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資訊展
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熱血帶領社會躍進AI 世代—《人工智慧在台灣》

    文/陳良基2019年05月20日

    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學者只要願意跨出一步,有能力以自己的方法來引領社會。」這是作者在書中對自己說的一句話,我覺得這句話,正代表著這本書的所有精神和歷程。作者將他數十年來,在台灣參與、引領程式設計、舉辦資料科學年會、鼓動人工智慧,一步步的足跡,以及行走間的觀 more
 

內容簡介

學術人跨界產業的洞察與思考
第一本為台灣而寫的AI轉型策略
    
  人工智慧浪潮全面來襲,沒有一個人能夠置身事外。
  與其擔憂,不如清楚認識人工智慧發展的脈絡、應用與侷限,
  深化個人AI實力、建立企業AI團隊,
  成為AI浪潮中的領先者!

  力用人工智慧,扭轉20年來台灣產業發展的困境!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產業的遊戲規則,多數產業已進入紅皇后的領地,
  不追上、就落隊,再也沒有機會。但AI也是企業擺脫發展困境的不二武器!
  究竟人工智慧是什麼?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有什麼不同?大家都在談人工智慧,
  但在產業中如何應用?白領工作者又該如何應對人工智慧即將帶來的工作結構變化?

  本書作者陳昇瑋是台灣少數跨界產業的科學家,擁有學術與產業的深厚背景,同時也是熱情的AI技術傳教士與人才播種者,以跨域者獨有的視野,致力於推動人工智慧在各產業的深化應用及創新轉型,對於製造、金融、零售與醫療等產業應用尤有獨到之處。

  2017年接受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與孔祥重院士的邀請,一同帶領團隊在半年內成功幫助超過十家台灣企業,以AI解決或改善影響發展的重大難題,協助產業在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全面升級,也看見產業導入AI的系統性問題。

  人才、資料、找問題,缺一不可
  與其擔憂被取代,我們需要主動了解,立即行動以形塑未來


  他透過在地化的實作與顧問經驗,為台灣而創設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一年內已為台灣培育超過3,000位AI人才,期能解決AI人才不足的關鍵問題,為台灣產業面對的下一個挑戰舖好基礎。

本書特色

  ▍一次看懂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究竟是什麼?大家在發展人工智慧時,普遍陷入怎樣的迷思與陷阱?

  ▍掌握台灣發展人工智慧的三大面向
  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化、產業人工智慧化這三大面向,台灣產業該如何發展,從而探索新商業模式。

  ▍分析台灣產業發展的挑戰與機會
  針對製造業、金融業、零售業等各大產業,從規劃、生產、行銷及供給這四個面向,分析人工智慧可以發展哪些應用?對於工作及業務流程又會產生哪些系統性的影響?

  ▍從零開始,企業導入人工智慧的必備know-how
  從調整企業的思維框架,到打造第一支專屬的人工智慧團隊,經理人必備哪十大認知,能加速推動導入人工智慧的成效。

名人推薦

  台塑集團總裁 王文淵
  中央研究院院士 孔祥重
  經濟部長 沈榮津
  廣達集團董事長 林百里
  交通部長 林佳龍 
  益鼎創投董事長 邱德成
  科技部長 陳良基
  行政院副院長 陳其邁
  友達光電董事長 彭双浪
  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英業達集團會長 葉國一
  義隆電子董事長 葉儀晧
  奇美實業總經理 趙令瑜
  中央研究院院長 廖俊智
  研華科技董事長 劉克振
  聯發科技董事長 蔡明介
  全家便利商店集團會長 潘進丁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國票金控董事長 魏啟林

好評推薦

  本書中,陳博士深入淺出說明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台灣產業應該如何快步跟上世界潮流。這是一本真正立足台灣、了解產業的重要書籍。──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 王文淵

  本書以簡練明晰的文字介紹人工智慧的內涵,附加生動的應用實例與分析,說明人工智慧AI在各產業的應用。值得一讀。──中央研究院院士 孔祥重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介紹AI技術的書,也是一本解構AI迷思的書。不僅是一本企業應用AI實作的書,也是一本轉變企業AI管理思維的書。──經濟部長 沈榮津

  本書中,陳執行長整理近年來觀察到的台灣產業現況與趨勢,並闡述人工智慧將對台灣甚至全球產業造成的種種影響,他也將產業界的問題與想法回饋給學術界,勢必將成為台灣產、學大融合的契機。──廣達集團董事長 林百里

  陳執行長這本大作完整記錄、筆觸流暢、傳遞觀念並普及知識,讓更多企業領袖、專業技術主管,乃至一般民眾,都可以一窺AI妙用。──交通部部長 林佳龍

  陳昇瑋博士熱心推動台灣人工智慧的發展及教育訓練,對台灣的產業界應用人工智提升競爭力,有第一手的實戰經驗及卓越的貢獻,藉由本書提出他精闢的見解,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益鼎創投董事長 邱德成

  面對來勢洶洶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人人都該警覺,本書中有許多值得取經學習以及應變之道,很值得費心展讀!──科技部長 陳良基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陳昇瑋執行長總結自己多年來跨足產、官、學、民各界的經驗,撰寫《人工智慧在台灣》一書,期能幫助台灣產業界對AI有正確的認知,進而在台灣產業AI化及學術在地化上,促成更快、更全面的發展。這是一本精采的書,我十分樂於推薦。──行政院副院長 陳其邁

  陳昇瑋博士不但帶領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大量培養AI人才,補足台灣AI人才短缺的問題,也以此書給所有企業一盞明燈。──友達光電董事長 彭双浪

  透過本書可以清楚了解人工智慧對於未來的影響,包含台灣在面對這一波人工智慧浪潮,產業運用AI創新轉型與升級的四大挑戰,以及對於台灣企業、知識工作者及政府單位等不同角色,如何掌握轉型契機及創新成長。──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人工智慧在台灣》一書提供了人工智慧AI實證運用於台灣產業的範例,是應對人工智慧浪潮的最佳淬煉智慧,絕對是台灣近年產業界推動人工智慧化,不能錯過的好書。──英業達集團會長 葉國一

