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一般人寫詩無不窮盡一切力量寫好詩,但許赫多年來一直在鼓吹寫壞詩,顯然他是有意逆向操作。
但是寫壞詩的理論是什麼?什麼樣的詩才是壞詩?
許赫聲稱要寫一萬首壞詩,大家都很好奇,很期待,現在許赫終於要結集出書了,理論上這本詩集應該就是壞詩的現身說法的範本。
這本詩集擷取的題材包羅萬象,幾乎街頭小巷社會寫實所見之事,家國發生之事,都予入詩,寫來乾淨俐落,淋漓盡致,但完全不是壞詩的格調。
究竟許赫所要宣揚的壞詩是什麼?許所謂壞詩其實是反諷吧!──辛牧
許赫詩集《囚徒劇團》從日常生活切入,以簡易明晰的話語,諧擬諷喻當代台灣社會,有令人噴飯的諧趣、有叫人悲傷的自嘲,也有力量萬鈞的批判、感慨深沉的省思。他的詩表面上淺顯易懂,實則不拘一格,能以生活語言透視我們處身的社會,指出其中的荒謬情境。好讀、易讀,卻又耐讀且值得反覆細讀。──向陽
自從「告別好詩」以來,許赫的詩就越寫越好了。就像整容盛行的世界,少數拒絕整容的人,自然成為最美的人。──鴻鴻
許赫是我認識的六年級同輩詩人中,最清醒的瘋子。其詩拒絕被任何的美學綁架,其人反抗所有的既有框架,其心柔軟而其志堅定,我深信他終將會把關於詩的狂想一一實現。──楊宗翰
聽許赫講「告別好詩」好久了,一直到我自己開始寫詩,一直到我發現「寫,不是為了越寫越好」,我才真正明白那是什麼意思。
許赫的詩,打開了我的眼睛。──瞇
放棄不難,但堅持一定很酷。阿赫像一個雜貨店老闆,變賣著有關於歲月的視角。典藏著日常的日常。即使現在小七當道,他還是默默地等待著你的光臨。──春花豆腐捲
推薦序
陳年的喟嘆 / 姚尚德(賣身體的aka,野孩子肢體劇場團長)
與許赫相識在公視文學FACE&BOOK的節目拍攝,兩個同年紀的男人,一直一彎,一個賣文字一個賣身體。我喜歡買詩集,詩集就佔了書架的三、四格,但能整本讀完的詩集寥寥可數。假文青真花錢。
節目組當時寄給我許赫的作品「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希望我從中挑選三首有感覺的詩,可以發展成默劇小品。我以非常不負責任翻書抽籤的方
式挑了十首,再煞有其事地從中選定三首,交差了事。節目拍攝前一天,整本詩集我還是沒有讀完。
沒有讀完是因為,有太多問題我想要當面詢問詩人。
因為詩中所述,有太多是我的思考模式和看事情的態度,只是他比我太會說,比我更精準,面對社會制度的思維也更大膽放縱。
許赫是平行世界,不,是直男世界裡的我。所以他也有我沒能享有以及挖苦、調戲的婚姻生活和家庭。後來,我幾乎是一種欣賞詩人等於欣賞自己的姿態笑著讀完這本我稱作是有著家庭版、社會版、政治版、娛綜版,以詩的語言寫成的報紙。(如果真的有一份這樣的報紙存在,15塊錢就能買到該多好。)
後來,詩人跟我說,他進行著一個「告別好詩」的行動,將詩從殿堂的評判標準拉下來,不,應該是打碎,散成日常生活的片段,更接近人的頻率,或是詩人自己的語言:「可是親愛的/詩從來就不應該/被任何人的美學所綁架」這也是我自2011年開始的「默劇出走」期許做到的事,走出劇場,走出專業觀眾的小圈圈和所謂專家們左右生殺的評論,直接進入我們的出處──市井小民的生活街廓裡。
告別,實則進入的更深,擁抱的也更廣。
我跟許赫說,讀你的詩,跟你對談,老有一種酸腐感,不是我們倆都有的肥胖身材使然(也或許是),是我們這個四十幾歲的人活在一種尷尬的處境裡,年輕時未能實現的諸多理想都被棄置在生命的某個角落,日積月累便發酵成一種對現世的喟嘆、冷冽、尖酸也許刻薄的腐朽味道。
但酸腐好,好過人工香料和糖精堆砌的。聽說適量的酸菜或泡菜可以防癌。
