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法展
毒家企業:從創造品牌價值到優化客戶服務,毒梟如何經營販毒集團?

毒家企業:從創造品牌價值到優化客戶服務,毒梟如何經營販毒集團?

Narconomics: How to Run A Drug Cartel

  • 定價:430
  • 優惠價:730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本黑色幽默的書,比毒品更令人上癮!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最佳圖書」
  《科克斯書評》、《路透社》、《圖書館期刊》亮眼推薦

  川普在美墨邊境築牆,販毒集團為何竊竊自喜?
  在墨西哥,傍晚5點45分為什麼不要出門?
  幫派成員從頭到腳刺青,竟然是為了預防員工跳槽?
  一個地盤不夠就來兩個,毒梟也搞連鎖加盟?
  線上販毒比線下交易更有品質保障,顧客評價機制還能優化客服?

  隨著電視影集《絕命毒師》與《毒梟》風靡全球,毒品產業、錯綜複雜的販毒組織、毒梟大起大落的故事莫不引人好奇,討論度始終不減。當前毒品問題嚴重,官方投入大量金錢與人力想遏止毒品氾濫和伴隨而來的犯罪活動,雖然時有捷報但仍無法根除危害,問題出在哪兒?如果將販毒活動視為一種經濟現象,並據以調整反毒政策呢?經濟學家若能扮演警察,情況會是如何?
    
  重量級媒體「經濟學人」商業線記者湯姆・溫萊特奉命深入拉丁美洲,採訪報導全球最奇特又野蠻的販毒產業,過程爾虞我詐、驚心動魄。他愈是探討毒品背後的故事,愈是發現——販毒集團和組織嚴謹的跨國企業差不了多少!組織犯罪集團不斷汲取大型公司的策略和手段,從創造品牌價值到微調客戶服務,無一不包。

  毒梟如何向大型企業借鏡經驗:

  ★學習沃爾瑪 → 壟斷賣家(農民),壓低古柯收購價格;要求供應商吸收成本以維護本身利潤。

  ★效法麥當勞 → 利用連鎖加盟的特許經營模式,擴張集團版圖與影響力。

  ★模仿亞馬遜 → 網路開店節省成本,線上比價、宅配及加強售後服務,提高顧客黏著度。

  ★人力資源管理 → 把監獄當作就業中心;以紋身提升向心力、避免員工跳槽。

  ★塑造企業形象 → 花錢買公關,利用社群媒體形塑毒梟親民愛民的公眾形象。

  ★洞悉市場脈絡,經營全球化 → 定期研究〈經商環境報告〉、〈全球競爭力報告〉,司法弱、警察不可靠、政客不受信任、容易行賄的國家,最適合拓展境外業務。

  《毒家企業》從經濟學家的視角出發,逐一分析毒品產業的上下游供應鏈、人力招募與管理、品牌建立、加盟連鎖、多角化經營、電商布局、通路開發與維繫⋯⋯等;原來,一般合法企業面臨的問題,毒梟也很傷腦筋!

  從玻利維亞到哥倫比亞、從墨西哥到美國,從古柯種植園到中美洲監獄,跟著溫萊特冒險進入神祕又危機重重的暗黑市場,以鮮明嶄新的視角深窺毒品交易與價值三千億美元的毒品市場,全面掌握全球毒品產業——可以說,這是一本給毒梟的商用參考書,也是打擊毒品的關鍵指南!

本書特色

  1.作者以經濟學家的角度觀察並分析非法毒品交易產業,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這項的寫作角度史無前例,在同類型書籍中立刻脫穎而出。

  2.本書屬紀實報導,敘事手法條理分明、一針見血,筆調幽默活潑,人物訪談讀來彷彿親臨現場。一段段故事妙趣橫生,令人欲罷不能。

  3.題材特殊吸睛,喜歡《絕命毒師》、《毒梟》影集或是《金牌特務:機密對決》的讀者,絕對會愛上這本書。

亮眼推薦

  沈旭暉/GLOs創辦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信報財經新聞》主筆(國際)
  林志都/譯者,蘋果日報「國際蘋道」拉丁美洲線、想想論壇、換日線專欄作者
  阿潑/文字工作者
  馬躍中/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張淑英/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張翠容/香港新聞工作者
  許春金/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陳小雀/淡江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專任教授、拉丁美洲研究所專任教授兼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國際長
  陳韻如/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黃麗如/旅行作家
  膝關節/影評人
  蘇彥斌/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chinchen.h/旅遊作家