  陳執行長以其AI深厚學、經歷與滿腔熱血寫下這本好書,本人誠摰推薦。──義隆電子董事長 葉儀皓

  本書是了解人工智慧的最佳指南,陳博士深入淺出的介紹,能更全面地了解AI,學會與它共處;當然,這波浪潮,對台灣產業是巨大的挑戰,也是轉變的契機,身為產業人皆無法置身事外。──奇美實業總經理  趙令瑜

  本書除介紹人工智慧基本概念,與產業發展的關聯之外,並談及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經驗、對政府與白領工作者的建言。希望藉由此書的發行,能帶給一般大眾及年輕學子對此前瞻技術更深入的了解。──中央研究院院長 廖俊智

  AI及IoT技術即將在未來幾年引導全球產業的重大變革。每位產、學、研人士都必須對AI更深刻理解,才能順利迎接這一波AIoT數位轉型大潮流。陳博士的這本書,顯然是有效協助大家了解並運用AI的重要引導。──研華科技董事長 劉克振

  關於「AI產業化、產業AI化」,陳博士更有實際輔導台灣產業的經驗。對於有志於導入人工智慧的經理人,與面對AI衝擊的白領工作者,也給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值得一讀。──聯發科技董事長 蔡明介

  本書談技術發展,深入淺出條理分明;談台灣產業困境,鞭辟入裡舉重若輕。想了解台灣產業的下一步?企業如何成功轉型?這本書絕對不該錯過!──全家便利商店集團會長 潘進丁

  陳昇瑋博士跳出中研院的學術研究走向民間,他為台灣130萬家中小企業培育AI人才。出身學術研究機構,卻能為全世界未來共同期待的大浪披荊斬棘、作育英才,我對陳博士肅然起敬。──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我推薦這本書給有興趣深入人工智慧的讀者,運用它主動了解人工智慧,進而變為自己的助手,提高產業與作業的效率,成為台灣產業轉型的新一代人才。──國票金控董事長 魏啟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昇瑋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玉山金融控股公司科技長、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財團法人科技生態發展公益基金會執行長、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及資料洞察實驗室主持人,曾任台灣資料科學協會理事長。創立資料洞察實驗室,發表超過130篇學術論文,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金融科技、多媒體系統、社群網路及計算社會科學等;同時致力於推動人工智慧在製造、金融、零售、服務等各產業的深化應用及數位轉型。

  於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取得博士學位(2006),於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取得碩士 (2000)及學士 (1998)學位。2008年榮獲IWSEC 2008最佳論文獎,2009年榮獲ACM 台北/台灣分會李國鼎青年研究獎,2010年榮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優秀青年電機工程師獎,2013年榮獲傑出人才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獎,並於2014 年榮獲IEEE ComSoc MMTC Best Journal Paper Award。

溫怡玲

  天下創新學院副總監,政大新聞系、新聞研究所。曾任職多家媒體,橫跨電視、雜誌與網路媒體,分別擔任副總編輯、主編、製作人、企劃經理與政治線記者等多項工作。職涯中雖看遍媒體產業的興衰起伏,也親身感受同業們的掙扎無奈,卻始終未曾放棄老派新聞工作者的執著:以文字實踐心中理想,用好的報導為希望撒種。
 
 

目錄

作者序 成為介接學術與產業的跨域者
 
源 起 倍速競爭的紅皇后領地

Part 1 人工智慧
第一章 人工智慧的發展
第二章 機器學習是什麼?
第三章 人工智慧的誤解與迷思
 
Part 2 人工智慧與產業發展
第四章 人工智慧發展的三個面向
第五章 產業人工智慧化經驗談
第六章 產業人工智慧化的挑戰與建議
 
Part 3 迎向未來的準備
第七章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第八章 給政府的建言
第九章 給白領工作者的建議
 
致謝
 
 

推薦序

  很高興陳昇瑋博士將其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研究成果,及與孔祥重院士遍訪台灣十個製造業導入AI應用先導研究案例的觀察結果,撰寫成書。這本書,不僅是一本介紹AI技術的書,也是一本解構AI迷思的書。不僅是一本企業應用AI實作的書,也是一本轉變企業AI管理思維的書。

  2017年下半年在魏啟林董事長的安排下,我跟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博士見了三次面。他告訴我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對製造業的價值。因為他深入淺出的解說,讓我徹底了解人工智慧的價值,決定捐出3,000萬元,協助成立人工智慧學校與財團法人科技生態發展公益基金會。同時,也陸續安排超過百位員工到學校受訓,讓集團內的高階經理人與工程師學習人工智慧的概念與技術。

  短短一年多,台塑企業現在同時推動300個AI專案,成效也非常卓著。例如原油提煉的常壓蒸餾製程,最重要的就是溫度,現在改用人工智慧來控制溫度,讓柴油、航空燃油與各種油品可在最佳汽化點分離。光是這項專案的初始成果,每年就可增加一億多元的收益。

  非常感謝中研院與陳昇瑋博士的熱情與理想,將人工智慧帶入產業,並且為企業培養這麼多人才。本書中,陳博士深入淺出說明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台灣產業應該如何快步跟上世界潮流。這是一本真正立足台灣、了解產業的重要書籍,我認為,每位企業經營者都應該仔細閱讀,才能知道如何透人工智慧來提升營運效益、提高競爭力、因應全球未來快速的變化。──台塑企業總裁 王文淵

  陳昇瑋博士在資訊電子之學術資歷完備,他不是在象牙塔裡夸夸其談的學者,40歲出頭即以研究實力由學術深入實證應用,並獲聘為玉山金控的科技長,將其研究實證心得實際落地於產業界。「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開辦初期,台灣產業界的迴響非常熱切,陳昇瑋博士最初由基本程式設計導入學理,從而將研究心得帶入實務,這是學而優後進入科技實業界,進而學成服務台灣社會國家的最佳範例。這本書沒有艱深複雜的技術理論,以簡練明晰的文字介紹人工智慧的內涵,附加生動的應用實例與分析,說明人工智慧AI在各產業的應用。──中央研究院院士 孔祥重

