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研究

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研究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7章,其基本結構及內容如下:第1章為導論部分,該部分詳細敘述本研究的選題意義、目的、將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同時回顧並梳理了近幾十年來關於碳排放、隱含碳排放、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研究領域的諸多研究成果,為之後的研究打好了基礎;第2章的內容為低碳城市建設的理論基礎;第3章主要是對城市化進程與碳排放之間關係的研究;第4章的主要內容為對中國產業隱含碳排放的實證分析;第5章的主要內容為對中國碳排放與隱含碳排放驅動的影響因素所進行的分解研究,以期發現推動中國隱含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並提出建議;第6章根據前述低碳城市建設理論基礎以及實證分析,提出中國建設低碳城市需要注意的五大支撐要素:低碳產業支撐、低碳人口支撐、低碳設施支撐、低碳文化支撐與低碳制度支撐;第7章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提出政策建議以及總結本研究中的不足之處,同時展望了該領域的研究未來。
 

目錄

1 導論/ 1
1.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
1. 1. 1 研究背景/ 1
1. 1. 2 研究意義/ 4
1. 2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5
1. 2. 1 國外相關研究綜述/ 5
1. 2. 2 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23
1. 2. 3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及本研究特點/ 32
1. 3 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內容及思路/ 33
1. 3. 1 本研究的目的/ 33
1. 3. 2 本研究的方法/ 33
1. 3. 3 本研究的內容/ 34
1. 3. 4 本研究的思路/ 35

2 低碳城市建設的理論基礎/ 37
2. 1 本章概要/ 37
2. 2 相關概念的界定/ 37
2. 2. 1 碳排放與隱含碳排放/ 38
2. 2. 2 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 40
2 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研究 􀪋
2. 2. 3 低碳城市/ 44
2. 2. 4 低碳城市化與城市低碳化/ 45
2. 3 低碳城市建設的理論基礎/ 47
2. 3. 1 可持續發展理論與低碳城市建設/ 47
2. 3. 2 生態學相關理論與低碳城市建設/ 49
2. 3. 3 低碳經濟理論與低碳城市建設/ 51
2. 3. 4 產業相關理論與低碳城市建設/ 52
2. 3. 5 人口相關理論與低碳城市建設/ 53
2. 3. 6 文化相關理論與低碳城市建設/ 54
2. 3. 7 建築相關理論與低碳城市建設/ 56
2. 3. 8 制度相關理論與低碳城市建設/ 57
2. 4 本章小結/ 58

3 城市化與碳排放關係研究/ 59
3. 1 本章概要/ 59
3. 2 城市化與碳排放關係的實證研究/ 60
3. 2. 1 問題的提出/ 60
3. 2. 2 相關研究綜述/ 60
3. 2. 3 實證分析/ 64
3. 2. 4 結論/ 70
3. 3 本章小結/ 72

4 中國產業隱含碳排放實證分析/ 73
4. 1 本章概要/ 73
4. 2 文獻綜述/ 73
4. 2. 1 隱含碳排放與I-O 模型/ 73
4. 2. 2 相關研究綜述/ 75
4. 3 模型的構建與說明/ 76
4. 3. 1 模型的構建/ 77
4. 3. 2 模型說明/ 79
4. 4 實證分析/ 81
4. 4. 1 產業部門能源消耗隱含碳排放估計/ 83
4. 4. 2 產業部門間隱含碳排放效率分析/ 86
4. 4. 3 直接碳排放與隱含碳排放比較分析/ 90
4. 4. 4 結論與建議/ 94
4. 5 本章小結/ 95

5 中國碳排放與隱含碳排放驅動因素分析/ 97
5. 1 本章概要/ 97
5. 2 文獻綜述/ 98
5. 2. 1 Kaya 恒等式與LMDI 方法/ 98
5. 2. 2 相關研究綜述/ 100
5. 3 碳排放驅動因素實證研究/ 102
5. 3. 1 模型構建/ 102
5. 3. 2 數據來源及說明/ 106
5. 3. 3 中國碳排放實證分析/ 106
5. 4 隱含碳排放驅動因素實證研究/ 122
5. 4. 1 模型構建/ 122
5. 4. 2 數據來源及說明/ 124
5. 4. 3 中國隱含碳排放驅動因素實證分析/ 125
5. 5 本章小結/ 136

