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有趣的歷史套書(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簡明大歷史)

有趣的歷史套書(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簡明大歷史)

Una giornata nell’antica Roma + The Little Book of Big History

  • 定價:780
  • 優惠價:79616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02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考古專家帶你直擊古羅馬人生活現場》

準備好,跟著作者穿梭時空,近距離探訪古羅馬人的一日生活!
最有趣、最出人意表的古羅馬文化史,都在本書中!


  住的樓層越高,地位越低、越貧窮!?
  別鬧了,竟然拿尿來刷牙、洗衣服!?
  什麼,凱撒大帝跟女人一樣愛除毛!?
  同性之愛沒什麼,但就是不能被動!?
  瞎咪,古羅馬人一天只工作六小時!?

羅馬,擁有一種難以描繪的魅力!於是乎,現代人總想去當代羅馬緬懷古羅馬的風光與史蹟。但,古代羅馬人是如何生活?當時的街道上,每天都上演著怎樣的戲碼?
翻開書頁,你將與作者一同搭上時光機,回到兩千年前古羅馬人的生活現場,近距離觀察富豪士紳、升斗小民、販夫走卒、奴隸罪犯、男女老少等各個社會階層的生活原貌,以及當時帝國首都的建築特色、居住環境、經濟文化等面向。
作者就像個熱心的導遊,帶著讀者從凌晨到夜半,根據不同時段、遊覽不同場所,一邊逛,一邊細細講解︰男主人晨起後得要奴隸幫忙才能穿上長達5.5公尺的長袍、民眾最愛在圓型競技場中觀看刺激血腥的格鬥表演、攤販占據街道用手比畫叫賣著充滿異國風情的貨品、孩童於長廊下在寫字板上小心翼翼地刻下字母……
本書是一本寫作方式非常特殊的古羅馬史,透過作者生動且極具臨場感的文字,一幕幕栩栩如生的畫面將重現在你眼前。

名人推薦
在環地中海區域帶團或旅行,到處可以遇見羅馬人留下的遺跡;無論是廢城、古道、劇院、神廟、浴場、水道橋、競技場,都誘發著人們對於當時羅馬人生活的好奇與想像……我們像抽絲剝繭的警探一般,試圖拼湊將近兩千年前的帝國子民面貌。最後,常常會驚訝地發現,原來羅馬人的生活竟是如此地「現代」!……因此,這不僅是一本前往歐洲旅行前必讀的書,甚至是開始懂得生活與人性的絕好教材。
——工頭堅kenworker 國際領隊,資深部落客,歷史愛好者

閱讀阿爾貝托‧安傑拉的作品,看他如何重現古羅馬人生活的一天,的確提供有如時光旅行的趣味,知道當時羅馬的男女平均身高體重,想像愛美的男女,早上起床以後就如何精心打扮自己,從除毛到美容,女人如何使用化妝品和各式面膜,男人又是如何上午向理髮師報到,午後到圖雷真大浴場洗澡,上班族中午外食要花多少錢,這些細節都充滿了旅行的風味。
——褚士瑩,知名作家


《簡明大歷史:從宇宙誕生、文明發展、西方崛起到現代世界,重點掌握138億年的關鍵紀事》

敘事簡明、跨學科的絕佳歷史綜覽!
大事年表x名人摘文x精要圖表x延伸解析


如同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大歷史計畫」,本書不僅含括史料紀錄,也融合宇宙學、生物學,到考古學及人類學等跨類別學科資料,來檢視更宏觀的歷史、綜覽人類的過往。
作者經由一篇篇精簡短文,勾勒出宇宙誕生至今日世界的每個關鍵時刻。過程中,我們彷彿搭上時光機,從「大霹靂」展開旅程,見證星球與生命的誕生,遇見最早的工具使用者,再一路穿梭至互聯網時代,看盡所有文明、技術、理念、信仰的起落。

各界好評:
本書將大歷史概念擴大到138億年地球史,本書就有那麼「大」,讓我們看得更遠、更闊。而本書最棒的部分,是它的條理清晰,而且能以精簡易懂的文字,清楚說明一個重要的階段。
——歷史評論家 公孫策