  此刻,AI在國際上掀起廣泛熱議,特別是如何運用AI協助企業找到下一個成長曲線。台灣具備資通訊及各產業專業領域人才的優勢,自然不會也不能在人工智慧時代缺席。

  為了讓產業應用AI動起來。經濟部配合行政院「台灣AI行動計畫」,以AI加速「5+2」產業創新,讓AI與產業需求接軌,規劃「產業出題x人才解題」AI實兵訓練機制,邀請不同產業、法人團體及國營事業單位,提出企業在實際成長過程中的痛點,以產學研協力方式在場域中實證。──經濟部長 沈榮津

  第一次見到陳昇瑋執行長,就對這位年輕學者所展現出對技術研究的熱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逐漸理解人工智慧學校的理念與運作後,更加肯定陳執行長致力於橋接學術與產業的理念與行動力。

  從雲端、大數據到人工智慧,台灣的資訊產業緊緊跟隨著全球IT技術的發展,這些軟硬體技術研發的成果,造就了許多聞名遐邇的全球資訊服務巨人。現在,第三度興起的人工智慧浪潮,其影響力將遠不僅止於資訊產業,無論傳產、製造、金融、醫療、教育,都將因為AI技術的出現,發生巨幅的質變與量變。

  陳執行長透過人工智慧學校這個平台,積極將學術界對人工智慧的知識精華,傳遞至產業界;另一方面,也將產業界的問題與想法,回饋給學術界,提供不同的視野和詮釋,勢必將成為台灣產、學大融合的契機。本書中,陳執行長整理近年來觀察到的台灣產業現況與趨勢,並闡述人工智慧將對台灣甚至全球產業造成的種種影響。

  字裡行間,我看見一個有理想的學者,他的用心、努力與洞見。非常推薦給關心人工智慧產業及產業人工智慧化的所有讀者。──廣達電腦董事長 林百里

  科技日新月異,尤其產業數位轉型,蔚為全球潮流,台灣產業多為中小企業,要能知時勢所趨,避免落入「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之境,就必須群策群力,共同學習,鏈結與成長,方能相互策進。

  因此,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博士於2018年初到臺中拜訪我,尋求市府協助設置中部分校時,佳龍立刻意識到這是繼我成立數位治理局,推動水湳智慧城與智慧製造試營運產線的關鍵最後一哩路,只有培養最關鍵的AI應用人才,才能讓城市與產業轉型永續性的創新與發展。因此當時市府團隊不但積極促成地點媒合,更邀請該校校長孔祥重院士對市府同仁先行開班授課,更經市府推薦30位企業菁英成為第一班的學員。

  時光荏苒,中部分校已培養出兩期畢業生種子,堂堂邁入第三期,這些種子將在各行各業開枝散葉,推動產業AI化發展,並且逐漸形塑AI專業服務產業生態系的基礎。

  其中,陳執行長無疑是靈魂人物,他策勵學員在核心專業上結合創意,落實AI於更多對社會經濟有益之應用上,這本大作完整記錄、筆觸流暢、傳遞觀念並普及知識,讓更多企業領袖、專業技術主管,乃至一般民眾,都可以一窺AI妙用。佳龍從台中的城市裁縫師,到目前投入陸、海、空、郵電及觀光氣象等最貼近民眾的服務工作,AI應用也將讓交通部「安全、效率、品質及綠色」的施政理念,有更好的實踐,佳龍在此推薦給各位好朋友。──交通部部長 林佳龍

  陳昇瑋博士是一位年輕的傑出科學家,除了專注在資料科學的領域研究外,熱心推動台灣人工智慧的發展及教育訓練,對台灣的產業界應用人工智提升競爭力,有第一手的實戰經驗及卓越的貢獻,藉由本書提出他精闢的見解,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益鼎創投董事長 邱德成

  台灣的ICT與高科技產業經過多年多面向的發展後,來到一個轉捩點;同時台灣的既有與傳統產業經過長期多階段的轉型後,也來到了一個轉折點,台灣這兩大經濟引擎的關鍵點,就是以AI驅動的數位轉型,具體表現在ABCDIoT的各個應用及服務上。

  近幾年來「人工智慧」這個火熱名詞席捲世界各國,正是點燃作者跳入戰場的關鍵。作者以自身多年舉辦資料科學會的經驗,加上開設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第一手歷練,在書中剖析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產業機會,以及台灣與全世界如何面對人工智慧新變革。

  由於作者本身是位傑出的程式設計者,我們幾乎是順著程式設計核心技巧的轉變,觸摸到這幾年大數據、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這些關鍵詞的脈動。可以非常結實的碰觸到會感覺到「痛」的真實問題,知道如何避免對人工智慧的迷思,以及人工智慧產業化的解決方案。

  對初學者,本書可以是很好的引導書籍,快速了解大脈絡。對想使用人工智慧的工程師或決策者,熟讀本書中的許多實例,可以協助讀者在面對人工智慧迷霧時,正確有效的決策判斷,為企業建立一個能創造價值的人工智慧系統。面對來勢洶洶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人人都該警覺,本書中有許多值得取經學習以及應變之道,很值得費心展讀!──科技部長 陳良基

  AI驅動的數位轉型對於高科技產業來說是機會,對於傳統產業來說則是工具,台灣經濟要轉大人除此之外別無他途,這也是為什麼政府的5+2產業裡面,與此相關的政策內容就占了絕大部分。台灣擁有豐沛的軟/硬體研發、設計、製造的硬底子;也擁有民主、自由、創新、開放的軟能耐;更擁有豐沛的大數據、開放數據資源,由此可見,產業與經濟新典範的生產工具與生產要素粲然大備,自然成為全球少有的AI與數位轉型的「巧實力」基地之一。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陳昇瑋執行長不但是位傑出的學者、教授,更擁有十分豐富的實務與教練經驗,他總結自己多年來跨足產、官、學、民各界的經驗撰寫了《人工智慧在台灣》一書,期能幫助台灣產業界對AI有正確的認知,幫助學術界對產業複雜多元的Domain know-how有深入的了解,進而在台灣產業AI化及學術在地化上促成更快更全面的發展。這是一本精采的書,我十分樂於推薦。──行政院副院長 陳其邁

