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威廉.巴特勒.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愛爾蘭詩人和劇作家,曾擔任愛爾蘭國會參議員一職,並於1923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葉慈的早期創作,深受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影響,為風格華麗的浪漫主義,活躍於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葉慈在中後期,接觸了法國象徵主義(Symbolism),創作逐漸轉變為凝鍊的現代主義(Modernism)風格。
本書收錄了三個系列故事:
《紅髮翰拉漢故事集》(Stories of Red Hanrahan, 1897)
《神秘玫瑰》(The Secret Rose, 1897)
《玫瑰煉金術》(Rosa Alchemica, 1896)
《紅髮翰拉漢故事集》的主角翰拉漢(Hanrahan),是依據十八世紀兩位詩人Owen Roe O’Sullivan(1748–1782)與Timothy O’Sullivan(1840–1882)流傳於鄉間的生平故事,再加以葉慈的創作而寫成,書寫中保留了口傳文學特色與吟遊詩人傳統。
《神秘玫瑰》為九篇各自獨立的民間傳說,自中世紀橫跨至十九世紀,內容探究自然與靈性間的對立與辯證,富含濃厚的象徵與神秘色彩。
《紅髮翰拉漢故事集》和《神秘玫瑰》是葉慈在奧古斯塔.桂格瑞女士(Lady Augusta Gregory, 1852–1932)協助之下完成。桂格瑞女士為愛爾蘭民俗學者與劇作家,她在愛爾蘭文藝復興(Irish Literary Revival)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1899年,她與葉慈、愛德華.馬汀(Edward Martyn, 1859–1923)於共同創立了愛爾蘭國家文學劇院(Irish Literary Theatre)。
桂格瑞女士以流傳於基爾泰坦(Kiltartan)一帶,帶有蓋爾語(Gaelic)語法的英語方言,和葉慈一同改寫愛爾蘭的民間故事。對葉慈而言,基爾泰坦語因其「未受浪漫主義的陳規和現代的抽象修辭所影響」,因而能充分表達出愛爾蘭的古老智慧,而口傳文學也能夠體現古老傳統,並展現未受英國與基督教影響的愛爾蘭獨特性。
葉慈與桂格瑞女士合作之下的成果,包括《愛爾蘭鄉村的神話和民間故事集》(Fairy and Folk Tales of the Irish Peasantry, 1888)和多部劇作,其中最為知名的為《胡拉洪之女凱瑟琳》(Cathleen Ni Houlihan, 1902)。
葉慈畢生對神祕學有濃厚的興趣,他深入研究布雷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的詩作,也廣泛涉獵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印度教、佛教、神智學(Theosophy)、靈學和占星學等思想。十九世紀末時,許多神秘學團體蓬勃發展,挑戰並質疑維多利亞時代的理性主義思維與物質主義。
本書所收錄的〈玫瑰煉金術〉,內容以葉慈1890年代所參加的黃金黎明會社(Hermetic Order of the Golden Dawn)的入會儀式為基本架構,故事中傳授靈性煉金術的麥可.羅巴特(Machael Robartes)這一角色,也是以黃金黎明會社的創建者之一麥克葛瑞格.馬特(MacGregor Mathers, 1854–1918)為原型,深入探究煉金術的精神面向。
本書展現葉慈早期的藝術美學,也傳達其對愛爾蘭文藝復興的信念,儘管他的民族主義熱情在日後逐漸消退,他仍十分熱衷於探索靈性與物質間的對抗與辯證,而他對神祕主義的愛好,仍是文學生涯中不斷探討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