本書是這一波「大歷史」研究風潮的力作,他們就是以上述的用心,試圖引導人類重新在廣袤的宇宙中認識自己、定位自己,並在人類自己的歷史中記取教訓,為生態環境與文明找尋世代良善永續的機會。
——建國中學歷史老師 黃春木

《簡明大歷史》宛如一支能轉換時空的萬花筒,讓我們從感興趣的事件尋找進入線索,而後在書裡享受開展的萬物世界。這本突破學科觀點、串連事物意義的指路書,為所有的大人和孩子建構自己與世界的互動,進而重新體會歷史的著迷之處。
——親子作家 羅怡君

值得激賞!正因為宇宙會無限擴張最後再回歸虛無,克羅夫頓與布雷克讓我們體會到「人的存在何其偶然且短暫,並因此學會謙卑」。
——《出版人週刊》

作者以濃縮卻全面的文字來說明巨大的主題——從大霹靂到宇宙可能的終點——可謂極為大膽且令人驚喜。每部開頭的大事年表條列了關鍵事件,充分呼應本書架構。這本迷人且詳細的歷史書,很適合想看文字篇幅較短的入門讀者。
——《科克斯書評》

本書內容涵蓋甚廣,將形成人類文明與宇宙的重大事件、動物、理念與發明鎔鑄於一爐。
——《圖書館期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阿爾貝托‧安傑拉Alberto Angela
義大利最受歡迎的兩個科學節目〈超級夸克〉(Superquark)和〈尤利斯〉(Ulisse)主持人。他是《等身博物館》(Life-sized Museums, 1988)的作者,曾與父親共同撰寫《成長生命的非凡故事》(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a Growing Life, 1996)、《鯊魚》(Sharks, 1997)和《宇宙之旅》(Voyage in the Cosmos, 1998)。

相關著作:《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

伊恩.克羅夫頓Ian Crofton
前金氏世界紀錄百科總編輯,曾撰寫多種總論型參考書,包括:Science without the Boring Bits、Brewer’s Britain and Ireland、Brewer’s Dictionary of Modern Phrase and Fable (both with John Ayto)、Quercus bestseller World History: 50 Episodes You Really Need to Know。博學,擅長將複雜論述濃縮為有趣易讀的文字。

傑瑞米.布雷克Jeremy Black
Exeter大學歷史系教授,也是費城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merica and the West at the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資深研究人員。著有多本歷史書籍,是當今最多產的歷史學者之一。

譯者簡介

廖素珊
台大外文系畢業,明尼蘇達州雙子城校區比較文學研究所肄業。現專事翻譯。譯作有《縱走日本兩千哩》、《誰殺了喀布爾女人》、《被遺忘的花園》、《印度的故事》、《墮落天使》等二十餘本書。

相關著作:《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考古專家帶你直擊古羅馬人生活現場(改版)》《咆哮山莊》《廣島末班列車——1945原爆生還者的真實故事》《廣島末班列車:一九四五原爆生還者的真實故事(修訂版)》《永遠的傳奇,鐵達尼》《印度的故事--夢想與創意的古國歷史之旅》《被遺忘的花園》

丁超
麻州州立大學資訊碩士。旅居美加地區十餘年,曾擔任顧問。現從事翻譯。譯有《酒的科學》、《辣椒獵人的辛香探險》、《裸眼看星空》(以上均為商周出版)。

 