許赫將之前我們錄影、表演及對談的經驗寫成「囚徒劇團」詩幾首,並以此為詩集的名稱。
「囚徒劇團」也許是許赫挑戰一天二十首詩的work in process,是種行為藝術,這種豪情壯志,應該是每天定時吃瑪卡 才能有的。
推薦序
張力之源 / 崎雲(詩人、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候選人)
過往常覺得短詩應當銳利如刃,或應該要一針見血,最好在入針之處,更好是禍其旁邊的皮膚,能或漫、或浮出大片的血色薄薄。
揭開寫作的隱喻,於此中所形容血色是以傷口為點所展開的想像空間,針是精鍊與精準,或有些是靈智與機巧,總要利,不能鈍,寫短詩的人就像是訓練有術的刺客,要天份、有技術,亦能對時機有十足地掌握,一現身,便務要求一擊必中。
然而,也有一種短詩,多是正面與讀者近身肉搏,有些則是在背地裡蓋布袋,悶頭擊打,打的人也許暢快,但身在布袋裡的讀者,總是感到有些莫名。
《囚徒劇團》裡所收的多數詩作,句短、詩短,取材於生活,用語淺白易懂,技法上則多透過類推、堆疊,以突然地轉折來翻出新意,底牌掀出,看似有些危險,但常能領會到特殊的意味,遂而避開了莫名。
詩集有「囚徒」,內容多「鳥事」,世情的荒謬一再展現於詩句中,反覆、無奈,什麼也做不得,若一再搬演的戲碼,掩著市井小民的身不由己,昭示著在這世道,誰不是受困的囚徒。
即使許赫說:「人生啊/怎麼跟戲來比」(〈新鮮的肝04〉),然而人生就是戲,何庸比,只是張力常死於不覺。讀完《囚徒劇團》,始覺相識多年的許赫是掄拳的刺客,以詩與讀者正面相搏,拳速雖慢,但打來痛,痛中起不了怨恨。細究之下,才發現原來他所出的每一拳,其拳力,也都同時作用在他的身上,每一拳的痛點,都來自於彼此生活裡那些共同的哀傷。遂使我感到囚徒對壘,無論是出拳或受拳的人,俱是張力的來源。
推薦序
出格 / 康書恩(詩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生)
竟夜疲困,卻翻來覆去,了無睡意,因而決意舒攤肉身,不去思及任何憾恨傷悲地,只是闔眼。
以為如此便可換得好眠;怎知心事依然蠻纏作耗,令薄脆的精神愈發覺得乾竭,像凋萎的葉尚且牽連繁複曲折的脈象,一橫一豎都是不可走出的世路。於焉起身,默坐於床沿,茫昧地空想。
彼時窗外偶有雷鳴,雨勢顢頇昏聵,濕氣就這樣包裹而來,滲入體膚,蒙漫為無形但深度的負荷。冥寂之夜,我彷彿成為魍魎凝結的核心,囿困於虛無的首都,擁有著不實的此在。
闃黑處再往內觀,覺察自己的魂靈非光、非霧,已非我所識得;遂離床逕至桌前,挑燈,翻找一切心眼可辨之物,而得許赫詩數首。黑色的字刻印於頹軟的紙上,如曜石,如迷亂的風俗中,兀自堅定的軀殼,擁有格外清醒的擔當。
興許有時「孤獨的存在/被寫下來的詩/懷疑自己/是不是一首詩」(〈1522.〉),或是「在世界巨大的牢裡/每一天都想要逃跑」(〈262.囚徒劇團:關於〉);不過許赫雖身陷渾敦厄困之域,卻往往能透過人類現實反詰己身,有証驗,即無証驗,性體依然保持著澄明,於是不受雜染,處之圓融自在。
「詩從來就不應該/被任何人的美學所綁架」(〈1587.〉),許赫如是說。閱至此處,忽覺雨已停,雷聲已遠,八方異氣會通,直到天色薄明,斗室漸有光亮,方才熄燈,無有倦色地走出門去。
二○一八年三月五日,啟蟄
寫於永和中興街寓所
推薦序
七彩諷刺劇 / 曹馭博(詩人、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學生)
讀許赫的詩讓我想到最近剛過世的智利詩人帕拉(Nicanor Parra),一種如同苦行的真實生活之下,以平近的述說方法,將生命最簡單的情態刻畫出來,而這種詩往往最能表現出社會群體那被隱藏但又最深刻的情感。
