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館長序
民以食為天,隨著全球人口成長及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國際穀物產量與價格,已是各國最關注的民生課題。研究歷史可以傳承反省,鑑往知來,檔案史料見證歷史發展歷程,記載政府機關各項政策與活動事證,為回顧過往臺灣糧食供需、因應措施等,本館再度著手整理編輯臺灣省政府糧食局檔案清冊目錄,提供研究參考運用。
本館典藏許多日治及戰後檔案史料,向為國內外研究臺灣史人士所重視,長期以來致力於館藏檔案的整理編目及數位化開放,並建置數位典藏資料庫。《臺灣省政府糧食處檔案清冊目錄》以「卷」為單位的詳細目錄,收錄臺灣省政府糧食處及其所屬之宜蘭、臺北、桃園等14個管理處、肥料運銷處等機關檔案,共計54,391卷,時間涵蓋自民國35(1946)年至93(2004)年。
館藏糧食處檔案係有關稻米供需政策、米穀產量調查、米食推廣、良質米產銷輔導、米穀消費量、生產成本調查統計、稻米儲運、加工技術研究發展、稻雜作面積航測及資訊建立、農地耕種資料建立、走私米鹽處理、侵盜及違反糧食管理等,充分顯現戰後政府為確保糧食供應無缺與避免民眾恐慌,所規劃相關因應對策,如生產調整、糧食管理、穩定價格以及品質管理等策略。
早期臺灣農業扮演經濟的重要推手,糧食多半自給自足,但隨著社會型態與經濟結構轉型,以及自由貿易的衝擊,食糧不單是農業生產,或經濟問題,處理不當甚至會動搖國本,本宗檔案真實記錄臺灣過往種種的糧食策略,著實提供臺灣現況的借鏡,重新找到臺灣米糧的定位與價值。
歷史的詮釋須建立在檔案文獻的基礎上,因此,將檔案有效整理、制度化管理、妥善保存維護、加值運用及推廣,是文獻典藏單位的責任和目標。本館賡續將館藏檔案整理編目及開放應用,希冀提供學術界、產業界或對臺灣史有興趣研究者,在查閱之餘或挖掘新事證、新題材,並賦予臺灣展望未來的新元素。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
張鴻銘
中華民國1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