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參考書首週
觀想學習:古今中外名人終身學習的啟迪

觀想學習:古今中外名人終身學習的啟迪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今時代,「學習」成為我們終身的事業。然而,我們可曾真正省思過自己的學習經驗,從而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態度及方法呢?

  本書作者黃顯華教授,畢生致力於中小學教育實踐及教育學學術研究,讀中西書籍,行兩岸三地。本書中,他聯繫孔子、孟子、周有光、高錕、蘇格拉底、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或者與教育息息相關的時事或歷史事件,活靈活現地闡發原本艱深難明的教育學學術觀念。希望讓教育學走入生活,對我們每個人的日常「學習」,都有所啟迪。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顯華


  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教育博士,曾任教本港三所小學、兩所中學,後任教於大學。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系主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學顧問教師,現為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課程及教學學系客座教授、伍宜孫書院資深書院導師。

  黃氏致力於教育學學術研究在社會公眾領域的實踐,赴兩岸三地開展研究和講學,除學術研究外亦擔任社會公職。曾參與世界銀行在中國的教育技術援助項目協調工作,曾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教師教育與教師資格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評審局、香港各大學學術評審委員或校外考試委員。黃氏著述頗豐,包括著《現代學習與教學論:性質、關係和研究》(與霍秉坤、徐慧璇合著)、在香港和台灣分別出版《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與李子建合著),在內地和台灣分別出版的《一個都不能少:個別差異的處理》(與朱嘉穎共同編著)等。
 
 

目錄

序   iii
內容概要   vi
 
淺析“學習”的本質
你明白了嗎?   2
怎樣才算投入學習?   8
自主學習的一些疑問   12
教學舞步:教與學的差距和配合   17
學習問問題、從問問題中學習   21
生產型態和學生個別差異的處理   27
 
從孔孟到郭靖:中國名人的學習觀
以現代教育概念看孔子的學習觀   32
孟子的學習觀   41
荀子的學習觀探尋   47
墨子的學習觀探究   52
從學習觀看郭靖武功的成長過程   57
楊過武功發展的過程:從合作、通達、解難、統整,到創新   62
從創新和德性的角度分析張無忌學習武功的進程   68
擁有超過100年學習經驗的周有光   74
高錕的學習背景和學習特徵   84
 
從蘇格拉底到比爾‧蓋茨:西方名人的學習觀
蘇格拉底對學習的理解和實踐   90
愛迪生是自學的典範   97
愛因斯坦的學習旅程   102
比爾‧蓋茨的學習方法   109
賈伯斯成長的道路   115
股神巴菲特送給兒子的人生禮物:怎樣學習成為一個自主和自尊的人   121
 
書籍推介
煥發童年的特質可以擊破限制我們的桎梏嗎?──《童年與解放》簡介   128
真誠的自主學習:《乖孩子的傷,最重》簡介   134
《成長戰爭》書介:兩個孩子衝破傳統教育桎梏自主學習的故事   140
在德國發現“自主學習”的旅程:《天天驚喜》書介   148
 
教育與社會
“赢在起跑線上”的疑和問   154
與內地教師交流的不同經驗   161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為甚麼我們都只是關心TSA?   166
通識教育科課程的設計、決定和教師的專業化機會   170
金禧事件與黃麗松報吿書   178
 
鳴謝   186
 



  我在唸中學的時候,一位教師的教學方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教歷史的,整個學期每一堂課的絕大部分都是下面所述的經歷:他要求班內每一個同學輪流背誦歷史書內的內容。到學期終結,同學們都會有不差的成績,但這是學習歷史應該用的方法嗎?

  我們吃的是米飯,除非是消化不良,否則排出的不應該仍然是米飯吧?!上述學習歷史的方法,上課時不過只是輸入歷史內容,考試時只是輸出同樣的內容而已,完全沒有經過消化的過程。我們完全沒有從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獲得些甚麼,特別是從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獲得甚麼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教訓。

  在唸大學的時候,上課時教授多數是在講書,完全不理會學生的反應。歸納不同界別同學的經驗發現,不少教授每一年所講的內容是差不多的。我覺得那些教授的角色跟錄音機是差不多的。而不少同學都在抄錄教授所講的內容,我覺得他們的角色很像複印機。聽説香港真的有一位大學教授,吿假時用一部錄音機代他上課呢!

  到七十年代初期任教小學時,一位神父送了一本影響我一生教學的書。這本書名為“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由一位巴西著名教育家Paulo Freire所寫。他極力反對上述傳統的教學方法,他描述那些方法是銀行式的教育(banking education):上課時是存款的過程,考試時是提款的過程而已。他提倡通過對話進行學習。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在學習,同時,教師在這過程中,也在學習怎樣令學生學習。他主張師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起成長。

  從那時開始,我便希望尋找:怎麼樣的狀態才算是“學習”呢?

