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音樂雜誌MUZIK謬思客書評
東華大學華文系系主任
須文蔚
要找一本簡明扼要的入門書,讓孩子願意乖乖「就範」聽古典音樂,老實說還真的不容易。原因無他,絕大多數古典音樂導聆書多半太過典雅與精緻,和青少年崇尚的幽默或搞笑的次文化格格不入,無論家長花多高的價格典藏,最後還是不敵漫畫書與卡通的魅力,讓孩子束之高閣。羅勃.勒范恩書寫的《管絃樂的故事》一書,配上了梅瑞迪絲.哈彌爾頓精彩又有點無俚頭的插畫,趣味盎然,一方面以古典音樂簡史為經;同時,又以各種樂器的介紹為緯,讓孩子很快掌握聆聽古典音樂的基礎知識。
讀者千萬不要讓書名《管絃樂的故事》給嚇倒,以為這是一本專門討論交響曲或協奏曲的專書,其實稍微注意原文書的主標題下,有一個冗長的副標題:「Listen While You Learn About the Instruments, the Music and the Composers Who Wrote the Music!」(邊聽邊認識樂器、音樂及創作這些音樂的作曲家!)不難發現這是一本透過聆聽音樂,同時認識樂器、音樂和作曲家的繪本。而且在重要的作曲家與作品的選擇上,本書也不以管絃樂為限,在介紹巴洛克音樂時,就挑選了巴哈的《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而在推介印象派音樂時,則選擇了德布西的鋼琴曲《阿拉貝斯卡第一號》,在在說明了,《管絃樂的故事》有些「名實不符」,並不以管絃樂為限,其實是一本簡明版的古典音樂導讀書。
作者羅勃.勒范恩曾任淘兒音樂城《古典,脈動!》雜誌的編輯,也曾是亞馬遜網路書店古典音樂部門的資深編輯,現任Classicstoday.com網站資深編輯,他有豐富的推廣古典音樂的經驗,在介紹音樂時頗能掌握年輕人的語彙,用相當淺白的語言,貫穿了古典音樂歷史。加上《管絃樂的故事》的編排設計很生動,沒有採取傳統紙本書的敘事模式,比較接近數位化的多媒體書,在每個頁面閃現出多個對話框,有的談史料,有的介紹歷史背景,有的是講解樂理,有的敘說奇聞軼事,每一則資訊字數都不多,所呈現的是本書編輯的鬼點子與創意,搭配曾擔任新聞周刊(Newsweek)藝術總監的知名插畫家梅瑞迪絲.哈彌爾頓的作品,更讓全書充滿了驚奇。
例如,書中會摘錄一些音樂家的雋永語錄,湯瑪斯.卡萊勒說:「音樂,更好的說法是天使的話。」或如威廉.巴克利說:「當你花個10美元就能買下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而且可以聽上40年時,生命就不全那麼糟了。」最妙的是當進入古典時期的段落,突然出現了富蘭克林放風箏的漫畫,正當讀者感到莫名與突兀時,接下來的文字說明是,在海頓、莫札特與貝多芬活躍的時期,正是富蘭克林發現電和美國建國的時代,兩相對照,更能夠理解那樣一個理性的年代,專制社會的結構慢慢崩解,音樂家的眼光自然也就有所轉變。
本書最為成功的創意,在全書的導覽上,設定了管絃樂達人「鮑伯」,他會穿梭時空,出現在書中的角落,以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經典曲目背後的故事。搭配附贈的古典音樂名曲選段,共有37首,總長超過1個小時,「鮑伯」會適時提醒讀者聆聽這些樂曲的精華片段,再配合講解,確實能夠讓讀者更容易認識不同時期美學主張下,樂曲形式、器樂搭配以及主題等變化的特徵,也讓讀者有機會分辨不同的器樂的聲響與表情。雖然這張附送CD中的音樂都不完整,顯得內容有些單薄,但樂曲片段的特徵都很清晰,確實有助於初學者很快認識古典音樂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誠如本書一開頭所描述的:「龐大」和「複雜」表示「興奮」,而這就是交響樂。要能夠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既要能夠熟悉龐大器樂編制的管絃樂團,以不同的樂器、速度和音量,或以輕快的旋律表現愉悅,或以低迴的曲調泣訴悲傷,或以嘈雜與巨大的音響傳達憤怒。因此,要能夠登上古典音樂的殿堂,既要熟悉音樂史,認識各時期重要的作曲家與名曲,更要能夠分辨各式各樣樂器的聲音、特性與演奏方式,以及瞭解管絃樂團如何像一個大家族一樣,有時齊心協力,有時候又彼此競爭,在各式各樣的關係中,交響出令人感動的音樂。
《管絃樂的故事》由小典藏出版,翻譯與出版十分細膩,也保留了原書的索引,讓本書閱讀更為便利,也成為一本便利的工具書。如果一定要挑剔的話,本書所舉的例證過於美國文化,如果能搭配一些在地的歷史事件,相信會更具親和力。同時,本書的CD如果加入更為清楚的語音解說,補充書籍的不足處,應當會更增添本書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