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往整合的人生發展
身體心理學將身體疾病與身心靈功能視為生命需要再成長的指標。疾病作為人生的一個樣態,迫使我們面對生命之中的陰影與黑洞,讓人無法迴避過往未落幕的創痛,及親密關係的失落。所以疾病不只是需要被治療,更需要被理解。了解身心症狀之中正向與積極的訊息,將會推動我們往整合的人生發展。夏比洛的《身心調癒地圖》在理論、疾症解析、療癒方法上都有極完整的敘述,是一本有關個人成長及身心靈領域方面值得一讀的好書。
呂旭亞
國際分析心理學會榮格分析師,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院畢業
美國加州整合學院心理博士
實務專長:夢與象徵、榮格心理分析、表達性藝術治療
推薦序
見證肢體心靈的智慧和力量
在認知上,我們知道身心是一體的。在內心深處,我們的身心卻常處於分離甚至是敵對的狀態。例如:「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我們需要充足的睡眠。」這句話大家都同意,但實際上很多人超時工作,或花很多時間在電視、娛樂或上網,造成睡眠不足、身體疲累的情況,藉著咖啡、酒精或藥物來提神,導致頭痛、失眠、睡眠品質不良,再靠酒精、安眠藥來入眠,形成一種惡形循環,不僅加重身體的負擔,也造成心理的壓力。此時要改善現狀,光靠鎮定劑等藥物是不行的,若能配合心理諮商,認清內心的信念和衝突,像是「睡太多浪費生命」、「我有太多事要做,沒時間睡覺」、「我要不斷的努力」、「人生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休息」……等等,再加上調整生活作息和朋友、家人的協助,就更容易改變了。這也是本書所提倡的一個觀念:「治療」症狀或「療癒」生命?!治療是針對生理的問題做處理,用藥物或手術來壓制、消滅或移除,卻持續壓抑內在的傷痛,而療癒則是更進一步認識自己,重新組合分離對立、壓抑的部分,尋求完整的自我。
我在多年從事自我探索和身心工作的經驗中,就有很多類似例子,也見證了肢體心靈(Bodymind)的智慧和力量。我的一位朋友A先生,只要一碰到有酒精的飲料,身體立刻起紅色的酒疹而且很癢,非常難受,可是工作上有時又會接觸到酒,只好靠藥物來治療,非常痛苦。我在跟他的談話中了解,他小時候父親常會喝酒嘔吐,因此他和母親必須清理穢物,令他覺得嘔心、厭惡,覺得酒是害人的東西,因而心生抗拒,生理上就會自行起酒疹,讓他有理由避免。後來他「決定」可以由自己選擇要不要喝酒或予以「拒絕」,也「接受」在某些情況下的小酌是一件享受的事,整個人因此而鬆開了制約。之後,即使偶爾和朋友小酌,不但沒有過敏反應,心情也很愉快。
我在諮商工作的過程中,常常會先觀察對方的身體是否平衡,有無一些症狀或是不一致的訊息,同時聽聽對方對自己身體現況的描述,這些都是很好的線索,讓我逐漸了解身體症狀的心理意義或是心理問題的深層訊息,找到解決的方向,再透過書中提到的練習和其他方法,給當事者療癒的建議,這是新的方法也是傳統醫學的智慧。如同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和中國傳統醫學的觀點,把身體視為一個完整的能量系統。
如果你想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想了解身體和心靈親密的互動關係,或想探索疾病、症狀可能代表的心理意義和訊息,這都是一本可以滿足你需要的書。如果,你只是很快的看過去,會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讓你獲得許多知識,但若一面看一面對照自己的生活經驗、身心狀況,更會發現它非常實用,是一本能夠深深觸動到心靈的好書。
高泰誠
完形治療心靈工作者
神經語言程式學(N.L.P.)高階執行師父母效能訓練(P.E.T.)講師
前言
肢體心靈之間的祕密
人類創造出極其精密的科技產品和令人讚歎的美好事物,不僅能了解複雜的科學理論,也能創作出偉大的音樂作品,可說已將我們的心智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甚至超越了極限。不過仍有一個領域是我們無法理解的,那就是我們和本身的關係,特別是我們和自己身體的關係。雖然我們已經上了外太空,也能推測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卻無法針對人類身體究竟如何運作達成共識。過去幾千年來,各派學者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論,以了解我們的身體,每一派都能自圓其說,然而各家理論卻有著天壤之別。