  為了探究學習的性質,筆者自2008年開始,花了六年多時間,用了近74萬字完成《現代學習與教學論:性質、關係和研究》一書。該書引用了800多份英文學報文章,其中大部分是在2000年後發表的,並以實證研究為主。該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14年8月出版。

  筆者認為《現代學習與教學論:性質、關係和研究》一書只能引發研究生的閲讀興趣,所以自該書出版後,便開始撮要一些每篇長達數萬字的章節,並改編成為二三千字的文章,以便一般讀者和教師閲讀。短文刊登於香港“灼見名家”網頁。

  除了普及化《現代學習與教學論:性質、關係和研究》一書外,筆者更嘗試以書中觀念來分析中國學者的學習觀,研究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周有光和高錕等人的學習觀對現代華人的影響,這個探索方向別具意義。筆者在分析中國學者學習觀的過程中興起了著作本書的念頭,隨後又分析了一些外國人士的學習觀,當中包括蘇格拉底、愛迪生、愛因斯坦、比爾‧蓋茨、賈伯斯和彼得‧巴菲特等。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説人物對我們這一代的華人頗有影響,所以筆者也探討了郭靖、楊過、張無忌的學習經歷。

  黃武雄教授的《童年與解放》,與李雅卿的《乖孩子的傷,最重》、《成長戰爭》、《天天驚喜》分別分析了“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故此,筆者在本書中介紹了這些作品。

  最後,一些文章如〈“贏在起跑線上”的疑和問〉、〈金禧事件與黃麗松報告書〉等均是與“學習”息息相關的社會議題,所以都會被編在本書內。

  最後,筆者提出下列三個問題,希望和讀者一起去思考:

  1.“明白”、“投入”、“問問題”、“自主學習”是不是學習的性質?如是,則除了這些性質外,學習還有哪些性質呢?

  2.除了本書已分析過的人物外,還有哪些人物的學習觀值得我們去深入了解呢?

  3.為了應對未來社會的發展變化和各地的實際需要,在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校教育,即將進入社會的時候,我們希望他們應該具備甚麼樣的關鍵性質,即核心素養?這些核心素養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階段分別應該有甚麼表現或特點?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0757853
  • 規格:平裝 / 187頁 / 17 x 23 x 0.9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淺析“學習”的本質
 
你明白了嗎?1
 
甚麼是“學習”?
 
大部分教師在教導學生時都會問“你(們)明白了嗎?”,所以在教師的心目中,“明白(understand)”是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性質。
 
2001年6月,香港課程發展議會(2001)發表了課程改革文件《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全人發展》,開宗明義提出:“我們的主導原則是要教導學生學會學習,促進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達到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目的。”這十多年來,至少在兩岸三地教育界人士的話語中,“學習”一概念受到相當的重視,可是,甚麼是“學習”呢?
 
一位教師談起自己的“學習”時説:“當我上學時,我們學了很多,但幾乎甚麼也不理解(understand),一點也不明白。自己所學的東西跟課室之外的世界沒有甚麼聯繋。簡直是浪費!”這位教師説得對:知道並不等於理解,知識淵博亦不必然意味着所知對自己的生命有任何真正用途或價值。
 
當我唸大學的時候,不只一位教授在唸他們的筆記,同學們在寫筆記。當時我在想:“這些內容我也懂得看,為甚麼要勞煩他去唸出來?同學們這樣子記錄,雙方好像在錄音,分別扮演播音機和錄音機的工作──這樣便是學習嗎?”
 
----------------------------------------
 
1本文參考了黃顯華、霍秉坤、徐慧璇:《現代學習與教學論:性質、關係和硏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正如筆者在〈序言〉內提到:當我唸大學的時候即已反思學習的性質,深感師生雙方不應分別扮演錄音機和複印機的角色。〈序言〉亦提到巴西一位著名教育家Paulo Freire,他提倡“提問教育(problem posing education)”主張師生之間應通過對話來學習;教師不再只是教導者,通過對話,他們和學生們一起學習和成長。
 
甚麼是“明白理解”?
 
不少學者都曾提出“明白/理解”一詞的定義。美國督導與課程發展協會認為該詞有六方面的內容:
 
解釋(explanation)──説明為甚麼要做這些,提出理由和理論,加以解釋。
 
闡釋(interpretation)──有關內容能提出比喻、講故事、模擬,釋出背後意思,解釋意義,尋找意思和意義的規律。
 
應用(application)──解决問題,把它應用到新的情境,試圖有所創新。
 
觀點(perspective)──從不同角度看事物,用不同方法、遠距離看事物。
 
同理心(empathy)──從別人的角度看世界,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生活、文化、感覺;想像如果身處相同情境會有甚麼感覺。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楓樹林【超現代語譯的歷史奇遇記】電子書展,12/31-2/9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草間彌生主題展
  • 秋冬保健書展
  • 羅曼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