  AI浪潮的衝擊讓全球所有人都為之瘋狂, 尤其是許多企業對AI了解不足,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既愛又恨。陳昇瑋博士不但帶領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大量培養AI人才,補足台灣AI人才短缺的問題,也以此書給所有企業一盞明燈。

  友達與陳博士和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長期合作,深深體會導入AI是由上而下的工作,企業領導人要有決心並且自己要「撩落去」, 從企業文化上改變,大量培養人才,從流程改善切入,找對題目,先做好打底的工作再導入AI。這是一本值得研讀的好書,與您共享。──友達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  彭双浪

  科技一直是人類歷史上推動社會進步非常重要的力量,15世紀歐洲發明活字版印刷術,促進之後的宗教改革與現代科學,18世紀英國發明蒸汽機,促成之後的工業革命。而21世紀的我們,正處在資訊革命的大時代中,電腦與網路的快速發展,促成搜尋引擎、社群平台、電子商務等服務興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物聯網與人工智慧,在網路基礎上更進一步推動全球產業發展,很可能再次引發新一波的創新與變革。

  昇瑋是入世的資料科學家,不僅有傑出的學術研究成果,更能夠融合學術與實務成為經世致用之學。透過本書精彩的內容,可以清楚了解人工智慧對於未來的影響,包含台灣在面對這一波人工智慧浪潮,產業運用AI創新轉型與升級的四大挑戰:人才不足、基礎建設、找對問題與產學鴻溝,以及對於台灣企業、知識工作者及政府單位等不同角色提出因應的建議,說明如何掌握轉型契機及創新成長。

  最難得的是,昇瑋懷著引領社會發展、促進產業提升的理想與抱負,2017年在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與孔祥重院士的帶領下,成立了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並擔任執行長,持續為各產業培育了許多AI人才,提升了台灣整體的競爭力。我認為,這也是一位學者能夠為社會付出,獻給這塊土地的最佳禮物。──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陳昇瑋博士《人工智慧在台灣》一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解答普羅大眾對人工智慧的迷思,提供了人工智慧AI實證運用於台灣產業的範例,是應對人工智慧浪潮的最佳淬煉智慧,絕對是台灣近年產業界推動人工智慧化,不能錯過的好書。──英業達集團會長 葉國一

  陳執行長以其AI深厚學、經歷與滿腔熱血寫下這本好書,本人誠摰推薦,願讀者能從中獲得啟發,對機器學習尤其是當中的深度學習和第三波人工智慧有基本認識,俾能掌握AI發展契機並完美轉型,強化個人及產業的競爭力。──義隆電子董事長 葉儀皓

  人工智慧浪潮再起,將對生活與工作產生巨大影響;本書是了解人工智慧的最佳指南,陳博士深入淺出的介紹,能更全面地了解AI,學會與它共處;當然,這波浪潮,對台灣產業是巨大的挑戰,也是轉變的契機,身為產業人皆無法置身事外。──奇美實業總經理  趙令瑜

  「人工智慧」是一個充滿幻想卻又令人戒慎恐懼的名詞。這個近年快速崛起的新興領域,事實上,早在1950 年代就被提出。在學界及實務界歷經二次主要起伏,一度陷入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直到近年 AlphaGo 打敗世界棋王,才確定了人工智慧的成就及其無限的潛力。

  正如「人工」(artificial) 一詞,在語意上可正可負、可褒可貶,「人工智慧」也有正反兩面之應用。在學界,「人工智慧」已掀起一陣旋風,動搖了以實驗探索或理論推導為基礎的主流模式,進而引入了以大量數據為基礎的研究、學習模式。以往人類無法觀測或意識到的高階關聯性,便可藉由機器學習而呈現。這些高階關聯性即使在毫無理論根據的狀況下,仍對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或商業策略產生意想不到的助力。特別是實務界,累積多年的龐大數據,過去看似雜而無用的資料,一夕之間成了機器學習的寶庫、業界競爭的利器,甚至可能動搖國本的國安情資。

  台灣在此態勢之下,應如何因應?一方面台灣坐擁數十年來製造業累積的經驗資料,卻  困於缺乏立即可用的大量人工智慧尖兵,而不知如何化資料為技術;另一方面人才供需失調,高學歷不易就業,業界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將才;更有甚者,台灣諸多傳統產業及技術成熟產業正面臨生死存亡之爭,急需升級轉向。加上環境惡化的壓力、節能減碳的需求,若不思改變,則後果堪虞。

  這本書除介紹人工智慧基本概念,與產業發展的關聯之外,並談及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經驗、對政府與白領工作者的建言。我希望藉由此書的發行,能帶給一般社會大眾及年輕學子對此前瞻技術更深入的了解。──中央研究院院長 廖俊智

  我個人對人工智慧的了解,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即是來自近期參加陳昇瑋博士的幾次演講。AI及IoT技術即將在未來幾年引導全球產業的重大變革。我認為每位產、學、研人士都必須要對AI更深刻的理解,才能順利迎接這一波AIoT數位轉型大潮流。陳博士的這本書,顯然是有效協助大家了解並運用AI的重要引導。──研華科技董事長 劉克振

  毫無疑問的,AI將引領新一波的產業革命,並對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未來人類必須找到與AI並存的方式,善用AI,面對挑戰。

  本書陳博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讀者理解人工智慧的精髓,也澄清了許多人對AI的誤解與迷思。關於「AI產業化、產業AI化」,陳博士更有實際輔導台灣產業的經驗。對於有志於導入人工智慧的經理人,與面對AI衝擊的白領工作者,也給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值得一讀。──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蔡明介

  新科技、新商業模式百花齊放,掌握快速變化的趨勢並滿足顧客需求,是零售業每天真實面對的挑戰,而精準掌握AI技術應用,則是解題的關鍵之一。本書談技術發展,深入淺出條理分明;談台灣產業困境,鞭辟入裡舉重若輕。想了解台灣產業的下一步?企業如何成功轉型?這本書絕對不該錯過!──全家便利商店會長 潘進丁
                                                                          
