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鄰人:面對集體憎恨、社會癱瘓的公民抉擇

鄰人:面對集體憎恨、社會癱瘓的公民抉擇

Neighbor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in Jedwabne, Poland

  • 定價:380
  • 優惠價:5190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殺死你,只因為你貼著我憎恨的那個標籤。

  ★成功挑戰二戰主流史觀,大屠殺歷史寫作經典!
  「為何惡魔在這座小鎮裡橫行?」

  ——1941年的炎熱夏日,波蘭耶德瓦布內小鎮裡一半的居民謀殺了另一半居民。

  暴力的陰霾籠罩了整座小鎮。
  鎮上的猶太人像狼群中待宰的羔羊,他們被棍打、溺斃、砍頭、焚燒……
  然而這一連串殘忍的暴行並非出自人們熟知的「納粹」,
  而是擁有真實面孔和姓名的波蘭人,
  是這些受害者過往所熟識相交的人們:他們的同學、朋友、向他們買牛奶的人以及在街上閒話家常的人——同住在小鎮裡的鄰人。

  「大多數是年輕男人,他們非常享受抓捕和折磨猶太人的過程。」
  「暴徒們拉著手風琴、吹著笛子,來掩蓋婦女和孩子的尖叫聲。」
  「那些劊子手愈來愈興奮,殺人的節奏也愈來愈快、愈來愈瘋狂。」
  「儘管事發之後一片慘狀,他們還是搜刮死者身上的財物,因為據說猶太人會把值錢的東西縫進衣服裡。」

  證詞、證據、凶手、殺人動機……參與犯罪的隊伍隨著真相大白不斷擴大。
  作者耗費數十年抽絲剝繭,展開比偵探小說還懸疑迭起、驚心動魄的歷史解謎!
  人類現代史上公認的受害者「波蘭人」,原來也是屠殺的加害者?!

  在面對和你敦親睦鄰的朋友同學、老師校長、鞋匠花匠或理髮店老闆娘……那些走在路上都會忍不住停下來閒話家常的親密情誼,是怎麼在一夕間消失無蹤?那些親密的鄰人們又是如何心甘情願地成為拿著斧頭棍棒的劊子手?

  ★美國國家書評獎、美國國家圖書獎最終決選書單!
  ★翻譯美、德、義、荷、西、法等多國語言出版!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各大國際媒體盛讚!
  ★哈佛大學教授喬治・史坦納、《戰後歐洲六十年》歷史學家東尼・賈德一致推薦!
  ★波蘭語出版後,波蘭舉國震撼,成立國家記憶研究所(Institute of National Memory)重啟耶德瓦布內大屠殺事件調查,並審判任何仍存活的或仍能負刑事責任的罪犯。

  ◎為何人會對周遭的暴力與仇恨冷漠以對?
  ◎我們又該如何不跨過那道蔑視人命的線?


  本書引導讀者思考現代社會普遍潛伏的危險————
  「一個社會的徹底癱瘓,最明顯的就是對憎恨(resentment)的制度化。服膺於憎恨的人們受慫恿而相互敵視,彼此間的敵意如獸性本能般水漲船高。社會中任何細小的裂痕都可能迸裂為鴻溝,任何對立情緒都會不斷惡化加劇。曾有一度,政府慫恿人們公開指責彼此,前者的隊伍靠著衝突謾罵不斷壯大,人們在無意識間逐漸不同程度地與政府共謀,鎮壓了他們自己。」——楊・格羅斯

  「屠殺事件傷害了所有人,不管是受害者、加害者還是旁觀者,而這些人到今日都還沒能走出那傷害。」——作家、波蘭文譯者  林蔚昀

  歐洲長期壓迫、屠殺猶太人,除了「流散」造成「國家缺位」這個角度之外,本書也提供了社會史的解釋。二戰期間在一個波蘭小鎮,一半的人口(猶太人)在一個夏日,被他們的波蘭人鄰居掠奪、凌虐、屠殺殆盡。為什麼?本書帶領我們探索「波蘭—猶太關係的陰暗面」。——吳介民

