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教育之父」鄭貞銘教授一生追夢的故事
鄭貞銘教授的一生,就是一部台灣新聞教育發展史。
《百年追夢二之一:新聞教育大師鄭貞銘傳》由優秀青年作家丁士軒,根據鄭貞銘日記、口述、資料、訪談與多方記載綜合寫成,記載翔實,不僅是對鄭貞銘的生平記述,更可從中探見台灣新聞教育發展如何萌芽成長,開枝散葉,碩果豐收。
《百年追夢二之二:自選文集.人生情緣》分為「自選文集」、「人生情緣」與「追思集」三大部分,收錄鄭貞銘所作之精華文章,以及其親友、同事、學生所著對於這位偉大教育家的感恩、紀念與追思,文字真情流露、誠摯感人。
畢業自政大新聞系、政大新聞研究所的鄭貞銘,為第一批在台接受完整本土新聞教育的學人,同時也是完成中國首部有關新聞教育碩士論文的第一人。研究所畢業後即投入新聞工作,從基層做起,迅速成為新聞界備受矚目的青年才俊,一路擔任報社記者、主筆、總編輯、副社長等。
三十歲未滿即協助張其昀、謝然之等恩師創辦文化大學新聞系,全心投入新聞教育工作,三十三歲即成為「最年輕的系主任」,此後致力推動嶄新的國際新聞教育觀念與制度,開大學教育之先河。後再創設文化大學廣告系,並於兩岸三地多所大學新聞傳播相關科系擔任教職,總是「以系為家,以家為系」,畢生貢獻教育工作超過半世紀,作育英才,桃李天下,始終以「無愛不成師」自勉勉人,師生感情深厚,被學生譽為「永遠的鄭老師」。
作為孔子的忠實信徒,鄭貞銘相信,「愛」正是儒者的偉大風範,他以教育家劉真教授題贈的「有愛無恨」作為畢生教育理念,真正做到有教無類、誨人不倦,有誠有愛、無怨無悔,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典範與精神座標。
此外,鄭貞銘亦推崇著名報人張季鸞所倡「報恩主義」,自詡應擔負「報人精神」承先啟後的責任,願將自身化為一座「愛之橋」,聯繫著先賢與後進,串連兩岸新聞學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引導橋這一端的青年學子,自泥濘小路走向康莊大道。
鄭貞銘更奉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哲學,透過學術文化交流,於世界七十多個國家均留下足跡,在海外華人社群發揮影響力。王鼎鈞曾說:「他像孔子,遍行各地,尤其在華人的社群散布能量,成為『世界華人傳播的啟蒙者』。」
鄭貞銘總是精力充沛、創意無限,著有學術與文學著作近五十種,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繼風靡一時的《百年報人》後,陸續出版「百年系列」:《百年大師》、《百年風雲》等,同時亦策劃一系列「大師講座」,盛況空前,於兩岸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百年浪潮,啟發無數追夢的青年,奠定其新聞教育一代大師的地位。
「百年系列」為各領域的大師作傳,乃鄭貞銘欲藉此「彰往而察來」,謝孟雄更因此譽其為「現代司馬遷」。如今,這位「現代司馬遷」的傳記問世,如此與眾不同的傳記作品,更值得各界重視,並且特別適合青年人閱讀,作為立身處世、追尋人生價值的典範之作。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鄭貞銘教授所作之精華文章,以及其親友、同事、學生所著對於這位偉大教育家的感恩、紀念與追思,文字真情流露、誠摯感人。鄭貞銘教授有教無類、誨人不倦,有誠有愛、無怨無悔的理念,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典範與精神座標。
名人推薦
許水德(前考試院長):
鄭教授擔任總策劃與總編輯的「百年系列」工程,絕對是百年難得一見。他從事新聞工作二十一年,獲得「新聞教父」的第一面人生金牌;他從事教育生涯五十五年,獲得文大名譽文學博士、美國聖若望大學「傑出貢獻獎」,被尊為「杏壇長青樹」、「永遠的鄭老師」,贏得人生第二面金牌;從事兩岸交流卅年,被譽為「兩岸交流先行者」,又規劃「百年系列」,完成《百年大師》、《百年風雲》等巨大著作,又獲得人生第三面金牌——謝孟雄教授稱他為「現代司馬遷」。
戴瑞明(前駐教廷大使):
我所認識的鄭老師,是一位永遠在追求夢想,追求理想的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忠實信徒——誨人不倦,視學生如手足,始終以「無愛不成師」自勉勉人;他也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即知即行,要寫《百年大師》,要辦「大師講座」,剛剛聽他說不久,就一一顯現成果, 令人欽佩!最難得的是,鄭老師更是張季鸞「報恩主義」的忠實僕從——飲水思源,不忘親恩,不忘師恩,不忘國恩,身體力行,「報恩」成了他的座右銘。
李大維(現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欣聞鄭老師傳記 《百年追夢》付梓在即, 將其畢生獻身新聞界的一手觀察與深刻感懷,以及對社會的衷誠關懷轉化為最溫暖真摯的文字, 不僅使鄭老師執守追求的「新聞專業精神」及奉獻教育的志業獲得延續與傳承,更將成為指引未來世代的一盞明燈。
李天任(前中國文化大學校長):
在老師追夢的旅程中,早已印證了「有鄭老師的地方就是豐盛的教室」。這豐盛的教室持續累積著無限的能量,陸續建構著鄭老師「大師工程」的雛形,在數十年的熊熊熱情烈火焠煉中,閃爍著源自於信仰才能產生力量的濃濃宗教般情壞——具有中華人文特質的心靈與信仰。
李金振(國立金門大學創校校長):
國立金門大學第一屆開學典禮中,鄭老師以「尋求大學之夢」為題,發表演講。彼時金大尚未興建禮堂及體育館,全體師生三千多人在綜合大樓中庭廣場席地而坐, 聚精會神地聆聽鄭老師精闢的演講;此刻,我也把握此千載難逢的機會, 搖身一變由典禮主持人轉為台下的聽眾,重溫四十年前如沐春風的師生情誼,情節讓人永難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