  向AI的播種者致敬。人工智慧將會是顛覆未來世界的新科技!這是全球的共識。台灣產業界集資成立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成立一年培訓超過3,300位AI人才,今年將再加入4,800位AI工程師及經理人,陳昇瑋博士跳出中研院的學術研究走向民間,他為台灣130萬家中小企業培育AI人才,他同時也是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及玉山金控的科技長。

  出身學術研究機構,卻能為全世界未來共同期待的大浪披荊斬棘、作育英才,我對陳博士肅然起敬。我希望台灣AI教育的播種者能為台灣經濟開創新亮點。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當前科技創新的技術面不斷推陳出新,如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雲端運算、分享經濟、自駕車、區塊鏈及人工智慧等。身為台灣產業的經營層,均應思考這些資訊創新對台灣產業可能帶來的轉變與衝擊。陳昇瑋博士這本《人工智慧在台灣》,適時為台灣產業跨入人工智慧時代,提供了回應。

  本書是少數人工智慧專書中提供了AI實際運用於台灣產業的範例,這些實例一方面解決了產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彌補了產學間的鴻溝。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實務建言,做為政府推動產業AI化的參酌。如同書中所說「AI雖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但我認為,這本書除了是讓台灣產業AI化有了「起手式」的參考外,更重要的是,陳昇瑋博士目前是帶著「AI功夫」進入產業界,我很確信這位青年學者,可對台灣產業的AI浪潮產生無比的貢獻。

  我推薦這本書給有興趣深入人工智慧的讀者,運用它主動了解人工智慧,進而變為自己的助手,提高產業與作業的效率,不但可以工作得更聰明、更有洞見,如同本書名所揭櫫,成為台灣產業轉型的新一代人才。──國票金控董事長 魏啟林

作者序

成為介接學術與產業的跨域者


  我從十歲接觸電腦後,莫名地就喜歡程式設計,在課業之外有空檔就學習及撰寫程式。從1994年上大學到2000年研究所畢業,這六年間,從競賽、接案、專欄、授課直到後來以碩士生身分成為業界顧問與講師,並出版《Delphi深度歷險》,分享我個人在程式設計之道上的探索歷程與心得,也為我的程式設計生涯做一個總結。

  2006年到2018年,在這12年間,我從一位拿到博士學位兩週後就任職的助理教授,循著升等軌道拿到終身聘書成為正教授後,再成為一個介接學術與產業的跨域者。或許因為個性的緣故,不知不覺成為技術傳教士,每次看到該做但沒有人做的事,就熱切地投身,從事許多似乎不是學者該做的事。這第二本書,是我這一路上的觀察與思考,承載著我對台灣的情感與期待,也讓我更能坦然地面對下一段的挑戰。

  從社會的觀點,我是一位跨界者,但只有自已明白,心中從來不存在學術、產業與社會貢獻的界線;對我來說,只有身為知識份子應不應該,值不值得去做的那條線。

  這一路上,很熱鬧也很寂寞。我極度幸運,從創立台灣資料科學年會以來,擔心的永遠是場地太小而不是票賣不動;許多朋友們告訴我,只要是我辦的活動,他們完全可以放心支持贊助。我寫的專欄意外地獲得各界的迴響,有時隔太久沒動筆還會有朋友們來「催稿」;同時,太多的演講邀約讓我全台跑遍,行程滿檔,桌上還擺滿愛心喉糖。

  有時也感到寂寞,只因跨在學術與產業兩個彼此陌生的世界。以2018年來說,全台擁有博士學位的大專校院專任教師有3.6萬位,這還不計入在中研院、國研院、工研院、中科院等研究單位任職的學者,但願意跨入產業,帶著畢生所學投入社會所需的學者少之又少。  

  我們不用多,只要有5%,二十分之一的學者跨界,也許就可以在各行各業帶來全新的視角與做法,讓學理與實務的碰撞成為日常,從根本來探求企業的問題及方向,以動態調整來應對市場的質變。

  對我的生涯來說,本書是個終點與起點。接下來去哪兒呢?科技所及,帶來劇變及顛覆,但有我能貢獻己力之處,就是我該去的地方。

陳昇瑋
于台北‧南港
2019年5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984337
  • 叢書系列:天下財經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4.8 x 21 x 1.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歡迎來到倍速競爭的紅皇后領地!
 
「在我的領地中,你必須盡全力跑,才能維持在相同的位置。如果你想前進,就必須跑得比現在快兩倍!」(Here, you see, it takes all the running you can do, to keep in the same place. If you want to get somewhere else, you must run at least twice as fast as that!)
 
這句出自《愛麗絲夢遊仙境》紅皇后的話,生物學者早在1970年代,就用以探討生物圈的演化競爭;1995年再被哈佛大學學者卡夫曼(Stuart Kauffman)拿來描述商業生態圈的動態競爭,稱為「紅皇后效應」(Red Queen Effect)。
紅皇后效應指的是,商業世界中的動態競爭,讓組織必須不斷加速學習,但前進的同時,市場淘汰機制也跟著加速,於是競爭不斷加遽。寫於一百五十多年前的童話故事,如同先知般,完全料中數位經濟時代企業面對的真實挑戰,也是橫亙台灣這二十年來產業發展的具體困境。
 
無論是哪個政黨執政,「拚經濟」是跨黨派的共識,政府也不斷推出各種產業獎勵或補助方案,從行動通訊、生醫、雲端、大數據、綠能、智慧製造、循環經濟…… 一路走來,幾乎無役不與。產業界當然也不斷努力,持續降低成本、提升良率、準時交貨、低價搶單……過去創造經濟奇蹟的代工模式, 在製程改善與管理最佳化幾乎已做到極致,已屬全球標竿;企業也持續致力於創新,只要是先進國家大企業有的,各種新技術、新系統、新營運模式都願意嘗試。只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年來我們彷彿一直停留在原地。
 
在2012 年,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大突破後,這個情況更顯嚴峻。幾乎沒有人可以否認,人工智慧正在改變這個產業的遊戲規則;而無論我們有沒有察覺,願不願意接受,人類產業已經進入紅皇后的領地,若沒有不一樣的做法,努力跑再久頂多只能停留在原地。不跑呢?直接落隊,再也沒有機會。
 
