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論
筆者從高中開始便與歷史結下緣分,起初愛上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大唐演義》、《東周列國志》等等。對於小說中的各色人物極為著迷,因此投考大學時便以各校歷史系為首選。其實那只是對歷史的憧憬與無知,入學之後接觸真正的歷史,方知歷史與歷史小說截然不同,開始時相當不能適應,調整心態後,逐漸體會歷史當中諸多樂趣,從此便栽進「史學」這個領域中。回首前塵,一晃便是四十年的歲月,從歷史系的學生蛻變而成教授歷史的大學教師。
回顧大三便對中國歷代宰相制度產生興趣,也逐漸了解相權與君權有互為消長的關係,而隨著時代發展,君權日強相權日弱。降至宋代卻出現不同於大趨勢的異常現象。北宋前期相權遭到分割,而北宋晚期分割的相權反而有回流的趨勢。南宋朝權相更是層出不窮,因此引發極大興趣。當時曾經請教系上教授,得到的答覆卻相當含糊,無法滿足好奇心。於是碩士論文便以南宋高宗宰相為主題。
經過多年浸淫,大致得到解答,而對南宋朝的宰相仍抱持高度興趣。其後博士論文便是《南宋宰相群體之研究》,對於相權的問題雖亦有所著墨,而相權問題只是整部著作的一小部分,轉而對於擔任宰相的「人」產生更大興趣。因此這些年來研究重點便是以「人」的本身為主體。這本專書便是筆者多年來以南宋前期君主與宰相為主題的研究成果。本書共計十章,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個案研究篇,共六章,分別是:杜充與沈該、陳康伯、葉顒與魏杞、陳俊卿、王淮、周必大。第二部分計四章,宋孝宗的繼立與皇子教育、宋高宗與宰相、宋孝宗與宰相、南宋宰相軍事。
個案研究篇的部分:
第一章〈杜充與沈該〉,此二人分別為高宗初期及晚期的宰相。杜充,任期自建炎三年閏八月至四年二月降金為止,不過半年,且幾乎都在前線督導將領對抗金人。沈該,紹興二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九年六月擔任宰相,任期三年一月,二相一前一後看似毫無關聯,兩人都是反面人物,前者為叛相,後者是奸相。從史料看來,兩人皆無甚才具,卻都位極人臣。以此二人突顯高宗的用人問題。高宗是南宋朝的開創者,照理用人施政均應有一番作為,然而所用十五位宰相卻有一半屬於奸佞者流,賢與不肖參半,名為中興,實無中興氣象,其用人不當應係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陳康伯〉,是高宗晚期至孝宗初年的宰相。首任自高宗紹興二十九年九月至孝宗隆興元年十二月。隆興二年八月,因情勢危急,臨危受命再任宰相,至乾道元年正月薨。陳康伯係中流砥柱的佐國重臣,尤其在紹興三十一年金朝大軍壓境之時,若非陳康伯堅持抗金,恐怕南宋人民已成為亡國奴了,因此他有大功於南宋政權。孝宗繼立仍加以重用。而他於病篤之際,仍奉命入朝,盡心國事,化解危機,直到油盡燈枯,死而後已。
第三章〈葉顒與魏杞〉,是南宋孝宗前期的兩位宰相,兩人的任期均為乾道二年十二月至乾道三年十一月(一一六六~一一六七),同日拜相與罷相,任期雖短,而能同心輔國,有為有守,各自有一定的貢獻。
第四章〈陳俊卿〉,任期自孝宗乾道四年十月至乾道六年五月,拜相不過一年七月。他也是孝宗在皇子時期的教授,其拜相「正色危論」,以「用人為己任」,極為留心時政。為人剛正不阿,正色立言,嫉惡如仇,有人才必薦而用之,遇奸邪務去而快之。惜與另一位宰相虞允文意見不同而去位。
第五章〈王淮〉,自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八月至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五月罷左丞相,任期六年,比起孝宗朝宰相多不久任,可謂異數。據余英時先生《朱熹的歷史世界》裡的解釋,王淮受到重用係出於高宗的提拔,他的拜相又因為孝宗的國家政策從積極轉趨保守。關乎此,文中有許多討論。他的作為也有許多值得研究之處。
第六章〈周必大〉,自孝宗淳熙十四年二月至十六年五月,任期二年三月。為一傑出的學者兼政治家,有《文忠集》二百卷傳世。他在政治、用人等方面都有優異的表現,在社會經濟與軍事方面也多有建議,頗有可觀。
專題討論篇的部分:
第七章〈宋孝宗的繼立與皇子教育〉,孝宗原名伯琮,本為太祖七世孫,因高宗的唯一子嗣死亡,才有機會入宮,而與伯玖先後成為高宗養子。他身處宮中,小心翼翼,憑藉長期對高宗的順從,對教授的尊敬,自己的勤奮向學,高度的自制能力,以及成年之後的優異表現,終於在紹興三十二年六月登基,而成就其一代英主的事業。於皇子期間自紹興五年起,接受長達二十餘年的教育,歷經多位教授潛移默化,終於成為南宋最賢明的君主。本文探討主題即為皇子教育的內容、師資、教授名稱,以及孝宗接受教育的過程。即位後對教授們的重用。
第八章〈宋高宗與宰相〉,本書對於任用宰相的君主也加以研究。高宗於北宋滅亡之際自立為帝,建立南宋政權,延續宋代香火,而與金朝對峙。雖然建國之初基礎脆弱,外有強鄰虎視,內則盜賊蠡起、變亂頻仍,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當此風雨飄搖之際,政局逐漸穩定而坐擁半壁江山。高宗一生,在用人行政上犯下許多嚴重錯誤,但仍有其長處。本文就其用人性格等面向加以探討。
第九章〈宋孝宗與宰相〉,孝宗是南宋第二代君主,也是南宋朝最有積極作為、最為賢能的皇帝。雖然北伐失利,其恢復故土的雄心壯志仍舊熾烈,從其言行紀錄隨處可見。孝宗在治國、處事、用人、任相各方面,都比高宗強得多。尤其用人部分遠較高宗理性。唯就整體觀察,仍有缺失與侷限。本文主軸即在探討孝宗的性格作風,及其統治期間如何用人任相。
第十章〈南宋宰相與軍事〉,南宋宰相之中不乏於軍事方面表現極為傑出者,或於拜相前,或於任相後。亦有雖掌兵符卻怠忽職守,甚至背叛降敵者。而本文所謂軍事才略包含三種類型:一、實際在戰場上指揮軍隊與敵軍作戰,績效卓著者。二、雖未上過戰場仍嫻熟軍務,其思想或實際推展軍事建設方面頗有見地與建樹者,或推動軍事變革,影響軍政,無論好壞功過者。三、提出軍事戰略,指導戰場指揮官使能克敵制勝;或節制諸將而領導無方致潰敗者。本文就此三種類型加以探討。
這十章不論是個案或是專題研究,大都是以南宋前期宰相為核心。前六篇係依照宰相任期的時間順序編排,專題篇則否。
筆者打算將南宋六十五位宰相,逐一作個案研究,未來或者寫一本以宰相為主軸的南宋政治發展史。這個宿願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達成。
感謝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讓本書得以出版,在此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專任副教授 王明 謹識
一○七年一月四日於教師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