  讀《鄰人》的過程中我一直想哭.....但是除了情緒的波動,它也讓我能更深入肌理地了解波蘭文化,了解今日許多波蘭人的恐懼、脆弱、排外、自大又自卑的情緒是怎麼來的,雖然很矛盾,但這些東西確實與波蘭人的勇敢、堅強、熱情、開放共存,像是與樹共生的蔓藤。我想屠殺事件傷害了所有人,不管是受害者、加害者還是旁觀者,而這些人到今日都還沒能走出那傷害。雖然距離遙遠,社會歷史背景完全不同,我想這本書對臺灣人也很有參考價值,我們都在學習如何正視傷害的眼睛,並且學習如何在傷害中繼續共存下去。——林蔚昀

本書特色

  ●歷史總是不斷顛覆歷史,有時候我們以為的受害者其實才是加害者。而更可怕的是,我們都可能是這當中的一員:我恨你、我黑你、我抹消你的一切,只因你心中有著與我不同的信仰。而更可怕的是,我們都是有意識地成為了暴力的共謀者。

  ●這本書就像是一起殘忍謀殺案的調查報告。真凶乍看在眼前,然而解開謎團更重要的是殺人動機!抽絲剝繭、心驚膽跳的敘事過程,有著讀驚悚推理小說般緊湊強烈的畫面感,而等在前方的真相卻如此巨大到竟撼動了一個民族的歷史。

  ●真相需要揭曉,但更重要的是當真相或是被發掘出的歷史片段已然成為公開的資訊,社會的全體公民會選擇用什麼方式面對它?披露它?書中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格羅斯相信只要歷史學家詳盡記錄蒐集那些未被傾聽的災難之聲,罪行的記憶必定會在一代代人間流傳下來。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伍碧雯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周  健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
  陳品諭  《轉角國際》專欄作家
  閻紀宇  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好評推薦※
  吳介民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明璁  作家、社會學家
  林蔚昀  作家、波蘭文譯者
  房慧真  作家、記者
  郭崇倫  聯合報副總編輯、und全球瞭望主持人
  顏擇雅  作家、出版人

  ◢ 媒體、名人推薦
  對於戰爭所引發的人類獸性的重要論述。——《紐約時報書評》

  一個口耳相傳的故事,永遠不會終止……仇恨就這樣在人類本性中漸漸根深柢固,隨時會再次爆發。這是本書帶給現代人類的預警。——《洛杉磯時報》

  先鋒性著作,大師級歷史學家傑作。作者以非凡的敘事技巧講述了一個震人心魄的悲劇,讓本書在波蘭獲得極大反響,強行撬開了波蘭現代史上緊閉且沉痛的一章。但《鄰人》並不僅僅關於波蘭,它更對這個時代和人類最緊密的種族問題做出了低迴而激昂的反思。沒有任何一經歷或研究二十世紀的人,能對這個問題視而不見。——東尼・賈德,歷史學家

  本書揭露了塵封六十年的驚人真相,並在波蘭重啟新的歷史自省。書中的提問卻極具普遍性:「普通人」為何會突然心甘情願變成「劊子手」?我們能從民族的歷史中學到什麼?現代人對於國家過往犯下的罪應如何承擔且到何種程度?作者並未輕率地做出回答,但他以這段被消失的歷史讓人們以新的視野來思考。——大衛・恩格爾,紐約大學歷史系希伯來與猶太研究教授

  不論是從寬泛的二戰時期猶太大屠殺來看,還是從波蘭社會對大屠殺的反應此一更具體的問題來看,本書無疑是十年來我所讀過最重要的著作。作者以生動的敘事提問,我闔上書時仍對其描寫的事件震驚不已,同時又對於處理這沉痛、艱難、複雜主題所展露的智慧與技巧感到由衷敬佩。——安東尼・波隆斯基,波蘭猶太史學者、布蘭戴斯大學猶太學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格羅斯  Jan T. Gross


  古根漢學術獎得主
  1947年生,波蘭裔美國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於華沙大學、耶魯大學畢業後,現為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
  1996年,因傑出的學術成果由波蘭總統授予波蘭共和國勳章,並榮獲古根漢學術獎(Guggenheim Fellowship)、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及書評人獎等。

  出版專著及合著數十部,包括《恐懼:奧斯維辛後波蘭的反猶主義》(Fear: Anti-Semitism in Poland after Auschwitz)、《來自域外的革命:蘇聯對波蘭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地區的征服》(Revolution from Abroad: Soviet Conquest of Poland’s Western Ukraine and Western Belorussia)。