人工智慧點燃新一波巨變
 
就像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所說,改變是唯一的不變。把時間拉遠一點,五百多年前德國一位金匠古騰堡(Johann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影響所及觸發宗教改革、催生現代科學,更創造出全新的社會階級與職業。這是新科技所帶來的思想自由,以及社會改變。

會員評鑑

5
6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7/01
劇透警告

《人工智慧在台灣》是一本相當有料的書,在「人工智慧」這個buzz word 氾濫的年代,作者不僅深入淺出的介紹人工智慧,更是從產業面、政府的角度來分析未來趨勢。

人工智慧的強大之處在他幫我們定義「規則」,並且不斷學習強化。例如醫生看病,什麼樣的眼睛症狀才叫做病變?領域專家(也就是醫生)依照醫學教科書和自己的經驗定義(如:若出現N個深色斑塊叫病變)、傳統機器學習由醫生斷定是否病變的資料,讓機器學習出一套規則(如:病變=N個斑塊+血管寬度x公分...); 深度學習則是用更大量的資料,讓程式自行動進行病變特徵規則的歸納。

領域專家常常認為人工智慧再強大,也無法比擬人類的領域知識,然而人類的認知是有所侷限的,人腦為了方便記憶,善於簡化各種資訊,因此人腦對於因果關係明顯的強訊號能夠辨識,但對於高維度的資料並不擅長處理,例如人類可以很輕易的以歷史的消費金額來推估未來的消費,卻難以看出客戶使用手機各種習慣跟未來消費的關聯性。

當資料量夠大,且非傳統結構時(如文字、影像、聲音),人工智慧往往表現的更好,所以說「資料」才是人工智慧的根本。資料不是只有蒐集就好,必須是經過加工處理才有價值,包含驗證資料完整性與正確性,有時候資料的價值更是展現在發掘彼此的連結上,當我們看似散落一地的資料串連起來,找到應用場景,資料可以發揮超乎想像的力量。

回想起某次聽到作者陳昇瑋的演講,就覺得他是非常有理想的人,選擇在學界研究,但仍然致力推廣產學合作,書中的最後幾章對產業界與政府的呼籲,更分享出人工智慧實際運用的精隨「沒有資料就沒有人工智慧、不是有資料就能產出人智慧」,數位轉型的未來離我們並不遙遠,唯有需要一步一腳印的紮實才能到達。

上面的紀錄是我2019年看完「人工智慧在台灣」,被作者陳昇瑋的熱血感動到,花了有些時間紀錄這本書的心得。沒想到隔了一陣子作者好像用臉書搜到我的心得,tag了自己的名字,當下覺得滿驚訝的,也期待作者未來會有更多精彩作品可以拜讀。

不過更沒想到的是,幾個月後,正值壯年的作者就因為一場意外去世了。
書中呼籲台灣AI轉型需要一步一腳印的紮實言猶在耳,人已不在,世事無常得令人錯愕,但幸好他的文字跟熱血仍然留存於這本書中,以及他所推廣的人事物中。

*********
《精彩節錄》
1.深度學習的最大貢獻,是自動化特徵工程,不但可以找到比人類定義的更好衍生變數,預測力也更強....深度學習可以同時進行特徵工程及規則學習,準確度比以往更高。雖然沒有專家知識,但靠著龐大的資料量,就能做到比人類更好的特徵工程,而且資料越多做的越好,是沒有極限的。
2.資料分析可分為四個層次:描述、解釋、預測及最佳化,描述型分析解釋「發生了什麼」,診斷型分析告知「為什麼發生」、預測型分析解釋「未來是否發生」、指示型分析說明「如何讓它發生」...傳統型商業智慧屬於前兩者,而預測和指示是人工智慧的範疇。
3.在規劃出版行銷書籍時,有個盲點是「將同一書籍類別的讀者,視為同樣一個客群」,透過資料可以發現存在同一類別存在多重客群,例如商業理財類別,25歲以下年輕人篇偏好買生涯規畫類書籍,30歲以上讀者喜歡買如何致富。(作者言:30歲以上來不及做人生規劃,看致富的書比較快).....以上關聯不一定是實際的因果,從描述到解釋,最後需要從預測到指示,才能有良好的商業應用。
4.沒有資料就沒有人工智慧,但資料是需要成本的...就算資料順利整理好,也建立出良好的機器學習模型,從小專案成功到導入營運過程中,需要花費多少成本?恐怕沒人能在事前精確計算,若用ROI考核,很可能使專案無疾而終,錯過人工智慧轉型的大好機會。
展開
user-img
Lv.10
5.0
|
2023/05/22

十年前還是學生時讀科幻小說覺得書中對未來的預測很不切實際,他們預言2025年就會迎來科技奇點,意即電腦比人腦還要聰明的轉捩點。結果現實超乎想像,如果用比較寬鬆的定義來看,現在已經可以把AI當作有靈魂的生命體了,去年Google工程師Blake Lemoine就已經宣稱他們研發的語言模型可能有人類的感知能力,這位工程師其實曾經當過牧師,對於神學並不陌生,當這種人都已經認為演算法有靈魂,我們確實應該花點心思去思考一下什麼是「人的本質」。這位老兄被公司開除後上了很多訪談分享觀點,值得去YT聽一聽。

時隔不到一年,AI擬人化的程度驚艷所有人,連AI教父辛頓都警告人工智慧可能要比人類還優秀了。人工智慧已經進化到超乎想像的程度,所以很多人開始感到恐懼,我也是其中一個對科技進展心生畏懼的人,今年原本預計要閱讀的書單順序只好重新排列,把關於AI的作品擺在第一順位。

這一本陳教授精心撰寫的《人工智慧在台灣》是從台灣視角論述AI的最佳入門讀本,看完真的不禁感慨天嫉英才,真的是國家級的損失,非常令人難過…

今年AI註定會成為年度關鍵字,在這個時間點上,如果仍然對人工智慧感到陌生,請務必閱讀本書,書中的內容是教授一生的智慧結晶,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介紹什麼是人工智慧,知識的傳承是作者的使命,若有更多讀者因為本書而受到啟發,相信也是作者最大的心願。