  (依姓氏筆劃排序)

各界好評

  「《絕命毒師》世代必看的經濟叢書。」——《泰晤士報》

  「棒極了。這是我讀過最能以出奇致勝之道對付毒品世界的書籍。」——摩伊希斯・奈姆(Moisés Naím),《誰劫走了全球經濟》(Illicit)與《微權力》(The End of Power)作者

  「溫萊特是調查販毒產業之後尚能倖存的幸運記者之一。」——《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

  「這幾年最令人激賞的商業書籍之一。」——《今日管理》雜誌(Management Today)

  「出色的作品……既是長篇黑色笑話,也是對吸毒的冷靜分析……。《毒家企業》讀起來興味盎然,作者思緒縝密,在諸多層面提出令人信服的論點。」——路透社(Reuters)

  「從數個層面來看,溫萊特非常勇敢……。(他)一下子挑戰了每個人,包括毒販、毒梟與這兩者之間的旁觀者。這是一本大膽的調查報導書籍,論述有理,值得借鏡,可依此制定更明智的反毒政策。」——《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本書極具爭議,但論述完備……。想解決毒品問題的人,務必詳讀本書。各國政府似乎對毒販束手無策,不妨借鏡溫萊特頭頭是道的見解。」——《華盛頓書評》(Washington Book Review)

  「言簡意賅,深具說服力,乃是我讀過最棒的毒品法改革論述之一……。(溫萊特)分析縝密且論事平衡,研究極為徹底……。溫萊特將毒品交易視為企業營運,揭露為何販毒會嚴重危害世界。」——米莎.格蘭妮(Misha Glenny),《紐約時報週日書評》(New York Times Sunday Book Review)

  「本書生動活潑,引人入勝,既有堅持不懈的記事報導,也引用了學術研究的成果。」——《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經濟學人》編輯溫萊特觀察敏銳,運用企業策略與市場力量的邏輯,解釋全球販毒產業為何如此具有彈性。他的論點極具說服力,指出政府一旦忽視基本的經濟力量,就算投入大量公帑去執法,依然無法遏止毒品交易。」——《外交》雜誌(Foreign Affairs)

  「本書條理清晰,內容精闢,毫不浮誇……。溫萊特明確指出,想遏止毒品氾濫的人之所以失敗,乃是堅持去打毒品戰爭,其實應該將販毒視為市場操縱(market manipulation)。」——《獨立報》(Independent)(英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湯姆.溫萊特(Tom Wainwright)


  擁有牛津大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學位,曾經擔《經濟學人》(Economist)駐墨西哥市的記者,負責報導墨西哥、中美洲和邊境地區的新聞。他目前是《經濟學人》的英國編輯,也替《時代雜誌》(Times)、《衛報》(Guardian)、《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與《華爾街日報》撰寫文章。

譯者簡介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曾獲美國翻譯協會(ATA)英譯中檢定合格認證。目前任教於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

 
 

目錄

序言 卡特爾有限公司
 
第一章  古柯鹼供應鏈:蟑螂效應與百分之三萬的加價
第二章  相互競爭VS共謀互利:為何合併偶爾比謀殺更好
第三章  毒品卡特爾的人員問題:當龐德遇上豆豆先生
第四章  公共關係與錫那羅亞的狂徒:為何卡特爾要關注企業社會責任
第五章  離岸委外:在蚊子海岸做生意的好處
第六章  連鎖加盟的好處與風險:犯罪集團如何仿效麥當勞
第七章  創新變革,超越法律:「合法興奮劑」產業的研究與開發
第八章  網路訂購古柯鹼:網路購物如何改進毒販的顧客服務
第九章  事業多元化,打入新市場:從走私毒品到走私人口
第十章  回到原點:毒品合法化如何威脅毒梟
 
結論 為何經濟學家能扮演最棒的警察
致謝
注釋
 
 

推薦序一

《毒家企業》:從經濟學角度瞭解毒品市場

——沈旭暉/GLOs創辦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信報財經新聞》主筆(國際)


  毒品禍害人類,除了因為它損害人的身心,還有很多人因毒品被殺害。二〇一〇年,墨西哥就有超過二萬人因毒品被謀殺,當地華雷斯城更是全球謀殺率最高的城市,拉丁美洲也因毒品令人聞風喪膽。毒品全球銷售額達每年三千億美元,若果毒梟聯合統治一個國家,這國家足以擠身全球四十大經濟體之列。