  本書為其代表作,一出版即引發巨大的反響和爭議,提名入圍多項圖書獎。它在波蘭激起了關於波蘭—猶太關係的熱烈討論,波蘭議會在本書出版後重啟對耶德瓦布內大屠殺的調查,波蘭重量級導演帕希考夫斯基受本書和相關討論啟發拍攝了電影《沉默的共謀者》(Aftermath)。

譯者簡介

張祝馨


  英國里茲大學英語文學碩士,曾任書籍編輯,現為專職譯者。
  譯有《遠方的陌生人:英國如何成為現代國家》、《懷疑:普立茲獎戲劇集》等書。
 
 

目錄

【推薦序1】面對集體瘋狂的歷史罪行,我們準備好了嗎?伍碧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推薦序2】周健(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
【推薦序3】閻紀宇(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推薦序4】陳品諭(《轉角國際》專欄作家)

耶德瓦布內地圖
前言

一、事件篇
事件梗概
資料來源
戰前
蘇聯占領1939-1941
蘇德戰爭爆發和拉茲沃夫大屠殺
準備
誰殺了耶德瓦布內的居民
謀殺
掠奪
私人傳記
時代錯誤
人們記得什麼
【照片收錄】
●耶德瓦布內鎮民們
●庭審檔案

二、其後
集體責任
對資料的新詮釋
有可能同時成為受害者和加害者嗎?
通敵
史達林主義的社會支持
為了一種新的史學

後記
致謝

 
 

推薦序

面對集體瘋狂的歷史罪行,我們準備好了嗎?

伍碧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二戰時,一座波蘭小鎮的居民曾屠殺猶太人」,你相信嗎?這個說法有沒有搞錯?屠殺猶太人的凶手,應該都是納粹、德國人吧!怎麼可能與波蘭人扯上關係?!二○○○年,波蘭裔美國學者楊・格羅斯寫下其代表作《鄰人》,他並不是在顛覆、翻轉我們傳統上對於猶太大屠殺的認知――納粹政權是凶手與主謀者;而是揭露、掀開二十世紀猶太人劫難中,鮮為人知的黑暗面――原來劊子手不只外來入侵的德國人,還有當地數世代情誼的老友與鄰居;原來歐洲的仇猶心態蔓延得如此深層,社會的反猶實踐依舊強悍且蠻橫;原來近代啟蒙的理性與進步根本不存在,中世紀瘋狂的獵巫想法仍宰制一切……然而,結論就是:「惡」過於狂妄囂張,而「善」完全蒼白乏力嗎?不,沒那麼簡單,也沒有結論。作者格羅斯說:「我們永遠也不會『理解』大屠殺為何會發生。」

  「理解」之所以如此困難,在於二戰結束後迄今,關於滅族與屠殺的史實都還在持續挖掘中,眾多真相仍晦暗不明,《鄰人》所陳述的正是滅猶史實中的一塊重要拼圖。這塊拼圖內容是:波蘭一座小鎮(耶德瓦布內)在納粹德軍進駐後極短時間內,鎮上的猶太居民遭割舌、砍頭、溺死、火燒活人等方式折磨至死。聽起來不像是二十世紀科技進步時代的事件,更像是發生於歐洲中世紀的酷刑慘案。時代沒有倒錯,就發生在一九四一年;而非一四九一年。在這個只住了兩千多人的小地方,猶太人占了一半的人口,他們早於十八世紀就定居於此。雖然格羅斯在書中指稱一千六百名猶太人受害的數字,目前大幅修正為三百至四百人之間,但是這場「偏僻小鎮的猶太大屠殺」之令人震撼,不僅止於死亡人數與規模大小,而是幾個我們必須深思的問題:

  首先是撲殺猶太人的複雜動機。旋風式的屠猶過程是:德軍允許執行、波蘭居民動手,眾人旁觀鼓譟、無人抗議制止,最後眾人沉默不語,繼續安靜生活。耶德瓦布內的猶太人就這樣消失了!滅猶的動機何在?是民族主義的憤怒?討好德國人?覬覦猶太人的財產?還是反正大家都這樣做……甚至早就想這樣做了?抑或有更多、更深一層不為人知的原因?現在我們知道,在東歐許多小地方也曾發生類似耶德瓦布內的凶殘事件。史實拼圖一塊塊出現,但是複雜的滅猶動機仍有待釐清。

