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金瓶梅》──一部晚明社會「食貨志」
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家裡書少,經常翻看的,是一冊姊姊的語文課本。那是她讀書的那所中學自編的教材,所選篇目跟一般統編教材不同。例如選朱自清的散文,一般教材大多是《背影》、《荷塘月色》,這本教材卻額外選了一篇《加爾東尼市場》。
朱自清先生在一九三○年代旅歐期間,曾在英國住了七個月,加爾東尼市場是倫敦的一家舊貨市場。朱先生以他那一貫的親切筆調娓娓道來,講述他在市場中閒逛、購物的樂趣。說到舊書及一些有趣的小玩藝兒,還捎帶提到價格。像一套《莎士比亞全集》,「只花了九便士,才合五六毛錢」;「一個銅獅子鎮紙……要價三先令(二元餘),還了一先令,沒買成」。最後提到一冊「大大的厚厚的」賀年卡樣本,「問價錢才四便士,合兩毛多」;「回國來讓太太小姐孩子們瞧瞧,都愛不釋手;讓她們猜價兒,至少說四元錢。我忍不住要想,逛那麼一趟加爾東尼,也算值得了」。
如今想來,朱自清散文親切如口出的文字風格,正是他的平民思想、平民情感的自然流露。文學固然以談理想、抒壯懷為高,然而沒有「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天籟之音,沒有細數柴米油鹽的生活之味,文學也便失去了多樣性,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基礎和生命力。
這篇《加爾東尼市場》至少讓我們知道,朱自清這位大文學家的內心,不僅為父親的背影感動過,不只被荷塘的美色陶醉過,也不單因社會的不公而感憤激動過,其也有對平凡生活樂趣的尋求,甚至不乏因舊貨「撿漏」而引發的小小欣悅與滿足。我們並未因此減少對朱先生的尊敬,反而覺得他的一顆心與市井小民息息相同,與我們貼得更近。
一位西方學者總結說:「一部西方小說史,就是一部不斷淡化英雄的歷史。」此話不僅對小說而言,也可以理解為對整個文學發展歷程的總括:那應是一個脫離聖雄豪傑的神話傳奇、不斷向平民生活靠攏的過程。朱自清先生的文字,已經讓我們體會到了這一點。
其實中國的傳統文學又何嘗不是如此。明代「四大奇書」中,《西遊記》說佛論道,離世俗生活甚遠,可以存而不論。《三國演義》講說帝王將相的豐功偉略,讓下層讀者須仰視才見,不免脖子發酸。至《水滸傳》講說民間英雄豪傑的傳奇,已經向市井讀者大大跨近了一步,不過打虎的武松,拔楊的魯智深,到底還是身邊難覓的超人。至世情小說《金瓶梅》,則開創長篇小說專寫市井人物的先河,讀者在書中常常能發現左鄰右舍的影子,卻很難再見割據的雄主、超凡的英雄。作者視點放得愈低,文學進步的腳步就愈大。這可能就是學者把《金瓶梅》推為「白話小說里程碑」、甚至是「真正的小說」的重要原因吧。
詳細討論《金瓶梅》思想、藝術、文學史地位等等,不是這本小書所能勝任的。不妨就讓我們選擇一個小話題,談談《金瓶梅》中的柴錢米價,了解一下古代底層百姓的日常生活,以我們平日打工賺錢、養家糊口的平常心,來體諒古人、觀照人生,也不失為尋求閱讀之樂的一種角度和嘗試。
四月裡的一天,在山東清河縣富商西門慶家中,「五娘」潘金蓮鬥牌贏了三錢銀子。她又攛掇有錢的「六娘」李瓶兒添出七錢銀子,讓僕人興兒買來一隻燒鴨、兩隻雞、一錢銀子下飯(佐餐菜肴)、一罎子金華酒、一瓶白酒,另有一錢銀子的果餡涼糕。興兒的妻子把這桌價值一兩銀子的酒席整頓好,眾妻妾在花園卷棚下開懷暢飲,大快朵頤;又拿了酒菜,到假山亭子內下棋投壺、賞花觀景,度過了悠閑快活的一天。這是明代小說《金瓶梅》第五十二回中的一個場景。
這一篇看似瑣碎的飲食帳,讓每天難離「柴米油鹽」的讀者嗅到濃濃的生活氣息,被真實的生活細節所吸引,不知不覺融入小說人物的生活中。這正是《金瓶梅》的魅力所在。
