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 定價:580
  • 優惠價:952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9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攝影、電影、文學、哲學、左派思想……處處都閃現著他的靈光
德文原典直譯 ╳ 華文界最完整精確的班雅明精選集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一八九二年生於柏林的德籍猶太人,被漢娜.鄂蘭譽為是「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
  
少年早慧的班雅明雖然筆耕不輟,但因思想過於前衛,無法獲得大學教職,納粹當權後流亡歐洲各國,最後於西班牙吞藥自盡,享年四十八歲。他在世時雖受到當代知識分子的推崇,卻仍沒沒無聞,待阿多諾和鄂蘭將其手稿編纂出版,才讓其在一九五○年代後聲名大噪,之後的蘇珊.桑塔格、阿岡本、泰瑞.伊格頓等各個世代的學者皆深受其影響,名聲至今不墜。

他的文字,無論置於哪個時代都歷久彌新,而其身為哲學家、文學、藝術評論家、左派思想家和譯者的多重身分,更讓他的作品被各個領域奉為經典。本書分為「美學理論」、「語言和歷史哲學」與「文學評論」三部,收錄班雅明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作品,像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攝影小史〉、〈巴黎,一座十九世紀的都城〉、〈譯者的任務〉、〈說故事的人〉等,讓讀者得以從各個面向理解其思想理路,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
專文導讀
「如果你們問我在這座班雅明城市旅遊的體驗,我會說,在進步的歷史觀中,失敗者的故事總是被犧牲,唯有重返現代城市的歷史廢墟,藉由藝術生產的技術革新所催生的集體回憶能力,找回烏托邦的寓言,才會創造出改變的力量。一旦覺醒的那一瞬間,彌賽亞就會穿越並顯現──因為你們就是彌賽亞。」──耿一偉|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重磅推薦
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
李玉玲|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李明璁|自由學者、作家
林志明|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侯季然|電影導演
紀金慶|臺師大助理教授
郭力昕|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楊凱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廖咸浩|臺灣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蔡士瑋|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哲學博士、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蔡慶樺|作家、外交官
羅麗君|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國籍猶太裔思想家、哲學家暨文學、藝術評論家,一八九二年七月十五日生於柏林,被譽為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二十世紀最後的精神貴族、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班雅明從高中時期便十分關注社會議題,屢屢在雜誌上發表文章,之後陸續就讀弗萊堡大學、柏林洪堡德大學、慕尼黑大學、瑞士伯恩大學,更屢次前往巴黎遊歷,一九一九年於伯恩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便帶著妻小回到柏林,度過了人生最安逸的一段時光。

一九二五年,班雅明爭取法蘭克福大學的教職未果,便開始定期在《法蘭克福日報》(Frankfurter Zeitung)及《文學世界》(Die literarische Welt)發表文章,優渥的稿酬讓愛好旅行的他得以四處遊歷,足跡遍及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挪威,一度甚至遠至莫斯科。

班雅明在法蘭克福結識了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 1903-1969),從此成為摯友。二戰前夕,阿多諾建議流亡法國的班雅明一道移民美國,但他認為「人們在歐洲必須捍衛一些立場」,執意留在歐洲,並開始四處流亡的生活。之後,他在巴黎遇見之前便相識卻未深交的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並結為至交,最後更將部分手稿託付給鄂蘭。

一九四○年,德軍佔領巴黎,班雅明逃往西班牙,入境時遭到刁難。絕望之餘,班雅明吞下嗎啡自殺,留下的紙條寫道:「這種情況是在告訴我,我已無處可逃,所以只能選擇結束。在這個庇里牛斯山的小村落裡,沒有人認識我,而我的生命即將在這裡劃上句點。」

班雅明部分的手稿最後由鄂蘭帶往美國,交給已遷往紐約的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阿多諾在一九五○年代中期開始編纂並出版班雅明的文集與書信集,才使原本默默無名的他聲名大噪,鄂蘭則在一九六八年將班雅明的幾篇經典作品集結成英文文集出版,直至過世前,鄂蘭都仍在為班雅明編纂第二本英文文集。

譯者簡介

莊仲黎
一九六九年生,女,德國漢堡大學民族學碩士、博士候選人。目前從事英、德語譯介工作,譯筆簡明流暢、清晰易讀,譯有《榮格論心理類型》、《盛會不歇:最屈辱的年代、最璀璨的時光,納粹統治下的巴黎文化生活》、《德國文化關鍵詞:從德意志到德國的64個核心概念》、《柏林:歐洲灰姑娘的重生與蛻變》、《想像之城:與二十三位經典人物穿越柏林五百年》、《德意志領導:足球場的哲學家──勒夫,德國足球金盃路》、《帶著兩隻大象翻越阿爾卑斯山》、《七天學會用哲學思考》、《達爾文密碼》、《香料之王:胡椒的世界史與美味料理》、《心理韌性訓練》、《看懂了!超簡單有趣的現代藝術指南》、《守護者的凝視:八個不放棄生命的動人故事》、《怎麼有人研究這個?》、《讀書別靠意志力:風靡德國的邏輯K書法》等書。