以西方來說,大多數人都相信人類的身體是一個實體:一個需要添加燃料或能量(食物和水)的機器,而且希望只要按時加燃料,這個機器就不會出毛病。西方人很能享受身體所帶來的樂趣,也努力鍛鍊身體,讓它呈現美好的外貌。如果這個機器出了些問題,就應該像機械一樣加以修復。我們會用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和藥物來處理身體的問題─切除不好的部位或用化學物質加以消滅,這樣一來生命就可以像以前一樣繼續延續下去。
在這樣的想法之下,西方的醫學(對抗療法)創造了無數的奇蹟。許多醫學上的突破實在令人驚歎不已,像是盤尼西林、疫苗、雷射手術和器官移植等等。現代醫學挽救了千百萬個生命,也大幅降低了病痛的折磨。把身體視為機器,故障了就找出毛病加以修復,這樣的論點確實很有說服力。
然而,對抗療法未必能夠解決一切的問題。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某些疾病的主因解決了,卻出現其他的不適:也有些問題可能超出了醫藥的極限─目前無藥可醫。舉例來說,與壓力有關的疾病很多,病例也快速地增加。直接由壓力引起的毛病包括:偏頭痛、腸胃潰瘍、大腸急躁症候群、高血壓、氣喘、肌肉緊繃、倦怠等等;有些疾症則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像是癌症和多發硬化症。對抗療法無法治療壓力。現代醫學並不承認,病人的心理狀態或情緒困擾會影響他們的生理健康,所以治不好這些與壓力有關的不適症狀。然而醫院或診所的病人之中,百分之七十都是因為與壓力有關的疾症才會來看醫生的。
在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年代裡,醫生看病時不只考慮病人的生理症狀,也會考慮氣候、種族、性別、生活條件、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等因素。在歐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所謂的「家庭醫師」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家庭醫師─他認識你們全家,治療家裡的每一個人,除了採用才上市的新藥之外,說不定也會配合一些藥草,或是運用一點心理諮商的技巧。但是從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科技發展衝破了人類理解的極限,醫師開始專業分工,於是家庭醫師不再是我們的心理治療師或諮商師─那是諮商專業的工作。此外,由於人口和病人急速增加,醫生忙得只有時間開處方。在現代醫學之下,醫病關係不再是溫暖的人際交流,而成了技工修理機器的例行公事。
這種機械式的觀點,使我們不知道應該和身體維持怎麼樣的關係。當身體的某部位出現毛病時,我們可以採取正確的修復措施,卻不能感受「活」在這具機器裡面的感覺,也無法察覺促使身體這部機器運作的能量。
在東方,尤其在中國和日本,人們找到了一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東方人不把身體看做機器,而是把身體視為一個完整的能量系統。這樣的觀點至少已有五千年的歷史,而且也已經證明能夠有效治療各種疾病和不適。東方的醫療原理,主要是根據身體能量的分佈圖,從圖上可以看出能量流通的形態,也可以明白以何種方式、在哪個部位可以接觸身體的能量。醫師依照五行:金、木、水、火、土來診斷病人;五行的每一個要素各有其特性,也都有正面與負面的效果。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各種不良的習性、壓力或負面情緒,造成能量的流動不平衡或受阻礙;因此醫生的目的就是要為病人調節能量的流動,恢復平衡狀態,病人也就可以痊癒了。
西方的對抗療法認為,病人就像一部機器;東方的針炙(和其他相關的醫療方法)卻主張,病人是一個活生生的、不斷變動的能量系統。當身體出現問題時,我們不必指責外在的致病原因,而是應該觀察外在影響,了解病人生活環境、心理狀況和各種情緒感覺的互動情形。泰德.凱查克(Ted Kaptchuk)在《無人編織的網》(The Web That Has No Weaver)一書中特別強調,東、西方醫學的這項差異。他指出,西方醫師往往會問:「哪一項X因素導致了Y狀況的發生?」東方醫師問的卻是:「X和Y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文化和宗教因素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西方醫學觀點的發展。在早期的基督教文化中,肉體被視為是道德的一大威脅。情慾和渴望是不被接受的,必須加以壓抑,或只能在幽暗、隱密的時刻才能釋放出來。書上記載,早期到夏威夷宣教的傳教士,很努力地想拯救那些狂野而罪惡的土著。在酷熱的驕陽下,傳教士堅持穿著層層厚重的深色羊毛布料,不願露出他們的身體,以免激起情慾。在那些黝黑、全裸或半裸、歡笑自在的夏夷威土著圍繞之下,不少傳教士死於酷熱和厚重衣物下滋生的細菌。