《囚徒劇團》的詩作裏頭透漏著許多溫暖、平易但又充滿趣味的調度,乍看之下文字中有諷刺的口吻,但實際上卻又翻轉了一個維度,反而以類似「童言童語」的口吻來讓人會心一笑,例如〈1035.有雨:咒語〉:
請求雨神
在雨裡加上毒藥
讓田裡的害蟲
喝了雨水統統死翹翹
附近的石化工廠
說他聽到了
我認為這首詩非常適合小朋友閱讀,透過雨的擬人、工廠的擬人,加上類似「死翹翹」這種孩子們順口的俗稱,讓詩朗朗上口,特別容易記憶。
小朋友們讀得開心也是一件重要的事,但當大人們來讀呢?我認為許赫的詩讀著讀著很容易會感到一陣鼻酸,例如前面提到的〈1035.有雨:咒語〉,在雨水加上毒藥的是石化工廠,當我們正在想該如何撲滅害蟲時,殘忍的商人也正傷害著我們的土地。
又或著是〈1247.妖行采風錄:黃金稻〉:
隔壁村五金工廠廢水
直接排進村後的大水圳裡
這幾年附近種出黃金稻
整株金黃色
在陽光下金光閃閃
米粒成粉彩綠色
有文創廠商來做包裝
叫做金穗玉饌
賣很好
隔年
驗出重金屬超標
一種諷刺。飽含著詩人視野中現實與超現實的想法,受汙染的米被「文創」了,詩人覺得這種文創根本「超現實」。
但在現實層面下,這些米肯定是重金屬超標,永遠殘害著下一代。
《囚徒劇團》收錄的作品多樣,讀者不妨以不同的心情多讀幾次,每一次都能從裏頭獲得一點情感引頭:一個詩人對於土地的擔心,下一代的關懷。許赫的詩集絕對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層的讀者。
推薦序
難道許赫說的都是真的? / 曾貴麟(詩人、策展人)
許赫的詩語言像是黑色童話、現代寓言,如針刺的幽默感,說是詩壇的《每天來點負能量》也不為過,詩集題名《囚徒劇場》,「囚」來自於周而復始的生活自囚,起因在於人的慣性、社會的慣性,集體與個體的互相綑綁,以生動的口語,用詩說故事,保證真實事件改編,經過許赫冷俐裁剪、約化,強化意象符號,如〈文創夜市〉中的句子「夜市本身無時無刻被當作文創的文化象徵/你會不會覺得假的蚵仔煎很有文化/真的蚵仔煎很低俗」,令人發笑的對比,恰恰凸顯了當代思維的荒謬性,似手持裁刀硬生生剪下人間剪影,充斥矛盾、思考的困厄,若將這些歧點放大,便會產生劇場般的戲謔效果,當我們尚未察覺,許赫如先覺直指習以為常的盲點,描繪時下現象,幽默的語言中,竟讀到微醺的徒勞感。
除了許赫式的抒情,詩作一問一答的情境,運用淺話談哲學,思想的鎖不用複雜的語言形式撬開,往往只需要一句話便能道破,帶出場景式的臨場反應,揭發資本方、政治家的心理暗話,以及最危急-時刻刮磨的人情關係。詩中也偷渡關於詩的想像,詩的界線在哪裡,是不是詩?詩該怎麼被陳述?他準備好答題了,如詩言「可是親愛的/詩從來就不應該/被任何人的美學所綁架」。
推薦序
探監心得 / 廖啟余(詩人)
……親愛的
詩從來就不應該
被任何人的美學所綁架──〈1587.〉
我有個變態興趣是除了讀詩,更讀人怎麼寫詩。在這後一稱為「詩學」的領域,措辭造句一概剝落,為了一窺這詩人所蓋,是總統府抑或海砂屋。
建築型錄過眼既多,舉凡樂府衝決宮體,小品文屠殺唐宋派,乃至浪漫推倒古典主義,個人突破庸眾,庶民壓倒菁英,許赫絕非第一個,更遠早在臉書誕生之前。但最堪回味的,或許仍是胡適所斷言,文學史是一部「活文學」取代「死文學」的歷史,儘管比起文類潛能,工具是死是活,其判準乃更依靠「啟蒙」的激情與「守舊」的愚昧,或就說,這簡直群眾破天荒取得了左右文學發展的權柄。
這段回顧不為了批判群眾。關鍵的,其實是現代媒體繞過了士大夫代言,而首次發明了直屬於自己的讀者。若五四文學不只反映文學,還攸關媒體科技的進化,或許少了胡適,群眾仍將找到新的白話文領袖。而更關鍵的:若文字是工具,為什麼群眾該滿足於新工具取代舊工具,而非新工具宣傳新主義呢?
