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心理祭
尊重:心中有別人

尊重:心中有別人

  • 定價:200
  • 優惠價:79158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教案的主要目標,便在於透過思辨讓參與者了解:尊重的判準並不在於當事人是否喜歡一個行為,而是在於當事人有沒有被當成一個「人」來對待。

  除了開場的暖身活動以外,教案討論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先透過欣賞「海上鋼琴師」的電影片段並作討論,讓參與者快速凝聚「一個行為是否尊重,要以當事人的喜好作判斷」這個看似合理的常識性判準。這個判準並不是本教案真正要達到的結論,而是之後要挑戰並反思的對象。

  第二部份從欣賞皮克斯短片「For the birds」開始,進行分組對抗的趣味競賽。並藉由討論讓參與者發現自己在判斷行為是否尊重時,並不是以當事人主觀認定來作判斷。於是在此否定了第一部分凝聚的常識,並引發參與者動機,想進一步思考尊重的真正標準為。

  第三部分討論人的尊嚴所在。透過三個假想情境,讓參與者發現「不讓我決定」、「對我沒禮貌」以及「被朋友欺騙」之所以是不尊重的行為,是因為我們的尊嚴被否定了。這些尊嚴是指某些我們擁有,同時也希望他人承認我們擁有的特質與能力:包括有理性做自主判斷、對自我價值有所欲求,以及有能力判斷真偽。當一個行為肯認對方具有這些特質時,就是尊重他人;反過來說,當一個行為否定對方的這些特質時,就是對他人不尊重。

  最後一個部分,要從第三部分整理出來的尊嚴與特質,歸結出尊重的真正意涵與標準。如果尊重是指重視一個人的尊嚴,又如果人的尊嚴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那麼尊重的真正意義,就是要重視對方身為一個人的特質。換句話說,尊重就是要「把人當人看」:只有當我們肯認對方具有作為人的完整特質與能力時,才是真正尊重一個人。這不需要由當事人主觀認定,而是所有人在客觀上都能做出判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煥民(小龜)


  學歷:台大哲學系博士候選人、荷蘭伊拉斯謨斯法學院博士生
  研究領域:倫理學與政治哲學

  陳煥民相信開放的心靈是哲學思考最重要的關鍵。
  透過營造對等自在的討論空間,期待與他人互相理解。
  傳遞知識、講解理論固然是教學的重要部分,但他更享受從多元面向切入單一議題的討論過程,藉此共同刺激、成長,進而開創更多的可能性。
 

目錄

總 序 「思辨」可以保持心靈自由 / 林火旺 p.7
作者序 不忽視任何一個人 / 陳煥民 p.10
出版序 品德,可以教嗎? / 李賢華 p.14
part 1 思辨之前 p.17
part 2 概念澄清 p.29
part 3 帶領思辨 p.63
part 4 延伸閱讀與補充資料 p.89
 



  由林火旺教授帶領、新生代基金會舉辦的「愛智營」,自2012 年7 月起,迄今已是第七個年頭。這個營隊的目標,是透過哲學討論與對話,刺激學生對耳熟能詳的品德做深刻的檢討與反省。長久以來,台灣的品德教育淪為填鴨式的灌輸標準答案,鮮少給予學生討論與反思的機會。大家只知道要做好人做個有品德的人,但從來就不知道「為什麼」需要遵守道德規範、過有道德的生活。對於品德「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使得我們開始養成「說一套、做一套」的生活方式:學校考公民與道德每個人都拿一百分,實際生活上卻一點也不遵守道德規範。有鑑於此,愛智營的成立宗旨,便是透過哲學討論與對話內化品德教育,讓學生能對道德的內涵與意義,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

  本書的內容前身為營隊的其中一份教案。透過欣賞影片、討論議題以及設想情境,反思「尊重」的真正意義與判斷標準。尊重是我們在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品德,但什麼叫做「尊重一個人」,似乎又不是那麼容易判斷的事。尤其在教育現場,每當老師想糾正學生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時常會遭到學生否認、抗拒,甚至反過來指責教師將價值觀強加在學生身上。如果一個行為尊不尊重他人,只需要以這個他人是否喜歡該行為來判斷,就很容易產生這種老師無從介入、大家只能各說各話的狀況。這都是因為我們對於尊重這個品德,沒有足夠的理解與認識之故。

