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終止親子彼此錯待,教養專家破除以愛為名的控制、依賴、寄生、批評,找回家的歸屬感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終止親子彼此錯待,教養專家破除以愛為名的控制、依賴、寄生、批評,找回家的歸屬感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華人地區知名教養、潛能開發專家盧蘇偉
  從事輔導工作逾20年,陪伴無數家庭度過衝突與掙扎
  看見愛可以被複製,但傷痛也會代代相傳
  他以多年輔導經驗,一語解開禁錮在親子之間
  想說卻說不好的「愛」


  父母心裡又愛又苦,但忍著不說
  ◎我是為他好,為什麼孩子都不懂我的用心?
  ◎孩子大了不出去找工作,整天窩在家裡該怎麼辦?
  ◎子女結婚對象背景差異太大,怕孩子很辛苦
  ◎三代同堂處得好就福氣滿堂,處不好就是戰場
  ◎成年子女不婚、不生,夾心父母難以跟高堂交代
  ◎幫忙帶孫、打掃整理家務還要被嫌、被指導?

  明明是「關心」,最後都成了不得已的僵局,
  父母試著靠近,為何成了孩子眼中嚴厲的批評和干預?
  是什麼原因,讓家庭成了會傷人的地方?

  ◆家庭的難,盧蘇偉都懂!◆
  盧蘇偉繼暢銷的父母教養書《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本書為三部曲最終章,也是父母升級3.0的指南書,聚焦和成年子女、已婚子女的相處方式。

  他提醒:父母不能再把「管教」當成「愛」,否則孩子只會愈逃愈遠,特別是已在工作、新婚的成年子女,父母若還把他們當小孩看,凡事仍以父母為中心思考和安排,衝突就很難避免;究其根本原因,就因親職的角色沒有跟著孩子一起長大,父母要學習把生活重心放回到自己身上。

  ◆家庭應是避風港,不該成為壓力鍋◆
  輔導經驗豐富的盧蘇偉,看過太多傷痕累累的家庭,本書除了縱向討論親子關係,更以核心家庭出發,橫向觀察手足面對照護議題的兩難、再婚家庭的煩惱、跨代同堂人際分寸的拿捏;全面探討各種家庭關係。若用對方法相處,「家」就是人生最堅實的靠山和資產,倘若沒有了解對方的需求和期待,無論夫妻、親子、手足、姻親互動,人人都用錯誤的方式對待彼此,不免會被「愛」(礙)得遍體鱗傷。

  ◆本書介紹◆
  〈Chapter 1 與孩子同在〉提醒父母在孩子即將轉大人前,尊重孩子的個人意志,用陪伴取代管教;
  〈Chapter 2父母學習放手〉跟著子女長大的第一課就是練習放手,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行為能力;
  〈Chapter 3 原生家庭的傷〉審視家庭裡各種「傷感情」事件,檢視「我是為你好」,到底好到了誰;
  〈Chapter 4 再婚家庭的痛〉兩個家庭都有過傷,顧及雙方子女的心,是迎來二次幸福的第一步;
  〈Chapter 5 跨代同堂的難〉代間相處要放下舊有的互動模式,適時換位思考把衝突變美滿;
  〈Chapter 6 夫妻要當神隊友〉坦誠接納兩人相異之處,性格截長補短,別讓助攻不成變豬隊友。
  ◎文末皆附「父母小點心」,幫助擔任親職者快速把握溝通重點、調整心態,不會一直「卡關」在同樣的問題。

名人推薦

  律師娘/林靜如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諮商心理師‧作家/陳志恆
  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黃越綏
  親職教育顧問/醜爸
  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
  親職溝通作家/羅怡君

好評推薦

  孩子成年後,父母的難題從如何「教養子女」轉為如何「與子女相處」,還有代間互動的問題,不時挑戰每個家庭。謝謝盧蘇偉老師寫出這本好書,為我們一次破解這些家庭中的愛與糾結。──諮商心理師‧作家/陳志恆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盧蘇偉


  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執行長
  台北大學犯罪學碩士、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畢業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班肄業
  專門技術人員社工師高等考試及格,曾任板橋法院少年保護官20多年
  出版著作50多本,得過全球熱愛生命獎章、金舵獎、模範公務人員獎、金鳶獎
  曾歷經艱辛的成長路程,智商70,輸在起跑點上,什麼都比別人晚。
  讀過國中啟智班,念高職,花了7年考了5次大學,25歲才因退伍軍人身分加分考上,50歲讀博士班,生命經歷創造了教育的奇蹟。