那麼,儘管胡適要群眾各自去尋找方向,在媒體動員的年代,他終究不敵革命黨直接指派一個方向。為了不被「任何人」的詩學綁架,白話文運動就此迎來了「一個人」的詩學,蔣介石的也好,毛澤東的也罷。1962年2月24日,當胡適最後一次公開演講,他自稱樂於被唾棄,因這見證了中國人有言論自由。
這當然是後話。
推薦序
詩人的關鍵詞 / 趙文豪(詩人、臺灣師範大學臺文所博士候選人)
在《囚徒劇團》的書名裡,乍看「人」是被安置在圍籬裡頭,但人的積少成多則可以做為團體。詩,可以群,詩「人」非「家」,彼此以秘密的道義集社結黨,成就點燃文學史上的一團火。許赫在勞健保的職業欄上,就是一位詩人;詩人,詩在人前,就像是一個道,終其一生去追尋與探究,在現實生活裡,他在這條路上的專注,不斷體現作為一位詩人的形象。
變革
由於詩是語言的多變與創造,經常作為文學論戰的先導。以比較詩學見長的學者奚密認為,古典漢詩的作者能透過追尋著前人或典律將自己寫入傳統,但在19世紀末之後,許多知識前鋒受到西方思想影響,現代詩成為不斷演化的有機體,不論創作或閱讀,都同時參與意義創造的過程。最明顯的一點,即為古典漢詩與現代漢詩的語言差異,來得比西方的傳統詩與自由詩的差距更大。因此,相繼有人提出質疑現代詩如何與散文區別?因此相繼提出詩質、詩感等,「什麼是詩?」、「詩寫什麼?」就像雞與蛋誰先的問題,成為曖昧難解的習題。
責任
在詩人的社會責任裡,許赫將對於社會的觀察,看似生活時事的切片,比如〈然後他們就死掉了〉、〈理性魔人〉等透過語言的蓬鬆,帶著讀者笑,卻笑中帶淚;在現代化資訊科技的快速,他在一萬首詩的旅程裡,他面對自身的孤獨,其實也是對於生活現實的苦味與無奈;從「囚徒劇團」一連串組詩裡相関相融的物件,如演員、語言、氣球、童年、姨婆、不存在的劇本等,而什麼代表結局呢?寫詩,究竟為何而寫?作者用詩語言重建人生的荒謬及妥協,最為重要的,是以個人對抗世界的換喻與意志。
推薦序
隔壁的獄友──讀許赫《囚徒劇團》 / 謝三進(詩人、網路新聞媒體編輯)
《囚徒劇團》內收錄的詩作大多是憤怒的,〈262.囚徒劇團:關於〉或許為這些詩作下了定調:「我們都是生活的囚徒/在世界巨大的牢裡/每一天都想要逃跑」這就是許赫逃跑……怎麼可能,當然是戰鬥的路線。
《囚徒劇團》多數詩作都在與時事對話,有討論多元成家的如〈218.蠢事:管人家結婚〉、法務部長失言〈27.然後他們就死掉了〉、討論文創〈121.對話:文創夜市〉……連續看了多首作品,內心不免浮現「詩作這麼不浪漫好嗎」這樣的疑問。
當然不好,然而許赫總會在看似快要被「告別好詩」寫滿一萬首詩的計畫淹沒之際,突然又浮上來水上芭蕾一般使出美技。諸如〈142 .末世遺書:給老爸〉透過與已逝父親的世代對話,以生命盡頭的景色,溫柔的抹去國家的灰燼:「也許有一樣算是幸福的」;或如〈176.格言怎麼了:愛情是一種宗教,只需要相信,從來不講道理。〉:「儘管我們不知道在講什麼/於是你搞清楚了然後分手/或者迷迷糊糊相伴最後」嗯,難以提出反駁。
許多時候,許赫其實是在「玩」,特別是系列作。系列中的第一首通常是幌子,當你讀完了,第二首才會開始抖出魔術,比如「盤問練習」。而在這些詩作中絕不能錯過的是〈532.寫不出來的靠妖:算式〉,好奇許赫在「告別好詩」中領悟什麼的人,答案在這了。
推薦序
歐吉桑,毋湯喔。 / 謝予騰(詩人)