的確,《金瓶梅》是一部讓人嘖嘖稱奇的小說,它在明萬曆年間問世後,吸引了眾多名人學者的關注,卻又遭遇了毀譽不一的尷尬局面。大文豪袁宏道說:「伏枕略觀,雲霞滿紙,勝於枚生《七發》多矣。」(《袁中郎全集》)文學家謝肇淛也盛稱:「(書中人物)不徒肖其貌,且並其神傳之;信稗官之上乘,爐錘之妙手也。」(《小草窗文集•金瓶梅跋》)清代小說評論家張竹坡乾脆把《金瓶梅》譽為天下「第一奇書」,放在「四大奇書」之首(另三部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
但批評的聲音也不絕於耳。明人沈德符認為此書不宜流傳,一旦刻版印行,則「家傳戶到,壞人心術」,刻印者也將「以刀錐博泥犁(因貪圖小利而下地獄)」(《萬曆野獲編》)。清人袁照則直接批評:「鄙穢百端,不堪入目。」(《袁石公遺事錄》)連初版的序作者「東吳弄珠客」也不得不承認:「《金瓶梅》,穢書也。」
說它是「穢書」,主要因為書中有一些十分露骨的性事描寫,這讓「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士大夫們難以接受,也遭到民間世俗輿論的普遍抵制。既然如此,這樣一部「穢書」又是如何出爐的呢?學者分析說,一是受十六世紀人欲橫流的淫靡社會風氣的薰染,二是被當時追求個性解放、掙脫禮教束縛的進步文化思潮所激發,三是受商業化娛樂機制的推動。對此,學者們撰有專文專著,作了洋洋灑灑的論述,本書不擬多談。筆者要說的是,其實書中的色情文字東鱗西爪、篇幅有限,加總起來不過一兩萬字,且與小說情節油水相隔,結合並不緊密。因此悉數刪除後,並不影響情節的連貫及閱讀的順暢。今天一些嚴肅的出版者,也正是如此處理的。
當人們的目光緊盯著《金瓶梅》中的「情色」主題時,卻往往忽略了書中另一個更重要的主題──「金錢」。小說的男主角西門慶是個商人,小說家所處的時代,又是商品經濟迅速崛起的明代後期,因此金錢成為小說中的重要話題,也便不足為怪。
我們今天所能讀到的所有中國傳統小說中,沒有哪一部像《金瓶梅》這樣,以全副精力關注著市井百姓的經濟生活。書中經濟資訊之多,堪稱中國小說之最,在世界小說苑中,恐怕也是首屈一指。作者在書中千百次提到物價、工價,不但西門慶做一筆買賣、置一所宅院、收一筆賄賂、送一份厚禮等「大事」,記述得價值詳明;就是書中人物沽酒、裁衣、剃頭、磨鏡、買汗巾、秤瓜子,乃至賞賜廚役、打發轎夫等細事,也都筆筆敘及、言必稱價,銀兩的計算甚至細緻到幾錢幾分。
我們前面所舉潘金蓮請客的文字,只是書中一個極平常的例子。而從這個角度看,《金瓶梅》不僅是一部文學名著,同時又可視為一部小說體的百姓「食貨志」了。
「食貨志」原指史書中的一種文章體例,是記述某一朝代財經狀況的專題文章。在「二十四史」中,最早列《食貨志》的是班固的《漢書》。而自班固首開體例,後世的官修正史也多列有《食貨志》專章。
「食貨」的「食」指的是糧食,「貨」則指布帛、財物等。食、貨是老百姓賴以生存的生活物質基礎,也是國民經濟的要素。一個國家,一個政權,其主要的任務就是解決老百姓的吃穿問題。搞好經濟,處理好「食貨」問題,讓老百姓吃飽穿暖,也就成了最大的國家政治。明代陽明心學有個命題:「百姓日用即道。」(《王心齋先生遺集•語錄》)什麼是「道」?什麼是治國執政的方針大略?那不是什麼玄而又玄的東西,說到底,就是讓百姓有吃有穿、和諧安定,這就是最大的治國之「道」了。
鑒古知今,是史學研究的出發點,也是文學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史書《食貨志》是從大處著眼,記述一朝一代經濟發展及財經政策,重在評述帝王將相在經濟活動中的得失。至於百姓的生活細節、經濟活動,史書卻無暇涉及,也不屑一顧。要了解百姓的柴米油鹽、生活細事,就來讀讀《金瓶梅》這類的小說吧。