6 中國低碳城市建設模式及核心支撐要素/ 138
6. 1 本章概要/ 138
6. 2 低碳城市建設的國內外經驗/ 139
6. 2. 1 低碳城市建設的國際經驗/ 139
6. 2. 2 中國低碳城市的建設試點/ 148
6. 3 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的模式選擇與分析/ 150
6. 3. 1 低碳城市建設的「低碳城市化」模式/ 150
6. 3. 2 低碳城市建設的「城市低碳化」模式/ 151
6. 3. 3 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的混合模式/ 152
6. 4 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的支撐要素/ 153
6. 4. 1 低碳城市建設的產業要素支撐/ 154
6. 4. 2 低碳城市建設的人口要素支撐/ 156
6. 4. 3 低碳城市建設的設施要素支撐/ 157
6. 4. 4 低碳城市建設的文化要素支撐/ 159
6. 4. 5 低碳城市建設的制度要素支撐/ 160
6.5 本章小結/ 162

7 政策建議及研究展望/ 164
7. 1 政策建議/ 164
7. 2 研究的可能創新/ 168
7. 3 研究不足與展望/ 169
參考文獻/ 170
 
 



  人類從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之後,生產力呈幾何級數增長,天然的好奇心以及滿足自身各類需求的驅動力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當城市化發展成為人類社會主要的發展方式並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維持這一發展方式的情況下,時代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命題—可持續發展。

  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以建設低碳經濟為核心發展低碳城市、綠色城市等一系列概念被世界各國提出並積極實踐。儘管世界各國都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負有共同的責任,但是在無法絕對公平的國際社會秩序中二氧化碳減排成為發展中國家自我發展的約束,並成為了與發達國家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與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國家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隨經濟實力的增強, 中國的國際地位日漸提高,同時所承擔的國際責任也越大。中國在溫室氣體減排領域做出了卓絕的努力,並承諾到2020年將國內單位GDP碳排放降低到比2005年低40%~45%。

    面臨國內巨大的人口就業壓力,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是我國的首要任務。在二氧化碳減排和經濟發展的平衡問題上不能為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而降低經濟增長速度,也不能為了經濟增長而犧牲環境並不顧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和形象,因此,選擇一條可持續的、以低碳經濟為核心的、以建設低碳城市為手段的社會發展道路,是考慮當下國際、國內環境和自身基礎實力做出的正確決定。也正因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傳統碳排放研究陷入某種固定模式而無重大創新的情況下,本研究採取一種新的研究方法,通過更加全面的碳排放核算來研究中國隱含碳排放及其對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的影響。

    本書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對碳排放、隱含碳排放、低碳城市化、城市低碳化等一系列重要概念進行重新定義;第二,利用隱含碳核算方法,根據掌握的投入產出表數據,利用I-O 模型進行中國隱含碳排放量的初步核算,第三, 利用Kaya 恒等式、LMDI分解方法對驅動中國隱含碳排放變化的因素進行分解;第四,根據分析結論,結合理論分析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的支撐要素及框選擇並提出政策建議。

    本研究共分為7章,其基本結構及內容如下:

    第1章為導論部分,該部分就本研究的選題意義、目的、將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進行了詳細的敘述,同時回顧並梳理了近幾十年來關於碳排放、隱含碳排放、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研究領域的諸多研究成果ꎬ 為之后的研究打好了基礎。

    第2章的內容為低碳城市建設的理論基礎,本章主要從前人的經典著作、理論出發探尋支撐今日低碳城市建設的有力證據,從不同的學科領域找到中國建設低碳城市、發展低碳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這些理論包括: 低碳經濟理論、產業生態化理論、人口理論、建築理論、文化理論等。