  成長故事由大愛電視台拍成連續劇《喚醒心中的巨人》;曾帶領受觀護少年騎獨輪車環島,拍成紀錄片《飛行少年》,並改編為八點檔連續劇在華視播出。

  觀護迷途孩子二十餘年,把三千餘名孩子帶離生命谷底和社會邊緣。始終相信生命會影響生命,生命更可以創造另一個生命的奇蹟,一切都在於人們的信念和習慣。

  希望透過在康健出版的教養三部曲:《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幫助在親職路上屢屢受挫的父母,走出困惑與擔憂。
 
 

目錄

推薦序1 關係要親密,先放下「我是為你好」 林靜如
推薦序2 一個人不會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會什麼」? 洪仲清
自序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
 
Chapter 1 與孩子同在
人生勝利組的內在恐懼,讓下一代喘不過氣
親子一起練習遠離「網路上癮症」
別讓性探索變成不幸
辯不過孩子,Z世代父母如何更新腦袋?
給考試失利的孩子:「你永遠是我們的榮耀」
孩子自認選錯科系自我放棄時,該怎麼辦?
天底下有兩種人無權放棄孩子
做孩子期待的父母,放下「好爸媽」的包袱
別讓青春期的孩子帶著傷長大
做孩子的爸爸,不必做他的燈塔
讓做家事成為愛的存款
 
Chapter 2 父母學習放手
為什麼我帶人無數,卻管不動一個小孩?
如果愛足夠,就算孩子走錯路也懂回頭
該拿老本幫孩子圓留學夢嗎?
晚婚或早生,永遠煩不完?
博士兒年近四十不去找工作怎麼辦?
女兒「門不當戶不對」的幸福
小夫妻家裡像垃圾坑,我該管嗎?
你的孫子不是你的孩子,有事先問新手爸媽!
 
Chapter 3原生家庭的傷
她為什麼複製媽媽的歹命人生?
孩子,別拿「做自己」當藉口
怨父母不了解自己,但誰又真正懂得自己?
用物質換親情,最終會被反噬
如何和手足商量照顧父母,才不傷身煩心?
 
Chapter 4 再婚家庭的痛
5個提醒,遠離再婚家庭的親子困擾
爸爸再婚,孩子在家像房客
年過五十常抱怨,表示沒把自己放對位子
二度婚姻老夫少妻,要適應的事更多
再婚獲雙方兒女支持,幸福變得容易許多
 
Chapter 5 跨代同堂的難
難道辭掉工作,回家照顧父母才孝順?
二代同住,不能堅持舊有的生活型態
夫妻若沒共識,三代同堂就會變成戰場
三代共居有精神支柱凝聚感情是福份
 
Chapter 6 夫妻要當神隊友
管教一致是神話,別想改變另一半的教養態度
面對校園霸凌,爭到底還是冷處理?
關係衝突來自「女人感受優先,男人問題導向」
 
 

自序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


  「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孩子怨恨我,父母嫌棄我?」

  才過完年,一位好朋友傷心地找我訴苦。她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盡心盡責的女兒和媽媽,但親子關係一直不好,我一時沉默不知該如何安慰,畢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夫妻、親子間的互動,其中辛酸難以讓外人了解和協助。

  回想自己在康健雜誌寫了近十年的專欄,出版《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那時孩子正值國小中年級,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輕易聽從父母的指揮和管教,我學習放手讓孩子自我管理,讓他有空間和時間去學習與自己和別人互動。

  第二本書《幹嘛要他想的和你一樣!》寫於孩子青春期,彼時他有如刺蝟,不讓父母近身,在生活中稍有不慎,父母就會惹一身氣,我學習去懂孩子暴衝背後的內心世界,和孩子保持彼此都適宜的空間,孩子好過自然就會讓父母好過,有了父母的了解和賞識,就沒有叛逆的青少年。

  至今孩子成年,寫了這本《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我認為若孩子長大,父母沒有跟著長大,「愛」就會成為親子間最大的障礙和傷害,所以我學習全然放手,把責任交給孩子,只做他的室友。這看似容易,其中卻有許多煎熬,但我清楚孩子己不能再做父母的寵兒,必需是自己的主人,然而父母也要學習擁有自己的生活重心,不再干擾孩子做個獨立的成年人。

  過去三十餘年,我輔導過三千多位迷途孩子,出版五十餘本書,演講超過六千場,即便如此,我依舊清楚在家庭關係中自己永遠是學習者,不是專家。當扮演人子時,我清楚父母愛我勝過愛自己,但他們的愛卻留下許多傷痛,直到他們相繼離世,才明白他們和我一樣都在「做中學」,並非生來就懂得當父母;因著這份理解,我從傷痛中得到抒解。

  當我身為父母,一再反省和檢視自己,是否在生活中留下了「傷」和「痛」給另一半和孩子,常提醒自己是學習中的「先生」和「父親」,希望另一半和孩子在我不如他們期待時,能提醒、協助我學習和成長。

  伴著我這位好友心裡的傷痛,我沒有任何建言,因為她的孩子也在學習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年輕時,我常因父母「以愛為名」帶來的傷痛而感難過,但如今反觀自己過去何嘗不也以愛為名,把父母愛得又傷又痛?