目錄

《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考古專家帶你直擊古羅馬人生活現場》

08:00羅馬式早餐
08:30開門!
在晨霧中飛越羅馬
抱歉,請問幾點了?
08:40理髮師和早晨的尖峰時刻
公寓大樓,另一個世界
奇聞 古羅馬的「摩天大廈」
08:50公寓大樓具有人性的一面
09:00公寓大樓缺乏人性的一面
奇聞 羅馬是座大營地?
09:10羅馬的街道
09:20商家和工坊
09:40與一位神祇相遇
09:50為什麼羅馬人的名字這麼長?
奇聞 羅馬名字
09:55羅馬人的娛樂
10:00羅馬大街小巷裡的拉丁文
10:10在街道上……上學
10:20波利安廣場:牲畜市場
羅馬:各種物品的集散地
10:30羅馬街道上的印度氛圍
10:45在有藝術傑作的靜謐綠洲稍做停留
羅馬猶如第三世界城市?
奇聞 古羅馬的人口
古羅馬的八大問題
11:00奴隸市場
與維斯太見習女祭司的短暫相遇
奇聞 羅馬各廣場的簡短歷史
11:10抵達羅馬廣場
11:30朱利亞巴西利卡
羅馬元老院
值此之際,在圓形競技場……
奇聞 圓形競技場裡的動物
11:40帝國廣場,一處大理石幻境
奇聞 Forma Urbis,羅馬的大理石地籍圖
11:50古羅馬的公廁
12:00在羅馬分娩
12:20與塔西圖斯的相遇
12:30圓形競技場,死刑處決的一刻
奇聞 死亡作為娛樂表演
13:00在酒吧吃一頓簡單的午餐
奇聞 一個塞斯特斯值多少錢?
13:15~14:30每個人都去大浴場
奇聞 建造圖雷真浴場
15:00進入圓形競技場
奇聞 圓形競技場的祕密
15:30格鬥士登場!
16:00受邀參加晚宴
奇聞 羅馬人戴的金飾
20:00到了乾杯遊戲的時刻
奇聞 食材、細節和某些食譜
羅馬的性發展
21:00羅馬人的性
24:00最後的擁抱


《簡明大歷史:從宇宙誕生、文明發展、西方崛起到現代世界,重點掌握138億年的關鍵紀事》

推薦序 你看見了嗎?⋯⋯⋯⋯⋯III
推薦序 探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VII

第 1 部 設定場景⋯⋯⋯⋯⋯1
大事年表⋯⋯⋯⋯⋯2
01 開端⋯⋯⋯⋯⋯3
02 恆星的生與死⋯⋯⋯⋯⋯6
03 適居帶⋯⋯⋯⋯⋯8
04 靜不下來的地球⋯⋯⋯⋯⋯10
05 塑造大地⋯⋯⋯⋯⋯13
06 什麼是生命?⋯⋯⋯⋯⋯15
07 能量從哪來?⋯⋯⋯⋯⋯17
08 生命變得複雜⋯⋯⋯⋯⋯19
09 生命如何延續⋯⋯⋯⋯⋯22
10 物種起源⋯⋯⋯⋯⋯24
11 生命藍圖⋯⋯⋯⋯⋯27

第 2 部 動物星球⋯⋯⋯⋯⋯29
大事年表⋯⋯⋯⋯⋯30
01 最初的動物⋯⋯⋯⋯⋯33
02 生命上岸⋯⋯⋯⋯⋯36
03 恐龍時代⋯⋯⋯⋯⋯38
04 大滅絕⋯⋯⋯⋯⋯41
05 哺乳動物到來⋯⋯⋯⋯⋯44
06 我們是從哪兒來的?⋯⋯⋯⋯⋯47

第 3 部 人類當家⋯⋯⋯⋯⋯49
大事年表⋯⋯⋯⋯⋯50
01 人類的昔與今⋯⋯⋯⋯⋯52
02 人類何以為人?⋯⋯⋯⋯⋯55
03 文化⋯⋯⋯⋯⋯58
04 人類如何繁衍至世界各地⋯⋯⋯⋯⋯61
05 冰的衝擊⋯⋯⋯⋯⋯64
06 從清除者變成獵人⋯⋯⋯⋯⋯67
07 火⋯⋯⋯⋯⋯69
08 狩獵採集者的技術⋯⋯⋯⋯⋯71
09 語言⋯⋯⋯⋯⋯73
10 親屬關係⋯⋯⋯⋯⋯75
11 早期宗教信仰⋯⋯⋯⋯⋯78
12 藝術的起源⋯⋯⋯⋯⋯81
13 遮蔽所⋯⋯⋯⋯⋯84
14 衣物⋯⋯⋯⋯⋯86
15 陶器⋯⋯⋯⋯⋯88
16 最初的農人⋯⋯⋯⋯⋯90
17 馴養動物⋯⋯⋯⋯⋯93
18 勞役動物⋯⋯⋯⋯⋯95
19 輪子⋯⋯⋯⋯⋯98
20 游牧民族⋯⋯⋯⋯⋯101
21 從石器到銅器⋯⋯⋯⋯⋯103
22 從銅器到鐵器⋯⋯⋯⋯⋯107

