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法展
大箱子(二版)

大箱子(二版)

THE BIG BOX

  • 定價:290
  • 優惠價:926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4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海鷗鳴叫,兔子跳,河狸想要時就抓樹來咬。」
  既然海鷗、兔子和河狸都可以做想做的事,
  為什麼我不能掌握自己的自由?

  帕蒂、米奇和里莎住在一個大箱子裡,大箱子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但什麼都是大人決定的。為了「保護他們」,大人們還在大箱子的門設了三道鎖,而且那門只能從外面開。

  帕蒂、米奇和里莎原本都擁有快樂的學習與生活,但這樣的日子卻時時刻刻受到大人的「教育」:因為他們還不懂得如何掌握自己的自由,所以必須遵守所有大人訂定的規則。最後,他們只能待在大箱子中透過大人給的影片和唱片認識世界。但是,帕蒂、米奇和里莎真的不懂得掌握自己的自由嗎?

  編輯手札
  帕蒂、米奇和里莎因為誠實表達了內心的想望,而被大人以「不知分寸」、「還不懂得掌握自由」為由,關進了一個名為「這是為你好」的大房間裡。他們從此後定時收到許多經過大人許可的新事物,在大人們特意形塑的環境中生活、成長與學習。

  紀伯倫的散文詩集《先知》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首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這首詩說明的正是身為大人、身為父母的人無形中以「愛」之名為挾,以此來箝制、剝奪孩子發展生命中的任何自由。大人們、父母們是否用對孩子的愛合理化其實一點都不合理的管教?這是一個非常需要省思的問題。《大箱子》藉由優美的詩文與圖畫表達孩子們無言和無聲的吶喊。這本書提醒大人,應該試著讓自己回到兒時來同理孩子,若是遭受這樣的對待,將多麼讓人感到無助與絕望。

  *有注音

本書特色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湯妮‧莫里森與兒子共同創作,為兒童人權共同發聲。
  ★運用諷諭手法呈現孩子心中那無聲的吶喊,表現孩子渴望自由學習、與被尊重的權利。
  ★文字以優美的詩歌韻文形式呈現,讀來更有韻律、節奏之美。

名家推薦

  兒童哲學家/楊茂秀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親職作家/小熊媽
  德國幼兒園教學組長/莊琳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湯妮‧莫里森


  湯妮·莫里森於1993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是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影響了許多創作者。她的一些作品被歸入美國經典文學,包括《最藍的眼睛》。莫里森曾獲許多文學獎項,除了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其他獎項還有國家圖書獎、國家圖書評論獎、普利茲獎等。

繪者簡介

吉賽兒‧波特


  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後,在《紐約客》雜誌以插畫家的身分展開繪畫工作。1997年被《出版人週刊》選為最有希望的插畫家之一,兩部作品《粗麥粉先生或先生們》和《加布里葉之歌》全都獲得美國ALA (圖書館協會)Notable童書大獎。

譯者簡介

楊茂秀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

  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研究、美國西東大學雙語教育博士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專長:兒童哲學、兒童文學、繪本研究、故事與思考、故事說演、思維與寫作、詩與哲學、時間與敘述、生態文學與大地倫理、繪本與兒童哲學、創作研究、兒童文學翻譯與創作、故事與思考、圖畫書。

  一生好讀雜書,喜愛到完全陌生的領域遊盪,和樹啊、石頭啊、小蟲啊說說話。
 
 

導讀

大箱子放在觀念的原野

楊茂秀(兒童哲學家)


  「大箱子」誕生已經二十多個年頭,來到華文世界也已十多年了。它是一九九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尼‧莫里森的作品。事實上,這本書的作者有兩個人:湯尼‧莫里森和她的兒子——史萊德‧莫里森,而她兒子當時才八歲。八歲的孩子把心聲說給媽媽聽,媽媽協助他,用詩歌的方式表達出來。因為是繪本,所以,這個故事有另外一條線,是插畫提供的意象。