  雖然各國政府都努力打擊毒品,但毒品依然橫行,究竟可以如何回應?除了種種法律監管,《經濟學人》英國編輯溫萊特(TomWainwright)出版了《毒家企業》一書,則嘗試以經濟學角度解構毒品的產業鏈。販毒畢竟也是一門生意,與賣餐飲賣衣服賣基金無異,只是毒販賣的是違法毒品,打擊毒品時加入經濟學理論,合情合理。溫萊特揭示大毒梟也在使用大家耳熟能詳的經濟學和企業管理理論:像香港兩大超級市場般壟斷採購、像美式速食店般特許經營、像大企業般管理幫派人力資源、搞公關和形象等,販毒集團愈來愈有組織,已經自成一國。

  正當生意有行規、有法例監管,販毒也有自己的地下秩序。為了摸清這地下秩序,溫萊特親身深入拉丁美洲毒品產業鏈的各部分,冒著生命危險訪問、調查當中大小人物,以得到第一手資料。毒品由種植、收購、提煉、批發、零售,都由龐大的卡特爾販毒集團控制,當中涉及龐大利益,小混混、販毒集團、各層警察、不同官員之間關係錯綜複雜,並非非黑即白,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爭執亦由此起。當爭執不能以正常法律途徑解決,只能流血收場。

  歐美國家近年積極打擊販毒人士,甚至插手拉丁美州國家內政,以捉拿毒販和摧毀種植毒品的農田,打擊販毒源頭。表面上,這類行動觀感震撼,得到民眾支持,不過溫萊特認為打擊效果不彰,毒販春風吹又生:大毒梟自有躲避方法,又或已勾結政府官員或警察;小混混掃之不盡,人浮於事,只能靠毒品勾當維生;農民沒有技術種植比古柯樹更賣錢的農作物,亦別無選擇。打擊了一處毒源,毒梟在另一處另起爐灶;即使收入被打擊,「羊毛出自羊身上」,街角「零售」的古柯鹼又會漲價。

  根據一般邏輯,只要政府管治得當,人民安居樂業,毒品這高風險行業的從業員自然會減少。可是不少拉丁美洲國家都是「失敗國家」,政府沒有管治能力,毒梟甚至代替政府位置,提供社區服務,這既為自己提升形象,又能從中吸收新血。政府腐敗不得民心,但某些毒梟被補或死亡時,反而得到民眾哀悼。

  現在大毒梟面對的最頭痛問題,並非各國政府的打擊,而是如何面對經濟轉型。互聯網興起後,個人可以透過「暗網」販毒,並以加密貨幣交易,令人難以追查交易雙方,這大大減少了毒販上下其手、從中取利的空間。暗網交易反而令毒品質素提高了,連「交易態度」也好了,符合全球「去中介化」(Uberization)的大趨勢。毒梟的嘍囉其實也不太靠得住,除了信任問題,也會經常失手,有質素的嘍囉又會依靠網絡另起爐灶,都令毒梟集團再不易壟斷。新興的合成精神藥物、各國逐步讓大麻合法化的潮流,也為傳統毒梟帶來競爭,令他們慨嘆「生意難做」。

  溫萊特以身犯險寫成這本書,除了讓人看透毒品產業鏈,也是要各國反思如何有效打擊毒販,特別是要避免以傳統方式動刀動槍搜捕(令人想到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反毒戰爭),情願通過計算經濟學誘因和動機,從而減少枉死的生命。加拿大讓大麻合法化的同時,同步以經濟政策大規模打擊毒販;成效如何,對未來的全球掃毒運動就有指標作用。

推薦序二

由哥倫比亞的蛻變看毒品經濟

——林志都/譯者,蘋果日報「國際蘋道」拉丁美洲線、想想論壇、換日線專欄專欄作者


  西元二〇〇〇年,我到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出差拜訪客戶,即使惡名昭彰的毒梟帕布羅・艾斯科巴早在七年前就被哥倫比亞政府與美國聯合擊斃,但是所謂的「毒品戰爭」遺緒仍然處處可見:在旅館吃早餐時,可以看見服務人員拿著末端裝有反射鏡的長桿,伸進停放在旅館前的每一輛汽車底部檢查,一一確認車底是否裝有炸彈。公司在當地的代理人告訴我,某個一直付不出貨款的客戶,其實是因為被毒梟綁架,錢都拿去付了贖金之故;他也坦白說,在當時的哥倫比亞,沒有一個行業與販毒無關:要不就是必須繳交毒梟保護費,要不就是讓毒梟入股,成為他們洗錢或轉投資大筆不法獲利的工具。