    第3章主要是對城市化進程與碳排放之間關係的研究,本章通過迴歸分析、格拉杰因果檢驗等實證分析方法,對1978 年改革開放至今的三十多年間的城市化發展水平與二氧化碳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實證,判斷城市化過程在導致二氧化碳排放上的力度與趨勢。

    第4章的主要內容為對中國產業隱含碳排放的實證分析。首先,本章對研究隱含碳排放之I-O 模型進行了介紹,並根據中國的情況進行了模型構建,本章根據2007 年投入產出表數據進行了中國產業隱含碳排放的核算,認為以2007 年核算結果來看在各個產業部門中建築業的隱含碳排放最高,服務性行業(合併后) 作為產業鏈終端,其隱含碳排放在所有部門中排行第三,是產業碳減排應重點關注的部門。該部分還比較了各部門隱含碳排放占比與各產業產出占比, 認為建築業是碳排放最不經濟的部門ꎬ 而第三產業儘管隱含碳排放占比高但是其產出占比也很高,因此是碳排放較經濟的部門。

    第5章的主要內容為對中國碳排放與隱含碳排放驅動的影響因素所進行的分解研究,以期發現推動中國隱含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並有針對性地給出意見, 利用Kaya恒等式、分解方法,在計算1990—2007 年有投入產出表數據的年份的隱含碳排放量、碳排放變動量及各因素的驅動貢獻率的基礎上分析了影響中國隱含碳排放變動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分為2 個層次8個因素:生產層面的經濟規模效應、產業結構效應、經濟效率效應、生產方式進步效應和生活層面的人口規模效應、人口結構效應、生活水平效應、生活方式進步效應,其中生產方式進步與生活方式進步是在2個層面上驅動中國隱含碳排放變動的主要因素。
    第6章根據前述低碳城市建設理論基礎以及實證分析,提出中國建設低碳城市需要注意的五大支撐要素: 低碳產業支撐、低碳人口支撐、低碳設施支撐、低碳文化支撐與低碳制度支撐。其中低碳產業與低碳人口支撐是經濟基礎與必要條件,低碳設施支撐是低碳城市與低碳經濟的外在表現與物質基礎,文化支撐是軟性隱形機制,制度支撐是「支撐的支撐」, 是一切低碳城市建設與實踐活動的指導與約束。此外,通過詳細比較「低碳城市化」與「城市低碳化」兩個概念的異同,認為中國目前建設低碳城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需要實事求是地選擇舊城以「城市低碳化」改造與重建為主和新城注重「低碳城市化」規劃與設計為主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第7章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提出政策建議以及總結本研究中的不足之處,同時展望了該領域的研究未來。

    縱觀整個研究,在夯實理論的基礎上採取了比較有說服力的數據分析方法, 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分析和說明了中國目前隱含碳排放的情況,同時就中國低碳城市建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與隱含碳排放之間的關係做了一定的說明,認為中國在全球化的大時代中和進入后經濟危機時代的背景下建設低碳城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除了延續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的思路之外,應該加大對低碳城市建設隱含碳排放的監測與核算,以期更加全面地認識中國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和低碳城市建設中的真實碳排放情況,同時增加低碳城市建設的制度供給以保證低碳城市建設各個方面有條不紊地進行,既要避免制度缺位也要避免制度重疊, 讓制度發揮最大效用。此外,重視低碳文化建設對低碳城市建設的重要性,發掘傳統優秀文化,整合現代流行文化,借鑑世界各國先進文化,使其為中國建設低碳城市所用,用文化的力量影響城市人口,培育城市低碳人口進而影響生產過程和生活過程低碳行為,並最終達到城市低耗能、低碳排放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354938
  • 規格:平裝 / 194頁 / 17 x 23 x 0.9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童話裡的心理學【博客來電子書獨家-作者電子贈言簽名扉頁版】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