  繪本是紙面舞台,更好的說法是紙面的劇場。沒有劇場就沒有真正多元的思考。

  在這個特別講究公民素養的社會,如何能夠讓很多人一起在「大箱子」這本紙面的劇場舞台上演出呢?就我所知,只有一個方式,那就是採取談話性的共讀方式。談話性的共讀,是很年輕的閱讀方法,它從心理分析學及心理治療學發展而來。這兩個領域的專家,以生理與心理關係出發,重視兒童個人身心的發展,強調兒童的生長環境、親戚及朋友之間的互動,要為孩子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提供有效的協助。讓人類文化以及經濟的新成員,有智巧、有能力,在迅速改變的社會中,養成良好的閱讀、談話習慣。要喜歡探索,善於提問,並且,透過提問種下觀念的種子,期望他們能在現實生活與想像生活中取得平衡,得以綠化觀念的原野,創造觀念的雜木林。

  史萊德‧莫里森的心聲,是對於成人對待孩子的方式感到恐慌、憂慮、交集、不安、不平;以及對孩子自身強烈的成長欲求及願景缺乏方向。但是,為了適應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又不得不妥協。妥協的過程中,光是有愛是不夠的。道德、規矩、倫常上的了解都很重要,要了解事有先後、輕重之分。該如何分呢?在錯綜複雜的現象中,清楚了解什麼可行,什麼絕對不可行。孩子與大人幾乎是平等的,彼此都需要共同探索,在正常、現實的生活中都會遭遇危險,也都需要別人的意見與指引。

  這些意見與指引從何而來?

  把「大箱子」作為「談話性閱讀」的劇場,以探索社群的方式,湯尼‧莫里森為我們提供了文學藝術上的哲學建議,讓父母、老師、小孩及教育家一起上台,或輪流出場,在紙面的劇場上演出,造就傾聽彼此心聲的結果。把音樂、節奏、韻律作為背景,建構孩子愛閱讀的習慣,並教養父母和老師喜歡而且擅長和孩子共讀、共同討論的習慣。

  習慣的養成、改變,是常規建立的根本。沒有常規,就沒有穩定和諧的家庭生活和教學。孩子和大人,都會產生問題。問題不是人,問題可以被解決,但人本身是奧秘,奧秘可以也應該永遠被探索。芝加哥大學的歷史學家馬丁的名著《兒童的奧秘》及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退休幼教思想家的系列作品,尤其是《白人老師》;還有義大利文學家及幼稚教育思想家的《幻想的文法》,以及許多經典的繪本故事,都可以和「談話性的共讀與討論」共同組成觀念發生、成長的雜木林。

在自律中,自由翱翔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我們總是期待孩子能夠待在一個量身打造的框架裡,以便自己管教時駕輕就熟。大人總是有許多的說詞與理由,認為孩子的成長流程得照自己設定的程式條件,按部就班,依指示配合,好讓一切符合父母與老師的期待。對於大人來說,孩子如果能維持在應有的行為規範以及表現水準,是多麼令人想望的理想狀態。

  至於孩子的想法與思考,情感及感受,行動和自由以及內心的渴望,在一切「我是為你好」的屋簷下,往往被壓抑、受忽略。時間一久,有些孩子收斂了行為,遺忘了好奇,取消了探索世界的欲望,關閉了勇於嘗試的樣貌。這就有如孩子被塞入小小的展示盒裡,像個小小的裝飾品一般,展期一久,孩子也感到窒息,無法透氣。最後,就怕真的失去了屬於孩子原本的特質,成為令人擺佈的裝飾品。

  然而,由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嘗試與探索,因此踩線、越界都是很自然的情況,成長的真諦也就在這裡。藉由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讓孩子慢慢學會拿捏自律、規範以及與周遭世界的關係。關於自由與自主權力,孩子需要瞭解如何在不侵犯與傷害他人權益的情況下,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取得最大的自由度來展現自己的興趣、喜好,以及思考與行動等自由。

  別讓大人太多的標準和自以為是的框架限制了孩子的天賦與特質,澆熄了孩子對於生活事物的熱情。孩子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也同時在學習自律,瞭解許多事情並非能夠為所欲為。不能自己想要如何就如何,不能太過於自我中心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我們希望孩子未來能夠獨立生活,而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需覺察自己願意釋放給孩子多大的權限,讓孩子可以擁有他的自主性。使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思考模式,而非不做任何質疑、篩選、過濾的照單全收我們所灌輸的想法。大人們總是對於孩子的疑問、意見容易感到不知所措而頭痛,甚至覺得受威脅。關鍵在於孩子的一波、一波又一波的提問,往往也重重地踩到了大人的脆弱點。我們無法說服孩子的疑問,也令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

  當我們想要掌控孩子時,是否自己也覺察到,在這背後可能隱含了自己的恐懼,害怕面對眼前孩子的各種可能性?

