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瓷林演藝:隱形冠軍林光清傳奇

瓷林演藝:隱形冠軍林光清傳奇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瓷藝傳薪 大器如林
秉持著「把自己的工作做對、做好,並且還要追求更好」的信念
一路走來四十多年的陶瓷路,期望做一個傳承者,將台灣文化融入陶瓷聞名國際

  陶瓷綜合了繪畫與雕塑藝術,結合了傳統工法與現代科技,兼具實用與裝飾的人文精神,欣賞陶瓷藝術,除了審視外觀,重要的是作品背後的創意與生命力,這包括醞釀技法的過程、人文內涵的深度與時代精神的寬度,而台灣陶瓷品牌「瓷林」創辦人林光清,把陶瓷工藝在台灣生根發展並且繼續傳承下去,創造了許多在業界輝煌的紀錄,使20年前台灣最大的陶瓷廠「協和」發展成為國際企業,並成為世界各大品牌爭先合作的對象,從篳路藍縷到成就輝煌,一路走來引動了無數感人的奇蹟故事。

  目睹陶瓷界45年來發展,林光清以一個老陶工自許,承襲父親對產品品質要求、與獨特技藝追求的那份堅持與熱情,自然而然產生一種使命感。他除了延續傳統,更致力分享這個世代的成果,透過生動文字詳實記錄自己投入研發的心路歷程,如何用心鑽研瓷器的形與色、製作技法、火侯變化、釉色調配,突破種種的不可能,使陶瓷工藝更加向前邁進。

  為了完成陶瓷工藝傳承的使命,林光清透過「瓷林」品牌,循著台灣豐富的人文軌跡,記錄珍貴的藝術文化環境生態,體現傳達台灣的在地文化之美;而本書也詳實記錄這些精美陶瓷工藝產品的誕生故事,那是集合多少創意、設計與工藝人才的靈思與技術,他們如何與困難拔河,如何在無數次的交鋒對話中找到通往極致的道路……。

名人推薦

  鄭麗君(文化部長)
  朱宗慶(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台灣知名美術史家、台南市政府首任文化局長)
  張清華(協和慈善基金會總幹事、詩人、禪修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佳芳


  政治大學廣告系畢,筆耕居家、設計、建築、飲食等領域,為《La Vie雜誌》、《好吃雜誌》、《Shopping Design》、台灣高鐵車上刊物《T Life》特約記者,曾出版《台南洋行時光款款行》、《掌生香 台中糕餅款款行》,現為「ESPRES:SO 如此表達工作室」負責人,持續用專業編輯人的眼睛,深入台灣鄉下挖掘在地故事。

  臉書粉絲頁「ESPRES:SO 如此表達」www.facebook.com/espresss/
 
 

目錄

推薦序1 從貼近生活 到躍上國際 鄭麗君
推薦序2 開拓台灣 新瓷路 朱宗慶
推薦序3 從工業陶瓷 生出的藝術之花 蕭瓊瑞
推薦序4 遊走在有限 與無限之間 張清華
自 序從一生懸命 到回歸本心 林光清

緣 起 戀土 來自蘆竹湳 老三合院
煉工成藝 瓷林創辦人林光清的故事

壹、 開物 土生之器
在火裡煉成的文化
普通美見勝負
迷倒歐洲的三色疊釉
以陶瓷挑戰塑膠
一道裂釉喚醒愛恨情仇
找回失傳的手繪絕技

貳、 手路 藏技一身
推動陶藝新浪的雙手
探尋陶瓷千古之謎
螞蟻與大象的細節之戰
唯有真金才能不怕火煉
破解泥油線神祕現象
向粉紅色下戰帖
器形的虛實探索
一抹神秘的消光黑

參、 匠作 孤詣之道
觀古宜鑑今
窮究工藝的真諦
去蕪存菁現細緻
上帝曲線的練土實驗
裝盛光線的薄胎瓷
削切美麗的斷面
陶與瓷的涇渭共融

肆、 奇巧 一瞬千秋
踏實求美的精神
一座島嶼的禮讚
參羊開泰╱ 綴龍粽╱ 柚惑╱ 常玉系列╱ 馥郁╱ 器宇軒昂
噙香╱ 迎風破浪╱ 節竹先登╱ 織福長樂╱ 台灣鳥類雙層隨行杯╱ 永恆

伍、 藝力
成功是一條窄路
美學背後的十二道關鍵
美感要從本質塑造 原料╱ 釉色╱ 模具╱ 工具╱ 打樣
最入微的品管叫五感 磨底╱ 品管╱ 檢驗╱ 工序
溫暖之器來自於心 環保╱ 管理╱ 回饋
瓷林願景

後 記 打造屬於自己與台灣品牌的夢想 戴淑姝
附 錄1 瓷林獨特技術演進年表
附 錄2 協和陶瓷廠創立大事記
 
 

自序

從一生懸命 到回歸本心


  十五歲,剛從國中畢業,正逢台灣外銷瓷的黃金歲月,初出茅廬青澀的我,是無知?是大膽?放棄升學,一股傻勁追隨父親不分晝夜全心投入學做陶瓷。許是命中注定,這一做竟是一輩子,回首來時路,未知是陶瓷選擇了我?還是我選擇了陶瓷?揉捏著手中泥巴,時不時浮現一種來自心靈底層熟悉深刻的記憶,隱然泛起上輩子或上上輩子我本就是個老陶工的錯覺。