第 4 部 文明發展⋯⋯⋯⋯⋯109
大事年表⋯⋯⋯⋯⋯110
01 早期貿易路線⋯⋯⋯⋯⋯113
02 城市誕生⋯⋯⋯⋯⋯117
03 運輸⋯⋯⋯⋯⋯121
04 從以物易物到使用貨幣⋯⋯⋯⋯⋯124
05 紙幣⋯⋯⋯⋯⋯128
06 信用、債務及投資⋯⋯⋯⋯⋯130
07 文字⋯⋯⋯⋯⋯133
08 法律⋯⋯⋯⋯⋯135
09 古代帝國⋯⋯⋯⋯⋯138
10 帝國為何滅亡⋯⋯⋯⋯⋯141
11 多神教與一神教⋯⋯⋯⋯⋯143
12 史詩⋯⋯⋯⋯⋯145
13 撰寫歷史⋯⋯⋯⋯⋯148
14 實在的本質⋯⋯⋯⋯⋯150
15 何謂幸福人生?⋯⋯⋯⋯⋯153
16 科學的起步⋯⋯⋯⋯⋯155
17 疾病大肆蔓延⋯⋯⋯⋯⋯158
18 變化中的歐洲⋯⋯⋯⋯⋯161
19 土地、勞動力與權力⋯⋯⋯⋯⋯163
20 文明之間的衝突⋯⋯⋯⋯⋯166

第 5 部 西方崛起⋯⋯⋯⋯⋯171
大事年表⋯⋯⋯⋯⋯172
01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175
02 信仰自由之路迢遙⋯⋯⋯⋯⋯178
03 印刷術⋯⋯⋯⋯⋯181
04 科學革命⋯⋯⋯⋯⋯183
05 歐洲擴張⋯⋯⋯⋯⋯186
06 啟蒙運動⋯⋯⋯⋯⋯190
07 工業革命⋯⋯⋯⋯⋯192
08 農業革命⋯⋯⋯⋯⋯194
09 社會契約⋯⋯⋯⋯⋯197
10 從重商主義到自由市場⋯⋯⋯⋯⋯200
11 民族主義與國家⋯⋯⋯⋯⋯203
12 城市化⋯⋯⋯⋯⋯208
13 開展新局⋯⋯⋯⋯⋯210
14 帝國主義到達頂峰⋯⋯⋯⋯⋯212
15 工會、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215

第 6 部 現代世界⋯⋯⋯⋯⋯219
大事年表⋯⋯⋯⋯⋯220
01 現代主義藝術⋯⋯⋯⋯⋯222
02 邁向性別平等⋯⋯⋯⋯⋯226
03 科學的重大變革⋯⋯⋯⋯⋯229
04 對抗疾病⋯⋯⋯⋯⋯231
05 邁向世界大戰⋯⋯⋯⋯⋯234
06 工業化大屠殺⋯⋯⋯⋯⋯236
07 凡爾賽條約及其後果⋯⋯⋯⋯⋯240
08 革命⋯⋯⋯⋯⋯242
09 世界經濟崩潰⋯⋯⋯⋯⋯245
10 極權主義⋯⋯⋯⋯⋯248
11 全面戰爭⋯⋯⋯⋯⋯251
12 種族滅絕⋯⋯⋯⋯⋯254
13 核子時代⋯⋯⋯⋯⋯256
14 冷戰⋯⋯⋯⋯⋯260
15 冷戰後⋯⋯⋯⋯⋯264
16 資訊革命⋯⋯⋯⋯⋯266
17 生物科學所給的承諾⋯⋯⋯⋯⋯269
18 國際主義、全球化,與民族國家的未來⋯⋯⋯⋯⋯272
19 人口⋯⋯⋯⋯⋯276
20 遷徙⋯⋯⋯⋯⋯278
21 經濟發展⋯⋯⋯⋯⋯280
22 環境問題⋯⋯⋯⋯⋯283
23 人類的未來⋯⋯⋯⋯⋯287
24 宇宙的未來⋯⋯⋯⋯⋯291

