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上天賦予我最好的禮物,是讓我有機會認識奶奶、外公、外婆和曾外婆。我擁有一半愛爾蘭血統,一半義大利血統。小時候,愛爾蘭籍的親戚住在我家附近,我們每個星期都見面。這個故事講的便是他們。
我和樓上的外婆共度了許多快樂時光。我們倆被綁在相鄰的椅子上,一起吃著薄荷糖,及各式各樣的糖果──那年我四歲,她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這個故事創作於1972年。1973年初版時,是以黑色、粉紅色和黃土色彩繪而成。若要將這些圖畫以全彩重新上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現在已不單純是「著色」的問題了。這些年來我的繪畫技巧已有些微的改變,所以在二十五年後的今天,我決定把這個故事當作一個全新的創作來處理。但是,我認為原始版本中的懷舊感仍得保留下來,所以我大多選用了輕柔的色調。除此之外,奇怪的是,在重新創作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的情緒仍如首次創作般激動不已。
謹以本書獻給我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
霍恩拉(Honorah O’Rourke Mock)
愛麗絲(Alice Mock Downey)。
湯米.狄波拉
記於1998年
名家賞析
記得那些美好時光
樓上的外婆去世了。
「什麼是去世?」
「去世就是死了。她不能跟我們在一起了。」
「她不會回來了嗎?」
「除非在我們的記憶裡。每當你想到她的時候,她就會回到你的記憶裡。」
四歲的湯米學習面對死亡:人不在了,但我和她之間的關係和感情仍繼續存在。因爲我記得她,記得她的樣子,我們一起做過的事,記得那些美好的時光所給我的溫暖快樂。
「記憶」撫慰傷痛的心靈,也成爲過去和現在之間的聯繫。
這個故事是以全知的敘述觀點,描繪湯米對兩個外婆的記憶。每一頁圖畫像是快門下的一個定格,象徵「刹那即永恆」的意義。封面的圖案如同一個相框,把祖孫三人的情誼從時間裡留住,就像湯米對她們的懷念,也不隨時間消逝。這個圖像是爸爸拍攝家庭生活影片時拍下來的,也是湯米長大後,桌上的相片。故事的開始和結束都是湯米在窗邊的場景,以前後對應強調時間的變化,並利用「窗戶」引發的聯想,在現實中製造從有限通往無限的想像感覺。
柔和的色彩表現出人物間親切溫和的情緒,背景是一片渲染的暈黃,好像一張張發黃的舊相片,帶著淡淡地感傷;暖性明亮的色調,製造出甜蜜溫馨的氣氛,使書的情調不因題材而顯得悲痛沈重,而是活潑且充滿生氣。
兩個外婆總是微笑著,在湯米的記憶中。她們很喜歡有他作伴,一起做有趣的「小事」──小孩記得的事,例如吃糖。她們和湯米沒有距離,平起平坐、分享糖果,也分享彼此的生活。樓上的外婆抱著小兔子,就像湯米抱小兔子站在門口。透過鏡子,畫面上同時出現兩個觀點,讓我們看到湯米看到的曾外婆。鏡子如同相框般把她的形象留住,留在湯米的想像中。後幾頁鏡子出現「小人兒」,就是曾外婆和湯米在玩想像遊戲。
我們看到湯米看到的,但是湯米看到的卻不是哥哥看到的。這是「反省」觀點,關係會影響看法。湯米認爲曾外婆很美,因爲他們之間的親情,已超越表象層次的認識。
曾外婆走了,湯米再看到的是一張空床,多麼震驚。他一人坐在地上哭泣,象徵一種「只剩下自己」的孤獨、無助感。望向神祕莫測的天空,他知道自己還是愛曾外婆的,但曾外婆呢?她還愛我嗎?她看得見我嗎?這些疑問使人焦慮,他需要幫助。
媽媽把流星比做曾外婆的親吻,避免了將人神鬼化的問題,也把無形的愛具體化,幫助小孩解除疑慮,嘗試接受人生的變化。
這是困難的功課,尤其對孩子而言。幸好,湯米和曾外婆分享了這麼多美好的時光,足以使他相信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永恆不變。溫暖的記憶,使人有力氣向前走。一個小孩學習面對死亡的故事,原來是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用心地活。
柯倩華(兒童文學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