  我安慰這位好友,孩子和父母一樣,都在學習和成長,我們不懂孩子的心,就如同孩子不懂我們,但這段婚姻和親子的旅程,會讓生命愈來愈豐富和精采。

  傷和痛都是一時的,最後會孕育出「愛」的珍珠;用感恩、學習的心,面對婚姻和親子間的傷痛,我們就能找到讓自己和家人好過的出路。

推薦序一

關係要親密,先放下「我是為你好」


  「關係衝突來自『女人感受優先,男人問題導向』。」

  第一次閱讀《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句話。

  難怪,我總覺得每次跟我老公溝通時,總覺得怎麼溝怎麼不通,還愈吵愈受傷,我們都忘了每個人的立場、人格特質皆不相同,想法自然也不會一樣,我們卻為了無法把自己的想法塞進別人的腦袋而感到難受。

  親子之間也是,我們也常常以教養之名,想把自己的認知複製到孩子身上,很多時候爭擾到最後,一切都是來自於自己想掌控一切的慾望而已。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對於自己在乎的人,明明覺得自己是為了對方好,為了彼此的關係好,所以才安排、才要求,可為什麼最後結果都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他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有在該人生階段產生的生理變化。譬如說,青春期、更年期、中年危機等,在這些階段,因為生理變化,處理事情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你會感覺到,即使是與你有著親密關係的人,你也無法完全了解對方的行為或決定的動機。

  這時候,如果勉強讓雙方的關係照著自己的意思進行,其實對方會很難接受;若我們可以把感覺回歸理性,願意接納每個人心裡都有脆弱或黑暗面,不在日常相處上處處希望可以照自己的理想狀態發展,給予對方時間與空間,就好比,把對方當成一棵大樹,不要強扭對方讓他長成你想要的樣子,給對方有喘息機會,對關係才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包括我們自己的人生階段也是,會因為不同年紀,產生不同的生理變化,或許也容易給旁人產生無法適應的感受,此時,如果硬要雙方在關係上努力及勉強,往往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所謂的愛,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並不一樣,但給予包容,卻是最基本的原則,適度的關心與建議,耐心等候對方回覆;也許,等彼此的情緒與想法沉澱後,你們可以擦出新火花。

律師娘/林靜如

推薦序二

一個人不會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會什麼」?


  我的臨床心理師工作在剛開始的時候,主要聚焦在兒童青少年。那時候家長就跟我提過盧蘇偉老師的大名,借我聽CD、看書,我用了盧老師的一些概念跟家長討論,所以盧老師可以說是我在親職諮商的啟蒙老師之一──雖然我們從來沒見過面。

  我常拿盧老師參與的《飛行少年》紀錄片,跟父母談身教與陪伴的重要性。我也受到盧老師自己的生平事蹟影響,而深受激勵。

  「我每天回家時,都會在門口準備一份好心情再進門。在家裡,一定有許多和自己期待不一樣的事情會發生。我時時提醒自己,如果這些事與自己的快樂和幸福無關,那麼它們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衣服亂扔、東西未歸原位、孩子晚歸、先生『外宿』之類的小事等。」──盧蘇偉

  如果細看盧老師的書,會很容易發現老師文字語氣裡特有的「苦口婆心」。常常提醒、叮嚀,再加上鼓勵,想幫助父母減低在家庭裡的壓力。而且盧老師的關懷範圍很廣、很全面,他自己就以身作則地陪伴著大眾度過這幾十年。

  聽起來有些浮誇,但如果認識老師比較深,就會知道我的描述並不誇大。老師的著作幾十種,還有各大媒體的專欄,以及各種演講或講座超過六千場次。我從很早就知道,盧老師是全台跑透透,甚至跨國跑場。最近因為要寫這篇文章,特別上網查了盧老師的演講行程,依然滿滿滿,那是我看了會腳軟的程度;這麼多年來,盧老師的行動力還是這麼強大。

  盧老師真的是把他「會的」,發揮得淋漓盡致!

