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分享教學美感經驗
覺智教育,繪本導讀師資基礎課程教材已出版《看見繪本的力量》,能在短時間重拾剛剛放下寫書的筆,讓繪本美感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內容付梓,幕後的一位推手,即是最要感謝為本書寫序推薦,有深厚美學理論知識學養,推動美學教學研討會不遺餘力的李崗教授,他帶著「教學哲學」走進教室,我們一起探討關於美感的教學,剎那激起我的寫作靈感。
爾後我總是在東華大學綠蔭蔥蘢,奉送陰涼,午後黃昏校園騎著單車時,腦中有逍遙遊虛幻的浪漫,陷入詩興說故事和愛美的迷狂。學校下起黃金雨,單車騎過阿勃勒轉進童話的林子裡失去了方向,卻盡是美感經驗,滿心興奮狂喜,直到夜幕低垂,滿天星空,走進一片寂靜長廊轉彎的那個教室–C108才神智清醒。想著藝術家教學與一般老師的教學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藝術家以創作藝術的思維教學,以藝術帶領學習超越陳規的共同模式的思維,如果老師的生活能像藝術家,心裡隨時都能抱持發現新事物的喜悅,將美感經驗帶進教室,就會有開放接納的心胸,讓自在學習激發起美的幸福感,能夠這樣教與學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繪本美感教學是網路遠距的課程,學生反饋:「聽完繪本課都意猶未盡,還想繪本可以怎麼讀,老師開啟繪本魔幻世界之門,裡面好多寶藏,著迷的不得了。」其實是因為繪本有多元的風格類型,有的風趣幽默,「趣」味橫生,有的多「情」善「感」,讓人百感交集,喜、怒、哀、樂,盡在不言中,還有的博學多聞,擴充知識和經驗,「理」藏在情節中,不仔細推理,缺少點邏輯概念,和空間想像的自我超越,還真看不出有甚麼道理。面對百變千變萬變的繪本,無法標準化格式化定義它,這種現象就像東方的禪學,凡事不能二分法以純粹的理性模式,或口頭說明描述應用法則,怎麼樣「看見」繪本的訊息,需要洞見觀瞻的能力培養。
我一直以圖畫或繪本作為語文素養教育的媒介;指導兒童寫有味的文學,發現兒童閱讀經驗與美育教學不足,無法由內而外發,改變口語化空洞的生活記錄式寫作,無法用語文符號描述內在精神心理活動,有高層次的思維,精神心理像缺少甘泉的沙漠,乾枯沒有生命之氣的青少年,渴望閱讀指導通識學習,於是幾年前以演講方式,強調美學教育的重要,可是小石子激不起大漣漪。晚近積極籌辦培養以繪本導讀專業輔導語文與心理的師資,吸引美國索菲亞大學超個人心理學,我的研究生投入推廣與組織,展開師資培育的教學。在這個課程中指導懂心理學任教小學語文老師教學實務應用,產出以繪本為媒介進行語文和心理輔導個案成果,雖然只有一位師資教學案例,但是我相信有了開始,離目標就不遠了。
繪本是兒童成長不可缺的教材,建立師資閱讀能力從了解學童學習的問題開始,為解決學童閱讀學習的問題,以繪本為媒介,我讓受過超個人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認識文藝心理學,由閱讀繪本體驗藝術家的美感經驗如何轉化為文本,自己也能完全參與在文本的故事情境,喚起自心的感受,時而和作者或故事的主角對話,時而也和自己對話,由此理解美學是「心」學,必須從直覺感官的美與不美,閱讀繪本如何從只會說「好美!」還能知道繪本為什麼美?淺層表象的感受開拓審美能力,審美是一個複雜的精神心理活動,通過繪本認識美的結構設計與心理的描述,深化認識藝術文本創作內在意義,這是繪本美感教學很重要的課題。
人文教育基礎研究是一個緩慢的歷程,研究與寫作都是孤獨的,能實踐多年夢想,與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好,一起談論繪本的美,如何走進作家創作繪本的心世界,搭起作者與讀者之間美的橋樑,在完成著書的同時,我對這個教學的反思:這是一個以繪本藝術為教材,師資教育的基礎研究,繪本的美有其文藝心理學與創作美學的原理,畢竟參與學習的學生在過去僅僅是一個讀者,對繪本的認知也僅是一個愛「美」的讀者,走進繪本才知道是新的嘗試總是需要接受挑戰,於是只能機動性調整教學,協助突破學習的瓶頸,由於每次的作業都可以有再深度說明的必要,因此課程變得豐富,每個人認真學習的態度讓我感動,教學美感讓心歡喜滿滿。著書灑播種子,期望繪本美感教學人才培育會如黃金雨,引起駐足讚嘆吸引投入美的教育。
覺智教育創辦人 張嘉真
2018 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