圖片來源⋯⋯⋯⋯⋯293
索引⋯⋯⋯⋯⋯295
 

《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考古專家帶你直擊古羅馬人生活現場》

推薦序
  從古羅馬人看今日世界
——褚士瑩

閱讀阿爾貝托‧安傑拉的作品《古羅馬人的一日生活》,看他如何重現古羅馬人生活的一天,的確提供有如時光旅行的趣味,知道當時羅馬的男女平均身高體重,想像愛美的男女,早上起床以後就如何精心打扮自己,從除毛到美容,女人如何使用化妝品和各式面膜,男人又是如何上午向理髮師報到,午後到圖雷真大浴場洗澡,上班族中午外食要花多少錢,這些細節都充滿了旅行的風味。
我也學到些從來沒有在別的書本看過的大膽假設,比如當時公寓大樓就壯觀地存在,提供富人豐厚的現金來源,窮人、奴隸和僕人住在樓上或閣樓,看起來好像還沒完工的毛胚,裝潢奢華的主人住宅卻就在樓下,和今天埃及開羅的習慣還是非常相像,看來《亞庫班公寓》小說中的劇情,也在古羅馬每日上演。
但最讓我吃驚的,莫過於對於古羅馬社會的觀察。
當時的奴隸制度,在今天看來是極度殘忍而不人道的,我們很容易就可以下結論,認為古羅馬人貪圖享樂,節制和道德人性在這兩千年來,有了大幅的進步,可是拆解古羅馬人的生活細節,我們才發現,事實上社會進步不見得是社會運動的結果,僅僅是因為今天我們有洗衣機取代了洗衣女僕,有瓦斯爐、微波爐、烤麵包機、果汁機和電動攪拌器,取代了俯身在爐灶上、為主人準備食物的廚師和奴隸,有水龍頭取代了去噴泉用水桶打水的奴隸,有沖水馬桶取代了挑糞尿的奴隸,冰箱取代了將冰運至房舍的冰工,洗碗機、吸塵器和地毯除塵器取代了負責打掃房子的奴隸,是熱水器取代了替房舍或浴場熱水的奴隸,電燈泡使得負責點燈的奴隸變得多餘,中央空調系統取代了負責搧扇子或火盆的奴隸,汽車取代了轎子和轎夫,路燈則取代了為主人照亮道路的守燈人,吹風機和電動脫毛器取代了許多負責個人衛生和美容的奴隸工作,電視、收音機、CD和DVD放映機取代了為主人提供娛樂的七弦琴手和鼓者、啞劇演員、舞者、朗誦者和詩歌背誦者(這些角色在當時也都是奴隸身分),電腦跟鍵盤取代了抄寫員和祕書,識字的奴隸要幫主人口述信件和朗讀主人想研究的書籍,古羅馬人想要享用的種種,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一點都不過分,只是現代人把電器用品當做昔日的奴隸來完成的相同工作罷了。
書中也提到有學者用汽油和奴隸所能提供的能源量進行換算。結果發現一瓶汽油相當於五十名奴隸連續拉一台Smart小車兩小時的能量。家電插頭,則提供我們相當於三十位奴隸的勞動能量。插頭遍布家中各個角落,是我們的古羅馬奴隸,我們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起了革命性的轉變,並非人性昇華。我們或許並不像自己想像中,比兩千年前的羅馬人更仁慈、更文明,而是拜科技進步之賜,避免了很多悲劇。
不只古羅馬當時的享樂慾望跟現代人一樣,就連古羅馬當時面對的社會問題,也與兩千年後的現代城市如出一轍——交通阻塞浪費時間,街道吵雜混亂,垃圾和髒亂問題,住屋短缺,房價過高,不安全的建築物在地震後倒塌,外來移民問題,夜晚街道不安全的治安問題。
或許下次面臨地方選舉時,無論是候選人還是選民,都應該記得古羅馬的教訓,要改變一個城市,兩千年可能都不夠,更何況是短短的一個任期? 如果城市的問題難以改變,人類為自己享樂而奴役他人的心態不曾改變,那麼我們的短暫生命中能夠改變、值得改變的,又是什麼?
或許,我們應該攤開《羅馬法典》,這本當時每個羅馬學童都得背誦的課程,奴隸制國家法律的典範,後世西方國家法律的經典,把每個「奴隸」兩字都替換成「插頭」,城市人會因此發現自己對於科技奴隸的依賴和自然能源的虐待,就像古羅馬人對大量奴隸的依賴跟虐待那樣,因此會找到一些綠生活的重要啟示也說不定!