  而即便帕布羅殺人如麻,甚至公然向哥倫比亞政府與警方宣戰,但是至今在他出生的哥倫比亞第二大城美德因(Medellín),仍有許多人懷念他,因為他當年曾在當地造橋鋪路,還替窮人建造了四百多戶住宅。不過這位「大善人」即使在當地,也對反對者毫不留情:一九九一年,在帕布羅與哥倫比亞政府對抗的最高峰時,這個一百八十萬人口的城市有六千三百四十九人被謀殺,幾乎都與毒品暴力脫不了干係。

  這樣的暴力浪潮也隨著毒品生意漸漸由墨西哥與中美洲幫派所掌控,沖向墨西哥與中美各國。二〇一八年登上國際新聞頭條,被稱為「篷車隊」(caravan)的一群多達上萬人的中美洲移民潮,之所以要逃離祖國的原因之一,除了當地高漲的失業率以外,就是毒品所帶來的暴力。正如本書所提到的,毒品生意與產業運作方式愈來愈相似,而掌控進入美國這個大市場前最後一道關卡的墨西哥與中美各國,正如大型連鎖超市一般,掌控了通路,也就掌控了產品進入市場的關鍵與利基,連帶壓縮了生產地的哥倫比亞與祕魯等地毒梟的利潤,逼得他們若不是冒險找人攜帶毒品闖關,就是透過加勒比海的船運與小飛機路線,冒險將毒品送至邁阿密附近海域丟包。同時,墨西哥的毒梟為了擴大利益,甚至也自行種植罌粟以提煉海洛因與鴉片類的毒品,提供癮君子更多樣化的選擇,並與來源受到南美洲毒梟控制的古柯鹼一較高下。這樣的作為,其實就是商場中的垂直整合與研發新產品。不論是墨西哥黑幫希望以暴力殲滅敵對幫派,或是薩爾瓦多幫派間同意停火共分市場,甚至是在自己出身的城鎮花大錢造橋鋪路、賑窮救老做好公關,其實毒梟們的這些作為在背後都有經濟上的考量,如同企業面對市場競爭時的做法。

  從數年前的「蘋果橘子經濟學」開始,以經濟學角度分析解讀各種社會狀況就成為了一門顯學。身為《經濟學人》編輯的本書作者,深入中南美洲探訪毒品供應鏈現況,並將毒品生意的經營以企業運作角度來分析,創造一種獨特的觀點,非常值得一讀。而支持毒品合法化也是《經濟學人》一直以來的觀點:正如過去美國終止禁酒令後,酒精飲料的合法化瞬間斬斷由加拿大及墨西哥走私酒進入美國市場的的黑幫利潤,或是在拉斯維加斯改發合法賭場執照後,原先壟斷當地賭場市場的義大利黑幫便在企業與政府力量雙重壓力下節節敗退,轉明為暗。在前述兩個案例中,「罪惡行為」的合法化都使得政府得以課稅與管控這些罪惡產業,企業得以獲利、減少暴力殺戮的發生,並減少政府執法部門以億萬計的支出。但是毒品對健康的損害也許比賭博、酒精或菸品更直接、更厲害,尤其是對腦部的運作,也因此對於毒品的合法化,勢必要有更進一步的討論與規範。

  藉由美國與哥倫比亞政府共同努力,在美國推廣哥倫比亞品牌咖啡,以鼓勵哥倫比亞農民轉為種植咖啡等各種措施,哥倫比亞現在已經逐漸走出毒品經濟的陰影,並成為拉丁美洲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之一。希望哥倫比亞的例子,可以成為墨西哥、中美洲各國、祕魯、玻利維亞等國家效法的模範,而不需經歷如此痛苦血腥的歷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487839
  • 叢書系列:視野
  • 規格:平裝 / 408頁 / 14.7 x 21 x 2.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序言
 
