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人生如旅遊。回首來時路,但見曲折迂迴,顛簸坎坷;時看似山窮水盡,又峰迴路轉;時本平順暢通,卻忽然風雲變色,地動山搖,交通阻隔;迷離莫測。
我年少時代,社會人們普遍重視香火相傳,瓜瓞連綿的觀念,大家總期待多子多孫多福。無人甘願不結婚,不生小孩。專家擔心的是如何節育人口成長問題,因為當時台灣人口增加太快了,其自然成長率冠於世界。
沒想到近年來,不少該結婚的人不結婚,結婚了也有不少人不想生小孩。人口自然成長率在國際社會敬陪末座,少子化問題頓成為重大議題,已經威脅到生源和勞動力,逼得有的學校面臨勢必退場的局面,衍生許多怪現象。
為何有不少人不想生小孩,寧可沒有後代,香火中斷?是自身過得太苦,怕後代重蹈覆轍嗎?是前瞻無望,不忍心下一代受苦嗎?是逃避責任,落得輕鬆愉快又逍遙?或是父母難為,不知如何教育子女?還是怕子女長大,失業回頭當啃老族?叫人費猜疑。
早期一般家庭父母,學校學生都非常尊師重道。我小時候好嚮往當老師。覺得小學老師很神氣,中學老師更了不起,至於大學教授,幾乎被視為聖賢,大家敬仰不止。
為此我心底興起了非分之念,我偷偷告訴自己,有一天,我要當教授。於是追逐一個夢又一個夢,艱苦地走過一程又一程,好不容易圓了夢,當上大學教授。我怎麼走過來的?如何圓了夢?圓夢又如何?想來真是沒那麼簡單!
創立一個甜美家庭是我與內人的第一個夢。我倆致力家庭教育不遺餘力,無論胎教,身教,言教,境教,十分在意用心。想想我們如何盡力做,無怨無悔地付出。沒事就想現身說法,與人分享,回味無窮。
我在各級學校教了近一甲子的書。無論教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賢與不肖;無論教的是讀寫算,或教的是如何做學問,做研究寫論文,均竭盡心智,毫無保留,傾囊相授,自得其樂,更希望受教者有成就,他日青出於藍,讓我可以他們為傲。
三十年來台灣教育改革,雷厲風行,結果是越改越亂,學子負擔越沉重,補習越補越熱,熬得越來越晚,教師教得辛苦,家長備受煎熬。叫人憂心。
如今大學量爆增,質卻大變了,學習風氣低落,競爭力低落,大學教育面臨了危機。從前大學生高人一等,讓人心生羨慕,他們自視甚高,平日都謹言慎行。從前孩子考上大學是鄉鎮大事,大為轟動。今之大學生,良莠不齊,少有鬥志,畢業鮮能學以致用,甚至面臨失業,他們不知為何而戰。誰使致之,能不悔不當初?
我對於教育改革向來多所建言,先天下之憂而憂。我早在大學不到八十所時候,就大聲疾呼大學數量爆增將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應即時節制;九年一貫課程剛啟動時,我也提醒九年一貫課程是艱鉅的文化改造工程,不要急功躁進,要備好配套措施,建立完整的實踐系統,慎思而後行,務須循序漸進。不可只有苛責教師心存觀望,不盡心配合,工作不力,否則會落得有名無實。均不幸言中。
我對於教學創新,盡心研究,用心良苦。期望教師教學,確實能夠因材施教,各個學生因其性之所近,學習快樂又有效,人盡其才。更希望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能夠善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促進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使教學更普遍,效果更大,也更好玩,師生同感快樂。
原為鄉下童子的我,蛻變成為一位大學教授,不是偶然的機運,靠的是始終把持著堅決的決心,歷經無數次的蠶變,以永遠領先自我期許,自我惕勵,自強不息。此中經過長久的煎熬,衝破無數的阻力,耗掉多少青春,才能浴火重生成為教授。
今日看到大學教育光環退色,學生不知為何而戰,學習不起勁,不免心生憐惜。教授學術權威式微,地位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實不能不為大學教授悲哀。雖然我早已退休,仍感同身受,感到辛酸。
回首來時路,點滴在心頭。今日社會已變得有點陌生,不知是我們改變了社會?還是社會改變了我們?不知是我們要悔恨?還是社會要反省創改?
年輕時創造回憶;老人回憶過去。回憶再回憶,反思再反思,天天唱著思想起。
撫今思昔,鑑往知來,想到哪裡,寫到哪裡,逐一打字,日積月累,譜成了這本書,希望能帶給社會正面的能量,請朋友分享吧。
麗文文教事業楊董夫婦,三十六年前我的第一本書,他幫我出版,再版又再版,修訂再修訂,通行到今日。如今,我人生最後這本回憶錄,他願意再為我出版,讓本書能順利出版。他是我永久的文創老夥伴。真正要感謝這一位好朋友,出版界的英勇鬥士。
此外,麗文出版部行政經理麗娟小姐和總編輯國彬兄,精心排版編輯,使得本書能順利如期出版,同表感謝。
林生傳
戊戌年春節二○一八年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