網路上已經有非常詳盡的書中重點整理,推薦可以先去研讀,不過重點整理缺少完整的脈絡,本書原本的目標讀者就是人工智慧初學者,因此內容已經相當精簡,認真閱讀頂多四五個小時就可以看完。雖然是四年前出版的作品,我認為還是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本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AI的背景知識,讀完大概就知道什麼是AI,還有AI的運作模式,例如什麼是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簡史,基礎的學術理論,AI有哪些應用場域…。

第二部分介紹人工智慧在實務上的應用,任何技術研發出來都要落地應用。我們都聽過語音辨識、聊天機器人、自動化駕駛、智慧城市這些實務案例,究竟在台灣的產業界,人工智慧可以帶來哪些變革呢? 教授是一位難得可貴的學術人,殷切的希望能夠將學術與產業相結合,所以他拋磚引玉,實際拜訪國內知名的企業,打破傳統產學合作的框架,在短時間內展示AI在台灣產業界的發展潛能。台灣是製造業大國,AI在業界的應用場域有很高比例是在工廠或生產線上。一般我們直覺上會以為AI應該都用在跟網路或數位相關的場景,例如用AI來精準投放廣告,或者用它協助銀行進行信用評價。不過AI其實對台灣的中小企業來說,最好的使用方式是用它來幫忙提高良率,減少浪費,改善製程這一類型的應用。書中提及製造業的四個挑戰:瑕疵檢測、自動流程控制、預測性維護、原料組合最佳化。

最前緣的AI技術台灣很難跟外國競爭,一來人才短缺,二來環境無法支撐這種產業,所以目前台灣AI的發展比較偏向整合既有的資源,以利提高效率或產值。目前國際上AI軍備競賽由美國和中國兩強競爭,美國原本就是科技強國,中國因為可以取得大量的資料訓練AI,加上中國政府積極扶植,所以最新的技術都來自中美兩國。這些技術接著再輸出到其他國家,台灣就是一個輸入國,我們引進新的AI技術以後,再去尋找可以佈署的地方:新創用AI技術來解決某項市場需求,工廠用它來提升效率和品質,NPO發揮創意用來落實社會正義。

這本書聚焦在產業應用上,台灣四十年前把握時代的契機,發展半導體和ICT產業,締造經濟奇蹟,不過後來21世紀一波又一波新科技的浪潮,例如雲計算、移動裝置、app應用程式、大數據等新技術,我們都錯失良機,沒有從中找到一個傲視全球的利基。因為業界和台灣文化本來就比較保守,例如在代工方面追求到極致,但因為附加效益比較低,只好專注於降低成本,整體而言,缺乏美國那種高價值的獨家技術。另外網路時代追求的是沒有實體的”殺手級應用”,在這方面需要有高端的軟體人才,以及跳脫框架的文化創意人才,我們需要培養更多這方面的人才,也必須想辦法提供合理的待遇,才能避免人才外流,在未來的虛擬世界跟其他國家一較高下。

台灣還沒有找到下一波”兆元產業”的方向,人工智慧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好機會。
目前台灣在AI產業中的角色,偏向於硬體的製造商,例如提供晶片、伺服器、電子零件。這些原本就是台灣的強項,在書中有提及人工智慧晶片和公有雲平台是台灣不能錯過的機會。我對這方面的現況不太清楚,總之書中針對台灣產業該如何在AI時代自我定位,有很精闢的剖析,這部分對於業界來說應該很有參考價值。

書的第三部分包含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創立沿革、給政府的建言、給白領工作者的建議。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是由中研院和知名企業贊助成立的民間教育機構,希望快速培養台灣的AI人才,招生對象除了有程式專長的工作人士,還有面對中高階經理人的培訓班。數位化轉型已經落伍了,現在流行人工智慧轉型~不過很多企業連基礎設施(還記得十幾年前的用語嗎:e化)都尚未建立完備,這將阻礙AI的導入與應用。另外傳統組織僵化,跨部門合作不容易;過往都把IT部門當作成本單位,沒有給予足夠的資源…種種因素導致AI窒礙難行。教授在書中衷心期盼中高階經理人能將AI議程”念茲在茲”,唯有從最高層推動,並投注自身心力,否則大部分AI專案都會功虧一簣。

給政府的建言不外乎希望政府更敏捷,擺脫官僚心態,重視學術人才的資本,改善產學合作的模式,美國科技產業可以蓬勃發展,有一大原因就是鼓勵學者創業或直接到企業端工作,台灣學界希望學者專心寫論文升等,研究、行政、教學讓台灣最聰明的腦袋蠟燭三頭燒,也就無心去經世致用了。書中有提及,當年也是因為政府的領導,才可能創造經濟奇蹟,如今政府確實有很多相關政策進行中,愛之深,責之切,教授的建言亦可供一般讀者參考。

最後一章是講白領工作者該如何面對AI時代的挑戰,這個議題應該很多人都研究過了,那句很無聊的話:[AI不會取代你,但懂得使用AI的人會!] 最近看了一些AI的新應用,超誇張的啦,已經可以寫歌(陳珊妮老師的歌、歌手蔡佩軒的MV)、寫詩、寫小說、繪畫,本書原本說創意性質的工作將不會被取代,但科技的進步果然超乎預期。科幻大師姜峯楠月初在《紐約客》寫了一篇評論〈Will A.I. Become the New McKinsey?〉,科技公司研發AI的目的依然是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追逐利潤」。就像麥肯錫這種顧問公司被戲稱為大規模裁員的劊子手,讓美國的中產階級消失殆盡,上演真實版游牧人生。管顧公司出具專業的第三方報告,讓資本家可以將大裁員合理化。《When McKinsey Comes to Town》是講述管顧產業的一本新書,期待中文版趕快出版~在這種工作隨時會被機器人取代的時代,根本逼人陷入生存危機啊~AI已經有靈魂了,甚至比人類還要有感情,我們除了要拷問人性的本質,還要不斷想辦法提高生產效率和學習新技術,不然就等著被自動化回家吃自己>_<

