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城市與電影

城市與電影

Cities and Cinema

  • 定價:500
  • 優惠價:9547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45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城市電影,為那些認得自己的城市,以及城市對他們而言宛如遙遠夢想或夢魘的人,製造了幻想。電影重塑城市規劃者的希望,卻再造了城市居民對於現代都市的恐懼。分析城市電影可以回答都市研究的叩問嗎?城市電影提供了什麼樣的未來願景及過去意象?城市電影經歷了什麼變化?

  《城市與電影》召喚都市理論和電影研究對話。第一篇依照歷史順序,分析三種重要的城市電影類型,每一種類型都與特定城市有關:威瑪共和的城市電影、洛杉磯的黑色電影,以及法國新浪潮(French New Wave)電影的巴黎意象。第二篇討論了都市研究的社會-歷史主題。首先是電影產業和個別城市的關係,接著是描繪飽受戰爭荼毒及分隔的城市,最後是都市科幻小說中,烏托邦和惡托邦的電影表現。最後一篇則是在全球化世界中,協商認同與地方的問題:從貧民窟與族裔聚居區,轉移到男女同性戀慾望的城市場景,最後以跨國電影實踐裡的全球城市再現作結。

  城市和電影之間的連結是現代性。現代性解釋了城市電影通過全球化過程而產生的大變遷,在這個過程中,城市從國族電影的象徵,發展成為跨國電影實踐的優勢位址。本書允為電影研究、都市研究及文化研究學生與研究者的關鍵讀本。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芭芭拉.曼聶爾(Barbara Mennel)


  任職位於蓋恩斯維爾(Gainesville)的佛羅里達大學,擔任日耳曼與斯拉夫研究系,以及英語系電影與媒體研究學程的德國研究暨電影研究助理教授,撰有《電影與文學之受虐狂與酷兒慾望再現》(The Representation of Masochism and Queer Desire in Film and Literature, 2007)。

譯者簡介

高郁婷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生。

王志弘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目錄

圖目錄
謝誌
導論:電影創世神話或「火車效應」

第一篇
1  現代性與城市電影:柏林
2  黑暗城市與黑色電影:洛杉磯
3  愛之城:巴黎

第二篇
4  城市電影產業:香港
5  廢墟之城與分隔之城:柏林、貝爾法斯特與貝魯特
6  烏托邦和惡托邦:夢幻與虛擬之城

第三篇
7  族裔聚居區與西語區
8  城市是酷兒遊樂場
9  全球城市與全球化中的城市
結論:從「火車效應」到「貧民區效應」-如何做更多研究
註釋
參考書目
片單
索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70896
  • 叢書系列:SCS空間與都市研究譯叢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導論:電影創世神話或「火車效應」
 
電影統治著城市,宰制了大地……它比智者的講道有力,向所有人展現了何謂現實(Andrei Bely, 1908)。
 
電影傳誦不止的創世神話,正位於巴黎:「1895年12月28日,電影起源於巴黎凱普辛大道(Boulevard des Capucines)上,大咖啡館(Grand Café)的地下室,」薇姬.樂博(Vicky Lebeau)說道(1)。她說的當然是盧米埃(Lumière)兄弟「電影」(Cinématographe)那神話般的首度公開登場,他們將運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令觀眾目眩神迷。巴黎城也是這段電影創建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樂博記述道,當時記者將這樣的經驗描述成「瀕臨恐懼的興奮」,而在某些時刻,她認為「恐懼變成了驚慌」(1)。樂博說,盧米埃兄弟放映僅50秒長的默片短篇《火車進站》(The Arrival of a Train at La Ciotat station, 1895)時,驚慌尤為鮮明,這部電影「應該要讓觀眾驚恐起身、遠離銀幕,對臣服於影像幻覺的觀眾來說,與直衝而來的龐然機器相撞的驚懼,實在是太強烈了。」這個將現代性元素——都市性、速度、電影與城市——融於一爐的開創性時刻,這個傳誦不已的神話,其實重製了電影講述的自身故事:當燈光熄滅,錯覺變得近乎真實,我們忘了正在觀賞的不過是動畫而已。
 
尤里.茨維安(Yuri Tsivian)將早期觀眾對銀幕上逼近的火車感到驚慌的反應,稱作「火車效應」(train effect)(Bottomore 178)。但已經有學者證明,描述全體觀眾都為了看似逼近的火車而驚恐萬分,其實誇大了少數人才會有的反應(參見Bottomore; Christie; Clarke and Doel)。在卡通、文學,甚至是電影自身中,都能看到動畫火車的再現與真實成為發揮的主題,這在世紀轉折之際,早已屢見不鮮。尼古拉斯.西雷(Nicholas Hiley)相信,驚慌的電影觀眾的這種想法,在1920至1930年代萌發,而當時這類故事已在民間流傳了二十年(Bottomore 184)。這些敘事上的修正,說明了後來的觀眾對於電影作為一種新媒介,其實擁有純熟的解讀能力。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36個關鍵思維,做長期主義者《最美好的投資(電子書)》孫太從底層翻轉人生,勾勒幸福藍圖的祕訣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