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中國圖像與法國工藝

中國圖像與法國工藝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以西歐早期的銅版圖像為起點,探討中國藝術如何傳入法國;並探索自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間,中國圖像在法國生活藝術中所扮演的角色。分別通過銅版插畫、壁毯、陶瓷和紋飾等工藝藝術,瞭解其歷史淵源,並以風格分析的方法,探究中國圖像如何被詮釋,如何被視覺化,又如何被引進上層社會。論述的宗旨不止於圖像在法國工藝藝術中的分布流傳,而是希望為中法文化交流史提供一個自藝術角度的思考方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明明


  1940年生於重慶市。台大外文系畢業。1962年赴法,獲博士學位並任教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暨藝術學系。 1986年返國執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中央大學。1993年創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歷任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及所長。研究領域為西方近現代藝術史及藝術理論,近年來開拓中法文化藝術交互影響等問題。主要著作有《形象與言語》、《古典與象徵的界限》、《法國近現代藝術》,其他文化藝術評論散見於期刊雜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659189
  • 叢書系列:大學用書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3 x 0.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奇幻的魅力

在研究歐洲流行中國風貌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個關鍵性問題,那就是人們面對藝術的反應,其接受的程度與趣味的變化。在十八世紀裡,一個長期由古典趣味主導的藝術傳統,是如何逐漸偏離了平衡對稱而趨向靈巧變化? 生活藝術中的壁飾、擺設、餐盤,又是如何自素雅的古典型制轉向明亮活潑的洛可可趣味?假如趣味的轉移是洛可可新風格出現的前提,我們不禁會問這趣味轉移的緣由,是物質性的還是社會性的?是理性還是感性的?

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曾說,藝術家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新奇(l’étrange)、神祕(le mystérieux)和怪異(le bizarre)。翻閱設計藝術的歷史, 新奇從來都是設計的不二法門。無疑的,十八世紀洛可可圖繪中的仿中國紋飾之所以受到歡迎,不僅僅來自它的異國情調,更出自它純想像性的奇幻;一種意料不到的新奇與荒誕,在一向強勢的古典風格中竟產生了無比的吸引力而導致設計形式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視覺感性的誘因是刺激新風格產生的重要元素,而此視覺感性必然來自耳濡目染的生活環境;換句話說,就是生活中的時尚趣味;更直接的說,洛可可藝術之所以能融合中國風味而風行一時,以當下的觀點來看,是一個時尚趣味的問題。
 
時尚與趣味的變化

我們可以把時尚看作趣味變化的延伸。時尚標榜了一種與時並進的趣味。它培養想像,建立群體感,也說明一個時代的上層文化特質。

時尚表達了個人的身分,因為它說明了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或者, 我希望是怎麼樣的人。因此可以說是人的「第二層外皮」。此外,時尚還意味著新鮮自在,常被認為是奇異而短暫,甚至瞬息即逝的。這「奇異而短暫」原本就是藝術的特質,但卻往往因此被認為是輕浮而微不足道的, 在正統的歷史中處於次藝術的地位。

另一方面,時尚趣味既然存在於當下,便無法擺脫「過時」的宿命;新奇和新鮮不斷地測試著時尚趣味是否還繼續受到歡迎?為什麼有些設計作品獲得許多人的喜好,另外一些卻不能?究竟設計藝術本身是否有它的美感原則?藝術趣味或藝術品味是否能提出來討論?它是否受制於藝術之外的政治社會因素?這些問題使我們不得不回到了藝術趣味本身。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考試用書、教科書】大雁文化電子書暢銷展|兩本85折、三本79折、套書77折|閱讀是一趟「發現之旅」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