  其次是波蘭社會的反猶與滅猶。《鄰人》一書出版後,在波蘭國內引起極大的震撼與反彈。學界批判格羅斯的研究方法不嚴謹,質疑他採用的資料片面且狹隘,輕率提出過高的死亡人數。但是各種譴責聲浪與挑剔意見,都無法推翻「偏僻小鎮的猶太大屠殺」是確實存在的歷史。格羅斯揭開了波蘭社會與學界長期以來不知道、不願意面對或是選擇遺忘的禁忌史實。因此二戰結束後,「波蘭是納粹受害者」的傳統認知必須修正,波蘭社會反猶,而且執行滅猶,「我們不是純然的受害者,我們也是加害者」,成為波蘭全國必須面對的沉痛真相,而波蘭與猶太人的關係也必須重新檢視。

  第三個值得正視的問題是:民間否認屠殺。二○○一年七月十日是耶德瓦布內屠殺猶太人的六十週年紀念,當時的波蘭總統克瓦斯涅夫斯基(Aleksander Kwaśniewski)與天主教團體對滅猶事件公開道歉,表達悔恨,強調這是波蘭歷史的恥辱,對此有集體的責任。但是小鎮居民拒絕參與悼念活動,並在窗戶貼上「對於沒有發生過的暴行,我們不求寬恕原諒。上帝幫助我們。」的抗議標語;鎮上神父則在悼念活動舉行時,故意讓教堂鐘聲持續不斷,干擾活動進行;小鎮鎮長因壓力過大,活動結束後移居美國。直到現在,波蘭社會有人肯定總統克瓦斯涅夫斯基替波蘭民族認錯道歉的勇氣;但也有人認為:為何波蘭人要為屠殺負責?是德國人下令且允許的,德國人才要負責,而且負擔全部的責任!至今在波蘭,這類言論仍是強而有力的論述。期待人民面對自身歷史中的難堪,仍是一條漫長顛簸之路。

  格羅斯研究小鎮屠殺猶太人事件並寫作《鄰人》的目的,並不是要降低或減少納粹主導滅猶的罪行承擔,而是擴充與加深我們對於歐洲反猶規模的認知。德國人是耶德瓦布內屠殺的允許者與縱容者,這絕對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波蘭居民是執行者、配合者、獲利者,也是無法掩蓋的醜惡真相。「偏僻小鎮的猶太大屠殺」之駭人與驚悚,超乎人類所有經驗之外;惡與恨的魔性狠勁,也大過我們所有人的想像。瘋狂的確存在,理解也的確困難。反省與正視人類集體瘋狂、集體合作、集體沉默所導致的罪行與惡臭,既沉重也沉痛,這需要勇氣,需要極大的勇氣,人類準備好了嗎?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96073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一、事件篇
◎前言 Introduction

 
二十世紀的歐洲經兩個男人之手被塑造成形。阿道夫・希特勒和約瑟夫・史達林為我們帶來了極權主義——就算極權主義不是他們發明的,也是由他們全面施行的。
 
要想清楚認識極權主義真正的毀滅性,光用已經發生的事去衡量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看見那些未發生的事情,用一位作家的說法便是:「未被寫出的書的數目」。除此以外,還有未被想到的想法、未被感受到的感覺、未被完成的作品、未能自然終結的生命。
 
極權主義的政治方法與其政治目標一樣,會使社會徹底癱瘓,而這些政治方法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對憎恨(resentment)的制度化。服從於史達林或希特勒統治的人們總是受到慫恿而敵視對方,彼此間的敵意就如獸性的本能一般。社會中任何細小的裂痕最終都會迸裂為鴻溝,任何對立情緒都會不斷惡化加劇。曾有一度,城市與鄉村對立,工人與農民對立,中農與貧農對立,兒童與父母對立,青年與老人對立,不同種族之間相互對立。祕密警察慫恿人們公開指責彼此,前者的隊伍靠著這些衝突而不斷壯大:「分而治之」的意圖昭然若揭。
 
此外,由於政府開始進行社會動員,並要求公眾遵循國家支援的制度和規範,人們逐漸在不同程度上與政府共謀,鎮壓了他們自己。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