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愛與分享 找回教育的初衷
突然接到光福來電,希望我能為他的新書《飆球》寫序,除了驚喜之外,時光隨即倒流回到三十多年前的學生時期:光福體型壯碩,年齡較長,腦海中的思維總較他人宏觀與周延,不僅是班上的才子,經常在各項藝文比賽獲獎,更是同學眼中的老大哥……
《飆球》這部少年小說以籃球運動為背景,敘述老師對弱勢學生的關懷並發掘其潛能,同時也展現出學生對籃球的熱愛、築夢與承諾,相信是因為作者本身的經歷及對教育工作的執著,抒發自內心的一種聲音與感受。
故事中的實習老師以籃球運動引導七個行為偏差的學生,在過程中,不僅關懷、照顧學生,更深入了解、啟發學生,直到生命結束前夕,仍然掛念著學生的學習情形,燃盡最後的光芒,令人動容。
反觀現今教育現場,教育政策的執行如同父子騎驢,朝令夕改,充滿了不確定性;社會上「尊師重道」的氛圍不復存在,部分為人師者也日趨功利;家長追逐名校的迷思,導致補習班林立,「學習」成了論件販售的商品;學生的品格與價值觀日漸崩壞,而我們的社會環境與教育現場竟無力改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功能越行越遠……
幸好,面對如此快速變遷的教育環境,仍然有許多充滿愛心與教育熱忱的老師在默默付出,尤其如同書中的弱勢或低成就學生,更需要這樣的老師來照顧與引導,助其走出人生中的坎坷,創造另一種可能。
《飆球》以籃球運動為媒介,說明了讀書雖是學生本務,但並非唯一,特別是低成就學生,學校應提供更多元的學習管道,讓他們發展潛能,找到學習的目標與成就感,方不至於在學習的道路上缺席。
光福堅持初衷,寫了百餘本兒童文學作品,身為同學的我實感佩服。《飆球》這個故事不僅淨化社會,洗滌人心,更有如籃球比賽中的後衛,發揮穿針引線的功能,引導教育工作者如同球隊前鋒,奮力衝刺;也好似球隊核心的中鋒,化為教育環境的中流砥柱。
好書是社會中的文化清流,期許大家一起支持《飆球》這部少年小說,重新找回最原始的教育初衷。
花蓮縣瑞穗國小校長 黃夏明
作者序
一起飆球吧!
見過我的人一定不敢相信:我念國中時,曾經是籃球校隊,還當過隊長!
其實,在加入籃球隊前,我只是利用課餘時間,和一些愛打籃球的學長、學弟在球場上「鬥牛」而已。我的身材不高,籃板搶不到,籃下也打不進去,只好練外線,想不到練就了一手神準的外線功夫。
某次,一群人在鬥牛,體育老師看到我外線神準,還有一個學長「擦板」很厲害,當下挑選了幾個人,組成「籃球校隊」,沒經過什麼訓練,就帶著我們去參加縣長盃籃球賽。
第一場比賽的前兩分是我得的──我「撿」到一個籃板,單槍匹馬從後場運到前場,然後上籃得分。後來,我們還「毫無戰術」、「個人主義」的一路打到亞軍──冠軍是全國前六名的隊伍,我們以40 比94 被「海灌」!
不久,體育老師又帶著我們這支縣長盃亞軍隊伍參加另一個盃賽。在分組預賽時,連著兩場被「扣倒」,淘汰出局,體育老師氣得當場把一箱飲料給踢翻。後來我想到:縣長盃打亞軍是運氣,因為別隊不知道我們這支雜牌軍的底細;第二次出賽時,人家已經摸清我們的實力,早不把我們看在眼裡了。
那時每年夏天,臺灣會舉辦「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賽,來參賽的都是國家隊,十分精采,尤其中日、中韓兩個對戰組合,如同現在中日、中韓棒球賽一樣叫好叫座。當時韓國有個叫李忠熙的射手,總是讓人恨得牙癢癢的──不管在什麼地方拿到球,只要他一出手,百分之九十九都會投進……那段日子,是我最迷籃球的時候。
前幾年,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報導──一個罹患癌症的實習老師與一群男孩的籃球故事,讓我的心澎湃不已,在眼熱鼻酸之際,我決定寫一個關於籃球的故事──《飆球》。故事裡有老師對學生的關懷,有學生對老師的敬愛;有老師對學生的期許,也有學生對老師的承諾。透過一顆籃球,我要把師生之間那份濃濃的感情表達出來!
想知道故事裡的老師如何關懷學生,學生如何敬愛老師嗎?想知道故事裡的老師對學生有什麼期許,學生如何實現對老師的承諾嗎?快跟著我一起《飆球》吧!經過一番狂飆之後,你將會發現,「哦,原來是這樣啊!」
李光福