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樂活」兩字源於美語LOHAS,意指「健康與永續的生活方式」。中文譯為「樂活」則注入了中國哲學思想的元素,在某種程度上擴大與豐富了LOHAS的意涵。傳統社會科學受到行為主義的影響,強調價值中立,如果將LOHAS視為一種客觀描述的現象,那也只是人類社會中一部分人的生活模式,並非人人可欲的追求標的。然而經過後行為主義的反思,社會科學研究無法完全免除價值,因為人類行為本來就具有價值取向的目的性,因此價值與事實並重,主觀與客觀共存,成為當代社會科學研究兼容並蓄的普遍思維。從這個視角出發,研究「樂活」不僅是把它當成人類社會的一種客觀現象,研究者在主觀意念上,也往往視其為未來人類生命價值取向的重要選擇。
顯而易見,「樂活」並非純理論的概念,而是實踐的狀態及其產物。美國社會學家Paul H. Ray以及Sherry Ruth Anderson在合著的《文化創意人:5000萬人如何改變世界》(The Cultural Creatives: 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一書中,對「樂活族」的定義為「一群人在做消費決策時,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而樂活族的實踐哲學就是:做好事,感覺棒,有精神(Do good, Feel good, Look good)。中譯「樂活」兩字寓意更為簡單明確,深信經由實踐過程,可以締造人類全體未來快樂美好的生活境界。
「樂活」的道理淺顯易懂,然其立基的哲思深邃廣延,所實踐的方法也各式各樣。佛光大學在100年即創設樂活生命文化學系,101年該系與未來學系整合成為全國首設的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引入未來研究的原因不僅在於充實「樂活」的內涵,也指出人類未來以樂活理念為導向的必要性與迫切性。新系成立的宗旨有二:一是樂活實踐的學術化;二是樂活理念的再推廣。就前者而言,儘管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樂活的生活實踐已蔚為全球風潮,且逐漸促成人類未來生活典範的轉移,但是有關樂活實踐的發展、阻礙與思想基礎,則明顯缺乏有系統的論述與評價。因此,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嘗試以「未來研究」(Futures Studies)的人口發展理論作為基礎,結合生命學、宗教學等相關學術社群,合力建構樂活實踐的學理,俾利於強化樂活族在新舊典範轉移期間挑戰舊思維的論述能力。就後者而言,樂活運動方興未艾,前景看似一片光明,殊不知19世紀工業革命後產生的諸多負面影響,譬如環境汙染、人我疏離以及多重併發的文明病,卻也悄悄隨著全球化的腳步而遍布天下。儘管樂活運動依然風靡,但其未來挑戰卻也不少,因此如何導正觀念,化解阻力,行銷樂活,勢必成為樂活家族能否繼續綿延擴展的重要因素。有鑑於此,本系教師經過兩年多的構思、籌劃與撰寫,終於完成《樂活學導論》初稿,其重要意義在於這項集體創作係國人首度將樂活實踐作系統性的描述並予以學理化,一方面希望藉由先驅者拓荒式的筆耕,吸引更多學者專家投入樂活理念的研析與探討,另一方面則期許此書能喚醒世人重視健康永續的生命價值與生活方式,並逐步擴大未來世間的樂活園地。
本書共分為四篇十章,分別由十位師生撰寫,篇名反映出本書的論述架構,依序為〈樂活觀之內涵與發展──樂活思想〉、〈樂活觀之學理基礎──人與他人、人與環境〉、〈樂活觀之個體實踐──整合健康〉以及〈樂活觀之總體實踐──永續生活〉。整體架構雖然完備,但原先設計編排的十六章,卻因老師們時間與體力的囿限,不得不忍痛縮減為十章,但至少已將主要的樂活理念與實踐案例統整其中。這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許多人,首先得感謝參與撰寫的教授們與研究生,包括汪雅婷、林香君、張美櫻、黃孔良、葉明勳、周鴻騰等老師,以及王琮賢、許嘉殷、黃文聰等畢業或在學的碩士與準碩士。其次是犧牲寶貴時間協同編輯的林晏如與周鴻騰老師,以及不時提供意見的李利國、黃秋蓮與陳碩菲老師。再者,佛光大學楊朝祥校長、樂活產業學院楊玲玲前院長以及許興家院長對於本書的大力支持,也是系上老師得以排除萬難完成本書的關鍵因素。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揚智文化事業公司總經理葉忠賢先生以及總編輯閻富萍小姐對本書的賞識與肯定,並樂意協助本書順利出版,在此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由於本書乃啼聲初試的創作,不盡完美之處,在所難免,敬盼學界碩彥之士與社會賢達先進不吝指正!萬分感恩!
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主任
何振盛 謹識
106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