相關著作:《榮格論心理類型》

 

目錄

遊蕩在一座名為班雅明的迷宮城市|耿一偉
略談華特.班雅明的一生|弗利德里希.波茲澤斯(Friedrich Podszus)

美學理論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1936
巴黎,一座十九世紀的都城 Paris, die Hauptstadt des XIX. Jahrhunderts, 1928-1929, 1934-1940
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Über einige Motive bei Baudelaire, 1939
攝影小史 Kleine Geschichte der Photographie, 1931

語言和歷史哲學
譯者的任務 Die Aufgabe des Übersetzers, 1921
歷史的概念 Über den Begriff der Geschichte, 1940

文學評論
論普魯斯特的形象 Zum Bilde Prousts, 1929
卡夫卡─逝世十週年紀念 Franz Kafka: Zur zehnten Wiederkehr seines Todestages, 1934
作者作為生產者 Der Autor als Produzent, 1934
說故事的人──論尼古拉.列斯克夫的作品 Der Erzähler: Betrachtungen zum Werk Nikolai Lesskows, 1936

附錄
華特.班雅明年表
西文與中文人名對照表
西文與中文專有名詞對照表
 
 

 遊蕩在一座名為班雅明的迷宮城市|耿一偉(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獲頒德臺友誼獎章與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一九一八年,二十六歲的班雅明與成為畢生好友的修勒姆(Gershom Scholem, 1897-1982)在討論時提到:「一種不能包括與解釋從咖啡渣占卜未來可能性的哲學,就不是真正的哲學。」從這段話,就可發現班雅明畢生的哲學志趣,是從一個過往看似不相干的次要細節(一杯喝完咖啡的殘渣),解讀出事件的未來走向。當然,這杯咖啡非常有可能是在咖啡廳喝的,所以現代性的未來,總是包含城市,涉及建築空間。

我對班雅明的神祕主義傾向特別敏感,很早就留意到他對筆相學有著長期的興趣。但用什麼方式解讀這些細節,班雅明的驚人之處,在於解讀這些現象時,他將唯物主義的觀點納入,讓神學啟示服務於階級解放的左派理想。這也是他在〈歷史的概念〉第一節所強調的,藏在對弈的人偶機械裝置底下的操控的,其實是代表神學的駝背侏儒,「歷史唯物主義只要獲得神學的奧援,就會毫無顧忌地跟任何人較量。至於神學如今已不重要,也不受歡迎,因此,不該再拋頭露面!」(頁214)

算命是從不相干的細節裡,觀照出世間的一切,好像原住民可以從清晨鳥的叫聲,判斷接下來一天的好壞。班雅明從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1821-1867)身上,發現符合現代性的新解釋,他將這樣的能力稱呼為「通感」(correspondances),一種能感應到雜多細節背後有相互連結的能力。通感在詩人波特萊爾那裡,是屬於現代美,但班雅明依舊看到能穿越現代破碎時間感的能力背後,與宗教儀式之間的相關性(頁133-135)。作為班雅明的好友,同樣是猶太裔的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的剖析比我更清楚,她評論道:「精神和物質的表象如此密切相連,似乎隨處可窺見波特萊爾的「通感」。若聯繫得當兩者可相互說明闡發,以至於最終無須任何詮釋或解釋的論說。他(班雅明)關注一片街景、一樁股票交易、一首詩、一縷思緒,以及將這些串通連綴的隱密線索……」

一九四○年八月,試圖逃離納粹魔掌的班雅明在馬賽碰到鄂蘭,他把〈歷史的概念〉的稿件託付給她,一個月後班雅明在西班牙邊境自殺身亡。如果沒有與鄂蘭在南法的意外相遇,我們根本沒有機會讀到這份論綱。班雅明的書寫與書稿,總是誕生於危機。他花了十四年進行的「採光廊街」未完計畫(Das Passagen-Werk),其稿件也是長期處在流亡當中。在班雅明碰到鄂蘭的三個月前,他將大量手稿與筆記本交給在巴黎國家圖書館工作的作家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 1897-1962)保管,並在其他圖書館員的協助下,藏於圖書館中,後世才有機會接觸到這份寶貴文獻。本書收錄的〈巴黎,一座十九世紀的都城〉,即屬於採光廊街計畫的一部分。