「大叔」這兩個字,拿來說許赫,已不大合適。
鴻鴻在〈力爭下游的大叔詩人──讀許赫《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一文中寫下了這段話:
許赫是難得有大叔氣質的詩人。
台灣詩壇的熟年男子,多半很嚴肅,不是父親、祖父、教主、醫生,就是浪子、酒徒,而沒有大叔。
大叔特指四十上下的歐吉桑,或許因為此詞源自動漫,總有一抹如影隨形的喜感。
許赫的大叔感跟年齡關係不大,彷彿與生俱來,他的喜劇特質源自生活的無奈,而往往出以自嘲嘲人的語調,像是賣不出東西的推銷員,或是無法取悅兒女的老爸。
他的人生充滿憤怒與無助,他的詩卻總是幽默以對。
這個觀點不巧地與我不謀而合,或者該說,許赫其實不能再被叫大叔──他根本已邁入歐吉桑的開端了。
不可否認,許赫的詩並非以傳統的「美學」或「藝術」在經營,這點與「告別好詩」的大方向提出,自然有絕對的關係,但他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努力,走一條知道會被許多人嘲弄甚至謾罵的道路?關於此問,在這本《囚徒劇團》中,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囚徒劇團:喜劇〉
人們喜歡喜劇
開心的結局
主腳成功得到他要的東西
完成夢想
有情人終成眷屬
其他的事都可以接受
比如親人朋友一大堆的死
比如許多別人的悲慘下場
演員甲抗議
他每一次死去都被要求
不同的表情與姿勢
「死道友毋死貧道。」這就是許赫眼中世人的嘴臉,他們可能被稱之為「神」,或者「烏龜」、「FuoFuo Joy Hung老師」、「粘恩綺」、「劉家豪」……總之,那些窩囊、廢材、荒謬、幹話、下流、無恥與各種可以形容糟糕事物的詞句,都是許赫許多詩作後的「弦外之音」。
這樣的東西,能有多美?或者該說,我們該看到的不是詩中呈現給你的醜陋與俚俗而已,更重要的是將這些事物呈現出來,和光頭哥哥一樣的奮發與勇氣。
(差點忘了,這篇只是序,不是論文,不用寫得太學術太冗長。)
簡單說個結論,但不只是給讀者,也是給許赫看,引這首詩為例:
〈台北惡雨一點〉
下午有一場演講
在暴雨中進行
會場跟觀眾都淹沒了
好險我站在高的地方
雖然詩是這麼寫,但親愛的,可愛的,沿投的許赫,你自己心知肚明,真正置身暴雨之中,並深知必然被淹沒的,其實就是自己。
序
[措手不及的太平盛世]
像是在一個龐大國家的邊境
對抗著什麼
打游擊、搞破壞做荒唐事
想要鬆動什麼
不知不覺太平盛世來了
跟自己無關的革命發生了
也結束了
新的統治階級來到邊境
帶來不是讓人非常滿意
但算是美好的日子
不需要吶喊了
沒有仗可以打了
沒有人壓迫了
這一切的失敗
不再有怨天尤人的理由了
這一切的失敗
只是證實了自己
是一個失敗的人而已
當然會有另一群人
反抗現在這個統治集團
他們混雜著舊勢力與新青年
有志之士甚至更有理想性的基本教義派
先知、智者、天才等等相互矛盾的一大幫子
自己啊根本插不上話
也不知道該站哪邊
甚至站哪一邊都是荒謬的
到最後有只是一個
邊境上打過游擊
鬧過事的老人
這樣的自己啊
如何繼續活著
一直活到殘了病了
齷齪無恥難看可憐不能再繼續呼吸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