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比昂(Wilfred Ruprecht Bion, 1897-1979)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團體動力學研究的先驅,被譽為繼佛洛伊德、拉崗、克萊恩、柯胡特和溫尼考特之後,精神分析理論最重要的原創者。有人說,因為他的理論,精神分析進入了後現代。
比昂出生於印度,在英國接受教育與分析訓練。他曾受克萊恩分析,並加入英國精神分析重鎮塔維斯托克小組。初期他專注於團體治療的研究,後來他轉向精神分析實務工作,之後擔任倫敦精神分析診所主任以及英國精神分析學會會長。晚年雖然隱居在美國洛杉磯,但影響力卻更深遠。
比昂的思想與前輩經常相左。例如他認為,心理發展最關鍵的是人能夠忍受挫折,且渴望真實的浮現和情感的成長,這與佛洛伊德的快樂原則是對立的。他又主張精神科醫師應該不拘於理論框架,而是充分考慮醫患雙方的獨特性,才能使治療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後期轉向哲學甚至宗教式的探討,引起撻伐,也讓許多人感到卻步。但也有人大膽預測,在未來20年的精神分析裡,比昂的思想將會是最重要的論點之一。
審閱者簡介
鍾明勳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流行病學博士,精神科醫師,現為明如身心診所院長。曾任嘉南療養院精神科醫師、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及督導、台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英國牛津治療性社區協同治療師、並於英國團體分析課程受訓。策畫本書翻譯工作。負責全書審閱。
許明輝
紐約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於曼哈頓學院諮商研究所任教六年後於2015年回台灣。在美國接受團體關係研習會顧問訓練,曾受邀到英、美、中、以等國的團體關係研習會擔任顧問,並於2018年在台灣舉辦第一屆團體關係研習會。現為美國AKRI會員及台灣團體關係學會籌備小組主席。
張達人
美國紐約市西奈山醫學院精神醫學部心理治療研究員、美國合格認證團體心理治療師。曾任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玉里醫院及草屯療養院等醫院院長,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前理事長。現任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仁慈醫院院長、台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