  如果看過盧老師的影片,知道盧老師連記電話號碼、四則運算都曾經有困難的話,那就會知道盧老師是多麼盡情在發揮自己生命的潛能。難能可貴的是,幾十年來,始終如一。

  「大多數人都相信,眼下是他們人生中最糟糕的時期了,再也不會比現在更糟了,而事實也常常告訴我們:你再不改變,比現在更糟的還在後頭呢!」──盧蘇偉

  最後,我想分享這段盧老師的話,給各位拿起書來看的朋友。我常被問到各種問題,只要是親子相關的,這本書裡幾乎都回應了。可是,給出建議或答案相對容易,但要能激勵人勇於改變,則困難很多。關於激勵人心,盧老師實在走在我前面太多,我只能遙望他的背影。

  這篇文章,與其說是為這本書推薦,不如說是我想表達對盧老師的感謝。曾經在我的某一段生命裡,他的熱情鼓舞了我。
我「會的」不多,但我也想把我少數「會的」,盡可能拿出來貢獻,圓滿我的人生。也祝福讀者朋友,能活出豐盛與精采!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70593
  • 叢書系列:健康人生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二代同住,不能堅持舊有的生活型態】
 
「成年的孩子都要結婚了,還這麼不懂事,真讓人生氣!」
 
朋友聚會,原本熱熱鬧鬧要恭喜儒美,沒想到她氣沖沖,大家都不敢多話。她可能是壓抑很久,一股腦把心中的不平全宣洩出來。
 
為了孩子的婚禮,親子間就有許多不同意見;孩子認為結婚是他們的事,何必請一大堆不相干的人?父母覺得這是家族大事,不只是面子問題,辦不好以後在家族會沒地位,所以訂、結婚的儀式、訂什麼飯店、喜宴該有幾道菜,準親家和兩個孩子各有看法,鬧得親子幾乎水火不容。接下來新房布置、要不要住一起,親子雙方都很堅持。
 
為了讓孩子婚後能和自己同住,儒美賣掉兩間房,換了這間大坪數的住家,因是兩間打通,各有出入門戶能互不干擾,彼此也可有個照應,但孩子覺得住家裡離工作地點通勤太遠不方便,加上和父母同住難免有衝突,最後房間保留讓他們假日回來住。
 
儒美不懂,婚前還不是每天通勤,婚後就不行了?她滔滔不絕地叨唸,大夥也不知該說什麼。
 
◎孩子成了家就是客,保持距離美
 
「放手吧,我最有資格勸妳啦!」
 
出聲的慕容姐,長我們一些年紀,孩子都嫁娶,內外孫好幾個,她在孩子結婚時也做類似的決定,與孩子同住看似幸福卻勞累不堪,每天要煮三餐、要打掃房間、洗全家的衣服,還帶孫子,比外傭還累,而且沒有酬勞,還得倒貼。
 
「儒美妳要這樣嗎?」慕蓉姐接著分享她在孩子嫁娶後的相處心得。
 
「把孩子教養成人就夠了,別再把老本(退休金和健康)都貼上了,最後落了不歡而散。現在好多了,孩子假日要回來,自己商量各帶幾道菜,碗也有人輪著洗,子孫回來很高興,走時也很高興。孩子成了家就是客,該怎樣我都不開口,孩子要買房,我也裝著不知道,等他們開口借,為了公平要立字據,可以無息,但幾年後要按月奉還;本以為這樣做親子會疏離,結果因生活有了距離,彼此更加珍惜,現在和老伴才算真正退休。」
 
◎孩子長大就別再當「寶媽」
 
儒美有些不可置信直言:「住在一起有什麼不好?」
 
接下來阿珠姐也有話說。她兒子剛結完婚,她的心得是「孩子要結婚,一切決定由孩子做主」,她只顧婚禮當日自己打扮得高貴亮眼,她和先生只要求保留幾張親友桌,就這樣迷迷糊糊,孩子們就把婚事都搞定了。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9/05/20
劇透警告

孩子們慢慢長大,開始有溝通不來的時候,自己也開始起了煩惱 : 是我的想法出了什麼問題嗎?…..心不開怎麼辦?!…..逛誠品便成為我解憂悶的一種方式,也許煩惱的求救訊號太強,讓我遇到這本書親子系列的書,也許是書名命題得太貼切、太穩合我的心境,看了幾段話而已,內心瞬間就有了方向。感謝作者的用心寫的每一字、每一句話,都建立了它跟讀者的緣份,書中有您豐富的經驗分享與建言,我非常受用。感恩!
參考專家的分享和見解,加上求好及自我省思求進步的念力,一定會有契機出現!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9/04/24
|
電子書

當初有購買盧老師的《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當初是因為簡介被吸引購買,看完後真的非常有感觸還將此本書分享給父母,其實被以愛控制的子女或許看完都會跟我有一樣的想法,後來知道盧老師出了新書,趕緊就又買來拜讀,發現這本書講得更廣,看完其實會知道不單單親子,已經能解決人與人之間很多的心情困頓,真的是收穫良多,讓我趁著心情激動之時又把舊書重新複習一次,想起去年公視所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也有類似的相似感,其實除了父母都很建議看,身為孩子的我們也可以看看,因為我們感同身受,所以更能知道控制與被控制的感受都很不好,如同書名所說的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希望我們都能找回「家」的歸屬感、「愛」的初衷。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親子、童書、國中小】親子天下數位產品社方展:預備孩子的未來,全展7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