班雅明弟子兼摯友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 1903-1969)編輯的兩冊《班雅明文集》(Schriften)於一九五五年出版之前,基本上班雅明在西方是默默無名,命運與卡夫卡類似。一九六八年漢娜.鄂蘭擔任了首部英譯本《啟迪:本雅明文選》(Illuminations: Essays and Reflections)的編輯,內容選自一九五五年的德文版。我前面段落引用的文字,即出自鄂蘭為英譯本寫的導論。另外,美國女才子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1933-2004)於《土星座下:桑塔格論七位思想藝術大師》(Under the Sign of Saturn, 1980)一書中,關於班雅明的同名長文,以及英國左派文學評論家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 1943-)作為英語世界第一本班雅明研究專著的《沃爾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評》(Walter Benjamin or Towards a Revolutionary Criticism, 1981),這些代表性翻譯與討論,催生了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班雅明熱,至今方興未艾。當代最重崇敬的義大利思想家阿岡本(Giorgio Agamben, 1942-),亦曾擔任班雅明選集的義大利譯本編輯,班雅明成為他思想中可以對抗海德格的解毒劑。

在臺灣,英國藝術評論家與作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看的方法》(Ways of Seeing, 1972)於一九八九年翻譯出版,書中大量援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的觀念,讓班雅明開始廣為人知。解嚴後在引介西方思潮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當代》雜誌,於九○年代初陸續刊登不少關於班雅明的論文。一九九八年第一本班雅明的中譯本《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出版,收錄了〈攝影小史〉與〈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之後他的繁體中譯本多以單行本的方式進行,且篇幅較小。這次商周出版的《班雅明精選集》是首度收錄他大量代表性著作的選集(唯一例外,是當年可以在唐山書店買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於一九九八年出版的《啟迪:本雅明文選》繁體中譯本)。

對我來說,班雅明的文章是個城市現象,其書寫受到他的城市經驗影響,特別是出生地柏林與最愛的巴黎,更別說他還寫過文章《那布勒斯》(1925)與《莫斯科日記》(1926-27)。班雅明喜愛旅行甚至被迫旅行(流亡),他總是在城市空間探詢他的研究主題與方法。他於《柏林童年》(1938)中寫道:「在一座城市裡找不自己的方向,可一點也不有趣,但在城市裡要像在森林中一樣迷路,則需要反覆練習……直到多年以後,我才學會這門藝術,實現長久以來的夢想。這個夢想的最初印跡是我塗在練習簿吸墨紙上的迷宮。」是巴黎教他學會這種迷路的藝術,一九三三年至三九年之間,他在巴黎搬家多達十八次。班雅明的文章像是個迷宮,每一大段都是獨立的街區,密密麻麻的句子則是蜿蜒交錯的巷子。這種斷片式的書寫風格甚至影響了後世思想家,特別是阿岡本。

在這座名為《班雅明精選集》的迷宮城市中,有著「美學理論」、「語言和歷史哲學」、「文學評論」等不同區域,讀者需要帶著遊蕩者的步伐與心情,細細品味迷路的樂趣。阿多諾在他編輯的《班雅明文集》的導言中提到:「為了正確理解班雅明,必須感受到他每個句子背後的轉換,從極端的不安轉換到某種靜止……」,這就意味著一種步行速度的變化,彷彿旅行時經過某過轉角,看到什麼令人停下腳步的震撼景觀。讀者必須學習在班雅明的文字景觀中,去尋找這樣的啟迪瞬間。

不過,這座迷宮城市中有一個坦蕩的大公園,沒有彎曲的複雜巷弄與擁擠的往來行人,讓人心曠神怡,可以一覽班雅明之城全貌,這座公園名為〈作者作為生產者〉(1934)。由於這是一篇演講稿,不論文風與佈局,都清晰無比,〈作者作為生產者〉往北有地道可直通熱門景點〈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1936),往南則緊鄰一片森林〈卡夫卡──逝世十週年紀念〉(1934)。對於文學創作者必須反省自己在生產關係的位置,「他們是否已促進精神生產工具的公有化?」(頁323),包括攝影的議題等,班雅明在演講中堅定地從左派立場加以辯護。在〈作者作為生產者〉的後半部中,我們也能發現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對他的影響。他們相識於一九二九年,這對於理解班雅明的晚期藝術理論,是重要的線索。

修勒姆在他對班雅明的回憶錄裡強調,班雅明稱其思考有「雙面神雅努斯」(Janus face)的傾向,一面是給布萊希特看,另一面是給他看,前者代表了馬克思主義,後者則是神學。在構思〈作者作為生產者〉的同一期間,班雅明也同時撰寫了〈卡夫卡──逝世十週年紀念〉,而在後者,我們讀不到生產關係、階級、行動或戰鬥等批判字眼,而是大量精巧的文學譬喻,觀察銳利的通感解讀,以及他行文中常出現的對比意象──駝背侏儒與天使。