  教案的思路,是先釐清一般人對尊重的直觀理解,依此建構關於尊重的常識性判準。在引導大家思考這個判準有什麼問題後,以德國哲學家康德的「目的自身原則」為理論基礎,對尊重的內涵做出具體的論述與解釋,最後建構尊重的客觀判準。康德的理論艱澀嚴謹,卻不脫離我們的生活與直覺。透過設想生活常出現的各種情境,以及欣賞討論活潑有趣的影片情節,我期待本書能成功扮演讀者與哲學理論的溝通橋樑,並幫助讀者成為真正能尊重他人的人。

  本書得以完成,首先需要感謝林火旺教授的指導與賞識。是因為我跟隨在老師身邊學習多年,才能接觸各種倫理學理論,並且獲得將其落實在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從第一屆便參與營隊工作,除了能貢獻所長於台灣社會,也讓我的教學能力與思想深度都有所提升。其次要感謝合作構思教案的夥伴―澎湖縣馬公國中的呂啟民老師以及國立潮州高中的張友香老師。憑藉兩位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創意,我才能踏出學術的象牙塔,完成一份貼近日常生活、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品德教案。當然也要感謝賢華姊、秀恒姊與澤玫學姊對我的支持。你們對我的肯定與照顧,是我能持續往前邁進的一大動力。最後要感謝共同度過愛智營歲月的所有工作夥伴們,包括我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妻子曉涵。如果沒有你們的鼓勵與陪伴,這本書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完成的。

  哲學討論作為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在於「討論」而非「灌輸」。理想的討論環境,需要帶領者完全平等看待所有參與者,不忽視任何一個人的想法與感受。只有當我們處在完全開放的空間,發言舒適自在、不用擔心其他人的眼光或責備時,才有可能真正講出心裡話,討論與溝通才能真正成功。書中的思辨脈絡與引導方式,或許不見得適用所有人,但我期待本書能成為讀者在思考相關問題時的重要參考。如有未竟之處,還請不吝給予指教,我十分樂意反省與修正。畢竟道德與價值向來都是經典又困難的哲學議題,有限的我們或許窮盡一輩子都無法找到標準答案。如果有緣,能透過本書與任何一位讀者在追尋答案的道路上比肩而行一段,也就足以令人雀躍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91235
  • 叢書系列:We care
  • 規格:平裝 / 104頁 / 14.8 x 21 x 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一、暖身活動
 
目標:引發參與者的興趣與發言意願,並初步思考自己對尊重的判斷標準為何。
教具:教學PPT
 
問題討論:
 
1 你平常有什麼地雷嗎?
 
2 你最無法忍受別人哪些不尊重的行為?為什麼?
 
二、尊重的標準I
 
目標:建立尊重的常識性判準,作為接下來的反思對象。
 
要引導出的核心概念:尊重的常識性判準:「尊重與否由當事人主觀喜不喜歡決定。」
 
教具:教學PPT、影片「海上鋼琴師」片段
 
問題討論:
 
1 你覺得這場鬥琴中,黑人跟白人彼此尊重嗎?你從哪些線索判斷的?
 
2 想像一下:A(行為者)對B(當事人)做了某個行為。尊重與否的判斷標準在誰身上(應該由誰判斷這個行為算不算尊重人的行為)?
 
選項一:由A 決定:以行為者喜不喜歡這個行為來判斷。
 
選項二:由B 決定:以當事人喜不喜歡這個行為來判斷。
 
三、尊重的標準II
 
目標:讓參與者發現常識性判準有所不足,並引起動機找尋更適當的客觀標準。
要引導出的核心概念:我們並不是以當事人的主觀喜好,來判斷一個行為有沒有尊重他人。
 
教具:教學PPT、影片「For the Birds」、計分板
 
內容:
 
1 播放影片「For the Birds」。
 
2 進行「大家來找碴」分組競賽。
 
3 跳脫遊戲,讓參與者平心而論,這段影片中的小鳥有沒有尊重大鳥?
 
4 提醒參與者一開始建立的常識性判準。讓他們發現此時判斷大鳥不尊重小鳥的標準,與常識性判準有所衝突。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童話裡的心理學【博客來電子書獨家-作者電子贈言簽名扉頁版】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尖端暢銷展
  • 秋冬旅遊大展
  • 商業思考筆記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