  接受日本教育的父親,於公,秉持一絲不苟的做事態度,從小小的陶瓷工坊做起,致力於追求極致精良品質;於私,承襲與人為善的家風,待人接物謙和友好,結下不少善緣,亦步亦趨跟著父親習藝,耳濡目染下我得益於這些操守及遺蔭實為繁多。在工藝技法上不斷從穩定中尋求突破,在廣結善緣的理念下得到許多好友的認同與幫助,這些個好果都得要歸功於工作認真勤奮、為人寬厚仁愛的父親,對我在身教中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師徒制的陶瓷工法傳承中,總有許多「秘方」不為外人所知,其中釉藥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還記得約三十年前廠裡接到一張訂單,客戶要一種幾乎所有陶瓷廠都做不來的大白釉產品,我們自己試了很多次無功,轉念一想,父親老友的廠裡燒過這種釉色,不抱太大期望請教之,沒想到這位叔伯輩的朋友十分感念父親情誼,即刻將釉藥配方告訴我,凡此種種恩澤得之於生命中的貴人太多,才能讓工廠一日日茁壯。

  後來每見國內外工藝無不是代代相承,才累積出精湛優異的根柢,總想如何把畢生心血傳承下來,讓後代也能延續這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工法與技藝,持續打造更美更有價值的精緻瓷品,於是創立品牌的構思不斷浮現,「瓷林」也就這麼應運而生了!帶著使命感將台灣文化及獨特工藝融入瓷土中燒鑄成形,讓器皿不只是器皿,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精緻工藝。在日常生活中品賞陶瓷器型、釉彩豐富多變的趣味性,及至領略濃厚溫潤的在地情感。凡事簡單就好,做一事就做到極致,我從未忘記簡單的初衷。從代工研發到自創品牌,從等待機會到翻轉機會,從「重量」到「重質」,從一生懸命到回歸本心,唯期望在這塊土地上播下審美的種子,能細水長流發花結果,辛勤耕耘累積深度,讓台灣這塊土地更有溫度,透過設計創意讓飽含工匠精神的美麗瓷器成為一種生活藝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983187
  • 叢書系列:台灣好物
  • 規格:平裝 / 152頁 / 19 x 24 x 0.7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裝盛文明的容器
 
走進瓷林的陶瓷廠,偌大的廠房裡動線有序, 從工廠的空橋俯瞰整個場景,穿越整個廠區的窯爐生產線,可見器物從泥坯到釉燒的火裡來火裡去過程, 此時此刻感受到「造物」的臨場感。
 
陶瓷是人類最早發展的工藝之一,這門工藝是由雙手與大地捏塑而成。自考古學在八里掘出粗繩紋裝飾陶器,距今五千年前的大坌坑文化,揭示了台灣陶瓷史的最早淵源。從原住民的土陶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粗陶器時代,以及日治時代邁入產業化,隨著這門工藝的發展成熟,人民生活也越無法脫離陶瓷的影響。紅磚黑瓦可用於建造屋宇,缸甕缽罐可用於儲糧釀造,而彩陶交趾則關乎信仰,杯盤碗匙則關乎飲食,陶瓷幾乎涵蓋人類文明的全部。
 
過去,台灣製作技術尚未成形,僅有粗製的磚瓦窯廠,多數精緻陶瓷則仰賴對渡貿易,直到日治時代之後,日資陶瓷企業被引進台灣,紛紛於北投、苗栗等地設立窯廠,一時之間「北投窯業株式會社」、「苗栗窯業社」、「尖山陶器組合」等組織紛然設立,正式扣啟了台灣陶瓷產業的大門。
 
這波陶瓷工藝的啟蒙潮,苗栗因盛產黏土、天然氣、煤礦,並有豐富的山林薪柴資源, 於清領時期便有磚瓦窯業,進入日治時期後,日人岩本東作在苗栗設立陶瓷廠,成為苗栗陶業興盛的開端,陶瓷工業於一九八○年代達於顛峰,鼎盛時期共聚集四百多家窯場,成為台灣兩大陶瓷工業重鎮之一,瓷林是在如此背景之下孕育而生。
 
從泥土踏實而生
 
土與雙手,是陶瓷工業的開始,也是瓷林的起源。瓷林前身為協志陶瓷廠,係由林沂生先生於西元一九七三年創立,並在第二代經營者林光清的努力下,將小陶瓷廠茁壯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企業。林光清表示,林家人雖然世居苗栗, 但家族卻未曾有人從事陶瓷產業,父親林沂生為首開先例的第一人。四十多年前,林沂生在農會服務屆滿退休,透過友人介紹前往專門燒製瓷偶的人像廠二度就業。首次接觸陶瓷產業的他意外燃起濃厚興趣,時值台灣輕工業起飛年代, 看準往後外銷市場需求,便決定與在鶯歌經營陶瓷廠的友人聯手創業, 著手在頭份闢建協志陶瓷廠。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36個關鍵思維,做長期主義者《最美好的投資(電子書)》孫太從底層翻轉人生,勾勒幸福藍圖的祕訣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