不論是駝背侏儒與天使、算命與通感、宗教與現代性、柏林與巴黎、神學與歷史唯物主義、靈光與機械複製、卡夫卡與波特萊爾、救贖與毀滅、修勒姆與布萊希特、收藏與流亡等,類似這樣對立連結的矛盾碎片,不斷出現在班雅明的城市景觀,給讀者帶來難以理解的震撼經驗。最能說明這樣的雙面性,應該是班雅明於一九二一年所購得,於流亡期間依舊隨身攜帶的珍藏──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1940)的〈新天使〉(Angelus Novus)。網路上很容易查到這幅畫作的圖像,不論是一九二一年計畫籌辦的雜誌《新天使》,到人生最後階段的〈歷史的概念〉(請特別參閱第九節),這幅畫作「一直是他的冥想圖像,一直在提醒他留意某種精神的呼召」(頁17)。

這本精選集所收錄的文章大多出自上個世紀的三○年代,若想要理解班雅明早中期的語言哲學及文學批評理論,〈譯者的任務〉(1921)與〈論普魯斯特的形象〉(1929),是一定要造訪的老街區。

迷路的樂趣,是在歷史廢墟與當代文明之間,找尋能相互說明闡發的通感現象,我建議讀者可以在〈巴黎,一座十九世紀的都城〉這個徒步街區,練習遊蕩時所應具備的洞察力。態度上,要向他嗜讀的比利時推理小說家西默農(Georges Simenon, 1903-1989)筆下的馬戈探長學習,看似漫無目的地遊蕩,其實都在找線索。若想在班雅明的迷宮城市裡熟門熟路,西諺有云「到了羅馬就應該像個羅馬人」,特別是當你對世界的未來感到不安,想關懷弱勢卻又被現實夾攻,迷失方向感時,班雅明透過他的書寫示範,如何藉由解讀失敗的細節,從那些歷史的殘渣中,預測救贖的可能性。你得學習成為班雅明,在旅行時,在火車上,在機場航廈,閱讀這本書──姿勢類似〈新天使〉,你需要一隻眼睛看書,另一隻眼睛觀察這個世界。

如果你們問我在這座班雅明城市旅遊的體驗,我會說,在進步的歷史觀中,失敗者的故事總是被犧牲,唯有重返現代城市的歷史廢墟,藉由藝術生產的技術革新所催生的集體回憶能力,找回烏托邦的寓言,才會創造出改變的力量。一旦覺醒的那一瞬間,彌賽亞就會穿越並顯現──因為你們就是彌賽亞。

※延伸練習:閱讀本書期間,請抽空觀看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 1999),嘗試引用班雅明的文字,來註解電影。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76337
  • 叢書系列:美學生活
  • 規格:平裝 / 432頁 / 21 x 14.8 x 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藝術的形成以及各種不同的藝術類型的出現,源起於那個和我們現在大不相同的時代,而那個時代的古人仍未具備我們現代人對事物與環境的支配力。較之往昔,我們所使用的媒介在適應力和精確性方面,已有驚人的進步,因此,我們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美」這個人類古老的產業將出現影響最深遠的變化。所有的藝術都具備有形物質的部分,但由於這部分已無法擺脫現代的知識與實踐的影響,因此,我們已不能再像從前那般地看待它和處理它。這二十年來,不論是時間、空間或物質,都已不同於以往。一切藝術技巧已出現巨大的創新,對此人們必須做好準備,如此一來,才足以影響創新本身,或許最終還能以最巧妙的方式改變藝術概念本身。
 
──梵樂希(Paul Valéry),〈無所不在的征服〉(La conquête de l’ubiquité),《藝術雜談》(Pièces sur l’art, Paris[o. J.], p. 103f)
 
前言
 
當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時,這些生產方式才剛剛出現。馬克思當時非常專注於這方面的分析,因此,這些分析才具有預測未來趨勢的價值。此外,他還探究維繫資本主義生產的人民基本生活條件,並呈現資本主義未來還將如何糟蹋人民的生活。後來的事實發展不僅讓人們相信,資本主義對無產者的剝削已愈來愈嚴重,甚至最後還形成了可能瓦解資本主義的環境條件。

會員評鑑

4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4.0
|
2024/07/04
到底為啥要把譯注全放後面==來來回回翻很累ㄟ 到底為啥要把譯注全放後面==來來回回翻很累ㄟ 到底為啥要把譯注全放後面==來來回回翻很累ㄟ 到底為啥要把譯注全放後面==來來回回翻很累ㄟ
展開
user-img
Lv.4
4.0
|
2019/03/21

非常感謝出版中譯版,而且還是德譯中。讓現代讀者得以一虧班雅明獨一無二的美學觀點,反思速食文化中我們又該如何尋求真正的靈光與感動。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36個關鍵思維,做長期主義者《最美好的投資(電子書)》孫太從底層翻轉人生,勾勒幸福藍圖的祕訣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