數百年來,大家都相信教會擁有人類的靈魂,因此不願被視為異教徒或巫醫的醫師們,便清楚地劃分肢體和心靈。這樣的劃分法導致人們相信:身體只不過是一具機器,不受任何心理╱情緒的影響。
這種觀點和美國印第安文化的傳統截然不同。印第安人認為,他們的醫生不但是治療身體病痛的醫生,也是拯救靈魂的醫生。對他們來說,心靈和形體並沒有區別。部落裡的醫生(巫醫)或許沒有受過正規的醫學訓練,卻知道如何詮釋「另一個世界」和日常生活事件,以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
在其他文化裡,人們推崇身體為一項重要的工具,透過這項工具,我們得以突破個人的極限。佛教和印度教都非常重視生命的可貴,因為佛教徒和印度教徒相信:只有以人類的形式,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靈性滿足。當一個人生病時,他的身體和心靈同時病了,因為到頭來,心靈和肉體都是有限而短暫的。佛陀賜與的藥物可以帶來完全的自由,超越肉身的限制。
對於身體的這種認知,將其視為機器或昇華的工具之外,又產生了另一種新的觀點。最近這幾年來,西方世界愈來愈認同人類心靈和身體之間具有直接而密切的關係,這也就是新興的「心理神經免疫學」。這項新的觀點並不否認疾病的有機層面─像是各種病菌、細菌、微生物、有毒廢棄物、氧氣或各種遺傳因素。然而當感冒流行的時候,並不是辨公室裡的每一個人都會生病,也不是每一個被傳染的人都會出現相同的症狀和反應。看來我們的情緒或心理狀態,會大大地影響疾病的開端和發展過程,以及我們的痊癒能力。馬克.巴拉希(Mare Barasch)在《療癒的管道》(The Healing Path)一書中指出:「所謂醫學就是指當我們開始探討疾病的起源時,也不得不考慮生活形態、飲食、社會地位、生活環境,以及最耐人尋味的知覺意識和情緒狀態。」
這本書探討人類的心靈和身體如何互相影響,也找出許多方法,告訴我們如何運用心靈和肢體的結合,使疾病痊癒,並追求個人的成長。這方面的知識仍是一個有待開發的領域,因為每一天都有更多的訊息湧現─當錯綜複雜的肢體心靈關係一步步展開,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的確引人入勝。至少我們已經開始了解,人體機器其實是一個活生生、能夠呼吸、溝通、具有多面性、相互密切關連的整體。
筆者從二十年前開始對肢體心靈的關係產生極大的興趣,那時我剛踏入營養和按摩的領域。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慢慢找到一塊塊不同的碎片,然後把它們拼湊在一起,完成一幅很棒的生理地圖,然而在它下方卻又隱藏著一幅心靈情緒的地圖,兩者重疊吻合為一體。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幫助你看懂自己的肢體心靈地圖。本書的第一部應該直接從頭到尾讀一遍,因為它將帶領讀者深入了解肢體心靈,特別是我們的心靈與肢體如何產生相互的關連。
第二部是身體療癒的指導手冊,如果你目前有某種疾病或特別的問題,請先閱讀相關那一章的開場說明。這一段開場說明,可以先幫助你了解病痛區域的複雜細節。接著針對自己的問題繼續閱讀相關的章節。透過這樣的方式,你會更深入而完整地了解你的肢體心靈關係。由於我們的身體沒有任何部位是完全獨立的,因此你的病痛部位很可能與其他部位有關係,你可以同時參考其他有關的章節。
第三部探討的是我們如何運用對於肢體心靈的了解,無論是透過樂觀的心靈狀態、視覺想像、靜坐、藝術治療、舞蹈治療或表達動作等方法,使身體的病痛得以痊癒。
誠摯地希望你在探索自身肢體心靈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我多年探究過程的興奮之情。當我們了解自身許多層面的相互關連時,也會愈來愈明白所有人類─所有生命─彼此間相互的關連。我們的世界就是建構在密切的關係和良好的溝通上,希望這份理解可以為你帶來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