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台灣是水果天堂
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及地理條件,讓寶島的水果生產獨步全球,不僅一年四季都有各式各樣的水果可供享用,加上精益求精的品種改良和栽培技術,讓台灣的水果品質聞名全世界,堪稱是名副其實的水果天堂。
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但因為海拔高度不同的環境條件豐富,以致熱帶至寒帶的氣候條件都有,所以可供栽植的水果種類繁多,像是來自中國的梅、李、桃以及源自中亞的蘋果、葡萄等溫帶水果,或是源自東南亞的楊桃、芒果、蓮霧、香蕉以及中南美洲的番荔枝(俗稱釋迦)、百香果、鳳梨、三角柱仙人掌(俗稱火龍果)、酪梨、番木瓜(俗稱木瓜)、番石榴等熱帶水果,都來到台灣寶島落地生根,並自行研發出許多優異的品種,讓大家的飲食生活增色不少,香甜可口的鳳梨、芒果等更成為來台的觀光客不可錯過的熱門水果。
台灣果農的卓越栽培技術和勤勉的天性,屢創佳績,讓台灣的好水果聞名於世。像是高價的黑系列蓮霧,如黑珍珠、黑金剛、黑鑽石,不僅個頭大、水分多,也甜美得讓人垂涎三尺,它們的特殊栽培技術成為台灣果農的重要資產。
但是水果王國的美稱並不全然都是光明面,以往為了栽植高單價的溫帶水果,大量開發中海拔山區,雖然我們得以享受水梨、蘋果的甜美滋味,但也造成一大片一大片的原始森林消失。加上溫帶果樹對台灣中高海拔環境的適應力較差,以致疾病叢生,而且碩大的果實不只是我們愛吃,大自然裡的鳥兒、蟲兒也難得有果實大餐可吃,與生物爭食的結果造成農藥大量施用,同時還要使用肥料才能生產美好的果實,更對土壤、水源造成污染。
近年來重新檢視國土保育的呼籲日益受到重視,或許我們也應該重新思索台灣的水果產業,如何在生態保育與水果生產找到一條平衡且可行的路。至少日本木村阿公近三十年的摸索,已經清楚指出未來農業可以依循的方向,保護珍貴的土壤,恢復土壤生態系的平衡,才能種植出有益人們健康的水果。「適地適種」絕非口號,而是可以落實在栽培上。
但願有朝一日,台灣的水果天堂美名不再是以種類、數量或是美味而稱冠,而是以對土壤、生物、生態友善而聞名於世,這樣我們吃的每一口美味的水果才真正值得驕傲,同時也對每個人的健康有益。
這個夢想或許困難,但對台灣技術一流的果農而言,與其大量生產廉價的水果,不如另闢戰場,生產單價較高且對生態友善的水果。每每看到盛產的水果價格崩盤,政府收購後任其腐敗,不僅農民的心血付諸流水,也浪費了許多資源。深深覺得台灣水果生產的轉型一定要做,否則年復一年,台灣的水果王國金字招牌恐怕會日益黯淡。
張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