《簡明大歷史:從宇宙誕生、文明發展、西方崛起到現代世界,重點掌握138億年的關鍵紀事》

推薦序 你看見了嗎?
——公孫策


「地球為何受到生命垂青」,這句話重擊了我的腦袋,突然發現自己過去是如何的「短視」,於此同時,又有了更多領悟。
在此之前,我為一群創業青年開了一個課程,講如何從歷史中尋求借鑑,以因應新的巨變時代。最初我從春秋戰國講起;一年後再講,從新石器時代講起;兩年後為新學員講之前課程的精華,從人類如何在地球上勝出講起——我以為自己已經夠「遠視」了,卻在一讀到本書時,如受當頭棒喝。
最前面那句話就在出版社給我的內容介紹第一段,所謂「棒喝」,是我頓悟「不是地球孕育了生命,而是生命垂青地球」。關於這一點,我會另做生物學方面的引申,不在此處生枝節。而本書予我最大心得有兩點:
一是模因(meme)概念,這個概念說明了,人類之所以能主宰這個地球,不單是生物學的因素,還有相對於基因的理由,而能對抗「天擇」(書中對模因的定義與作用有詳細陳述)。
另一是「看見」的強大力量。地球史上的「寒武紀大爆發」,出現了長眼睛的動物,從此開創了全新的生存法則,大大增強了生存競爭力。而人類能夠在所有長眼睛的「現代化動物」中勝出,「直立」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直立大大擴張了「視野」,增強了人類的競爭力,而視野其實正是後來各個文明或國家能夠在人類社會勝出的重要因素。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兩大動力,一是「我要擁有」,也就是私有財產,一是「我要知道」,也就是求知慾。由此發展出的人類活動,前者是交易,後者是傳播,而影響二者最關鍵的因素是:距離。
距離的定義,在幾何學與物理學上是二度空間;在現實世界中,得加上地形因素,所以是三度空間;而在人類社會活動中,要再加上時間因素,乃成為四度空間。於是每次有交通方面的新發明,都重新定義了距離。如獸力的運用,輪子、舟船、羅盤的進步,測量術與地圖的改進,乃至動力機械、能源科技的發明等皆是。而距離的重新定義,即意味著「交易」更便利迅速。另一方面,文字、書寫工具、印刷術,乃至進代電子科技與無線通訊的日新月異,都造成「傳播」的無遠弗屆。
於是我們能夠「看見」網際網路與無線通訊造成人類社會顛覆性的巨變的必然性,因為它們同時對「交易與傳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力:與全世界任何地點交易,按一個ENTER就可以完成,且「貨幣」是以光速到達,這就是距離被重新定義了;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的共享文化,已經使得全人類都在參與一次知識創造工程,維基百科就是一個例子,它曾經被嗤之以鼻,但現在已經是人們非常重要的資訊來源,而這種知識共享,也是以光速到達(距離被重新定義)。
本書名「大歷史」,有多大?回答這個問題,先提一個「小」問題:我們學歷史有什麼用?以前,老師告訴我們,學歷史可以鑒往知來。從前的史書,主要功能正如《資治通鑑》的書名,是提供國家治理者使用;後來,歷史與人文、社會、管理等學門結合,我們可以擷取前人經驗,迴避前人失敗覆轍。大歷史概念提出以後,歷史的縱深與視野從5,000年信史(有文字或文字畫紀錄),一直拉長到50,000年人類文明史,提供我們知道「從哪裡來」,然後思考「往哪裡去」。而本書更將之擴大到138億年地球史,本書就有那麼「大」,能讓我們看得更遠、更闊。而本書最棒的部分,是它的條理清晰,而且能以精簡易懂的文字,清楚說明一個重要的階段。
那麼,我們讀完以後,能「看到」什麼呢?
前文提到「生物第一隻眼」,那些寒武紀的有眼生物,在今天看來原始至極,在當時卻是超級先進,牠們因為能夠「看見」,而具有超強競爭力。《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以此觀念提出,資訊透明(特別是大數據分析技術)讓人們更能「看見」,而最快、最先反應、最靈活運用的人,就能「適者生存」——進化論於是從基因層次跳升至模因層次。
數位革命造成的巨變時代才剛開始,網際網路與無線通訊的發展仍有無限可能,但最基本的部分不會改變:交易與傳播。機會將不斷的出現,也不停的消逝,重點是,你看見了嗎?