卡特爾有限公司
 
「各位先生女士,歡迎來到華雷斯城(Ciudad Juárez),當地時間為早上八點。」時值十一月,天寒地凍,英特捷特航空(Interjet)2283號班機滑行於墨西哥沙漠的跑道上,機上一名乘客神情緊張,不斷撫摸藏在襪子裡的小東西,不知自己是否犯了大錯。華雷斯位於美墨邊境,粗曠嘈雜,白天炎熱,夜晚寒冷,乃是將古柯鹼(cocaine)走私到美國的主要門戶。它與德州邊境僅隔一道金屬牆,也恰好位於太平洋沿岸與墨西哥灣沿岸的中央,走私者長期在此地聚集出沒:毒梟大賺不義之財,然後揮金如土,購買拉風跑車,入住華麗豪宅,但囂張不了多久,通常會死於非命,躺進華麗的墳墓。在早晨的陽光下,這位緊張的乘客直眨眼睛,走向航站大廈,看見身穿迷彩裝、頭戴巴拉克拉瓦帽(balaclava)的海軍陸戰隊員鎮守出口,但他不是「毒品騾子」(drug mule)。這位乘客就是我。
 
我走進航站內最近的廁所,把自己鎖在小隔間裡,然後取出小東西。那是一個精巧的黑色電子裝置,大小約等於打火機,只有一個按鈕和一顆LED燈。我幾天前待在墨西哥市(Mexico City),當地安全顧問給了我這個裝置,因為他擔心眼前年輕天真的「英國佬」前往華雷斯城時,可能會惹禍上身。我是首度造訪華雷斯。當地敵對的卡特爾(cartel)雇用職業殺手(hit man),彼此在洋溢殖民時代風格的市中心與爐渣磚(cinderblock)房舍林立的貧民窟你躲我藏,四處廝殺打鬥,因此華雷斯最近才贏得「全球謀殺率最高的城市」(world’s most murderous city)的封號。當地報紙和電視新聞不斷報導路邊處決、集體屠殺後埋葬死者的殺人坑(mass graves)和千奇百怪的肢解人體方式。
 
記者若喜愛追根究柢,經常會被人用封口膠帶(masking tape)綑成木乃伊,然後丟進汽車行李箱滅口。千萬不可在華雷斯城冒險。因此,我該做的就是依照顧問遞給我裝置時的指示,抵達之後按下按鈕、等待LED燈亮起,然後把它藏在襪子裡。只要燈持續閃爍,萬一我沒有住進旅館,顧問便可追蹤我的行踪(至少能知道我右腿的下落)。

會員評鑑

4.5
14人評分
|
1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2.0
|
2024/07/12
作者用經濟學角度解析販毒集團的組織架構,以及毒品交易模式的演變。這樣的見解獨特又有趣,且能在流於形式的反毒宣導外,讓讀者真正了解我們面臨的毒品問題是什麼;哪些掃毒行動看似理所當然,卻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若想遏止毒品流通及犯罪行為,體制和查緝行動可以怎麼改變。

但翻譯和編輯降低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

把英文名詞轉換成中文讀者容易理解的詞彙,讀者才更容易進入書中情境。書裡出現的 Cartel 有 99.9% 都是指販毒集團,卻通篇翻成陌生的「卡特爾」。另外,內文插入太多英文原文,每一頁幾乎會出現 3 個以上,導致閱讀節奏一直被英文單字中斷。而且大部分都是中文已清楚表達的名詞:公共關係(PR)、起司刨絲器(cheese grater)、板條箱(crate)、冷藏貨運卡車(refrigerated truck)、加盟業主(franchiser)⋯⋯刪掉絕大部分的單字,都無損讀者理解內容,甚至能讓閱讀節奏更流暢。

最後,我覺得最不能忍受的,是一再把「品質」翻成「質量」。「賣家被迫在價格、質量和客服方面更加認真和對手競爭」,「幾千條評論,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是正面的,這可能是好產品的質量指標」⋯⋯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質量」在大陸地區指的是物品或工作的品質。但這裡是台灣,我希望台灣出版社聘請台灣翻譯,是為了完成一本面對台灣讀者的書籍。

每次「卡特爾」出現時,我告訴自己這是指販毒集團;我可以跳過括號裡的英文單字;看到「質量」,我多想一秒就能知道作者想說的是品質。但這些瑣碎的停頓一再出現,讓閱讀的感覺越來越差。讀書就像搭車走一段路,欣賞作者安排的沿途風光。有些書彎彎繞繞,難免頭暈目眩。這本書的內容不難消化,像是一條筆直的路,只可惜路沒鋪好,路面坑坑洞洞,希望沒有太多讀者因此中途下車。
展開
user-img
5.0
|
2019/08/28

