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這本精簡的翻譯學概論是在當代西方文學、文化理論、以及中西比較視野下所撰寫的,與一般以語言學或實用語言學為基礎的翻譯學,應有所不同。這本小書,雖不敢說是別樹一幟,但可看作是筆者在當代西方理論、比較文學、以及中英翻譯經驗,延伸出去的一個產物。
我的專業素養是中西比較文學、當代西方文學與文化理論,不是翻譯。然而,在我的專業素養裏,也不免涉及翻譯理論,譬如記號學家雅克慎(Roman Jakobson)的經典之作〈論翻譯底諸語言學面向〉(“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班雅民(Walter Benjamin)的經典之作〈翻譯者的任務〉(“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等。在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講授當代文學理論期間(1983年前後),一位外籍學生帶給我一本剛出版不久的紐馬克(Peter Newmark)的專著《翻譯學的諸朝向》(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請我給點意見,我就讀了其中主要的內容,覺得語言學家底翻譯視野、方法學、與陳述,和我習慣的文學與文化理論,很不一樣。然而,因此姻緣,也就對「翻譯」這一門學科,有較完整的瞭解。及至2003年,受邀到世新大學英語系替大三、大四的同學開「翻譯學概論」,才認真地閱讀了與「翻譯學」有關的專書與論文,特別是堪稱翻譯學奠基之作的尼達(E. A. Nida)的《朝向翻譯科學的建立》(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1964)一書,勉強算是漸入其堂奧了。授課期間,我不用課本,而是仔細思考:「翻譯學」應含有什麼內涵、什麼綱目。於是,列了課程大綱,並根據閱讀的論文資料,每週順序作專題講述,由學生根據教材及上課錄音,整理出筆記。這就是本書的原稿,也是本書撰寫的源由。在此謝謝世新大學英語系89級甲班及其他班上有修習本科的同學的幫忙。及至2007年到慈濟大學任教,開翻譯課,期間新增的主要教材,則是來自哈提姆與蒙代(Basil Hatim and Jeremy Munday)合著的《翻譯:進階資源書》(Translation: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 2004)一書,而其中我最感興趣的莫如荷姆斯(James Holmes)所倡導的、新興的跨學科的所謂「翻譯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以及兩位著者在書中為此新領域所製作的示意圖了。這新興的翻譯研究朝向,與我的學術訓練最為密切,講解起來,有如魚得水的感覺,但我的講解並沒如以前的記錄下來。當然,除新增教材外,也以此「筆記版」做為講義。
最後打算整理出版,就根據此「筆記版」重新修訂、更新、擴充。在這過程中裏,在師大圖書館琳瑯滿目的翻譯學有關著作裏,很高興發覺,我「筆記版」中的「綱目」很多都成了「專著」了,可見當時我為「翻譯學」這一學科的思考,深得其綱領;或者說,和後起的專業學者「所見略同」,堪以為慰。
近日,「翻譯學」已成為顯學。這類的著作真的很多。我這本小書,還值得面世嗎?思索了一下,還是可以吧!這本小書可提供讀者對這學科精簡的入門外,還有它獨特的跨學科、中西視野並列的陳述。最後是一個小注,這裏所用的「翻譯學」一名,指稱我心目中西方稱作的「Translatology」,而我以為它應包含翻譯的全領域,其歷史、其通則、其理論、其品鑒、其跨學科,甚至跨中西的比較性格等,是一個多面性向的立體呈現。本書在學術性上有所加強,而略有別於坊間一般實用朝向的教科書。是為序。
2018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