小說也是歷史,是生動細膩的百姓生活史,記錄著老百姓的吃飯穿衣、婚喪嫁娶、喜怒哀樂等種種活動和情態。尤其像《金瓶梅》這類「世情小說」,鏡頭對準市井底層,寫讀者身邊的普通人、尋常事,關注他們的衣食住行、生活瑣事。因此,作為涉及經濟金融資訊最多的作品,《金瓶梅》便成為人們了解封建社會底層百姓生存狀態的生動讀本。這也是本書的寫作初衷。
不過有一件事不能不事先釐清,即《金瓶梅》所反映的時代斷限問題。
《金瓶梅》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北宋政和、宣和年間,也就是西元十二世紀初的十五、六年裡。不過小說作者蘭陵笑笑生是明代人,大約活動於嘉靖(一五二二至一五六六年)、萬曆(一五七三至一六一九年)年間。小說借古諷今之意甚明,書中人物、故事的取材及諷刺指向,自然應是明代嘉、萬時期的人物時事。具體而言,《金瓶梅》今存的最早版本是帶有「東吳弄珠客」萬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年)序的《金瓶梅詞話》;則小說所反映的,應即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這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狀況及經濟資訊。
在以下的章節裡,我們將一同關注《金瓶梅》中一些有意思的話題。例如,作為彼時的市井百姓,他們的經濟生活與今天有何不同?他們使用何種貨幣?當時的物價水準如何?各階層人士的日常花費、衣食住行又是怎樣?尤其像西門慶那樣的商人,整天跟金錢打交道,他的金錢觀念如何?他的錢是怎麼賺的?又是怎麼花的?在那樣一個人文環境中,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也一定程度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對於書中出現的眾多人物形象,我們也將試著從「食貨」的角度來推求他們的性格成因、人性善惡。
就讓我們戴上「食貨」的眼鏡,一同走進《金瓶梅》吧。
專文推薦
富貴自是福來投,利名還有利名憂
同列中國六大名著,蘭陵笑笑生所著《金瓶梅》,相較《三國演義》、《紅樓夢》、《儒林外史》等,總有些隱晦的曖昧。十二年國教中,國文老師殷殷鼓勵學子閱讀五大名著者多矣,然鮮少有人將《金瓶梅》列為課外讀物,命學生勤加溫習西門慶與眾妻妾日夜練習之109招寢技(比梁山泊108條好漢多了一條)(雙關語),隔日抽考彈打銀鵝、倒入翎花等名詞釋義(考了一百分該不該高興?)。
在多數人眼中,《金瓶梅》仍是本香豔膩情的淫書,猶記我剛考上中文系時,首件事便是打著研究大義,於系內圖書室細讀《金瓶梅》。閱讀那當下我震撼了,震撼的不是西門慶拴潘金蓮雙足於葡萄架上,如金龍探爪(那幹嘛細述);而是震撼於字裡行間描述服裝衣飾之繽紛細膩;光潘金蓮壽宴上那襲「沉香色潞綢雁銜蘆花樣對衿襖兒,白綾豎領,妝花眉子,溜金蜂趕菊鈕扣兒」,叫人看了眼睛就飽。從此《金瓶梅》在個人心中扶搖直上,如搭101超高速電梯,端端提高了十幾個檔次。
本書研究精深通達,非但集前人之大成,談衣物、談餐食、鉅細靡遺談晚明時代市井生活的食衣住行,更談前人未曾涉獵之社會經濟景況,例如醫卜、接生、廚師等百業月薪皆詳細列明,供讀者穿越至晚明時期做個參考。西門官人還手把手教讀者如何賺大錢,經商獲利、做官受賄、放債娶媳、納妾得財,無一疏漏。
隨作者再探《金瓶梅》,是又一次的如夢初醒,《金瓶梅》不僅是部中國飲食文化百科全書、服飾文化十全大典,也是徹徹底底的諷刺小說和紀實文學,記錄晚明時代動盪下,新興商人何以動搖封建文化的階級制度,主子與奴才間之身分界線逐漸趨於模糊。你以前或許讀過《金瓶梅》,但透過本書,你方能實實在在讀通《金瓶梅》。
螺獅拜恩(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