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孩子,就是我們的「時光機」
除了在醫療機構服務之外,我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四處演講,協助老師、保母、家長們可以更認識孩子的內心想法,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也許是我演講時台風比較穩健,很多人以為我天生外向,那可真是一個大誤會。其實我從小就很內向,總是一下課就往家裡跑,整天窩在家一動也不動的。幸好當年沒有「宅男」這個詞,不然就會變成我的綽號。
至於上台發言、表演、比賽,我更是一個絕緣體,不是因為我不想出風頭,而是「肚子」不配合。我只要一緊張就會感覺腸胃絞痛,一定要跑廁所,又如何能上台演講呢?就這樣一直到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工作,依然如此。從台下走上台,只有短短十幾步,但我能走上講台、拿起麥克風,克服自己的恐懼,卻足足花了五、六年的時間。雖然已經講了十年多,直到現在,我在演講前依然習慣保持空腹,就怕哪天肚子又痛了起來。
就在我大女兒出生後,我發現她的個性真的超級像我,一來這讓我感覺非常窩心,因為她的想法與我非常相通;二來卻也有隱隱的擔憂,我彷彿可以清楚預期到寶貝日後可能遭遇到的困擾。大女兒像我一樣心思細密而敏感,對於一點點小變化也能察覺。由於害羞且怕生,雖然在家裡都沒問題,但只要一出門遇到外人,她就會躲藏在媽媽身後,只露出一雙眼睛偷偷看著。這一點我不能否認,跟我小時候一模一樣。
當大女兒準備上幼兒園時,我們也進入了難以抉擇的困境,究竟是要選擇全美語、雙語,還是蒙特梭利呢?在仔細思考後,我們選擇的是以「音樂教育」為主的教會附設幼兒園。記得大女兒剛進幼兒園時經常哭哭啼啼,哭到全校出名,但在老師們的引導下,在一次次的音樂、唱詩、唱遊中,她逐漸獲得表達自我的樂趣。不到兩年,大女兒就可以大方地站在舞台中央,在擠滿觀眾的教堂中表演。
相信爸媽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看著孩子站上舞台那一霎那,似乎內心的自已也變得更加勇敢。孩子就像一台「時光機」,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回到童年時光,彌補過去曾經有的缺憾。在引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其實就是給我們自己一個機會,讓我們有重新成長的契機,使自己變得更加「完整」。
很感謝我的兩位寶貝女兒,藉由與她們每天互動的過程,讓我可以重新將「兒童發展理論」再理解一遍。教科書上寫的內容,可以透過每一天、每一件事的實踐,讓我運用在真實人生上,也讓我對孩子與家庭有更深的感受。
教養孩子不只是給予衣食上的照護,也不是要逼著孩子讀書、把他們當作爸媽的玩偶。請各位爸媽不要忘記,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要把我們的信念強加在他門身上,而是要學著了解孩子的特質與想法,才能適切引導出他們與眾不同的天賦。
就讓我們來瞭解孩子的內心,跟著孩子一起正向成長吧!
推薦文
有效解決家長的各種煩惱
生養孩子?不難!
教養孩子?很難!
爸爸媽媽很辛苦,有太多事要煩惱。孩子愛說話很煩惱,孩子不愛說話也煩惱;孩子欺負別人很煩惱,看起來好像孩子不欺負別人是好事,可是仍然怕太乖的孩子被別人欺負。
大家別擔心,比哆啦A夢更厲害的光光老師來了,他會一步一步帶領各位爸爸媽媽體驗孩子的教養過程。當孩子出現各式各樣不同的問題時,爸爸媽媽不必再像古早年代一招打罵走天下,不同的事件就應該用不同的辦法來解決,就像哆啦A夢拿出的好用道具一樣。真心推薦大家來看看這本《跟著光光老師,教出高正向小孩》。
小兒科醫師 陳木榮(柚子醫師)
推薦文
擁有教養的任意門
擁有一個像哆啦A夢一樣的朋友,應該是很多孩子童年的共同夢想吧!特別是哆啦A夢變出神奇道具、幫助大雄完成任務或實現願望時,相信所有的孩子心裡都會有「真希望我也有……」的O.S.。
事實上,這種心情放在大人身上也一樣。特別是當了父母之後,面對教養上的疑惑和挑戰時,要是有哆啦A夢幫忙指點方向、提供方法,就會有更多父母樂在其中,並且因此讓更多孩子快樂成長。而這本書正是專為家長創造出來的哆啦A夢。
在本書中,光光老師以專業理論為基礎,解析孩子行為困擾背後真正的原因,讓家長產生「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光光老師接著又以神奇道具做比喻,提供具體可行的方法,讓家長掌握「我也可以試試看」的訣竅。最令人感動的,則是光光老師文字背後對於親子都能快樂幸福的期望。
當父母是一門需要道術兼修的學問,「道」指的是理解、接納、關愛的態度,「術」則是支持、協助、引導孩子的方法。熟讀並善用《跟著光光老師,教出高正向小孩》,你將擁有教養的任意門喔!
親職教育專家 楊俐容
推薦文
氣定神閒當個好爸爸
人類是群體動物,每天睜開眼睛就是與自己以外的個體溝通。有資格身為父母的我們早就「訓練有素」也融入了人群,得到伴侶認可後誕生了下一代,但在面對小孩不可理喻的行為動怒、無奈之時,是否早已忘記自己也曾同樣令大人心煩過?這時才想起當初自己父母的口頭禪是:「你以後長大就知道了……」
持續演進的現代社會,最需要的特質不是服從與合群,而是溝通、批判思考、合作與創意。《跟著光光老師,教出高正向小孩》從科學的角度切入,分析孩子的心理與生理狀態,找出問題發生的可能原因,也列出實際的解決辦法;先了解孩子,再引導孩子,而非馴服孩子。如此不但緊密了親子關係,也是給孩子親身演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技巧,帶給「學習」這件事更多樣貌。
雖然我的孩子還在包尿布,但我可以及早做好準備,並細細觀察與驗證孩子的行為,勝過狀況來臨時手忙腳亂。帶小孩也可以氣定神閒,好爸爸看起來應當如此,不是嗎?
親子部落客‧家庭主夫 隱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