有一些職場經驗以後讀這種書才會特別有fu,學生時代傻傻的,喜歡去思考如何學習新技術去改變世界,現在閱讀的動機變成思考如何向上階級流動,以及避免被資本的齒輪輾斃,資本社會真的不好混。最後,私心再推薦一本書,軟體已經吞噬全世界了,軟體工程師是驅動我們這個時代的幕後推手,《Coders: The Making of a New Tribe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World》這本書專門介紹coders這個改變世界的群體,現在大家都在說要多培養軟體人才,這本書應該值得譯介給台灣讀者,我已經讀完了,五顆星推薦!! 想要瞭解AI就需要認識其造物主,coders才是真正的上帝,這本書是很精彩的人類學田野調查/報導文學,如果想要從人性的視角去認識當今的科技文化,記得去翻閱一下~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1/12/17

對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相關領域與發展趨勢感興趣的人,這本書是相當不錯的入門書。

作者介紹了人工智慧的歷史發展、前幾次泡沫的原因,以及現正進行中的人工智慧應用場域,諸於機台維修預測、瑕疵檢測等都是台灣業界有意願用、也有能力用的技術。

作者也介紹了基本的機器學習概念,網路上相關的資訊不少,但缺乏系統性的統整且觀念或有偏誤,作者以其程式背景、學術及業界經驗提供更完整的解說,可幫助入門者建立清楚知識架構。

書末可感受到作者對於台灣導入AI的執念,行文間透漏著一股恨鐵不成鋼的感慨,本人在業界多年,也深感管理階層的僵化致使許多優秀人才、優秀應用難以大展身手。作者所創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在推動AI人才庫方面不遺餘力,希望能人志士能為業界注入更多改變能量。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5/21

AI專家陳昇瑋:打開觸角,保持好奇

▎看到陳昇瑋教授因為腦出血逝世的消息,感到十分惋惜,最近才在研讀陳昇瑋教授的書...,他是AI時代的產官學界代表人物,更是研究數位轉型、跨領域人才的必讀標竿。

在許多人眼中,他有許多跨界身分,像是他是一名資訊科學學者,也是資料科學家及人工智慧專家,但他不這麼看自己,他說:

「從社會的觀點,我是一位跨界者,但只有自已明白,心中從來不存在學術、產業與社會貢獻的界線;對我來說,只有身為知識份子應不應該,值不值得去做的那條線」他的跨界,是立定決心追求卓越,推動力就是樂在其中的好奇心。

▎陳昇瑋也是小學生的爸爸,女兒今年念小一,問他教育上重視什麼?他毫不遲疑回答:「語文(英語)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下一代一定要有走出去的能力。」不只學語文,語文背後的國際觀也是他很在乎的,因此常常帶女兒看地球儀,知道台灣和世界的關係,看卡通時也刻意選各種不同文化的卡通。

我第一次看到跟我一樣喜歡地球儀、重視語文走出去、熱愛跨領域追求知識的人,他也將這份理念,融入教育他的女兒,他也常常被問:未來人才需要什麼能力才不會被取代?「最需要的就是跨領域的能力,也就是π型人才,像擁有兩個專長作為支柱,還有橫向連結的能力,」這是他親身觀察和實踐的經驗結論。

總是用笑容與專業推展使命的陳教授,讓我們看到知識份子的精神與力量,他總是說,科技帶來劇變及顛覆,但只要有他能貢獻己力之處,就是該去的地方。

雖然他來不及看到許多自己播下的種子未來成長茁壯的茂盛,但相信唯有延續他的心血與努力,才是他最想看到、緬懷他的最好方式。
展開
user-img
Lv.6
5.0
|
2019/09/26

人工智慧來了!AI 可能在十年後取代你的工作?危言聳聽還是警世預言?

近年來由於深度學習的驚人進展,開啟了第三波人工智慧革命,而各界專家開始紛紛對未來做出看法,這些做出未來趨勢樣貌的專家,包括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商界領袖,甚至是未來學家。有趣的是,其中的 AI 專家似乎不是很多。我認為,對於人工智慧如何影響產業,沒有人工智慧相關的硬知識,是很難提出真正的真知灼見,多數「外行專家」只是捕風捉影地提出猜想,而且是很粗糙的猜想,更別說那些基於科幻小說的想像。也因此,對於那些誇張的說法我都抱持的保留態度。不過也因為多數 AI 專才不熟悉巨觀等級的趨勢判斷,也不敢貿然做出預測,所以這些臆測的工作就輪到其他常常做出總體判斷的人。而這本書最有價值之處,就是出自於 AI 專家,作者陳昇瑋從工程師出身,而後進入學術界,最後轉戰產業界,是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專家,實在是不可多得。

本書很務實的介紹了什麼是「人工智慧」,從 AI 發展的簡史談起,接著釐清相關概念,例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這些概念之間是什麼關係,也談到了有關於人工智慧常見的迷思。最珍貴的部分就是作者與多家企業合作,將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導入企業的「實務經驗」,你不會看到那種類似自駕車的新潮人工智慧,而是結合統計技術,改善企業決策的演算法,如瑕疵檢測、自動流程控制、預測性維護、原料組合控制等等。雖然少了點振奮感,但這才是人工智慧在大多數企業應用的可能面貌。作者對於產業人士、政府單位給了相當多的建議,有感於人工智慧是大勢所趨,但國內的人工智慧發展卻是慢半拍,更有許多困境待突破,因此作者不遺餘力的推廣,從學者身分直接跨足業界,試圖消弭產學之間的鴻溝,甚至開了一所學校來培育 AI 大軍,實在令人敬佩。

比較可惜的是,對於非工程背景人士,本書無法給出太多實用建議,雖然作者看法務實,正確指出人工智慧不會一夜之間就取代你我的工作,但許多職業在十幾年後可能真的會消失,等到快被淘汰再來找出路就為時太晚,例如十年後四五十歲的人,離退休還太早又難以學習新技能,學了也被年齡歧視,被 AI 取代後真的會陷入絕境。當然作者重點不在於人生規劃,而是推廣台灣產業把握人工智慧浪潮,不過對於關心未來 AI 與自身規畫的人而言,還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天下文化電子書暢銷展:連結現在與未來,全展單書88折、3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情緒溝通教養展(止)
  • GL百合展(止)
  • 五南年度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