(本文作者為專欄作家,著有「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夕陽紅》、《大唐風》、《勝之道》。另著有《去梯言》、《冰鑑識人學》、《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以上皆為商周出版〕)

推薦序 探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黃春木


「大歷史」(Big History),138億年!
初看書名,有些摸不著頭緒,即使是地球的歷史,不也就46億年左右,何來138億年呢?原來,這是從「大霹靂」(Big Bang)算起;但這未免扯得太遠了呀,不要說「地球」的歷史,光是「人類」的歷史就已經十分浩瀚,甚至還紛擾不休,我們能抽得出空來探索「宇宙」,或者說有必要從「宇宙」來重探、反思歷史嗎?
自古以來,當人類仰望星空時,「渺小」、「好奇」、「敬畏」等感覺經常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許多文明都將人類自己與浩瀚星空緊密關聯,一方面將星空神格化,另一方面視為自己生命源起,或良善靈魂可以飛升的所在。
現在的我們已經知道眼前某一個與地球相距10萬光年的星體,映入眼簾的其實是10萬年前的景象,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想要看到它現在的樣子,得再等10萬年!這樣的覺知,甚至會令人「不寒而慄」。不過,我們也知道,單單自己所在的銀河系(直徑大約10萬光年)就可能有3,000億顆恆星,以及至少1,000億顆行星,而在宇宙中,大大小小的銀河系可能多達10萬個,如此說來,地球怎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呢?人類怎可能是唯一存在的「高等生命」?
1968年,在人類成功登陸月球的前一年,美國大導演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1928~1999)完成《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這部在影史上具有「文化、歷史和審美上重要價值」,已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所典藏的作品,即是在探索「擁有科技、高度進化的人類從宇宙何處而來」的大問題。影片的結局沒有提供確切的答案,留下無限想像空間。值得注意的是,電影用了「奧德賽」(Odyssey)作為片名,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向來具有「旅行」(Journey)、「家」(Home)的意象,這樣的「用典」或許顯示了航向星空的起心動念。
2001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射火星探測衛星「奧德賽號」(2001 Mars Odyssey),命名直接引用《2001太空漫遊》典故;「奧德賽號」目的是尋找火星上水與相關地質活動的跡象,一般咸認火星可能存在、或曾經存在生命的活動,而其大氣與地質的適宜條件,應該是目前人類移居的首選。可能不久之後,這會是攸關人類未來如何影響太陽系的課題,簡單的說,我們將會開拓太陽系,甚至更為遙遠的太空。
人類想要探索大霹靂以來的萬物起源,追查自己的身世,發現宇宙的真相,尋求太空旅行與移民/殖民的可能,充分顯示作為「高等生命」足以求證推論、回顧、前瞻、系統謀劃、集體動員、持續探究的特質;然而,在「大歷史」關照中,晚近數千年來的人類同時也是極其殘忍、愚昧的存在,國家爭戰、殖民屠殺、階級壓迫、物種滅絕、環境破壞、全球暖化等,最終極可能吞噬人類自身。
說實在的,當今人類似乎已經淡忘從前仰望星空那份原初的好奇、困惑與敬畏,癥結應該是人類「自大」了,在忙碌向外鑽營掠奪中,逐漸失去齊觀物我、四海一家的襟懷,因此也就難以謙卑地洞察人類的存在是多麼地脆弱與無常!
伊恩.克羅夫頓(Ian Crofton)、傑瑞米.布雷克(Jeremy Black)的論著,是這一波「大歷史」研究風潮的力作,他們就是以上述的用心,試圖引導人類重新在廣袤的宇宙中認識自己、定位自己,並在人類自己的歷史中記取教訓,為生態環境與文明找尋世代良善永續的機會。
或許如此,我們才不會毀家,而是真正地回家——無論在地球上,或者未來有一天可能航向的星空。

(本文作者為建國高級中學歷史教師,著有《我這樣做專題研究,學會獨立思考》,《原來歷史可以這樣讀》〔以上皆為商周出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73640
  • 叢書系列:漫遊歷史
  • 規格:平裝 / 720頁 / 21 x 15 x 3.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2歲~99歲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語言學習法展
  • 年末家事生活展
  • 售票網電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