  很欣喜遇見了這一本由青林國際出版的《大箱子》繪本。讓我們可以和孩子透過閱讀,一起分享彼此對於享有自由以及自主權力的想法。同時,好好瞭解自己與周遭他人的關係並做好適切的拿捏。《大箱子》推薦給您,期待孩子逐漸跨出那有形無形的箱子,解開一道又一道的枷鎖,在自律中,自由翱翔。

張美蘭(小熊媽,親職作家/兒童文學工作者)

  看完《大箱子》這本書,心中有許多熟悉與難過。大人總愛用自己的眼光與利益來衡量孩子的行為;忘了自己也曾是孩子,曾有愛跑跳的心情。

  現在的世界,孩子們住在水泥叢林裡,很少有機會跑跑跳跳,不過,這本來就是孩子該做的事情!遠古時代,沒有學校,孩子們不就是在林間嬉戲嗎?工業革命後,大人要工作,因此發明了學校,把孩子聚在一起好統一管理,就像生產線一樣,讓孩子們失去了許多該有的自由。

  當今社會有許多新名詞:過動、注意力不集中,都是因為我們期待孩子應該像機器人一樣,乖乖坐在教室裡聽課,卻忘了這些都是大人設計出來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束縛。書中的孩子,有一個大房子管束他們,可能還是幸運的;現實的孩子,則是有吃不完的藥,逼他乖乖就範……但這些藥與治療,未必比大房子更好!

  所以,我們真的做對了嗎?教育是不是應該仔細思考:如何因材施教?

莊琳君(德國幼兒園教學組長)

  翻開《大箱子》這本書,讀了一半後深感此書恰如其名。閱讀時沉甸甸的重量垂落至心裡,平穩的語調隱含了充滿力量的訊息,再加上與字句相呼應的獨特畫風,其中引發的思考衝擊確實值得大人深刻省思。

  三個被困在大箱子的孩子,各自基於不同的理由而被大人剝奪自由。在上了鎖的空間裡,他們擁有生存下去的所有必要物質條件,那裡有玩具,有鞦韆,有美食和電視機,唯獨缺少的,就是自由。對此,愛他們的大人們口徑相當一致,他們說「你們就是無法拿捏自己的自由。」似乎孩子的行為舉止違背大人所建立的規矩,那麼剝奪和牢籠,自是無可避免的一件事。

  「聽話」在德國不是個被高度推崇的優點,我們知道孩子開始跟大人反抗,不聽話,其實是他們成長意識萌芽的一個重要指標。過程中他們會受傷、犯錯,絕大多時候也沒大人那麼深思熟慮,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每個孩子最後擁有強大心理素質的必要養份,而這養分只能靠孩子自己從豐富的生活歷練中自行汲取,沒有其他方法。

  德國幼教並非鼓吹孩子任性的為所欲為,但大人在給予孩子有限度的自由之下,也同時必須要求自己只能建立「有限度的規矩」。因為過多的枷鎖只是困住孩子的天性和能力,並壓斷他們的成長羽翼。

  孩子有當孩子的自由,他們本來就不是一個樣,別把孩子一個個都強壓進模型裡成為罐頭小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oni Morrison的這一本優質讀物《大箱子》,我真心推薦給所有熱愛自由的大人小孩們。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744208
  • 叢書系列:親子成長系列
  • 規格:精裝 / 48頁 / 25 x 25 x 0.6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6歲~12歲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親子、童書、國中小】閱讀次元進化論|來到知識內容新紀元,點開APP就點亮一整個宇宙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投資理財書展
  • 格林全書系
  • 售票網電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