我是看了網路介紹影片覺得很有意思,才回過頭來看書的。作者厲害的地方是,把販毒集團的跨國事業用經濟學的概念去分析,讀了才發現這些大毒梟也未免太「有才」,包括連鎖加盟模式、企業品牌建立、行銷宣傳手法這些,竟然運用得比普通公司還要好,連科技運用也是跑在一般企業的前端,難怪打擊毒品向來是春風吹又生。至於翻譯的品質,讀下來是覺得還不錯,句子意思算是很清楚通順了。其實卡特爾(car)是商業專有名詞,泛指企業聯盟或是壟斷之類的行為,譯者應該是為了保持原意才會使用卡特爾這個詞的,所以在閱讀方面我倒是不認為有什麼大問題。
展開
user-img
Lv.1
4.0
|
2019/06/12

這本書的翻譯我覺得不太好, 可以感覺到作者想維持原著的用字, 但反而出現奇怪的中文組合, 令讀者一頭霧水.
例如, drug cartel譯作「毒品卡特爾」, 令人困惑, 每次讀到這個詞就覺得卡卡的, 我都會想這是一個企業名稱? 還是一個人?
直接翻成「販毒企業」, 或許對不懂英文的讀者來說會更好懂.

內容很有趣, 還是很推薦! 但對"純"中文讀者來說會有些閱讀困難, 請斟酌!
展開
user-img
Lv.6
4.5
|
2019/03/07

任何一項產品的熱銷,後面並有其特殊的外在環境。讓我們看這些創業家(毒販)如何給我們上一堂最真實的商業課。
展開
user-img
5.0
|
2019/01/31
劇透警告

緝毒是非常費時又危險的工作,可是不管怎麼掃、怎麼抓,毒販與吸毒者永遠春風吹又生。就連2年間殺了5000位毒品犯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也無法單靠鐵腕根治國內的毒品問題,還惹出人權爭議。
 
看在《毒家企業》作者溫萊特(Tom Wainwright)的眼中,若政府面對毒品問題時擺錯重點,不僅效率差,還可能助長毒梟的氣焰。
 
一般常見的掃毒,無非是從供應鏈尾巴的運毒者或藥頭下手(但抓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嘍囉),或探往供應鏈的最源頭,噴藥毒死農民種植的整片古柯園(但農民隨即轉往其他地方墾地),政府看起來做了很多事,事實上,對問題最大的毒品集團本身,卻往往無計可施。
 
這其實不意外,來到毒品問題猖獗的中南美洲國家,政府運作失能下,毒品集團儼然取代執政者的位置,建立社會秩序,甚至鎖定國家的制度缺陷,提供政府給不了的好康,例如興建公共建設、救濟窮人、捐款給慈善或宗教團體,得到民意的擁戴。若國家的體質不佳,永遠無法阻絕地下社會的運作。
 
說到底,販毒與世界上所有生意一樣,為的都是錢。經濟學背景出生的溫萊特,把毒品集團當成企業分析,毒梟若要賺得多、賺得長久,當然不能只像電影演的那樣打打殺殺,還要重視尋才、留才、掌握新趨勢與全球脈動。所以他們要憂心人力管理、挖角問題、委外製作壓低成本、加盟連鎖、不斷研發新產品,還要做好公關行銷。
  
既然毒品集團如企業,瓦解的方式,一是提供員工更好的誘因讓他們離職,二是提供消費者更好的選擇。溫萊特舉出不同國家的例子,認為幫農夫找到比種植古柯更賺錢的經濟活動,像是養雞或種番茄;或協助毒品集團成員在出獄後找份正當工作,都比在街頭跟毒蟲駁火的成本低,而且有效。毒品合法化則是由消費端下手解決問題,溫萊特以娛樂用大麻合法的美國科羅拉多州為例,試圖證明對消費者而言,合法購買的管道比黑市更具吸引力,能有效削弱毒品集團的競爭力。

推薦這本以性命為賭注的調查報導,跟著溫萊特走進一個個採訪現場,總為他捏把冷汗,畢竟在某些國家,光是採訪毒品新聞這件事,就可能置自己於死地。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未來,尚好!AIGC思維|趨勢先機|職涯成長|致富規劃,商業趨勢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投資理財書展
  • 格林全書系
  • 售票網電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