讀者瞭解和理解。
  
  作詩難,讀詩難,選詩、解詩亦難。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曾自許:雖不敢謂盡有唐詩之勝,而凡為詩人之所當吟諷及有裨於詩教者,宜無不在。這一選本,當是竭力博採眾家,薈萃精義,標舉詩法,發抉義蘊。但一人性情,難免顧此失彼;一人識見,難免孤陋寡聞。我的關注、選擇、箋釋,你們是否會意、感通、喜歡?
  
  二○○七年初稿,二○一五年定稿。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68695
  • 叢書系列: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25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魏徵】
 
魏徵(580~643)字玄成,《舊唐書》稱鉅鹿曲城人,《新唐書》作魏州曲城,即今河北晉縣(晉州),後遷相州內黃。少孤,落拓有大志,曾為道士。隋末參加瓦崗軍,初事李密,後歸唐,依太子李建成。太宗即位後,犯顏直諫二百餘事,無不剴切,成就君臣勳業。貞觀中,受詔總修梁、陳、齊、周、隋史,序論多出其手。存詩一卷,多慷慨激昂,富盛唐之氣。
 
▍述懷①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②。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③。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①詩題一作「出關作」,當為太宗貞觀元年,魏徵為諫議大夫,奉命安諭河北時作。
 
②請纓指西漢武帝時終軍之事,憑軾指漢高祖時酈食其之事。
 
③季布,秦末漢初楚人,任俠重諾;侯嬴,戰國時魏人,謙恭安貧,後獻計竊符救趙,為報答信陵君知遇而自殺。
 
------
 
【駱賓王】
 
駱賓王(635?~684?)字觀光,婺州義烏(浙江義烏)人。曾為道王府屬,武功、長安主簿、侍御史,從軍西域,後被誣貶為臨海縣丞。嗣聖元年,武則天廢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睿宗),臨朝稱制。同年九月,李勣(徐世勣)子李敬業等人起兵反對,駱賓王輔之,作《討武瞾檄》。及敗,不知所終。唐中宗令郤文卿編《駱賓王文集》。
 
▍易水送人①
 
此地別燕丹,壯士髮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①易水,在今河北易縣。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載,戰國燕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王嬴政,臨別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徐敬業興兵討武,駱賓王《在軍登城樓》云:「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在獄詠蟬①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③。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①唐高宗時,駱賓王因上書言事,觸忤武則天,遭誣下獄,此詩序「余禁所禁垣西」不錄。
 
②纆音墨,徽纆一指繩索,引申拘禁;一指木工之墨線,引申規矩。
 
③《隋書‧天文志》:日循黃道東行,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南冠,楚冠,指囚徒。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悅知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8折、雙書82折|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夜讀時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